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劉智明!“敬愛的院長,您太累了,歇一下吧”

聚焦 | 送別劉智明!“敬愛的院長,您太累了,歇一下吧”


劉智明院長走了。


2月18日,武漢市衛健委發表公告稱:武漢市武昌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智明同志,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不幸染病,經全力救治無效,於2020年2月18日10:54分去世,享年51歲。市衛生健康委對劉智明同志的不幸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劉智明同志的家屬表示誠摯慰問。


聚焦 | 送別劉智明!“敬愛的院長,您太累了,歇一下吧”


疫情發生以來,劉智明同志不顧個人安危,帶領市武昌醫院全體醫務人員奮戰在抗疫一線,為我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正處於攻堅時刻,希望全市廣大醫務工作者團結一致,迎難而上,英勇奮戰,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人生真是無常啊


劉智明前同事——武漢市三醫院戰“疫”一線一位lCU大夫感慨:“從昨晚到今天很多朋友都在問我這個消息,說實話很受打擊的,人生真是無常啊!劉院長原來在三醫院呆過的,大家都很熟悉他,人緣口碑都很好。”


聚焦 | 送別劉智明!“敬愛的院長,您太累了,歇一下吧”

劉智明資料圖

這位ICU大夫表示:“有同事勸我,有的操作就別做了,萬一感染上怎麼辦。我昨天在重症監護室裡還把病人抱上抱下,穿刺都挨特別近。他們說別搞了,我想別人也是條命,我能夠去操作這些東西,不做的話,這條命不又沒了?生命那麼寶貴,我就還是做了。我說你們都不來罷,我明天還行。”


同事回憶:嚴肅時很嚇人,

笑起來卻像家人一樣


武漢市第三醫院另一位前同事回憶道:“說剛畢業進入醫院時,營養科還沒有正式成立,醫院暫時將我分在醫務處。您是我的第一個領導,第一印象高大,好帥,專業,權威,嚴肅時很嚇人,笑起來卻又像家人一樣溫暖!”


聚焦 | 送別劉智明!“敬愛的院長,您太累了,歇一下吧”


這位前同事感慨:“作為神經外科的專家教授,您見過太多的鼻飼病人,您當時就和我說臨床營養是很重要的,一定堅持不要放棄!多少次院班子會您都在為我們發聲,為我們爭取對於我這樣的職場小白,您總是很耐心地手把手教我、指導我、鼓勵我。在生活上也總說我們小伢們在外打拼不容易,對我像家中長輩一樣地關懷!我結婚的時候,您說您和科室永遠是我的孃家人,後來您調離醫院,去了武昌醫院當院長,得知我生了孩子,您那麼忙,還抽空晚上來看我和寶寶。何其有幸遇見您這麼好的領導!回想起來很幸運,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就坐在您辦公桌的對面。多想再為您泡一杯清茶,擦一回桌子。”


“敬愛的劉院長,您太累了,休息下歇一下吧,一路走好!!”


劉院長去看望她跟寶寶

妻子曾要求照顧他,他拒絕了


兩週多前,劉智明院長妻子——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ICU護士長蔡利萍發微信為他加油鼓勁,妻子問他:“需要我去照顧你嗎?”劉智明回答:“不要。”


聚焦 | 送別劉智明!“敬愛的院長,您太累了,歇一下吧”


1月21日,蔡利萍接到丈夫的電話,得知武昌醫院作為武漢市發熱定點醫院,要在兩天內轉運患者,進行院區改造,接收發熱患者。她有些擔心,因為此前丈夫有些“感冒”,持續低燒了一週,她擔心他的身體撐不住。


22日凌晨4點,她再次接到丈夫電話,請蔡利萍幫忙收拾一點換洗衣物送去,因為成為定點醫院後他就不能回家了。


2月3日,蔡利萍堅守發熱重症病區的第8天,她的丈夫因為病情危重用上了呼吸機。她在微信視頻時,哭著對丈夫說:“我來陪你吧!”屏幕那頭,她不能說話的丈夫,艱難地、堅定地搖了一下頭。


