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通過4個女孩,看美國女性意識的崛起及其現實意義

由格蕾塔·葛韋格執導的《小婦人》本來是於2月14日情人節上映的,但由於疫情影響不得不撤檔。

未映先火,說得大概就是《小婦人》,憑藉著電影中對主角們衣服的獨特設計,這部電影獲得了92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

一時間讓《小婦人》這部電影再添風頭和熱度。

該片根據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同名小說改編,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四個姐妹之間的成長生活。大姐梅格溫柔渴望愛情,二姐喬特立獨行喜歡寫作,三姐貝絲乖順有一個音樂夢,小妹艾米活得現實且自我。

4個女孩性格迥異,對自己的女性價值和定位也大不相同,電影通過對這4個女性角色的刻畫和她們各自最終命運的演繹,開始了對19世紀美國女性意識的探尋,從而體現出那個時代女性身上的獨特魅力。

《小婦人》:通過4個女孩,看美國女性意識的崛起及其現實意義

一、梅格:將嫁人看成歸宿,但從未忘記追隨“美”的小婦人(美的意識的代表)

梅格是家中的大姐,她舉止得當,愛美又嫻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標準妻子”。

她的夢想就是嫁給一個有錢人,擁有一座城堡,裡面擺滿首飾與漂亮衣服。

她對美的追求比其他三個姐妹都要強烈,去參加舞會,一定要梳好看的髮型,一定要穿漂亮的禮服,還要配上合適的手套和帽子,即使不昂貴,但要好看,明明高跟鞋硌腳,她硬是穿著它高興跳了幾個小時的舞。

“為了漂亮,受罪也值得。”是梅格的人生箴言。

這樣一個愛美、喜歡時尚的姑娘,最後卻選擇嫁給了一個清貧的家庭教師約翰,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

美與窮貌似天生對立,一個喜歡昂貴的首飾,很多漂亮衣服的女人怎麼可以安心過上清貧的小日子?

可梅格卻做到了。嫁給約翰後的梅格並沒有放棄對美的追求,她依舊是那個願意花重金買下漂亮衣服的小婦人。

她希求美好的事物,但心中也知道,假如有一個小家,有自己的可愛寶寶,她也會滿足的。

電影中對梅格是典型的“適合娶為妻子”的小婦人,但她又和那類把自己一切都奉獻給家庭的小婦人不同,她安於圍著家庭轉,但依舊忘不了自己的追求——那就是對美的追求。即使生活貧困,她依舊保留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渴望與熱情。梅格身上那股對美的熱望,恰恰是她獨有的魅力,也是19世紀的美國女性最缺乏的特質。

《小婦人》:通過4個女孩,看美國女性意識的崛起及其現實意義

二、喬:追求自由、獨立的生活,用自己才華贏得尊重的小婦人(獨立意識的)

喬在家中排名老二,是家中最與眾不同的那個小婦人。

她不像其他幾個姐妹那樣,文靜、淑女,更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沒有淑女的步子,只有狂奔的身影。在其他人都不願意和男生交朋友的情況下,她卻主動與勞裡成為好朋友

她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一心只想把自己的小說寫好,她的夢想是擁有幾間超大的房子,房子裡面堆滿了莎士比亞和歌德詩集,而她就用一支筆寫好一個個崇高而又充滿生機的故事,並希望能以此為生。

喬並不渴望依附任何一個人,她違反世俗,渴望獨立。她的獨立並不僅僅表現在,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還表現在她對愛情、對婚姻、對家庭這些社會世俗規定的女性命題的不一樣的見解與追求。

為了寫作的夢想,她可以離開家鄉、親人獨自去紐約追尋自己的靈感寫作;面對富家子弟勞裡的求婚,她遵從內心,拒絕過一種被約束的生活,轉而和自己靈魂契合的老教授展開戀情,哪怕他一貧如洗,哪怕他年紀尚大。

