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品大官葉名琛,被俘虜到印度,當猴子供人觀賞,是什麼情況?

遊子dream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允許英人五口通商,得派領事於五處,專理商假事宜。於是在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處,都紛紛建立起了領事館,但是,最先和讓人接觸的廣州城,卻碰到了地方的強烈抵制。

葉名琛是晚清掌管著廣東、廣西大權的兩廣總督,他在早期在廣州巡撫時就與英國人發生過沖突,當時他和自己的上司的阻止英國人在廣州城通商,曾與廣東當地人團結抵抗英國。


當時英國人派兵船闖入珠江口內,要求履行耆英的答覆,但是,徐總督秘密召集珠鄉團練,先後到達10萬多人。他們紛紛駕著小船為攻英船,明確的宣告廣州城不可侵,十萬人的歡呼叫喚,氣勢震天,硬生生的把英國人給逼退了。而葉名琛是整個過程中的二把手,此事件中他積極策劃和執行,為此他也和英國人結下了樑子。不折一兵,不發一矢,中外綏靖,可以久安,實深嘉悅!所以葉名琛被封為一等男爵。

亞羅號,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開端

一艘掛著英國人名下、聘請了英國人當船長的小商船亞羅號,他利用了國際法中船舶管轄權的慣例,避免中國官方的檢查,幹些規則之外的勾當。是一艘從屬於清朝走私犯,專門在海上從事走私活動的走私船。


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當中國廣東水師千總梁國定登船查禁海盜,卻剛好碰上此船的登記過期了,在一系列的勘察下,發現此船是一艘走私船。其實,此船是被一名葡萄牙水手告發的,在葡萄牙人知道此船是艘走私船的時候,他們本就想打算扣押下亞羅號,但因為此船離的早沒有扣押成功,所以就向中方告知。

亞羅號從澳門到達廣州後,梁國定接到報告此船上有海盜,他當即帶領著水手上船緝拿全部14名水手,其中包括兩名海盜。他捉拿了12名水手回去,留下了兩名,而等水手走後,狡猾的肯尼迪突然在船上掛起了米字旗。

事後英國人藉機生事,他們覺得此次事件是在廣州通商的切入口,因為之前一直被葉名琛敷衍,一直無法在廣州通商。所以事件過後,英國人開始藉機宣稱廣東官府冒犯了他們,羞辱了他們的國旗,要求他們釋放全部水手,並要求廣東官府向他們道歉。而葉名琛並沒有照做,在經過調查後發現,廣東光伏的人並沒有羞辱過他們的國旗,當時的亞羅號根本沒有懸掛什麼英國國旗。


在經過一系列的交談後,葉名琛為了不引發戰事決定退讓,他當天答覆可以釋放除了海盜以外的10人,他親自解放且送到英國領事館,但堅決不道歉。而此時的英國人無心再談,拒絕接受人員,炮轟廣州城,第2次鴉片戰爭爆發了。當時不管葉名琛有沒有道歉,英國人照樣炮轟廣州城,而拒絕道歉只是一個切機,剛好為英國人炮轟廣州城有了一個好藉口。

六不策略

戰爭開始後,葉名琛知道根本抵擋不住英國人的進攻,所以當時他採取了一個非常異樣的策略,不攻擊、不防守、不講和、不逃跑、不投降、不求義的姿態,任由英國人拿下了廣州城。

因為當時南方的絕大部兵力都被抽調到鎮壓太平天國的前線去了,英國是趁虛而入,就算想抵擋英國的入侵也只是逃避擋車,白白犧牲而已。所以“他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亦罕有”,此後葉名臣得名“六不總督”。

流浪印度



葉名琛被抓後,他被擄到停泊在香港英艦“無畏號”上,被俘的葉名琛並沒有受到羞辱,他在船上始終保持著一種凝然的氣節。軍艦上的所有軍官都對他很尊敬,偶然在艦上也有人對他脫帽敬意,他在船上漂泊了48天后,被送往了印度。

而到達印度後,葉名琛也不像其他俘虜一樣受到虐待,他們只是把他軟禁到一套院子裡面,除了禁止他的自由外,就沒有做出其他的舉動。

但上流傳葉名琛被當成猴子關押在籠子裡展示的事情,只是以訛傳訛的事態而已,歷史上根本就沒有發生過此事件。英國人對葉名琛是尊重,還不至於做出此等事情,只不過是以訛傳訛,道聽途說之流傳這樣的說法而已。


葉名琛被軟禁過期間,有時候有些印度人出於好奇翻牆壁上看看而,在好奇心下印度人可能是今天看一看,明天看一看,最後在以訛傳訛的情況下,才有被捉到印度展覽的說法。

葉名琛本以為有機會去見英國國王,跟英國國王訴說一番,但英國人根本不理他,葉名琛軟禁到印度之後,就已經不理他了。而此時的葉名琛監製被俘沒意義後,就絕食就絕食了結了生命。


極端者


這件事發生在滿清末年,大約是咸豐皇帝當政的時候,應該屬於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之前的事情。葉名琛當時正好出任兩廣總督,可謂是中國南方的重要人物。由於他在英國打交道的時候沒有處理好,最後被英國人抓到印度去當虎,像猴子一樣被眾人觀賞,最後絕食而死。

不過從他的經歷來看,葉名琛絕對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於1835年也就是道光十五年中了進士,當時他只有28歲。中進士之後,葉名琛官運享通,升官的速度非常的快。他在當了12年官之後就當上了廣東巡撫,這可是正二品的職務,當了巡撫之後五年就升任兩廣總督,這可是真真正正的封疆大吏,從一品的職務,而那個時候他也就45歲而已。

