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岸边,龚滩古镇,记录下乌江纤夫们曾经

古镇坐落于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的乌江东岸的凤凰山麓,在乌江边上,依山而建,一条商业街呈东西走向,景区大门及停车场在西端。沿河是一条几乎与商业街平行的景观步道,也是游船码头集散点。建筑风格源于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吊脚楼,地处巴蜀文化圈,与湘西土家族民居类似而又在山墙的木构装饰上有所差异。复建的建筑因地制宜,多以三层为一单元,底层经商,二三层为餐饮及客房;从整个古镇的规划来看,有商业节点与高潮起伏,与周围群山江河相呼应。

乌江岸边,龚滩古镇,记录下乌江纤夫们曾经


乌江岸边,龚滩古镇,记录下乌江纤夫们曾经


古镇,于我们很多人而言,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它总是吸引着我们,总是给我。无限遐想,或如云南的大理丽江的风花雪月,亦如湖南的凤凰茶峒的边城风光,又或是江浙的周庄同里的小桥流水等等。走过了1795年悠远漫长时光的龚滩古镇。在这些时光凝聚的前世今生里,时光总是把古老而悠长的调子,铭刻在龚滩沧桑古老的记忆中,有蜿蜒盘旋在古镇的油光石板路与吊脚楼可鉴。被背夫们肩上的盐水和汗水无数次浸染的那条石板老街,吊脚楼群如约地弹奏起那一首首让人梦回千年的绝世交响。

乌江岸边,龚滩古镇,记录下乌江纤夫们曾经


乌江岸边,龚滩古镇,记录下乌江纤夫们曾经


来到龚滩的第一印象,就是山脚下乌江那碧绿的秋水,恍如一条飘逸的玉带,延伸到秋天的云朵里。乌江百里画廊果真是名副其实,船行其上,碎小洁白的浪花一路尾随,像极了大师画里留下的笔锋!游弋在这样的山水中,总是轻易让人忘记烦恼与疲倦,也忘了时间。而在古镇上,却又总让人感觉到时间的存在,或许是唐宋、或许是明清,青石板、吊脚楼、或者屋檐下晒太阳的老人,他们都是古镇时间的直接表达者。

乌江岸边,龚滩古镇,记录下乌江纤夫们曾经


乌江岸边,龚滩古镇,记录下乌江纤夫们曾经


青石街上,鳞次栉比的吊脚楼群临江而立。吊脚楼全系木料支撑、穿斗而成的梁架结构,屋高三五丈许,二至三层。楼下堆货,楼上住人,四周铺设走廊,是典型的土家族建筑。在龚滩,山、水、石板街、古镇,都只是一个符号,可以随机切换,留于心间,使人觉得不虚此行的,乃是那份悠闲与宁静。然而写生季的龚滩,又莫名地焕发出了许多活力,瓦片、窗格、灯笼,又重新在画板上组合,无论是水彩,还是素描,那千年的神韵,总是迎面袭来。

乌江岸边,龚滩古镇,记录下乌江纤夫们曾经


乌江岸边,龚滩古镇,记录下乌江纤夫们曾经


​岁月凝固,时光荏苒。在乌江两岸,伴随着古镇岸边浪花飞溅的船歌,乌江也肆意地描绘着百里画廊那一幅幅山似斧劈石壁伟岸、水如碧玉的绝美画卷。在石板小路上,在古朴老屋旁,在这个千年古镇,在这个秋日,一边漫步一边自问:为什么在今天看来如此偏远避塞的大山深处,历史上还诞生过如此繁华的街市古镇?又因何故这个曾经喧哗的古镇如今繁华不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