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的詩意是什麼?

楊林4562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學家蘇軾題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創作的組詩。謹談談第一首詩題“鴨戲圖”的詩意。這首詩再現了原畫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詩人合理的想象,與原畫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前三句是作者在畫面上看到的景色:一片翠竹外點綴著三兩枝桃花,碧綠的江面上有幾隻鴨子愜意地暢遊,岸邊上已是蔞蒿滿地,點點嫩綠是蘆葦冒出了新芽。作者在描寫畫中景色時,還加進了自己的感受:鴨子是最早知道江水已經溫暖的生靈。最後一句是作者跳出了畫作,馳騁的想象:現在正是河豚從大海迴歸到春江裡來的時候,那當是多麼動人的景觀啊。

整首詩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悅與禮讚,對生活的希望,也暗含了作者人生態度,要像河豚一樣逆流而上。此時的蘇軾已經48歲,仕途與生活經歷了太多的坎坷,能有這樣豁達的胸襟著實不易。




半支蓮6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1、詩意

其一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裡來了。

其二

大雁北飛,就像要回到北方家鄉的人那樣,但是由於依戀,差一點掉了隊。還沒有飛到北方時,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2、原文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擴展資料

一、創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蘇軾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兩幅所寫的題畫詩。此詩作於江陰。

二、賞析

其一

詩的首句“竹外桃花三兩枝”,隔著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身姿。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愛。這雖然只是簡單一句,卻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節,點出了一個“早”字。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

其二

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鮮為人知,實際上,第二首也寫得很好。第一句大體寫惠崇所繪的“飛雁圖”,大雁北飛,有幾隻雁依依不捨,差點掉了隊。並且在下一句,把這幾隻雁比作了“北歸人”,是非常形象的,這就畫活了景象。

詩到了第三、四句,就更進一步給大雁以人的情感。“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詩人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大雁戀戀不捨是因為南方比北方溫暖,所以詩人就寫下了大雁認為北方很冷。

最後一句詩人進一步寫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幾日。這種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惠崇的繪畫由“定格”轉變成了“錄像”,使大雁北飛的情景充滿著人的情感,是頗有新意的。


全球戰疫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

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一、背景介紹

這兩首詩的作者是北宋詩人蘇軾,是他為惠崇的春江晚景所作的題畫詩。其一是為“鴨戲圖”所題,其二是為“飛雁圖”所題。

二、詩意

其一

透過稀疏的竹林可以看到兩三隻桃花已經含苞待放。春天的江水已經開始回暖,鴨子在水裡遊蕩,它們最先向人們傳遞了春的氣息。江邊的地面上已經冒出了滿地的蔞蒿,蘆筍也開始抽出鮮嫩的筍芽。每年的這個時候,河豚也開始逆流而上,回到江水裡來產卵了。

其二

北飛的大雁像北歸的人一樣由於戀戀不捨差點被雁隊甩掉,那遙遠的塞外大漠現在仍是風雪交加,還是再在這舒適愜意的江南多待一段,盡情享受這半個春天吧。

三、賞析

其一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竹林、桃花、鴨子、蔞蒿、蘆芽這些具體的物象,來表現江南春天的蓬勃生機,一切都充滿了生命的色彩,作者通過這些物象聯想到這個時候也正是河豚逆流回江產卵的時節。

詩的前三句是作者對畫中景物描繪,最後一句是作者因而產生的聯想,鴨戲圖帶給人的是最直觀的感受,而蘇軾的詩將這幅圖從感官層面上升到了精神層面的聯想,既符合畫的主題,又不拘泥與此,彌補了畫面帶給人的直觀感受,與鴨戲圖相得益彰。

其二

作者通過北飛的大雁像北歸的人不肯歸去,差點掉隊的擬人手法,來道出江南風光正好,春光旖旎,勸大雁在江南再多待一段時間,進而讚歎春光美好,春日生機。


離塵LC


《、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是宋代著名詩人蘇軾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春天景物的讚美,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第一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是說竹林稀疏還沒細密,桃花沒有完全開放,如果竹林密就看不到桃花了,第二句春江水暖鴨先知,點明早春季節,江河冰融化鴨子開始下水游泳,第三句:蔞蒿滿地蘆芽短,意思是說河岸上蔞蒿滿地,蘆筍開始抽芽。第四句:正是河豚欲上時,這句是說河豚從大海逆流而上回到江河裡。整首詩寫了早春季節的美麗景象,通過竹林,桃花,鴨子,蔞蒿,蘆芽,河豚等景物來描寫大自然的美景。


張愛霞8478064498675


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錢鍾書《宋詩選注》中為“曉景”。諸多注本,有用“曉景”、有用“晚景”,此從《東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這兩詩是作者元豐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時江邊情景的寫照。




影評你我ta


這首詩是宋代蘇軾所著,原詩為: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詩意是: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他們最先察覺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l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裡來了。

這是一首題圖詩 著意刻畫一派初春的景象。



數字的魅力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題畫詩,詩是藝術,畫也是藝術。,而題畫詩則是詩畫兼備,寫好是不太容易的。

蘇軾這首題畫詩就再現了原畫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詩人合理的想象,與原畫相得益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開頭兩句緊緊抓住畫面景物,又突出重點。竹林,桃花為江岸之景,鴨子為江中之景,是畫面的重心所在。據詩意,這幅圖是“鴨戲圖”,“江水水暖”用“鴨先知”來加以表現,令人擊節稱讚。詩人在這裡憑感覺和想象。再現了暖融融的春意,移情於物,把畫面無法表現的內容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來。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兩句前者仍是畫面之景,後者是出於詩人的想象。遍地蔞蒿,蘆葦剛剛吐芽,點出正是江南二月。詩人正是看到畫面上的蘆蒿和蘆葦,便想到以之做烹,調佐料的河豚,合情合理。河豚生活在近海。每到春季江水上漲的時候,便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然後再游回近海。江邊人捕捉後。便拿到市場上去賣。這句詩雖離開畫面,但仍寫春江,題畫而不拘泥於畫。這首詩有實有虛,虛實相生,不僅真實的再現了春江晚景,而且又通過想象彌補了所不能表現的內容,生動形象而又極富生活氣息。





君無極123


青翠欲滴的竹林外,開放著三兩枝紅豔豔的桃花,鴨子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戲,感受到江水已經變暖。初春時節蔞蒿生出滿地,蘆葦也長出嫩芽,正是河豚將要沿江而上的時候。




豆包r女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開放了,鴨子在水中嬉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滿地的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裡來了。



15703831866


這首詩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蘇軾以其細緻、敏銳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徵,抒發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讚之情。全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