不過他處的年代並不是很好,因為那個時候正處於太平天國起義和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時候。那個時候英國因為在第1次鴉片戰爭的時候佔領了中國的香港,所以對廣東可謂是一直處於滲透之中。而葉名琛作為地方官,一直堅持保家衛國,同外敵做鬥爭,當時還是蠻具有正義感的。

只不過可惜在那個年代中國已經完全落後於整個世界,所以對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的入侵,無法做有效的對抗。又由於當時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滿清的主力正在和太平天國打仗,所以葉名琛手上並沒有多少兵力。面對英國屢次挑釁,他只能保持不戰,不死,不和,不降,不守等策略,堅持與英國纏鬥,這實際上也算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後來英國人將他抓起來,而葉名琛當時還想面見英國女王,當滿清王朝的蘇武。可惜英國人不給他這個機會,並且把它弄到印度去供人,像猴子一樣觀賞,葉名琛最後明白無法見到英國女王之後,只好絕食自盡。

本來葉名琛以為他的苦心滿清皇帝能夠理解,可惜當時咸豐皇帝都自顧不暇了,並且把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責任推到葉名琛身上,以至於葉名琛在後世成為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葉名琛是清朝晚期掌管著廣東、廣西大權的兩廣總督,歷史中的他之所以會被抓去印度,主要跟他得罪了英國人有關。

早在他當廣東巡撫期間,他就和英國人發生過沖突。

當時他和自己的上司、前任兩廣總督為了阻礙英國人進入到廣州城中通商,曾與廣東當地人組成的團練嚴守抗拒過英國人。

在衝突爆發時,糾集10來萬人乘坐小船團團包圍住了英國人的鐵甲戰艦,然後通過那10來萬人的洶湧呼聲,硬生生把英國人的鐵甲戰艦逼退了回去。

當他自己當上兩廣總督、英國人想找他重新談通商事宜時,他也極力敷衍,遲遲沒有讓英國人跨進廣州城。

這種種事情的發生,很大程度上加深了他和英國人之間的矛盾,而英國人也不是什麼特別有度量的人,在這種種矛盾發生之後,英國人就對他生起了怨恨。

扣押亞羅號

由於實在沒辦法進入廣州城中通商,所以英國人最後就找了個藉口向清朝發難、想以力破巧。

這個藉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亞羅號事件。

在明面上,亞羅號是一艘掛靠在英國人名下、聘請了英國人當船長的商船,但暗地裡這艘船卻並不簡單,是一艘從屬於清朝走私犯、專門在海上從事走私活動的走私船。


在澳門的時候,得知了這艘船真實背景的葡萄牙人就已經打算扣押亞羅號,只不過因為亞羅號離開得早, 他們並沒能成功扣押亞羅號。

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亞羅號來到廣東之後,隨著廣東官府也獲得了相應情報,亞羅號這才落入了法網。

當時廣東官府趁亞羅號在廣東港口靠岸時,派人抓走了船上的12名水手。

其中,包括了兩名有案件在身的海盜。

英國人藉機生事

如果只是簡單的走私船,抓了就抓了,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在掛了英國人的名號之後,一切就又會有所不同。

這時候,之前一直被葉名琛敷衍了事、一直無法進入廣州通商的英國人趕緊抓住這個切入口,借這件事情對葉名琛以及清朝發起了難。

事情發生後,英國人開始藉機宣稱廣東官府冒犯了他們,說廣東官府在抓捕亞羅號船員的時候侮辱了懸掛在船上的英國國旗,在讓廣東官府把亞羅號上的船員全部給釋放出來的同時還要求廣東官府向他們道歉。

面對他們的要求,作為兩廣總督的葉名琛並沒有全部答應。

因為在葉名琛經過調查後發現,廣東官府的人並沒有侮辱過英國的國旗,當時亞羅號根本就沒有懸掛過什麼英國國旗。

另外,亞羅號上的兩個船員也確實是海盜身份。

所以他最終雖然迫於壓力把那些船員交給了英國人,但是並沒有拋棄尊嚴地向英國人道歉。

六不總督

在這雙方鬧僵的情況下,第2次鴉片戰爭自然而然就爆發了。

當時,英國人鑑於之前十萬多人包圍軍艦的事情並沒有打算直接攻打廣州城,想的是直接沿海而上直取北京城。

不過還沒動身,他們就接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情報。

從這個情報中,他們得知了廣州的具體情況,知道廣州城中並沒有多少軍隊駐紮、知道那些曾經帶給他們苦頭的團練民夫們並沒有被集結起來,在知曉了這種種情況後,他們就放下了原本的計劃,出動軍隊直接對廣州城發動了攻擊。


而面對英國人的進攻,葉名琛則非常奇怪地採取了一種不攻擊、不防守、不講和、不逃走、不投降、不就義的姿態,任由英國人拿下了廣州城。

很多人說葉名琛之所以不攻擊、不防守,是因為他太過於迷信,迷信自己供奉的呂洞賓和李太白會保佑廣州城不被英國人侵犯,但是在我看來,這可能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因為當時廣州城駐守兵力實在太過於薄弱,他要是和英國人開戰的話,後果絕對很慘,不攻擊實屬正常。