電影中的喬是一個最接近現代女性的角色,她有獨立的金錢觀、愛情觀、婚姻觀、家庭觀。她願意用自己掙來的錢貼補家用,也不介意剪掉一頭長髮換取微薄的路費,更不會因為對方的貧富而選擇自己的愛情和婚姻。她渴望像男孩子一樣,可以追求自由與獨立,可以在公眾場合大膽討論自己的觀點和思想。

在19世紀的美國,喬這樣的角色無疑是一個“反叛”人物,但也正是因為那個時期有了喬這樣的“反叛”人物,催生了後面的女權運動、女權主義者和女權意識與思想

《小婦人》:通過4個女孩,看美國女性意識的崛起及其現實意義

三、貝絲:安靜聽話,甘願付出,喜歡音樂的小婦人(追夢意識的代表)

貝絲是存在感最低的一個小婦人。她安靜,不太喜歡社交,只願意和自己信任的幾個人打交道。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其他幾個人都各自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她選擇包攬下家務。

當然,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她喜歡音樂,希望能夠成為一個音樂家,並一直以此方向努力。

但不幸的是,年輕的貝絲因為小時候染過猩紅熱,身體狀況一直不好,後面也是因為這個而去世。

在電影中對貝斯貌似並不能體現出一種女性意識。反倒更像一個反面典型——犧牲太多自我,最後耗盡自己的生命。其實不然,貝斯對她音樂夢的追逐從未停歇過。

貝絲這個人物角色的設定更符合那個時期女性的社會分工和地位,但她身上同時也有著不一樣的氣質,那是她閃閃發光的音樂夢為她鍍上的,如果不是因為身體狀況不好,英年早逝,貝絲或許也會成為一個不錯的音樂家。

儘管貝絲的夢想和她的人一樣,早早夭折,但那個時期女性對夢想的追求,並敢於追求自己夢想的意識已經初見雛形了。


《小婦人》:通過4個女孩,看美國女性意識的崛起及其現實意義


四、艾米:渴望躋身上流社會,並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小婦人(自我意識的代表)

艾米是四個小婦人中最小的一個。但同時也是獲得最通透的一個。

她從小便知道自己要什麼,那就是嫁入上流社會當富太太。

她這個夢想和梅格相似,但她比梅格更堅定,也更懂得“利用”資源和關係。

就像她自己所說的:“我們家一定要有一個人嫁給有錢人,你們都不可能了,那就只有我了。”

這樣的艾米有點唯金錢至上。但不得不說,她對自己想要的一直很清楚,並且堅持。

艾米先是通過自己的甜言蜜語討好了自己的姑婆,獲得了去歐洲旅遊的機會,在那裡深造自己的畫術,也以此認識更多上流社會的人。

然後利用姑婆的關係和年收入四萬的佛德瑞談戀愛,最後又和追求過姐姐喬的勞裡結婚。只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她才不管別人的感受呢。

這樣的艾米有點自私,甚至是太過自我,但艾米這種自我意識,在19世紀的美國簡直太珍貴了。在一直歌頌奉獻與犧牲的時期,

艾米的自我,可謂是那時期的美國的一個先鋒。

《小婦人》:通過4個女孩,看美國女性意識的崛起及其現實意義

五、19世紀美國女性意識的崛起

《小婦人》中4個小婦人每個人身上都具備一種女性意識,19世紀的美國,女性地位並不高。主要以男性為主導。

但《小婦人》中的四姐妹每個人身上都出現了“女性意識崛起”的苗頭。

先從女性意識最弱的貝斯談起:她安於平淡的生活,但依舊追逐自己的音樂愛好。是“追夢意識”崛起的標誌,但最後因為身體不好,她去世,隨之埋葬的還有她的音樂夢。

19世紀,美國經歷完南北戰爭,人民內心匱乏,急需一些精神食料,這時候夢想兩個字奢侈,但又必須。

其次是大姐梅格的女性意識:大姐梅格對金錢有慾望,但最後還是歸於平淡。即使嫁為人婦,但梅格還是對漂亮的衣服和首飾愛不釋手。這意味著19世紀美國女性“對美的追求意識”的初醒。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特殊時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愛美的權利,梅格代表了大部分小婦人,但又是那極少部分把追求美作為人生準則的人。因為大部分小婦人最後都為了家庭放棄了自己的美。

