恆大“5000悶”:與地方“比誰跑得快”

撰文 | 古城校尉

13日,中國恆大(3333.HK)開始放大招:核心是網上售房75折。其中包括“最低價保障”、“無理由退房”等。

16日,恆大披露3天戰績:客戶認購房屋 47540 套,總價值約 580 億,認購最多的一個樓盤達到 870 套。

恆大的此番動作在疫情之下,用足了“誘惑成本”,因為參與成本只有5000塊(廣東話有時將100元諧音成“億八悶”)。作為區域財經觀察者,我們的興趣點只有一個:

這僅是恆大短期促銷,還是會對深陷土地財政的大量二線城市產生蝴蝶效應?


恆大為什麼?

坦白說,網上賣房不是個新東西,如果沒有75折、最低保障價、無理由退房,恆大這一招根本沒人在意。先我們先集中火力看清恆大為什麼會“割肉促銷”?

1:一季度佔比較高。

金融棒棒糖研究了“市場四大猛”的往年銷售,可知恆大在過去三年中,一季度營收佔比在2018年達到了近30%,而且幾乎每一個會計年度都比融創高了5個百分點。

恆大“5000悶”:與地方“比誰跑得快”

2:整體流動性偏緊。

頭部房企的負債率都極高。見下圖,恆大資產突破2萬億元之時,負債規模也超過了1.5萬億元,2019年中報負債率為83.55%。而許家印的目標是2020年將其降至70%。

恆大“5000悶”:與地方“比誰跑得快”

▲圖:中國恆大資產負債率,單位萬元

3:早已降低預期。

2019年恆大艱難地完成了全年目標(101.33%),儘管巨無霸達標已然不易,但恆大曾表示2020年目標為6500億元,增速8%,低於2019年的9%。目標本身就調低了,誰料突然殺出一個疫情,你說管理層會怎麼做?

答案明確了,就是“現金流保衛戰”。那麼我們需要看一下效果。3天以來,恆大銷售 47540 套,總價值約 580 億,前者可以回款2.5億元,這對恆大來說是“九萬牛一毛”。顯然,他們是把寶押在了“成交率”上。這裡有兩個數據非常關鍵:

1:即期轉化率:恆大集團副總裁劉雪飛預測,假如網上認購轉化率達到70%,銷售成交將達7萬套,實現銷售金額 600 億。(佔全年目標約10%)

2:未來轉化率:其APP“恆房通”新增用戶 300 多萬人(累計用戶為1000萬),其中恆大員工 14 萬人、老業主 147 萬人,其他均為社會兼職銷售及地產專業中介。

由於在29日前“疫情特惠7.5折”之外,3月1日至31日期也會有7.8折優惠,金融棒棒糖認為必須待到一季報,恆大此次奇招的成敗才會見分曉。畢竟,恆大要的可不是“5000悶”,他們要的是600億元。


為什麼是恆大?

糖豆會問,恆大一季度瘋狂去化的壓力,不是每個地產商共同面對的嗎?為什麼偏偏是恆大跳出來呢?

這是一個好問題。一切答案在許家印身上。

一:許家印的“快銷文化”。

許家印其實非常追求“安全邊際”,以香港上市為例,寧可暫時撤回發行申請,寧可用幾個月時間去做香港四大家族的工作,也要避開2008金融風暴的衝擊。在這一點體現在地產經營上,恆大特點非常鮮明:

1:快:秦朔曾撰文稱:“恆大從拿地到開盤只需要4到6個月,是業內最快的。”

2:降:2011年7.5折、2016年8.2折、2018年8.9折,2019年則為9折。

3:分:產品不再側重高端。高端只佔10%,中端佔60%到70%。

恆大“5000悶”:與地方“比誰跑得快”

▲圖:許家印觀禮70年閱兵式

二:許家印的“精準站位”。

如果說快銷模式能幫助許家印“做起來”,精準站位才會幫助許家印“做下去”。很多人忽略了他的幾個動作:

1:首提“民生地產”。2016年,中央提出 “房住不炒”,很快,恆大表示堅決要做“民生地產”,要“讓全國數十萬普通家庭實現安居夢想,為42萬多農民工提供就業機會。”這意味著什麼?“這是覺悟”。

