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不經風雨難見彩虹,M1增速何以為零?

水皮:不經風雨難見彩虹,M1增速何以為零?

水皮

誰喜歡吹泡泡?

誰愛吹誰吹,但是管理層肯定不想掠人之美。

新年之後圍繞股市是否要正常開市不但網上有爭議,網下的爭議更大,證監會挺著壓力作出了正常開市的決定,同時也作好了相應的窗口指導,比如機構只能淨買入,比如只能融資不能融券,再比如釋解可能存壓的股票質押的風險,基本的判斷是市場會受到疫情的影響,但不至於失控,權衡半天,利大於弊。事實也證明,最大的恐慌也就是2月3日開盤之時,盤面上3000個股跌停,指數跌幅超過8%,調整一步到位。而此後隨著北上資金的入場示範作用擴大化,指數反彈勢頭越來越強,2月15日上午,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金融系統全力支持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新聞發佈會,談到股市運行時的表述是,市場自我調節功能有效發揮,市場預期總體趨穩。疫情帶來的影響是短期的,證監會將堅定推進改革開放的方向和決心不會改變,水皮在當天評論時提出,這實際上就是在說市場已經迴歸常態化運行,救市任務已經完成,接下來該幹嘛還幹嘛。其實,也就是在那個週末,我們看到證監會正式發佈了再融資的新規,為創業板重組、定增、引入戰略者打開了方便之門,同時變相地停止了有關大股東減持的規定,而此前創業板的強勢正是以此為預期,消息既出無疑火上澆油,再加上媒體報道投資者人數突破1.6億,散戶跑步進場,雲睿基金1200億搶購60億份額。指數進入美國人說的那種融漲階段,不光深成指創業板創了新高,上證指數也在補缺之後再次站上3000點。牛市之聲又此起彼伏,一萬億的成交量當然也引發關注,流動性從何而來?

流動性當然是從央行而來。

一般情況下,春節之後是資金迴流銀行體系,系統流動性比較充裕,央行一般會暫停逆回購操作,節前開展的逆回購也會到期自動回籠流動性,但因為春節期間的突發疫情,國內市場恐慌情緒蔓延,為了穩定金融市場情緒,防範股市、匯市、債市出現非理性大幅震盪,央行投放了3萬億左右,其中逆回購投放達2.8萬億,截至19號已經回籠2.5萬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公告中專門提及“隨著央行逆回購不斷到期,春節後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的短期流動性已基本收回”,說白了,超常規的操作結束了,這同時也意味著短期的流動性操作現在看來變成長期的可能性有點渺茫。

我們不妨看看一月份的金融數據,表面上看,信貸投放3.34萬億,同比增加了1.09億,創下單月的歷史新高,但是這其中既有一月份搶跑的因素,也有春節後支持抗疫的專門投放,而具體到M1,居然只是零增長,M2也只有8.4%比上月降低0.3%,M1包括M0和企業存款,M0在保持比較大的增長下,M1為零,說明企業的存款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還有減少,只出不進,只減不增,只少不多,這是M1公佈以來歷史第一次,M2的下降只是週轉停滯的必然反應,二月份會比一月份好嗎?這不就是俗稱的資金鍊斷裂嗎?

中國央行實行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2020年不太可能出現2008年大水漫灌,央行四季度貨幣報告突出了六個字,“守正”,“擔當”,“創新”,其中意味各自品嚐,“穩”字當頭不是說說而已。

當然,中國經濟如果要在2020年穩住,不光要靠央行的“穩”,更重要的還在於企業的“穩”,穩定的運營,穩定的收入,穩定的增長,中國平安在國內金融機構中率先發布了2019年的年報,從利潤增長看歸母淨利潤1494.07億元,增長39.1%,歸母營運利潤1329.55億,增長18.10%,平安的增長既有保險行業國家政策調整的因素,也有2019年資本市場行情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公司本身而謀篇佈局產生的協同效應,穩健的經營,平安的個人綜合金融及保險業務利潤增長了25.7%,團體金融及銀行業務規模增長115.5%-142%,銀行利潤增長13.6%,科技業務收入增長27.1%,俗話說東方不亮西方亮,三大板塊均增長,中國平安自然就穩如泰山。

2020年不是2003年,彼時在上升期,現在在下行期;2020年不是2008年,彼時有4萬億刺激,現在講守正擔當;中國是一個正常貨幣政策國家,中國經濟的增長更多的是靠中國企業的財富創造,最終行情反映的還是基本面,不經風雨,何以見彩虹?泡泡裡的彩虹,稍縱即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