他忙晚了,就在辦公室睡


2月18日上午,看到劉智明去世的新聞,在武漢市第五醫院掛職副院長的張武昌明白奇蹟終究沒有發生,當著眾多醫生的面,淚水潸然而下。


去年9月之前,張武昌還是武漢市武昌醫院副院長。同是武漢大學醫學院畢業,劉智明是他的師兄。跟劉智明搭檔了5年,辦公室隔壁到隔壁。


張武昌說,劉智明是個很寬厚的人,很好相處,沒有一丁點兒領導架子,醫院的人都很喜歡他。作為神經內科專家,劉智明在業務發展上對自己特別支持,特別是成立武漢市腦卒中120急救站,與國家遠程卒中會診中心實現遠程會診,對醫院神經內科專業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辦公室緊挨著,好多次早上來得早,張武昌發現劉智明正在洗漱,他知道劉院長又是一夜未歸。“忙到晚上八九點鐘走是常有的事,忙晚了就在辦公室睡下了。”張武昌一臉心疼地含著淚說,劉院長太累了,這一次他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了。


握了一下我的手,還豎起了大拇指


1月24日下午,得知劉智明感染新冠肺炎住進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市武昌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文明很擔心。“劉院長在我們醫院住院的22天裡,我只去看過他三次。”他說,有兩次沒有進到裡面去,只是隔著玻璃門看到劉院長帶著氧氣面罩,也能看清楚呼吸機的各項參數,各項指標並不算太糟糕。


聚焦 | 送別劉智明!“敬愛的院長,您太累了,歇一下吧”

神經外科副主任文明手機裡保存著一張與北京三博腦科醫院簽約時的照片,劉智明(右三)正是主要促成人

2月3日那次進重症監護室,他到了劉智明的身邊。“看到我來,他想跟我說話,剛開口就不停地咳嗽。”文明連忙讓他別說話,“劉智明輕輕握了一下我的手,還豎起了大拇指。“我看到他的血氧飽和濃度在90%以上,想著他的病情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擔心影響治療,也擔心難過的情緒被劉智明看到,文明只呆了兩分鐘就匆匆離開了。


去年,市武昌醫院神經外科跟北京三博腦科醫院簽訂業務合作協議,這所神經專科醫院,在全國排名前三甲。“我們的合作被業內稱為‘在武漢的神經外科領域扔了一顆重磅炸彈’。”一年間,神經外科從10張床,發展到現在的30張床,業務量翻了幾番。


“聽說劉院長去世的消息,對我,對醫院的同事,打擊很大。”18日下午3點,長江日報記者聯繫上市武昌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劉迪龑時,他連說了兩個“很難過”。在隔離病房忙了整整一夜,此時的他仍毫無睡意,一直不願意相信這個消息是真的。


“他是一個做事有魄力,執行力強,有恆心的領導。”其中,讓劉迪龑印象最深的是三級醫院評審。對當時只是二甲醫院的市武昌醫院來說,三級醫院評審時間緊、任務重、難度極大。“全員一起努力,我們必須贏。”劉智明跟全院職工一起加班加點,順利完成了在大家看來不太可能完成的評審,順利晉升三級醫院。


劉智明的戰“疫”時光:

有擔當的男人 他永遠不會退縮

剛剛噩耗傳來,劉院長走了。一切都像一場夢,只是這場噩夢不會再醒來,永遠也無法醒來。那個高大偉岸、有擔當的白衣戰士在這場瘟疫的浩劫中倒下了,再也不會醒來。我們甚至不能再看他哪怕最後一眼。作為醫務人員,我們見慣了生死,但是此刻,我們心如刀絞,哭得無法自持。


1月中旬,新冠病毒在武漢開始蔓延,病房裡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人越來越多,多得讓人心慌。那些病人高熱不退,呼吸困難,沒有特效藥治療。誰來保護醫院的這些病人,誰來保護我們醫護人員?


在這最艱難的時候,劉院長站了出來,他好多次親自到病房查看病人,瞭解病人的診療情況和收治情況。一天天,情況每況愈下,他意識到如果不趕緊採取有效的隔離措施,就是對患者的不負責任,就是置醫護人員於危險之中。他要組織醫院最強的醫護力量對病人進行全力救治,同時他又是多麼心疼他的職工,心疼這些與他並肩作戰的戰友。他覺得自己是這個醫院的家長,他要照顧好他的孩子們。他不希望有任何一個醫護人員被感染,他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肩上的擔子比千斤還重,他就是這樣一個有擔當的男人,他永遠不會退縮。


他立即召集全院各個職能部門開會,劃分隔離區域,進行科學分工,籌措防護用品。工作千頭萬緒,他沒日沒夜,加班加點,好多天都是忙到深夜。病人們得到了合理的安置,也為相應區域醫護人員配置了防護用品。此外,他還安排醫院院感科組織全院職工進行傳染病防護的培訓。


