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技法的內涵解析


意拳技法的內涵解析

作者在意拳堂演練意拳獨立樁


意拳技法的內涵解析

謝永廣/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著名詩人海子的抒情名句。

這位以心靈歌唱的詩人,一生都在渴望傾聽遠離塵囂的美麗迴音,從他的詩裡我們能體會到一個超越自我的生命關懷,感受到自然和人的內心世界融合為一體。詩人可以面朝大海,從而獲得逍遙無待的精神自由。

意拳是一片浩瀚的武學海洋,海納百川成其大,拳融百家鑄其魂!

魂者,精神、本質、自我之體現。

縱觀諸家藝術,書法以線條來表達激情,繪畫以色彩來闡述意境,音樂以音符來表白情感,詩藝以文字來領悟人生。

而修習意拳之道,則須拋開執著、偏見與束縛,以專注、忍耐、自強不息的精神,練就犀利的拳腳,並通過對拳理的體悟來追求武學真髓與生命真諦!

上個世紀初的某一天,一位智者行走在路上,他表情凝重,若有所思。。。。。。因為他的行蹤將要主宰中國武術的命運。一番番跋涉,一次次切磋,使他對武術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遂將此番遊歷累積的經驗結合自身所學,而創立意拳。這位智者便是意拳宗師王薌齋。

“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煉。總而言之,使人身與大氣相應和;分而言之,以宇宙之原則原理為本,養成神圓力方,形曲意直,虛實無定,鍛鍊成觸覺活力之本能。以言其用,則有感即應。”寥寥數語,字字珠璣,直指武學核心!

上個世紀80年代的某一天,一位老人站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同樣表情凝重,若有所思。。。。。。一幫年輕人正在老人的指導下緊張的訓練著,站樁、試力、發拳、跑步、打沙袋、拳靶、推手、散手,每天近8個小時的強化。他正在運用一種中西結合的方法,努力探索著中國武術該何去何從。這位老人就是王薌齋意拳衣缽傳人姚宗勳先生。

多少年來,姚老始終謹遵薌齋先生“不拘門派,學以致用”的拳學思想,畢生致力於意拳的探索與研究。他虛懷若谷,博採眾長,勇於接受現代意識的挑戰,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唯物辯證的法則和精湛深厚的功底,對意拳訓練體系進行了新的審視和定位。把中國傳統拳術的核心與現代體育精華以及西方搏擊訓練方法有機的融為一體,將中國傳統的格鬥技法融入現代擂臺實戰當中,開拓出現代搏擊與傳統技法相結合的訓練方法。併成功的運用於實踐,培養了一批中國意拳實力派代表人物。

王、姚二老拋棄套路、門派觀念的束縛,融中西武技之精華於意拳體系,將意拳理論科學化、訓練系統化、技法簡捷化。使意拳不僅僅成為一種武術體系,更成為一種武學思想、一種人生哲學。王老有言:“拳道之大,實為民族精神之需要,學術之根本,人生哲學之基礎,社會教育之命脈。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發感情,改造生理,發揮量能,使學者神明體健,利國利群,故不專重技擊一端也。”

意拳是修習者“表達自我,認知真理”的藝術。它以無慾之心直覺萬物的規律,每一位通過意拳而提高其心靈的境界的修習者,當面對武學的大海時,自然能欣賞到春光爛漫下那美麗的花朵!


意拳技法的內涵解析


可以說意拳技法的內涵主要是其對傳統武術審視與整合的結果。在筆者看來,意拳技法對傳統武術的審視與整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中西合璧,意拳創建了一套全新的綜合武學技法體系

意拳是王薌齋、姚宗勳兩代人在自身多年實踐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各中西流派武技技法中的精華,並借鑑中國傳統哲學禪宗以及西方運動訓練理論為指導而創建的具有完整理論和實踐體系,養生和實戰並重的綜合武學。

王老在功成名就之後並未停止對拳學的研究。當年在上海時,王老就曾和其弟子卜恩富(當時拳擊和摔跤的雙料冠軍)對拳擊做了很深入的研究。難怪和英格比手時,一個照面就將其擊敗。因為王老對拳擊已瞭如指掌。王老發現拳擊的很多技法都很簡捷實用,遂在後來的深縣集訓時,王老就將身體素質和沙袋訓練融入意拳訓練之中。