另外,防守也沒什麼用處,以廣州城當時的實力根本擋不下英國人。

而如果是求和的話,他也做不到,畢竟亞羅號事件的錯誤本身不在於清朝一方,如果他請和了,就等於是承認自己做錯了。

要是讓他投降或者棄城而走的話,以他清朝文人士大夫的風骨,他自己的心裡也過不去。

讓他就義、與城同亡的話,他則覺得過於草率,自己這條命留下來可能還有點用處。

在做出了六不決定後,葉名琛就很自然地被攻入廣州的英國人抓了起來。

流浪印度

英國人抓了葉名琛後,按照慣例來說,把葉名琛關在香港是最好的選擇,畢竟香港是距離廣州最近的英國殖民地。

但是由於葉名琛此前曾派出過大量間諜刺探香港,所以在擔心葉名琛會被救走的情況下,英國人就把葉名琛轉移到了他們認為沒什麼風險的印度。

在用軍艦把葉名琛轉送到印度的過程中,英國人對待葉名琛還算是禮貌,給予了他一定的自由、讓他把僕人帶在了身邊伺候自己,並不像對待普通俘虜那樣對他百般羞辱。

在有其他軍方人員上了軍艦的時候,這些人也會對葉名琛脫下帽子表示敬意,可以說禮節非常足。

而在把葉名琛押到了印度之後,他們也沒有多麼粗暴地對待葉名琛,只把他軟禁到了一套院子裡就沒再做出其他舉動。

至於把葉名琛當成猴子一樣關到籠子裡展覽的事情在歷史中是沒有發生的,以英國人對葉名琛的尊重,他們還不至於做出這樣的事情。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流傳,主要是葉名琛在被軟禁的過程中有印度人出於好奇翻到牆壁上去看他,在以訛傳訛下,才有了被抓到印度展覽的說法。

就這樣,葉名琛在印度生活了一段時間,一直等到他所帶的食物吃完,他才選擇了以絕食來了卻自己的生命。

他絕食自殺的原因也很簡單,主要是當時清朝官員的傳統使然。

之前之所以不自殺,是因為葉名琛一直覺得自己會被英國人帶去面見英國國王、以為自己可以在面見英國國王的時候跟英國國王訴說一番,所以才在自己被俘虜後說服自己沒有就義。

後來當他發現英國人根本沒想帶他去見英國國王時,感覺失去人生意義的他就做出了自己的決定:吃完了從家鄉帶過來的食物後,沒再碰印度當地的食物、慢慢把自己給餓死了。


孤客生


1858年,一個清朝大員被英國軍隊塞入“無畏號”軍艦,經過48天的航行,最後到達了終點站—印度加爾各答。

之後,官員被囚禁在一間玻璃房裡,身上穿著清朝官服,腳上穿著清朝官靴,頭上戴著三眼花翎紅纓帽,蜷縮在一角,奄奄一息。

玻璃房外掛著一個牌子,上面赫然寫道“大清官員展覽,免費參觀”,有記者拍了一組照片,刊登在了《泰晤士報》上。

據說,當時吸引了不少印度人過來“圍觀”,印度人非常好奇,都想看一看大清官員的“芳容”,最令他們感興趣的,是官員帽子上插著的三眼花翎。

好端端地帽子,為何插著羽毛啊?

其實,這是高官的標誌,是權力的象徵。普通官員一般戴單眼花翎,宗室子弟戴雙眼花翎,只有親王、君王以及貝勒爺才可以戴三眼花翎。

這個“三眼花翎”高官就是葉名琛!不過,他既不是親王,也不是貝勒爺,他是一個漢人,他之所以能戴上三眼花翎,是因為他功勞大,很受咸豐皇帝器重。


他有什麼功勞呢?

鎮壓農民起義。

主要是鎮壓天地會起義,而且乾的相當“出色”,每鎮壓一批起義軍,仕途上都能更進一步。可以這麼說,葉名琛的兩江總督寶座,就是用無數起義軍的鮮血鑄就的。

有人說葉名琛是滿清走狗,是劊子手,但在咸豐皇帝看來,他是個好乾部,是大大的忠臣。

可以說,四十歲之前的葉名琛,順風順水,志得意滿,然而,四十歲之後,似乎就不那麼順當了。

因為兩江總督可不是好乾的,需要與狡猾的英國人打交道,英國人可不像起義軍那麼容易對付。

1858年,亞羅號事件爆發,這是一起國際爭端,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葉名琛反應也算迅速,處置也算得當,可是有些事情哪是他能控制得了的!


後來英國炮轟廣州城,葉名琛組織軍民奮勇抗擊,擊退了英國的多次進攻,有利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當年10月,英國退兵了。

第二年九月,英國捲土重來,這次找來了幫兇法國,英法聯軍氣勢洶洶地殺過來了,然而葉名琛這次卻異常的“平靜”。

這天,下屬急匆匆地過來報告說:“大人,不好啦,英國軍艦已經越過虎門了!”

當時的葉名琛正在主持武鄉試,自信滿滿地說道:“莫急莫急,告訴沿岸炮臺,不要開火,放他們進來就是了,我自有妙計!”

第二天,下屬又火急火燎地稟報:“大人,不好啦,英軍已經佔領了鳳凰岡炮臺,請求立即開火!”

葉名琛面不改色,不發一言,繼續觀看武鄉試比賽。這時候下屬急了:“大人,現在形勢萬分危急,就不打就來不及了!”

這時候,葉名琛緩緩地說道:“沒事的,十五日之內,可保無事!”


葉名琛到底有何妙計?哪裡來的盲目自信?

原來,葉名琛非常迷信,他在總督衙門裡建了長春仙館,裡面供奉著呂洞賓和李太白兩位神仙,“十五日內沒事”就是兩位上仙告之的。

也許是兩位上仙道行不夠,也許是葉名琛誠意不足,廣州城僅僅堅持了十四天就被攻破了,離十五天就差了一天。

很快,葉名琛成了俘虜,被拉到印度“展覽”去了!


一半秋色


葉名琛,兩廣總督,官至一品,是真正意義上的封疆大吏,手握重權。然而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葉名琛卻被俘虜到了印度。英國人逼迫他穿上朝服,在玻璃房中像動物一樣被人參觀。這玻璃房外有一個牌子,上面直接寫道:清國公爵,被俘虜至此,大家可以免費參觀。

葉名琛舊照

清朝一品大員最後卻有這樣的結局,令人感覺太過悲哀,葉名琛到底經歷了什麼?

