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將很大可能長期伴隨人類,未來我們將如何應對?


當下,新型冠狀病毒正施虐全國,大家深有感觸,這個春節過得很特別,主題就是“宅”,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還是相當嚴重,它傳染性強,為控制病毒,國家積極推出一系列措施,延遲開學,延遲上班,多地封城等。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還在持續,警報還未解除,近日王辰院士表示,新冠有可能轉成長期在社會存在的類似流感慢性病。果真如此的話,不排除對人類社會形態帶來一些影響。人類一直和各種病毒共生和演變,但不少病毒都大幅度改變了人類組織形態,HIV大幅度改變了風雲場和交合模式,保護率大幅度提升。HBV推動了部分國家分餐模式。病毒不斷推陳出新,將繼續改變人類社會形態也是可能的。

現在看,病毒要想改變人類組織形態,需滿足五個條件,潛伏期長,傳染性高,無法根治,沒有疫苗,重症率高。潛伏期長,就無法悶死,非典那種悶幾天就無的症狀,就徹底消失了。如果潛伏期更長,或者無法根治,治好了也傳染,可能無法通過悶來徹底解決。重症率高,則說明問題不能輕易解決,則需高度警惕。

很多人把新冠當做流感,通過數據對比,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劉清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成功率高於甲流和禽流感。從統計來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危重症)佔確診病人10%左右,整體比例不高,從救治成功率來看,要遠高於甲流和禽流感。所以新冠和人類共存,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改變人類組織形態是有可能的。至少電影院、聚餐、KTV這種娛樂場所會受到很大影響,還有其他中心商場、高密度樓宇都會受到影響。但又極大利好遠程、機器人和區域化的小城鎮生活模式。還有一點就是在享受現代生活的同時,也要懂得節制,懂得有所不為,比如不吃野生動物。對一些人來說,那可能是一道“美味”,而對人類來說,那卻是一股潛藏的災難。“口罩”在人群聚集場合可能會成為必備品。去中心化,不一定都住別墅,但至少住分散點,不至於每天電梯公交高密度的交流了。

以後要持續開展健康教育,倡導和培養個人呼吸道衛生和預防習慣,做到勤洗手(規範的洗手),保持環境清潔,聚集場所(車站、碼頭、醫院、餐廳)定期消毒應成為常態,合理加工烹飪食物等。需特別加強人感高危人群和醫護人員健康教育和衛生防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