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殖土用了草木灰用什麼挽回?

三月三145865468


茶花又叫山茶花,屬於山茶科山茶屬,是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茶花不僅嬌豔美麗,而且可以用來做菜食用,可以起到健胃消食的作用。養過茶花的花友,都知道茶花喜歡微酸性的土壤,可是題主說種植時用了草木灰,就成了鹼性的土壤了,在這種情況下,茶花生長就會變得緩慢,那怎麼辦呢?



茶花殖土用了草木灰用什麼挽回?

草木灰就是用稻草、木棍燒飯後,形成的東西,這種東西中含有豐富的磷鉀肥,但是也呈鹼性狀態,這於茶花喜歡的微酸性土壤背道而馳了,因此題主說看如何挽回,那究竟如何挽回呢?

施硫酸亞鐵:如果茶花在生長期內,出現生長緩慢,黃化的情況,我們可以每隔10~15天,為茶花施0.2%的硫酸亞鐵水溶液,或是明礬水,這樣可以有效的給茶花緩解黃化病,而且也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鹼性物質。


澆水緩解:如果用過草木灰的茶花,出現輕微的發黃,生長緩慢,我們可以通過澆水的方法來中和土壤。一般如果用的草木灰少的情況下,澆水幾次後,生長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得到緩解。

施解害靈:如果茶花出現生長緩慢的症狀,也可以通過施解害靈來緩解。因為解害靈可以有效的去除土壤中的不利成分,然後使土壤變成有利於茶花生長的成分。

更換土壤:如果各種方法都試過後,茶花生長緩慢仍然得不到緩解,那我們可以選擇為茶花換盆土的方法,然後選擇茶花喜歡的有肥力、土質鬆散、排水順暢的微酸性土壤,比如腐葉土、腐鋸木、泥炭、紅土來栽培。

移栽茶花的時候,最好是在茶花開過後,然後再進行修根後,然後放在多菌靈水溶液中消毒後,再進行移栽,然後澆透水後放在避風,沒有陽光的,潮溼的地方養護兩個月左右,就可以搬到外面正常養護了。


綜上所述,茶花殖土中加入了草木灰,可以用澆清水、澆硫酸亞鐵水或是明礬水、施解害靈,的方法解決,再不行了,就可以用換土的方法來解決了。


容姐家的花園


茶花又常常被叫做山茶花,歸屬於山茶科山茶屬以觀花為主。它的葉片油亮光澤、花朵嬌大多姿、花色眾多,常見的有紅色、黃色、白色等等,非常漂亮。茶花的品種比較多,常見的品種有南山茶、晚山茶、正宮粉、照殿紅等等,每一個品種都有各自獨有的魅力。

茶花屬於南方花卉,是一種喜溫暖溼潤的植物,最適宜的生長溫度在25℃左右,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利於它的生長,茶花喜歡散射光照射,忌強光烈日暴曬。除此以外,茶花喜歡生長在疏鬆肥沃、透氣較好、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土壤中,這類微酸性土壤特別符合茶花喜酸特性,能夠讓茶花長得旺盛健壯。


對於您問的“茶花殖土用了草木灰如何挽回”,小捌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草木灰這種物質,顧名思義,草木灰就是各種草木燃燒之後的灰燼。這種物質是一種天然的有機肥料,把草木灰和土壤混合均勻以後種植花草,不但能夠促進花卉植物的生長,還有著一定的消毒滅蟲功能。

草木灰裡面含有大量的鉀元素,而鉀元素是植物生長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科學合理地補充鉀元素能夠促進根莖的生長,讓植株長得枝繁葉茂、花開多又美。除此以外草木灰還有著消毒滅蟲功能,把草木灰塗抹於花草的傷口處,能夠避免感染到病蟲,並且能夠促進傷口的癒合,避免汁液的過多流失。

草木灰種植花草有一定的好處,但是也有一定的限制性,因為草木灰本身呈鹼性,長期大量地使用草木灰會讓土壤的酸鹼度發生變化,由微酸性變成弱鹼性。這對於喜酸性的花卉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對於茶花這種土壤酸鹼度過於敏感的花卉來說更不是好事,很容易讓茶花出現葉子發黃脫落甚至整棵植株枯萎的情況。


茶花殖土在使用草木灰以後可以用以下幾種辦法加以補救:

1 可以澆施一遍清水,以此來稀釋土壤中的草木灰,儘量降低土壤中的鹼性,減少對茶花的損害,但是澆水的量不能太大,不能讓土壤出現積水的情況。

2 可以往土壤中施加少量的有機肥液,有機肥施入土壤後會釋放出有機酸、氨基酸等一些酸性物質,會與草木灰的鹼性發生中和,使土壤向弱酸性方向發展。

3 可以使用硫酸亞鐵來中和土壤中的鹼性,把硫酸亞鐵和清水按照1:1000的比例稀釋成硫酸亞鐵溶液,然後澆灌於土壤中就可以讓土壤從鹼性變為弱酸性,從而促進茶花的生長。

4 當茶花因為施加草木灰葉片變得枯黃以後,可以每隔一個禮拜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連續噴施三次,及時的給植株補充磷鉀元素,以促進植株根莖的生長,讓茶花盡快恢復長勢,使茶花的葉子重現油亮色彩。

總結:草木灰屬於鹼性物質,不適合用於茶花這種對酸鹼度過於敏感的花卉。一旦誤施草木灰以後可以通過文中的四種辦法,及時的進行補救,盡全力讓茶花重新恢復長勢。

以上只是個人的經驗和觀點,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批評指正,希望能夠幫助到花友。我是喜歡花草的小捌,您如果滿意我的回答,請點個贊關注一下吧。謝謝

妍小捌


如茶花殖土用了草木灰加適當石灰可解輕鹼性土質,或幹碎換酸性土。


福璽75635


可以用硫酸亞鐵對水澆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