咸豐六年,亞羅號事件

1856年10月,一艘100噸的中國商船“亞羅號”,自廈門開往廣州,停泊黃埔。船主是香港華人,因為擔心清政府無力保護他,畢竟海盜猖獗,於是他向英國當局登記。

10月8日,當懸掛米字旗的亞羅號停靠廣州時,正好遇到清政府官兵搜查海盜,混亂中將米字旗給扯下來。於是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在10月12日強烈抗議中國方面侮辱英國國旗,並不經英國領事的許可拘捕船員。他要求以後尊重英國國旗、釋放全部12名水手,並在48小時內由兩廣總督出具一份書面道歉。

當時的兩廣總督葉名琛覺得中國人的事情不需要英國人插手,於是僵持不下,最後只是同意將水手釋放,但拒絕道歉,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1857年,當時英法聯軍攻打廣州,廣州淪陷。聯軍要求葉名琛48小時內投降,但是葉名琛毫無反應,既不抵抗,也不議和,更沒有逃跑。當年十一月,葉名琛被英法聯軍俘虜,隨即押往停泊在香港的軍艦“無畏號”上。由於葉名琛是朝廷重臣,英軍也沒有過分的虐待他,軍艦上的人看到他,都會有禮節性的脫帽致意。

在軍艦上生活了48天后,他被帶到了印度。由於他在清朝的官階太高,而且很多人都沒見過朝廷重臣,於是他被安排在了一所玻璃房內供人參觀,那為何他不反抗呢?

為了等待時機,舌戰群儒

當葉名琛被扣押在了印度,以為英國人會帶他去講英國女王,於是他做好了準備,準備跟女王辯論。因為他聽說女王也是明白事理的人,但是為什麼又要挑起紛爭呢?

所以他無所謂別人的目光,像猴子一樣供別人觀賞。他一心想著只要能見到女王,問問到底孰對孰錯,也算是對得起咸豐帝的知遇之恩。可是他卻不知道咸豐皇帝和其他官員因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帶來的恥辱而將戰爭失敗的責任一咕腦地都推給了葉名琛,並把葉名琛譏為“不戰、不和、不守、不走、不降、不死”的“六不”總督,認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全在葉名琛處置失當造成的。同時也告訴英國人,他所有的行為都只是代表他個人,跟清朝沒有關係。

葉名深的最後歸宿

葉名琛:彼時此身已置諸度外,原欲始終其事,不意日望一日,總不能到他國,淹留此處,要生何為?所帶糧食既完,何顏食外國之物!”

由於語言不通,葉名琛苦苦相見的英國女王沒有著落,在得知無法見到英國女王后,他決定絕食,不吃一粒外國的食物。

1859年,最終病故他鄉,臨死之前,只說自己辜負了咸豐皇帝的天恩,死不瞑目。葉名琛死後,英方在葉名琛的木棺外裹以鐵皮,將其運回廣東。


歷史每日說


葉名琛可以說是清朝時期最出“洋相”的一個總督,他不止被外國人當猴子看,即使是現代人看了,也感覺他是一個怪物。

清朝時期的一品大員,不是誰都能當的,葉名琛能夠當上兩廣總督必然有著他的厲害之處,這裡要說一下,清朝時期一共八位總督(不算清末設立的東三省總督),都是掌握實權的封疆大吏,按照實力排名,首位的是直隸總督,其轄區包括現在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區;其次是兩江總督,其轄區包括江蘇、江西、安徽等地區;第三位的兩廣總督轄區包括,廣東和廣西。

直隸是因為靠近權力中樞,轄區大,人口多,所以位置重要,而兩江是當時最富庶的地區,因此也很重要,兩廣能夠排名第三是因為當時清朝唯一的通商口岸就設立在廣東,經濟也很發達。

按照道理來說,兩廣總督應該是富得流油的一個差事,奈何對外貿易對兩廣總督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確實油水多,另一方面跟洋人打交道,他比較麻煩,尤其是對中國虎視眈眈的洋人。

所以,從1840年開始,兩廣總督走就開始走背字,麻煩不斷,你想想鴉片戰爭從這裡開打,還有你的好,著名的禁菸大臣,當時的政治明星林則徐就在兩廣總督的位置上隕落了,接替他的琦善也是滿清權貴,結果沒幹多久,也因為鴉片戰爭的事被革職了。

可以說,廣東由於是封閉的清朝唯一的開放窗口,人民思想開放,社會治安很不好,因此廣東也始終是爆發革命的策源地,葉名琛能夠1852年幹到1858年,長達六年之久,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葉名琛之所以能夠穩坐兩廣總督,在於其在坐鎮兩廣時期雷厲風行的鎮壓農民起義,很多人看到葉名琛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表現,認為葉名琛是一個窩囊廢,並不懂得打仗,不知道是怎麼做到這個位置上的。

其實,葉名琛是一個很厲害的人,1851年金田起義爆發後,很快從廣西涌入廣東,進攻廣州,當時葉名琛是廣東巡撫,他率領一萬五千兵馬居然抵抗了20萬太平軍的進攻,並且將太平軍趕出廣東地面。

葉名琛也並非貪官汙吏,他屬於那種家裡比較有錢,然後又比較有才華,考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在明清時期貌似有一個傳統,不入翰林的人,沒有機會進入內閣,由此可見,其仕途起點至高,1847年擔任廣東巡撫,1852年擔任兩廣總督,當時對他評價極高:“葉相以翰林清望,年未四十,超任疆圻,既累著勳績,膺封拜,遂疑古今成功者,皆如是而已。”

