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父輩起早摸黑割松香,還有多少崇左人有印象...

在崇左農村鄉下,松樹絕對是崇山峻嶺間主角。它們自然繁殖,自然生長,無需澆水施肥,無需修剪管理,紮根山嶺,身材高大,枝杆挺拔。除了充當柴火木材,松樹還有一寶,

那就是它身上流淌著一種白色的血液——松脂,松脂經加工除去雜質,能生產出松香、松節油等產品,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那些年父輩起早摸黑割松香,還有多少崇左人有印象...

那些年父輩起早摸黑割松香,還有多少崇左人有印象...

在七八十年代的崇左農村,割松脂是鄉親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每年春夏之交,早上6點就起床,吃完早飯就要向山林進發,直到傍晚黑夜來臨前才回家。首先要除草劈路,使人能夠走到每一棵松樹跟前,然後在高大的松樹樹皮上用松油刀鏟開兩條近似V槽形,在Y形開口的下端釘上一個塑料袋子,讓松樹的“血液”能夠順流到袋子裡進行收集。


那些年父輩起早摸黑割松香,還有多少崇左人有印象...

那些年父輩起早摸黑割松香,還有多少崇左人有印象...

那些年父輩起早摸黑割松香,還有多少崇左人有印象...

然後所謂的割松就是每天對松樹身上的這個“創口”再割一次,讓它不斷地流出新的“血液”來,這樣連續割一個月,才能收一次,當時一百斤大概能賣幾十元吧。每個割松人多的時候每天要“走訪”幾百棵樹。形單影隻地穿梭在森林裡,與松鼠、野豬、野雞等動物為伴,人影人聲皆無。重複昨天同樣的動作,同樣的路線,枯燥乏味,寂寞難耐,除了松樹還是松樹。走走停停一天下來,整座山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得用腳丈量一遍,非常辛苦。


那些年父輩起早摸黑割松香,還有多少崇左人有印象...

那些年父輩起早摸黑割松香,還有多少崇左人有印象...

那些年父輩起早摸黑割松香,還有多少崇左人有印象...

別小看這割樹皮的功夫,不單要有手勁,還要有巧勁。如果用力過小,割的力道不夠,就會白費力氣,還會紋路彎曲,如果用力過猛,就會割得太深,傷到了松樹,還容易傷到自己。


一般吃得這種苦的通常都是青壯小夥子,但常常也有特別能幹的婦女從事這項工作。割松人經常一干兩三個小時才休息片刻,餓了就吃上一碗自帶的米飯充飢。

那些年父輩起早摸黑割松香,還有多少崇左人有印象...

那些年父輩起早摸黑割松香,還有多少崇左人有印象...

割松人最辛苦的是收松脂的時候,要到每一棵樹上取下松脂,裝滿一桶後再挑下山。然後堆積在一塊,再由專門的車來運走。


小時候放牛最喜歡撿拾割過鬆樹油的樹幹部分去當柴燒,引火十分方便。


現在這項工作早已經淡出我們的視線,割松脂的日子永遠成為那代人的記憶,有多少崇左人親身經歷過這項辛苦的工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