1月22日傍晚,我們武昌醫院被宣佈為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他組織全院職工召開了動員會和部署會議。在會上,他深情嚴肅凝重,這是國家也是人民交給我們醫院的艱難而光榮的使命,他說,我們一定要不辱使命!那一刻,他那堅定勇敢的神情,我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是一個英勇的戰士無畏生死的神情。他說我們醫院一定會盡全力配合政府的工作安排,也會請最權威的院感專家來醫院進行規劃,保證三區兩通道的科學設置,一定要安排好職工的工作和生活,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在這場戰役中受傷犧牲。而他當時已經覺得身體不適了,在那樣關鍵的時刻,他只能把自己放在所有一切的最後。


第二天,醫院開始轉運在院的非新冠肺炎的病人,要把近千的患者安全轉運到其他對口醫院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數十輛救護車的警報聲就沒有停過,一趟一趟地轉院,一直到凌晨。他一夜沒閤眼,他擔心病人在轉運過程中的安危,擔心他們是不是得到了合理的安置。直到一切轉運工作結束,他才鬆了一口氣,但是接下來的工作更加艱難。醫院的改造刻不容緩。這是火線的指令,是最急的軍情,決不能有半分遲疑。有那麼多的病人危在旦夕,急需住院治療,所有的工作必須馬不停蹄地運轉起來。


當天夜裡改造工作就正式開始了。從一個綜合醫院改造成一個具有收治呼吸道傳染病能力和設施的醫院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作。所有的事情千頭萬緒,他每一個部門去落實,去現場查看,沒有一分鐘的休息。他和大家一起忙碌著,可是誰又知道那時候他已經開始發燒,他戴著口罩,和大家保持著距離。他太難了!他要堅守工作崗位,卻又擔心是不是已經感染了,害怕傳染給身邊的人。他真的太難了!


改造完成的那天夜裡,病區逐步開放,開始收治病人了。病人像潮水一樣湧入發熱門診,8個發熱門診24小時應診,卻也看不完那幾百上千的病人。很快,醫院的床位就收滿了,他又馬不停蹄地安排後續工作。醫護的防護用品、藥品的供應、病人餐、醫生的工作餐、職工的住宿、要保障全院1000多職工和520個病人的治療和生活,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除夕那天晚上,劉院長和其他院領導還為全院職工準備了節日禮物,因為這是一個非凡的、永生難忘的春節,這是一個在戰場上度過的春節。那一晚,他依然在忙碌,他永遠把自己放在了最後面。


終於,在醫院的病人收治工作安頓下來了,一切開始步入正軌,井然有序起來,而他卻病倒了。他悄然無息地住進了病房,沒有讓我們知道,他怕影響大家的士氣。住院期間,他還詢問和他接觸較多的醫護人員的身體狀況,他害怕自己傳染給大家。在得知大家都沒事的時候,他很高興地笑了,他輕鬆地笑了。他就是這樣,總是把自己放在了所有人的後面。


在我們得知他生病住院是很多天之後了。趁著會診查房時去看他的時候,他已經很虛弱了,戴著面罩,已經無法自主活動,哪怕只是翻個身都無比艱難。我們忍不住在他面前哭起來,我們真是太脆弱了,怎麼能讓他看見我們哭呢?怎麼還要讓他來安慰我們呢?他還是那樣堅強地對我們微笑,鼓勵著我們。他說疫情很快就會結束的,他有信心!他說他一定要早點好起來,他說還有好多事情要做,他說他還要和我們一起戰鬥!他總是說得那麼輕鬆的樣子,可我們知道,那時候他說出哪怕只是一個字都不再輕鬆,都要用盡全身力氣……他讓護士幫忙拍下了去看望他的每一個醫護人員和他的合影,他說這是最強大也是最溫暖的力量。他說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紀念,春天就要來臨,春暖花開,青山不改,我們來日方長。


可就在今夜,我們卻永遠後會無期。


疫情終會結束,可我們再也看不到那個溫暖、堅毅的身影……今夜,淚水無法抑制地流淌……希望在天堂裡不再有傷痛……


(心向明月是劉智明曾經的網名。同事不願實名,以這種方式來紀念劉智明。文章略有刪節)


武漢市衛生健康委溫馨提示:

火神山醫院不設門診,請市民朋友不要自行前往火神山醫院看病。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