葉名琛在對待洋人時,態度也十分強硬,在他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林則徐的影子,只不過林則徐更幸運,第一次鴉片戰爭剛打不久,他就被免職了,人們反而同情他,認為只要清廷不換掉林則徐,鴉片戰爭必然可以獲勝。

葉名琛的倒黴之處在於,他可能一直把林則徐當成自己的政治偶像,在對待洋人的態度上,十分強硬,當時廣東民眾和朝廷都認為葉名琛是好樣的。

1856年,亞羅號事件爆發,其實這個事件本來不關英國人的事情,只是當時中國商船打著英國的國旗從事貿易,清廷當即給予逮捕,結果英國人藉機挑事,認為清政府正處於太平天國運動的水深火熱當中,趁機想要清政府承認其在華權益。

葉名琛也以強硬的態度拒絕跟英國人交涉,結果英國人氣憤的佔領了廣州,但是佔領廣州也無濟於事,因為英國人對這場戰爭還沒有準備好,於是又撤了出去,當時正處於太平天國軍事全盛期間,清軍則節節敗退,處於內外交困當中的咸豐皇帝得到這個消息,還以為葉名琛打敗了英國,反而嘉獎葉名琛幹得好。

有了咸豐帝的鼓勵,葉名琛更不懼怕英國人,隨後以更加強硬的姿態對待英國人,1857年9月,英法聯軍的海軍到達廣州,令葉名琛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時的朝廷眼見即將開戰,反而責怪他不應該掀起戰爭,由於朝廷的不支持,葉名琛的抵抗也就沒有持續下去的動力了。

不久之後,英國艦隊直接開入廣州,要求葉名琛立即投降,但是葉名琛卻毫無反應,也不抵抗,也不投降,也沒有逃跑,最後被英國人一臉懵逼的俘虜了。

對於葉名琛這樣一位在清廷內位高權重的人物,作為勝利者的英國人也不敢怠慢,並沒有把他當作戰俘來對待。

在將其帶到“無畏號”軍艦時,還允許他攜帶僕人,和一些生活用品,就這樣清朝的一品大員,兩廣總督在無畏號上待了48天后,被送往印度的加爾各答,葉名琛自詡“海上蘇武”,不吃外國人的糧食,只吃從中國帶去的糧食,在糧食吃完之後,絕食而死。

對於葉名琛這樣的一位“奇葩”,估計不止是當時的人認為他是怪物,就是現代人也無法理解,這位“六不總督”,還有待歷史的評價。


匹諾曹jun


葉名琛是清朝中後期的著名歷史人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葉名琛不幸戰敗,被俘虜到印度。有傳言說,葉名琛在印度期間,曾被人當作猴子一樣觀看,日子過得悽苦無比。

(葉名琛舊照)

那麼,這件事是真的嗎?

葉名琛實在是一個非常適合做官的人。他出生於書香門第家庭,幼年時期便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到18歲就考取貢生,26歲高中進士。

青年時期的葉名琛春風得意,以自己的詩文作品名噪一時。

入朝為官後,葉名琛鎮壓了廣東地區的多次叛亂和起義。他辦事雷厲風行、乾淨利落,很快得到咸豐帝的賞識。咸豐二年,葉名琛連升三級,直接坐上了兩廣總督的位置。沒過兩年,他又被封為大學士。在那段時期裡,葉名琛幾乎是朝中唯一沒被打壓,反而不斷晉升的封疆大吏。

一直到1849年,英國人提出要進入廣州城的要求後,葉名琛才開始走黴運。

由於《南京條約》中,並沒有允許英國人進廣州這麼一說,因此葉名琛嚴詞拒絕了英國人的無禮請求。但眼見著英軍來勢洶洶,葉名琛不得不發動廣州全城百姓,共同抗擊外敵入侵。

在葉名琛的號召下,成千上萬的農村武裝,湧入廣州城中。當時男女老少都手持武器,鑼鼓口號震天響。英國海軍司令柯利爾被迫放棄炮擊警告,轉而態度緩和下來,與清府進行了談判。

為了阻止英軍入城,葉名琛和當時的總督徐廣縉一起偽造了皇帝的詔書,粉碎了英軍入城的企圖。這件事,讓葉名琛受到廣州人民的熱烈追捧,甚至道光皇帝也在欣喜之餘,將葉名琛封為了男爵。葉名琛也因此成為清朝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漢人男爵之一。

(道光皇帝)

然而,好日子並沒能過多久。1856年爆發了“亞羅號事件”,12名英國水手被葉名琛逮捕。英國方面借題發揮,強行要求葉名琛立刻放人。葉名琛起初據理力爭,表示將三名頭目扣留,其餘9人可以先放。但英國鐵了心要開戰,要求葉名琛必須在24小時內全數放人並道歉。葉名琛迫於壓力,只得將12人全部釋放,但卻依然拒絕道歉。

英國人見葉名琛態度強硬,拒絕接受釋放人員,直接開始炮轟廣州城,戰爭隨即打響。

面對英國方面咄咄逼人,葉名琛表現得非常鎮定。他命令士兵不用還擊,並認為英國人鬧一鬧就會撤軍。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英軍這次卻直接越過虎門,並攻佔了廣州東邊的獵德炮臺,一步都不退讓。

葉名琛始終保持著鎮定。他命人迅速修補了被毀掉的城牆,並利用原有的保甲系統和英軍打起了間諜戰。他儘量避免了和英軍正面交鋒,反而派出人手,對英軍在香港的後勤基地發起了襲擊。