到後來,姚宗勳先生對意拳的訓練體系進行了更大的改革。姚老在保持意拳所特有的渾圓力訓練方法的基礎上,大膽採用西方搏擊訓練的理念,將拳靶、沙袋、護具、拳套等器械,體能素質訓練以及散手訓練的回合制引入意拳訓練體系當中。使意拳的訓練體系更加的完善。當時某些武林人士對此頗有分歧。但實踐證明,姚先生的做法非常正確,拳靶、沙袋的引入能增強拳頭擊打人體時的適應性,護具、拳套能有效的保護自己並能擊打重拳,在不傷人的情況下體驗真實的搏擊。而變速跑、跳繩等體能素質的訓練則能增強運動員的耐力和速度,更好的適應緊張激烈的搏鬥,而回合制更能使人在固定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從而有效的發揮技術。這些方法的改進擊打豐富了意拳的訓練體系,縮短了訓練週期,提高了訓練效率,使其更加的科學、合理、簡捷、實效。

王姚二老一生求真,打破了武術門派的陳規陋習,順應時代發展脈絡而積極進取,以海納百川之精神,建立起一套綜合、系統、嚴謹、完整的武學格鬥體系。意拳已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方法和模式,各種正確觀點都能統一於此模式之中,而華而不實的內容則會被排除在外。這一點是中國其它傳統武術所無法做到的。僅此一點,意拳就已經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


二、簡捷實效,意拳是一門極其注重訓練效率的武學技法體系

在傳統武術中有“入門先站三年樁”的說法,還有的傳統武術門派在入門初期都要花費幾年的功夫把套路練熟,然後再由師父拆招講法,最後是師兄弟對練。意思就是一定要把基礎打牢。這樣來講雖然基礎牢固了,但對實戰來講確實極其緩慢的。

趙道新先生認為:“把實戰視為艱苦和危險,並作為最後才能進行的高級訓練是不對的。我們在進行了短期的基礎訓練之後,就應把實戰作為家常便飯。”作為格鬥專家,趙老的一番話的確是對傳統武術訓練方法的挑戰。

筆者恩師姚承光先生在訓練中,就極其重視訓練效率,將基本功和實戰同時進行。姚先生認為,意拳基本功就是渾圓力的培養,而實戰則是對渾圓力的檢驗。所以,將二者結合起來,用基本功來促進實戰,用實戰來檢驗基本功。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必要非站三年樁再去練習試力,如此推導,意拳有七步功法,都要練上三年,那麼到實戰的時候人已垂垂暮年了。


意拳技法的內涵解析


在格鬥技法的運用上,意拳格鬥摒棄冗雜的套路招法,極其注重技法的簡捷實用。勾、掛、偏、旋、下壓、螺旋等都是人體在格鬥中經常出現的運動軌跡,意拳將這些技法提煉出來,並在試力、發力以及推手等訓練中進行反覆檢驗,使人體在格鬥中對這幾種技法形成一種自動化的反應。

意拳格鬥是一門求真的藝術。它反對一切形式招法的束縛,而注重格鬥時人體本能的發揮。王薌齋先生在分析了諸多拳套招法之後曾言:“然招式方法,又何嘗不是人作偽,皆非拳之原則發揮本能之學也。所謂法者,乃原理原則之法,非枝節片面之法,習枝節之法,猶之乎庸醫然也。都是備妥藥方以待患者,而患者須可方患病,否則無可施其技矣。”


三、與時俱進,意拳以開放的心胸不斷迎接新的挑戰,不斷完善自身的技法體系。

王姚二老以淵博的學識、廣闊的胸襟非凡的智慧以及超人的勤奮,將諸家武技進行分析整理,去偽存真,使原本對立的各派技法和觀點能有機的融為一體,成為拳學之原理。

王薌齋先生在創立意拳的同時,從沒有把自己侷限於意拳的概念之中,他總是在積極的尋找著更合理,更科學的理論與方法來完善意拳。當別人為意拳賜名“大成”時,王老謙恭的說道:“學術本無止境,何來大成之說?”

姚宗勳先生一生從未停止過對意拳訓練、探索和研究。姚老曾說“拳術是一門科學,是一門學術,學術如果沒有創新和發展,它的生命力也就有限了”。並在20世紀50年代,姚老有一次和李文濤先生交談時說道:“我現在才算是剛剛體會到意拳的奧妙,距離真正的意拳理想還差的很遠。”這是姚老在研究意拳20年時的肺腑之言。這不是謙遜,而是胸懷的博大和人格的坦蕩,更確立了意拳永不休止的發展方向。

姚宗勳先生將傳統的搏擊技法融入現代擂臺實戰當中,並開拓出現代搏擊與傳統技法相結合的訓練方法,這種意識在當時那個年代是超前的。當時很多人不理解,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逐漸理解了姚先生的良苦用心。在那個年代姚老就想到了中國傳統武術未來的發展,這不僅是一種超前的意識,更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

每一個意拳的研修者,每一個希望瞭解自己和領悟人生的人,都要深刻理解姚老的話。在意拳的修習中不迷信權威和秘傳,拋開教條主義和形式束縛,尊重科學,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開放的胸襟邁向真理。


意拳技法的內涵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