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眾業皆停地產獨興,為何有人說疫情不會從根本上影響房地產行業發展?

靜夜史


我的觀點:題主所說的眾業皆停地產獨興這個論調,我就不敢苟同。後半句似乎有一定的道理,本次的疫情爆發之突然,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而在高強度的防疫過程中,絕大多數的營業性的的行業都幾乎處於停滯狀態,而房地產也屬於其中的一行,但是對於房地產來說,短暫的關閉售樓部其實對於正常的銷售工作來說其影響並非全部。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其短期影響,而長期來看影響應該不大。

一、 首先我們來看題主所言的“眾業皆停地產獨興” 這個論調,我個人是不敢苟同的。

其實本地的疫情來之突然,破壞性不可謂不大,直接致使眾多的營業性的行業停滯,然而地產行業也處在其中,售樓部關閉、工地停工,從產品供應和產品出貨兩端活活掐死了房地產行業的命門,然而還有一個行業會因此而在此發展,那就是互聯網行業,而房地產行業想突破必須搭乘互聯網的班車,這不恆大率先打響了第一槍,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也比較樂觀。看看恆大2月16日公佈的數據,實施全面“網上購房”僅3天,各項銷售數據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客戶認購房屋47540套,總價值約580億,認購最多的一個樓盤達到870套。

當然,這只是恆大一家的認購大數據,就數據而言,是不錯,但是這是恆大,恆大的“恆房通”可是已經上線多年。然而,恆大隻是全中國6萬家房地產公司中的一員而已,仍然不能代表整個地產行業。

而我們面對的現實是還有眾多的房地產公司,前期缺乏互聯網營銷的功底,沒有做好前期鋪墊的情況下遭受本次突然的疫情,一時難以適應,要麼倉促之間緊急上線線上售樓部,要麼乾脆默默等待疫情被消滅。所以從整個行業來看,大多數房企並沒有做好準備,所以說題主所言的“眾業皆停地產獨興”是不成立的。

二、為何有人說疫情不會從根本上影響房地產行業發展?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簡單的分析一下本次疫情對於房地產行業的短期及長期影響,及其解決思路,即可看出影響的大小。

1、本次疫情對於房地產行業的短期影響,主要在於

第一、售樓部不能正常營業,缺少了客戶的輸入終端,沒有了客戶,銷售就成問題。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一點,那就是現在的時間是處在2月份,也是農曆的正月,按照往年的經驗來看,正值春節的月份,項目開盤的數量都較少、整體銷售額和回款額也是全年較差的月份,因為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正月是一年的開始,這個月不出財,所以對於房企來說,正月的回款壓力也都是比較大的。所以也就有了正月過後的“小陽春”直說,為什麼叫小陽春?小陽春一般的時間節點是也是農曆的2月份了,恰好避過了正月節點。更何況我們現在有了互聯網售樓部呢,通過互聯網售樓,可以迅速聚集大量的居家隔離的剛需關注,甚至可以直接下單訂房,非常好的規避了售樓部關閉所帶來的客戶流失,所以說短期的銷售影響是有限的。

第二、房企資金壓力大。由於不能賣房,所以短期內會造成房企資金壓力巨大,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銷售承載了變現的主要渠道,現在這一渠道暫時關閉了,那麼現金流就成了問題。雖然有的房企試圖開啟了線上賣房,但是隻是認購,但是要達成簽約,仍需要一個過程,所以短期的資金壓力並不會有大的環節。

第三、工程停工導致交付延期,後期會產生很多客戶糾紛。這一點可能也是一箇中期的影響,由於停工,所以原來的合同約定交付日期肯定要滯後,那麼客戶買不買賬?適應不適應免責條款的要求,我想勢必會產生一些與客戶的合同糾紛問題。

2、本次疫情對於房地產行業的長期影響,我們需要理性看待,深入思考,我認為不會有根本性的影響,因為房地產行業是一個長線過程,其項目週期一般超過兩年以上,可是疫情畢竟是短暫的,我們必須相信疫情一定能夠戰勝,但是也要注意一下幾點行業變化:

第一、房地產營銷模式發生變化。以前我們更多的注重售樓部的現場營銷,對於網絡營銷,更多的是項目信息、銷售信息的釋放,比如我們上網查閱以下項目概況、位置、配套、戶型等,但是對於買房這件事來說,更多的人只是網上查信息,線下實地看項目、看戶型、看位置,眼見為實。但是通過本次的疫情之後,由於很多人不能出門,所以線上買房成為了可能,而且就目前來說成交量還不錯,這是一種創新模式後的大面積應用。

第二、互聯網賣房的效果還有待真正的考量。剛才我們也講到了,本次的疫情對於房地產營銷模式的轉變,其實更多的是購房者思維的轉變,進而導致的消費行動上的跟進,那麼究竟這樣的互聯網賣房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我們就以恆大為例,雖然3天認購達到了驚人的47540套,然而別忘了這是有恆大的“無理由退房”作為背書的情況的,這裡只是認購,認購意味著什麼?只是意向認購而已,從銷售的環節上來說,只是完成了第二步而已,那麼接下來會有多少人簽約?會有多少人退房呢?還沒有到其約定的時間,我們不得而知,所以說其互聯網賣房的效果究竟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的考量。