與此同時,葉名琛故伎重施,又一次鼓動了全廣州人民進行抗爭。他招募了大量鄉勇,讓這些人準備了大批火船,多次對英國海軍進行了騷擾。

葉名琛的手段,成功地對英國人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但當葉名琛將一些勝利戰報上報後,卻反而遭到了一頓痛罵。朝廷認為,他不應該和英國人輕易開戰,要他重新與英國尋求和談。

正是這樣一道命令,讓葉名琛陷入了猶豫之中。不久後,英國的增援部隊趕到,葉名琛再也無力抵抗。

(被洋人抓捕的葉名琛)

不過,哪怕在形勢萬分危機之時,葉名琛也依然認為事情有轉機,戰爭將會在15日內結束。之所以有這樣的執念,是葉名琛這個人有些迷信,他在總督衙門內建有“長春仙館”。仙館裡的人告訴他,15日內戰爭會結束。葉名琛對此深信不疑。

結果戰爭果然在15日內結束,只不過是廣州城僅僅14天就淪陷,而葉名琛則在府衙內遭到俘虜。

經過這麼一戰,葉名琛的聲望有所下降。人們稱他為“六不總督”,也就是“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1858年1月,葉名琛被英國人送上了停泊在香港的“無畏號”戰艦上。事實上,葉名琛哪怕在被俘虜後,依然是保持了一種民族氣節,並沒有卑躬屈膝。英國士兵沒有為難他,相反,他們對葉名琛還多有尊敬。但凡有新上艦的人,都會向葉名琛脫帽致敬。

葉名琛被捕後,並沒有選擇自殺,他自認為是“海上蘇武”,有朝一日將會有機會同英國國王談判。

不久後,葉名琛被送到了印度。他常常通過當地的報紙,瞭解中英之間的戰爭信息,時不時搖頭嘆息。後來,在得知面見英王無望後,葉名琛以不吃異鄉米粟為由,絕食而亡。

他的屍體運回廣州後,英國人認為葉名琛是一位英勇果斷之人,廣州人勢必會將他視作榜樣,頑抗到底。為了達到政治目的,英國開始大肆破壞葉名琛的名聲,而他在印度像猴子一樣被展出的故事,也正是在那段時間流傳開來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以清朝當時的國力來講,葉名琛被英國人俘虜到印度當猴子供人觀賞,非常有可能。以慈禧為首的一幫頑固之人,守著清朝腐朽的基業,為了個人的私利,不惜犧牲部分江山和百姓來換取片刻的安寧。

所以,若是一個葉名琛可以換得清朝暫時的安寧,當局者的選擇必定是將其犧牲。禁菸名臣林則徐後來的悲慘下場前車之鑑在先,葉名琛這種名氣還遠不如林則徐之人,就更加不用說了。

先說葉名琛,葉名琛此人若是以咸豐皇帝的臣子論處,的確是一個大大的忠臣。葉名琛多次抵抗太平天國,在某種程度上成功的阻擾太平天國向清廷發起進攻,為大清朝的苟延殘喘爭取了時間。但是若是站在太平天國起義的角度來說,他便是阻擾了清朝的瓦解。

但是不管如何,不惑之年的葉名琛,憑藉著太平天國的鮮血逐漸鑄造了他兩廣總督的官職。但是天道好輪迴,儘管葉名琛成為了真正的封疆大吏,但是葉名琛本人的官運也開始逐漸衰退。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時,葉名琛採用和之前抗擊太平天國起義軍相同的策略,鼓舞廣州一帶的民眾同軍官一起共同抵抗英國人的進攻。因為大家的團結一心,再加上葉名琛的領導有方,這一次英國人很快就打了退堂鼓。但是葉名琛的這一次作戰,卻沒有徹底打退英國人攻佔廣州的狼子野心。第二年九月,英國人再次捲土重來,但是這一次葉名琛的謀略卻是讓人大跌眼鏡。

葉名琛並未向第一次抗擊英國人那般,對於英國人的兵臨城下,士兵的慌慌張張,葉名琛不以為然,同時在採取消極抗擊的策略之時,葉名琛將希望全部寄託給呂洞賓和李太白兩位大仙身上,並且深信這兩位大仙告訴他的迷信說法:“十五日之內,可保無事。”

葉名琛也算是作戰良久,但是此時卻將國家安危交給一個虛無縹緲的神仙,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更加神秘地是,城池僅僅守了十四日,便被攻破。而葉名琛的迷信說法,也被啪啪打臉。

葉名琛也算是一代名將,英國人最初始自然是多次招攬。但是儘管葉名琛因為迷信而被俘虜,但是軍人該有的氣節,葉名琛沒有丟掉。同時英國人以葉名琛為藉口,開始向清廷發難。而清廷自然好似息事寧人,最後葉名琛也送往印度。

在《泰晤士報》上曾經出現過葉名琛的身影,這個重挫太平天國、擊退英國人的封疆大吏,依舊穿著清朝一品大官的官服,頭上還帶著三眼花翎紅纓帽,蜷縮在一個角落,滿面灰色地待在一個玻璃房中,奄奄一息。

這個經過48天的航行的清朝大官,在印度以活體的形式向人們展示清朝大官的模樣,而且還是免費參觀。同時清廷的息事寧人,更加使得葉名琛心如死灰。在吃完自己隨身攜帶的食物之後,葉名琛開始拒絕英國人提供的食物,最後絕食而死。


小鎮月明


葉名琛被英國人帶到加爾各答是可以肯定的,至於有沒有被當猴子供人觀賞就未必了,相反的,英國人對他這個清朝的一品大員還是比較客氣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人用大炮轟開了清朝的國門後,至此這個“強大”的帝國走上了王朝發展的下坡路,也正是從此刻起兩廣總督成了一塊燙手的山芋。與洋人交戰打贏了會因為“輕啟戰端”受到懲罰,打敗了可能會按照“敗軍之將懲處”,不打又會被罵“賣國”。