2:剔除“金融主業”。2017年許家印曾提出“要實現銀行、保險、證券、信託、公募基金等全牌照”。但隨著當年中央金融工作會提出“金融是中央事權”之後,很短的時間內,“金融板塊”已經被挪出集團主要業務。“坦白說,這還是覺悟”。

三:許家印的“轉型意志”。

地產商其實人人都在提轉型,但真心乾的好像只有中國恆大。綜合大量公開信息,金融棒棒糖認為,許的轉型會分為兩個動作。

1:地產仍是主業:恆大不會退出地產,地產銷售可能還會不斷創下新高,包括協調“地產+旅遊+健康”的關聯式發展,如“恆大童世界”“恆大養生谷”,從本質上說類似“地產業務打包轉型”。

2:新能源汽車是龍頭:自2013年起折騰過恆大冰泉、恆大糧油、恆大乳業之後(均於2019年打包出售),恆大官網開始表示:“恆大集團是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世界500強企業集團。”沒錯,就是新能源汽車。許家印的目標是:“未來3-5年,力爭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沒有人懷疑許家印。因為這哥們在吃了“賈布斯”的鉅虧之後,仍然是“真幹”(見下圖)。

恆大“5000悶”:與地方“比誰跑得快”

即使是區域觀察者立場,金融棒棒糖也能注意到:新能源汽車才是真正萬億級風口,習慣了“大數字”的許家印,此次是動了真心。


跟誰開始賽跑?

中國恆大的動作,換作一句話就是:“不能太依賴地產了,哥幾個,咱必須想別的辦法。”我們期待的是,廣大二線城市也得想一想:“土地財政還能玩多久呢?城市發展究竟要靠什麼?”

一方面,中央政府已要求“房不刺經”的要求,地方政府的站位不能輸給民營企業。另一方面,從各地承受力上看,土地財政本身也繃得很緊了,如杭州平均3年的土地財經依賴度達到143%,武漢也超過95%。

恆大“5000悶”:與地方“比誰跑得快”

在這裡,我們要格外認真的研究一下長沙。

2019年5月28日,格隆匯在《長沙:你的房價,憑什麼墊底“新一線”?》中介紹到,全國各大城市的二手房價格中,長沙僅高於貴陽(9897元/米),且市內各區房價均勻,並無其他城市那般尖銳分化。事實上,長沙在2005年GDP只有1520億元,2018年跳漲至1.15萬億元,14年間總量漲幅高達624%,從全國28位躍升至14位,上升幅度全國第1。更重要的是,長沙至今只有800萬人口,武漢則高達1100餘萬人。

恆大“5000悶”:與地方“比誰跑得快”

▲圖:工程機械已成長沙名片

長沙用數據證明,不是房價高就是“新一線城市”,而與此同時,長沙做對了什麼呢?他們的核心是——“製造立市”。我們只簡單地看一條,工程機械、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汽車製造三大產業鏈,產值均超過1000億元。尤其是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等龍頭企業一起,硬生生在20年間把長沙推上了“全球工程機械之都”。

面對這一切,金融棒棒糖想到2019年11年29日,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講了幾段話:

1: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人才。長沙有兩大優勢。一是基礎教育發達,全市每年增長(中小學)學位幾萬個;二是房價較低,在同類城市中處於較低水平。“限地價、限房價”雖然從短期來看影響了財政收入,是一種“劣勢”,但從長期看對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有裨益。

2:長沙堅決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目前土地依賴不到40%。賣地來錢快,但不可持續;製造業發展慢,但可持續,是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在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面前,我們堅決選擇後者。

顯然,長沙是吃到了“壓房價保工業”的好處,才變得更加堅決。作為偶然關注地產行業的觀察者,我們也希望長沙經驗,對中國廣大二線城市有所啟發。

恆大“5000悶”:與地方“比誰跑得快”

結語:

恆大此舉,基本加速了“地產快錢賺不久”的預期,短期內是否衝擊市場猶未可知,但當地產龍頭開始“分散投資、堅定轉型”之際,大量二線城市能否頂住短期誘惑,堅定地推進適合自己的實體經濟建設,尤其是現代先進製造業,就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考驗。

因為,土地財政的紅利,應該也吃得差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