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岸邊,龔灘古鎮,記錄下烏江縴夫們曾經

古鎮坐落於烏江與阿蓬江交匯處的烏江東岸的鳳凰山麓,在烏江邊上,依山而建,一條商業街呈東西走向,景區大門及停車場在西端。沿河是一條几乎與商業街平行的景觀步道,也是遊船碼頭集散點。建築風格源於土家族傳統民居的吊腳樓,地處巴蜀文化圈,與湘西土家族民居類似而又在山牆的木構裝飾上有所差異。復建的建築因地制宜,多以三層為一單元,底層經商,二三層為餐飲及客房;從整個古鎮的規劃來看,有商業節點與高潮起伏,與周圍群山江河相呼應。

烏江岸邊,龔灘古鎮,記錄下烏江縴夫們曾經


烏江岸邊,龔灘古鎮,記錄下烏江縴夫們曾經


古鎮,於我們很多人而言,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它總是吸引著我們,總是給我。無限遐想,或如雲南的大理麗江的風花雪月,亦如湖南的鳳凰茶峒的邊城風光,又或是江浙的周莊同裡的小橋流水等等。走過了1795年悠遠漫長時光的龔灘古鎮。在這些時光凝聚的前世今生裡,時光總是把古老而悠長的調子,銘刻在龔灘滄桑古老的記憶中,有蜿蜒盤旋在古鎮的油光石板路與吊腳樓可鑑。被背夫們肩上的鹽水和汗水無數次浸染的那條石板老街,吊腳樓群如約地彈奏起那一首首讓人夢迴千年的絕世交響。

烏江岸邊,龔灘古鎮,記錄下烏江縴夫們曾經


烏江岸邊,龔灘古鎮,記錄下烏江縴夫們曾經


來到龔灘的第一印象,就是山腳下烏江那碧綠的秋水,恍如一條飄逸的玉帶,延伸到秋天的雲朵裡。烏江百里畫廊果真是名副其實,船行其上,碎小潔白的浪花一路尾隨,像極了大師畫裡留下的筆鋒!遊弋在這樣的山水中,總是輕易讓人忘記煩惱與疲倦,也忘了時間。而在古鎮上,卻又總讓人感覺到時間的存在,或許是唐宋、或許是明清,青石板、吊腳樓、或者屋簷下曬太陽的老人,他們都是古鎮時間的直接表達者。

烏江岸邊,龔灘古鎮,記錄下烏江縴夫們曾經


烏江岸邊,龔灘古鎮,記錄下烏江縴夫們曾經


青石街上,鱗次櫛比的吊腳樓群臨江而立。吊腳樓全系木料支撐、穿鬥而成的樑架結構,屋高三五丈許,二至三層。樓下堆貨,樓上住人,四周鋪設走廊,是典型的土家族建築。在龔灘,山、水、石板街、古鎮,都只是一個符號,可以隨機切換,留於心間,使人覺得不虛此行的,乃是那份悠閒與寧靜。然而寫生季的龔灘,又莫名地煥發出了許多活力,瓦片、窗格、燈籠,又重新在畫板上組合,無論是水彩,還是素描,那千年的神韻,總是迎面襲來。

烏江岸邊,龔灘古鎮,記錄下烏江縴夫們曾經


烏江岸邊,龔灘古鎮,記錄下烏江縴夫們曾經


​歲月凝固,時光荏苒。在烏江兩岸,伴隨著古鎮岸邊浪花飛濺的船歌,烏江也肆意地描繪著百里畫廊那一幅幅山似斧劈石壁偉岸、水如碧玉的絕美畫卷。在石板小路上,在古樸老屋旁,在這個千年古鎮,在這個秋日,一邊漫步一邊自問:為什麼在今天看來如此偏遠避塞的大山深處,歷史上還誕生過如此繁華的街市古鎮?又因何故這個曾經喧譁的古鎮如今繁華不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