葉名琛,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於1852年被任命為兩廣總督,從此負責與駐紮在廣東的洋人打起了交道。而且葉名琛在洋人中的“名聲”並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說“臭到了極點”。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葉名琛向所有百姓懸賞英國人的頭顱,甚至用上了暗殺、下毒等方式來消滅英國人。英國人曾公開表示:“我們不滿意大清皇帝任命的葉名琛總督,他應該被另一個人取代他。”這也從側面看出了英國人他們害怕了,怕有葉名琛這樣的人。

因此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英國人和法國人並沒有從葉名琛這裡佔到什麼便宜,反觀卻是因為軍事上的失敗,香港總督被英國罷免。甚至當時的英國人都想放棄進攻廣州,轉而北上找咸豐的麻煩。


其實當時的葉名琛日子並不好過。雖說取得的軍事上的勝利,但咸豐皇帝非但沒有嘉獎葉名琛“為國爭光”,而是斥責他冒然與洋人開戰。同時也因為戰爭的原因,廣東的對外貿易也跟著停了下來,朝廷收不上來錢,葉名琛也沒有了經濟來源可以支付鄉勇們訓練和戰爭的開支。

更重要的是,葉名琛沒錢的消息,也被英國人所得知。

1857年10月,本已經放棄進攻廣州的英國人知道了廣州城內的真實情況,再加上漢奸們的配合與葉名琛身邊人的出賣,英法聯軍這一次非常容易便佔領了廣州城,同時俘虜了這位兩廣總督。

葉名琛被英國人俘虜後,英國人害怕葉名琛的舊部與各路愛國人士,前來營救他。所以英國人決定把葉名琛送到了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印度的加爾各答。

被俘後的葉名琛以為英軍會將他押往英國,為此他做足了準備,打算到英國後個他們女王當面辯論。

“我之所以不死而來者,當時聞夷人慾送我到英國。聞其國王素稱明理,意欲得見該國王,當面理論,既經和好,何以無端起釁?究竟孰是孰非?”


加上被俘後,英軍並沒有虐待他,且軍艦上所有的軍士都對葉名琛表達了崇高的敬意,那些偶然上艦的洋人們都會向葉名琛脫帽致意,使得葉名琛更加堅定自己會被押往英國的想法。

但,葉名琛最終還是失望了,發現自己沒有被押運到英國,而是被運到印度以後,得知自己不能見到英國女王,無法為自己的國家做點什麼後,葉名琛深為絕望。

終於葉名琛再吃完自己從廣州帶來的口糧後,拒絕吃任何英國人送來的食物,幾天後葉名琛帶著悔恨的淚水餓死在異國他鄉。甚至在臨死前,葉名琛依然關注著中英兩國戰爭的消息。

而葉名琛永遠也不知道,他誓死效忠的朝廷,在他被俘後的第一時間便下旨撤銷了他的一切職務、爵位、俸祿與撫卹金,甚至派人通知了英國方面,葉名琛的生死與大清國沒有任何關係。

至於題主所問的,葉名琛被送到印度後,被當成了猴子供人觀賞,這點只出現於各類網文之中,正史中並無記載,且不管怎麼說,葉名琛最終選擇絕食而亡,也算是鐵骨錚錚,以自己的方式報國也算死得其所,這麼黑別人是真的不好!!!


像素說


葉名琛,絕對是中國古代吏治體系中的典型人物,其充滿矛盾的思想,造就了一個戲劇化的人生,讓現代人看來,頗有被猴子派來,負責搞笑的意味。葉名琛被俘往印度之後,被當做猴子供人觀賞,只是個誇張的說法,整體而言,英國人還是比較尊重葉名琛的。

葉名琛,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絕對深諳做人、處世,以及為官之道。他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28歲時考中進士,入選庶吉士,三年後外放知府。之後,可謂是平步青雲,屢獲升遷。到了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入仕僅僅12年的葉名琛,就已經升任了廣東巡撫之職。到了咸豐二年(1852年),葉名琛做了5年巡撫之後,又升任兩廣總督,成了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葉名琛,是有才能的,而且對清朝有功,特別是在平定內亂方面。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前後,葉名琛在廣東討伐反清的拜上帝會組織,誅殺數萬人,成功遏制了拜上帝會在廣東的發展勢頭。1854年,廣東天地會聚眾攻打廣州,葉名琛倚仗大炮閉關堅守,在美英軍艦的協助下,平息了事態,保持了廣東的穩定。

同時,葉名琛堅定的反抗列強入侵。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他在廣東巡撫任上,與兩廣總督徐廣縉合作,堅決阻止英國人入駐廣州城,屬於排外的強硬派。而且,葉名琛還在剛剛割讓的香港遍佈眼線,蒐集情報,堅決與列強鬥爭到底。

到這裡,葉名琛看似還是比較有作為的,而且很有保家衛國的正義感。不過,接下來要說的事情,葉名琛就有些“搞笑”,甚至是“荒唐”的天賦了。

葉名琛性格木訥而強勢,且勤於吏事,導致他的屬下都有點怕他。正因為此,葉名琛就少了言路和信息來源,做事不免“昏庸”。他在剿滅天地會時,就錯誤的把天地會分堂的山堂號,當做所在地,鬧了不少烏龍。有一次,葉名琛突然得知了一個叫“老萬山”的天地會分舵,就馬上派人去老萬山實地拿人,結果當然是一無所獲了。葉名琛鬧了不少笑話,而他的下屬們也不敢提醒。葉名琛也就樂此不疲,每次都是空手而歸,卻絲毫不知道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我們前面說過,葉名琛善於“為官之道”,這個道從哪裡來的呢?說白了就是弄虛作假。他派了很多眼線去香港等地刺探消息,每次得到消息之後,他都會過濾一下,對朝廷報喜不報憂,甚至是顛倒黑白,捏造事實。葉名琛總是說一些英軍失敗的消息,以及法國在中英衝突中保持中立等等。搞的當時的咸豐皇帝天天在京城樂滋滋的,廣東無事呀,好開心啊。實際上,完全不是那回事,馬上就要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要打進北京城,火燒圓明園了。

