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親家不能多往來?

用戶4258348253024


都說結婚不僅是新婚夫婦兩個人的事情,更是兩個家族的事情,所以結婚之後其實兩親家的關係也是小夫妻之間關係維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似乎民間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兩親家間少來往不要走太近,這究竟是什麼道理呢?那麼兩親家之間到底應該怎麼相處才比較好呢?

可能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如果結婚後不僅能跟對方的父母親戚相處好,要是雙方的父母也能經常走動一派和睦,那豈不是好上加好的狀況嗎,為什麼老人家總是說兩親家儘量少來往不要走太近呢?難道反而是走太近還會影響小夫妻倆的感情嗎?

其實無論如何,既然結了親家,雙方的父母可能所有的注意力都是會在這對小夫妻身上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當然親家完全不聯繫似乎也是不現實的事情,現實中也不乏也兩親家相處得特別好的,孩子們的生活也更加融洽,雖然這樣的狀況不是個例,但佔的比重並沒有很高。

之所以說親家要少來往,其實還是因為畢竟親家之間是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而兩家人的出身、受教育程度、社會地位和三觀都不盡相同,如果交往甚密,或許會出現各種各樣無法預判的矛盾,從而將小夫妻兩人也扯到矛盾當中,剪不斷理還亂的狀態或許真的會影響小夫妻的感情和睦,畢竟可能他們都會站在自己父母這邊。

相信絕大多數的情侶都覺得婚姻關係應該建立在相對簡單純潔的感情基礎上,但往往現實生活中對於家庭背景的要求真的就是很現實很殘酷的,為什麼很多年輕的情侶明明有很牢靠的感情基礎卻最終還是走不到一起?其實很多人都在強調要“門當戶對”的愛情和婚姻,但其實現實的殘酷就是人和人做不到完全平等,所以各種的矛盾就應運而生。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你不難觀察到,背景出身比較高的那一方,如果素質也比較高尚,倒是不會有多刁難相對弱勢的那一方,但如果相對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強的那一方素質沒有達到一定的境界,跟對方一定會產生各種細節上的不匹配,因為實力的懸殊就在那裡放著,已經沒有辦法再改變了。

這個時候如果真的沒有辦法求得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的高度統一,只能將親家之間的關係淡化了,而這時候做子女的就要有很高的洞察力,如果雙方的父母三觀基本一致,其實必要的禮節性的互動還是可以有的,因為大家族的和睦也會促進小家庭的幸福,但如果雙方的父母三觀差異太大,真的沒有必要強行將他們拉到一起製造矛盾,基本的禮節盡到就夠了,否則只會給小家庭添亂。

而作為雙方的父母,也不要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左右和影響小夫妻的生活,兒孫自有兒孫福,畢竟成家之後兩個孩子就是獨立出去了,要培養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什麼事情都是父母出面解決。兩親家也沒必要走得太近,減少來往的頻率無需可以交往,才不會容易出紕漏和大的意見,親家之間溝通的態度語氣也要注意,多換位思考以誠相待,畢竟都希望看到孩子們幸福。


fighting小薛


我父母和我公婆來往就很少。之前他們過年的時候會互相通個電話問候一下,但是自從我生了孩子後,就變了。我媽和我婆婆互刪了微信😂因為我當時坐月子的時候,孃家媽和婆家媽都來了,兩個人都很強勢,結果鬧了不少矛盾。兩個老人臨走回老家的時候,還都一肚子氣。現在電話也不互相打了。

我家是北方的,我老公家事南方的。怎麼說呢,親家之間如果是一個地域的還稍微好一些,飲食啊、處理事情的方式啊,都可能思路相似一些。如果地域差異比較大,那麼兩家親家處得來還是有點難。

婚姻從來不是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兩個家庭。這是我結婚生子以來,最深刻的感受。但是我個人對於“親家不能多往來”是比較贊同的。因為相處了多了,矛盾就多。離得遠了少接觸,會避免很多矛盾糾紛。

現在我父母和我公婆就很少來往。我也覺得沒啥的。反正兩家離得遠也幾乎不見面。如果說兩家老人本來就合不來,我硬把他們往一起湊,他們也會彆扭,最後大家都不自在。我能小輩的,不去管他們,反正我和老公無論回到誰家,都是要對家裡老人尊重和有愛的,這就可以了。

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我是格格鬥,2歲男孩的媽媽,喜歡讀書,熱衷兒童心理學研究,育兒路上與寶寶共成長。歡迎你關注我的頭條號@格格鬥愛baby)

格格鬥愛baby


兩親家確實不能多往來。我們小區就有這麼一對親家,原來住的是鄰局,兩家關係很好,在一起無事不說,無話不談,孩子們都是在他們眼皮底下看著長大,最後他們的兒女結婚了。可是婚後時間不長,一家搬到了另一個家屬院,為什麼呢?因為兒女結婚後會有些小矛盾、小磨擦,兩家老人很難從中說話,說不好就會造成兩家矛盾。所以說兩家兒女成了親,兩親家就應少來往了。


風雲1239846619


我家大概算是例外,我婆婆和我媽媽相處非常好。

首先得誇我婆婆,待人真誠友善,從沒有半點虛假,對我跟親生無異。她跟我媽媽最早交集來源於給我帶孩子的時候,本來媽媽覺得婆婆帶我兒子辛苦,打算過來替一段婆婆的,結果來的當天洗澡摔了一跤,尾骨有一根骨裂,必須臥床休息。這種情況下婆婆毫不猶豫表示她先照顧一段我媽,讓我安心去上班。真的就是婆婆在家床榻伺候了我媽一週。我婆婆是那種值得我一輩子感恩的女人。