然後是女性意識明顯的艾米:艾米希望成為一個畫家,她不像貝絲那樣唯唯諾諾,也不像梅格一樣瞻前顧後,

她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不管付出怎樣的代價,用什麼要的手段。

看完電影后,很多人都說,艾米是電影中最自私的一個小婦人。對家庭付出最少,但最好的也都給她享受了。

其實這一切都是艾米自己努力的結果,她想要去歐洲學習,她就討好姑婆,她想躋身上流社會,她就答應勞裡的結婚。

她活得是自我,沒有那麼束縛和顧及,在強調奉獻和謙讓的大時代,艾米的自我意識可以說是走在了前沿。

女性意識最強的就是喬:喬是最符合現代標準的獨立女性,她想過上好生活,但並不想依靠別人,而是想通過自己的雙手讓自己過上好生活。

她有不將就的戀愛觀。即使對方腰纏萬貫,如果她不喜歡,她也會拒絕;如果喜歡,哪怕對方身無分文,她也毫不在乎。

她有不盲目的金錢觀。她渴望賺很多很多錢,她為了因為20元賣掉她喜歡的稿子。卻不願意因為錢委身於別人,丟掉自己的自尊。

十九世紀的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不久,但很快也開始了工業革命,男人的任務賺錢養家,女人的任務就是操持家務,那時候標準的女性應該是像梅格或貝絲那種,喬無疑不會是最佳人選。

太過獨立的女性會被當作異類的。社會崇尚的都是“相夫教子”“嫻熟溫柔”“居家持家”型女性,女性在那個年代更像是關在籠中的金絲鳥。

也正是因為如此,馬奇家四個小婦人流露出的“美的意識”“追夢意識”“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才如此珍貴。她們用自己的角色探索了那個時期美國女性的更多可能。女性在馬奇家不再是一個模子,而可以成為各種角色——可以是愛美的家庭主婦,也可以是獨立敢於表達的作家,還可以是文靜但又心懷夢想的小女人,更可以是嫁給富家子弟並且依舊不忘追逐自己事業的上流女性。


《小婦人》:通過4個女孩,看美國女性意識的崛起及其現實意義

六、《小婦人》的現實意義

《小婦人》是一部女性成長的電影,她關注女性的愛美、夢想、自我與獨立,和現代思想接軌,但也不得不說,這部電影也受到了19世紀美國社會主流思潮的影響,有其侷限性。

正如,電影最開始那位編輯對喬寫稿子的要求:

如果主角一定要是女性女性,最後結局要麼是她結婚了,要麼是她死了。

《小婦人》最後4個小婦人的結局,就是如編輯口中女性的命運:貝絲去世,其他三個都結婚了。

有人說,這是原創小說作者奧爾科特對時代的一種妥協,她不能明目張膽地去反抗當時時代的主流,所以即使她描述了再多自由而獨立的美好意識,最後結局都必須符合大眾主流。

無論怎樣,《小婦人》這部電影都傳達出了高於它作品本身的聲音,她通過4個小婦人的命運與性格探索了那個時期美國女性意識,讓我們看到了更多不一樣且發光的女性。這部作品也激烈了無數女性走出家庭的桎梏,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

《小婦人》這個故事之所以能經久不衰,被不同時代的人喜歡,正是因為它所傳達出的精神和與現實接軌的地方。讓更多處於類似困境的女性能夠勇敢地跳出自己的圈地去尋找和追求自己獨特的部分。

女性不應該就是什麼樣子,女性也可以有無數種可能,撕掉標籤,拒絕被設定與定義,打破偏見與束縛或許就是《小婦人》留給我們最深層的現實思考。

4個女孩,4種不一樣的人生,《小婦人》的魅力不僅體現在19世紀的美國,女孩們的自由與獨立,追求美與夢想,活得特立獨行且自我,對這些美好品質的追捧與強調才是她成為經典的加分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