葉名琛在扼制列強方面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建樹,但是,在鎮壓內部叛亂方面還是有一些手段的。在平定天地會時,葉名琛每次都找不到真正的天地會山堂,也就抓不到人。怎麼辦?周圍老百姓多的是,抓來殺了,反正也沒人會去查到底是不是真的天地會成員。畢竟,他葉名琛就是兩廣總督,他葉名琛說的算。於是,葉名琛每天都屠殺數百人,短短三個月殺了七八萬人。然後,他上報朝廷,剿匪多少多少人,大功呀。

葉名琛強悍,敢於屠殺百姓,但是,他卻不敢跟列強打。葉名琛堅決排斥列強,但是他對待列強的態度,卻是“耍無賴”,深得“拖”字訣的要領。他對外國使節,態度傲慢,通常情況下,是既不接受外國使節的國書,也不回覆外國使節的照會,即使是回覆了,也是寥寥數語,語焉不詳,弄得這些外國使臣個個抓耳撓腮,不知所以。

如果“拖”,是為了發展生產,加強戰備,是為最後和列強開戰做準備,或者增加談判的籌碼,也就罷了。而實際上呢,包括葉名琛在內的大清政府官員們,似乎什麼也沒做,就是這麼為了“拖”而“拖”著。

1856年,亞羅號事件爆發,廣東水師扣押了亞羅號,英國領事發難,而葉名琛只是釋放了被捕的水手,卻沒有做進一步的溝通,最終引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海軍開始調集部署,而葉名琛卻絲毫不予理會,還興致盎然的連續兩天去看鄉試騎射。面對已經穿越虎門的英軍艦隻,葉名琛下令廣東水師後撤,不準開炮,也不準還擊。沿途的炮臺守軍,也都收到了葉名琛的命令,走避不戰。然後麼,英軍輕輕鬆鬆的佔領了廣州城外的所有清軍防禦工事,直逼廣州城下。

葉名琛倒是很坦然,下令封閉海關,中斷貿易,我制裁你們,不跟你們做貿易了。但是,在堅船利炮之下,是你葉名琛說不做生意就不做了麼?於是,葉名琛又調集了鄉勇團練,大肆操練,試圖震嚇英軍。英軍當然不予理會了,就是來打仗的,還怕了不成。英軍炮轟總督衙門,而葉名琛則“危坐二堂,絕無懼色”,坦然呀。他如此坦然的原因,我們後面說。英軍因為人少,衝入廣州城劫掠一番之後,撤了,葉名琛取得對英作戰的“完勝”。

第二年,英法聯軍大軍抵達廣東。葉名琛善於虛張聲勢,加上錯誤新聞的誤導,他認為英法也是虛張聲勢,不以為然。他再次施展“拖”字大法,還想學上次英軍進攻廣州時的方式,將聯軍耗走了為止。而且,他還認為“過了十五日必無事”。結果呢,廣州很快被英法聯軍攻陷,而葉名琛被漢奸出賣被俘,押送到了停泊在香港的軍艦“無畏號”上。

葉名琛遇敵為什麼每次都十分的淡定,而且非常篤定的堅信可以“拖”走英軍呢?原來,葉名琛非常迷信,非常相信占卜之類的東西,他通過占卜,相信自己可以贏,英軍會自己退走。所以,他敢冒著炮火危坐不動,並確信英法聯軍第二次進攻,也會在十五天之後撤退。信仰的力量果然強大呀,只是,過於迷信就不好了。

葉名琛對列強的態度,被時人薛福成譏諷為“六不總督”,即“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其實精髓可以總結為一條“死皮賴臉的拖下去”。葉名琛僅僅是把這條精華髮揮到了極致,被譽為了“古之所無,今亦罕有”的千古奇人而已。

不過,葉名琛還算有骨氣,口口聲聲“欲面見其王以理論”,要找英國女王說理去,這……而且,葉名琛堅決不吃英國人的一粒米,在他被俘後,還是自備糧食,恥食敵粟。這也不免讓人在對其的嘲笑中,突然對葉名琛的堅持,產生了一點點敬佩之情。葉名琛再混沌,再搞笑,也總比那些趨炎附勢,投敵賣國之人強多了。

葉名琛被俘後,英軍很害怕清朝廷會設法營救他,同時,還擔憂葉名琛會影響他們穩定廣州局勢。於是,就將葉名琛送到了英屬印度殖民地的加爾各答,將其囚禁在威廉炮臺內,後來又遷往托里貢住宅居住。葉名琛還在堅守他的氣節,日日讀書誦經,寫文作畫,還以“海上蘇武”自稱。1859年,葉名琛在被俘一年多以後,因為自備的糧食盡空,不願食敵粟,絕食而亡。葉名琛“搞笑”的一生終結了,而英國人將葉名琛的遺體裝殮後,運回送還了中國。

在葉名琛在堅守的同時,清朝的咸豐皇帝卻早已經拋棄了他。咸豐直接將所有的過錯全都推倒了葉名琛身上,革去了葉名琛的一切職務,讓葉名琛成了一名無足輕重的罪人。大清帝國的君主有如此作為,在對列強的作戰中,屢戰屢敗,也就可以理解了。大清朝在善於甩鍋的道光、咸豐等帝王的統治下,最終走向滅亡,也是必然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