就這種交集之下,倆人相處非常好,當然我媽媽也非常感激婆婆的情意,倆人經常互相打電話。公公前年去世之後,媽媽心疼婆婆孤單,倆人聯繫更多,現在微信視頻方便,倆人經常視頻,隔一段時間不見面還互相惦記,我去婆婆那裡的時候媽媽還會跟我一起過去看看婆婆,倆人吃完飯並排躺著說話聊天,白髮蒼蒼,溫暖得讓我幾乎落淚。

人生至此,特別感恩和感謝生命中這倆個最重要的女人,因為她們,讓我時時覺得命運待我極其寬厚仁慈。



憂愁少少快樂多多


我是婆婆,我與孃家媽媽只見過幾面。第一次是兒子告訴我們一週後他就要拿結婚證了,所以按禮節去到媳婦家拜訪一次也算是提親了(第一次見面)。第二次是婚宴試菜,媳宴的酒店選擇是拜託孃家訂的,這次試菜順便把婚前該辦的事全結辦了(比如禮金,婚禮還需要準備什麼等)。第三次是在兒子婚禮上。第四次是媳婦生寶寶在醫院(媳婦在月子會所遇到過一次孃家父母,平時兒子媳婦都會安排好雙方父母的探訪時間,會所要求來訪者一天儘量不要多次且超過三人,每次來訪後整個房間就要消毒)。第五次是寶寶滿月宴。第六次就是孫女一歲生日宴。

婆婆我的想法是,只要我把媳婦當自家人待,遇事多諒解,有事先溝通。不開心的事不往心裡去,不參與小倆口的所有事。這比常與親家呆一起要好的多,人與人之間見多了就隨意了。



6永生花6


我和我的親家關係就非常好。我只有一個女兒,屬於遠嫁,我們老兩口只好跟著閨女來到她居住的地方。不過不跟她住在一塊。我們自己在這裡買了房子。我們兩家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在一起的機會比較多,親家也是比較通情達理,我們大家都很包容對方,雖然生活習慣不同,但在一起時,有些事情你只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不必斤斤計較。我們會經常聚聚餐,這次在我家,下次在他家,有時也互相交流交流廚藝。親家在衛生方面不大注意,我又特別愛乾淨,但去他家吃放,我從來不挑剔,能吃就多吃點,不能吃就少吃點,吃完還誇誇其手藝。親家也是一個比較大方的人,經常把當地的一些特產送我家,我們也會做一些我們的地方食物送他們。我有一個外孫和外孫女了,大的五週歲多了,我們從沒紅過臉。我們都說,無論怎麼樣都是為了孩子,沒有必要兩親家鬧不和。別人都羨慕我們。只要兩家都有包容心,都通情達理,我想兩親家也不會很難處的。


涼城舊夢95044646


也不一定,我兒子和兒媳在國外定居,去年兒媳生孩子,親家母要去照顧女兒,我給親家母辦了簽證又買機票,在兒媳臨產前趕到兒子家。孩子3個月時,我也來到兒子家,已經呆半年了,親家母負責帶孩子,我買菜做飯。每天晚上孩子睡後我們倆一起出去散步。我們關係很好,有不同想法就聽兒子和媳婦的,親家母不是愛計較的人,我也不是。


第二職業老教師


我不贊同這樣的說法,我和我親家一家都處得很好。我們兩家踞離很近,走路也就幾分鐘,我們早上各自在家吃早飯。七時前我到親家那裡去, 送大外孫女上學,然後去菜市場買菜,回家後做飯。因還有小外孫女二歲要帶,親家他們一家就帶孩子。我們兩家就一起生活,中晚飯都在一起吃,從沒有發生口角。用錢方面都不是斤斤計教的,誰用多誰用少也不會有問題的。因我們四個老人都有退休金,我們兩家在一起已幾年了都是這樣。所以我認為這要將對方看和自己家人一樣就能處好。更重要的一點是才能讓兒女們更好的工作。


張漢林252


我是支持兩親家少見面的,人多矛盾就多,而親家間有矛盾會讓小夫妻很難做人,影響家庭穩定和幸福。不過我屬於比較幸運的了,我媽媽迂腐而善良,我婆婆囉嗦而善良,兩個善良的老人在一起,能用南北方言雞同鴨講講上幾天而其樂融融。關於我婆婆的好我媽媽的好,有說不完的讓我感動的地方。但是我還是儘量讓她們不要呆一塊兒。


李固雨


我奶奶跟我外婆來往就少。我爸媽結婚二十幾年了,我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來往的次數估計不超過五次,我懂事以來我爺爺奶奶只到過我外婆家二次,外公外婆也一樣。

因為我爸媽他們剛結婚幾年的時候感情不是很好,經常吵架,所以我奶奶和外婆關係不是很好,都指責對方教導無方,相互看不順眼。去家裡來玩更是不可能了,二十多年才去過2次。

“親家不能多來往”我想就像我奶奶跟外婆吧,對對方都不滿,要是見面了,難免說起家裡事,一說到哪句話讓對方不滿意可能就得吵起來了,這樣無疑會給我爸媽帶來麻煩,可能也得吵架。

所以親家還是少來往估計大多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