第三、高週轉下的房地產企業在突如其來的大災難面前,該如何應對。房地產行業越來越講求高週轉,那麼高週轉週轉的是什麼?資金。也就是說玩的資金高週轉,高週轉必須有多項快速銷售,資金快速回籠,但是遇到疫情,售樓部關閉的情況下,該如何面對?短期沒有了資金入賬,該怎麼辦?所以就本次疫情而言,如果短期內消滅疫情,則整個行業不會有大問題,但是拖得越久,這個行業可能有很多房地產企業會因為資金的問題而倒閉。

第四、房地產行業產品更新升級會進一步升級加劇。對於本次疫情,我們可以看到,重災區仍然是高密度的高層住宅小區,建築密度大,人口密度大,易傳播,所以在未來,我們的房企在產品設計上會如何突破發展,至少在產品端避免或減少此類的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對於產品的升級,其售價如何?仍然需要市場的檢驗,但是產品的升級會成為必然。

好了以上是個人觀點,由於本人才疏學淺,可能我的觀點有失偏頗,敬請諒解。如果喜歡我的觀點,請點個贊鼓勵寫作。如果還有其他意見,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們一起探討。


超哥說房產


短期不會出現立竿見影式的影響,但長期的影響是“多米諾骨牌”的倒塌。

是因為房地產行業的週期一般都比較長,受到疫情的影響也不會在疫情爆發之初馬上就能體現出來,而是在疫情過後方方面面的影響。

主要的影響有:

1、房企在建(備建)項目運作。

(1)運作,短期內的影響,包含建築方施工操作人員、銷售方案場人員,房地產企業相關項目工作人員等,工地停工、售樓處閉門謝客、土地競拍等相關工作人員居家辦公,這些都不能對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工作效益,在建的項目無法運作;

同時房地產企業“儲貨”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即:土地拍賣拿地的意願降低、心中有地,手裡沒錢,疫情週期的不確定性等。)


(2)工期延誤,長期工作統籌的影響,疫情爆發後,無法正常施工,項目的進度被延誤,長期就是多米諾骨牌效應,A-B-C-D-E-F......,一個項目的延誤也是導致一下個項目的延誤,備建項目的運作受阻,這是一個問題“積少成多”的過程,只有在長期的、不斷的積累中才會真正的爆發出來。

2、房企融資與債務償還。

房地產行業注重的是現金流,而當前的房企大多數是揹著債務在運轉,資金鍊斷裂導致的後果不可估量。

(1)融資方面,內地融資受限,海外融資高息,不少房企的資金鍊均靠融資來獲取,無異於“刀口上添血”。

(2)債務償還方面,房企的債務也決定了生存所將要面臨的境況,資金鍊本身就存在風險,資金回籠又被疫情左右,受疫情的影響只會是“雪上加霜”。

3、市場氛圍。

本身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已經是自政策調控後“冷卻”了的市場,積累購房者有限,再受疫情的影響,購房者的購房意願可能會再次降低,房地產市場中的“市場氛圍”也是決定房企生死存亡的關鍵,若市場氛圍持續低迷,開發商面臨的問題則是房子建好了、誰來買,房子建不下去只有開發商破產、樓盤爛尾。


針對以上可能的影響,部分地區也出臺了相應的“救市”政策:

如:

1、土地市場方面扶植,降低土地出讓保證金,分期、延期繳納等;

2、手續流程方面簡化,在辦理規劃許可證、不動產登記手續等;

3、商品房(銷售)預售方面,預售條件放寬;

4、項目工期方面,延順開發商項目的開工和竣工期限;

5、開發商繳稅延長或減免、貸款和資金支持;

6、房企自救方面,拓展線上售樓,同時行業組織也積極在“呼籲救市”,提議放寬限購、限價,降低按揭首付比例等。


天天房知道


小菜認為,你這個感覺不是很準!目前眾業確實都受到了疫情影響陷入停滯。其中,地產受到的衝擊也不小!從數據看,沒有興,還很衰!醫藥、借貸這些行業才很興,因為大家都需要看病、借錢。但疫情不會從根本上影響房地產發展這個感覺是準的,房地產仍將延續分化趨勢。

第一、疫情影響了多個行業

疫情來了,大家都不敢出門,全國多個行業都受影響,每個人都揪著一顆心!生怕自己被感染,被隔離起來,難受不說,還要打針吃藥!你說鬼不鬼火。

疫情衝擊的行業包括餐飲、旅遊、房地產、影院、機場、酒店、景區等,簡直就是一場空前的行業危機。從這些行業看,衝擊最大的小菜認為是旅遊業,吃喝玩樂都被限制了。

2003年非典時期,據中國飯店業協會數據,國內遊同比下降13%,旅行社營收增速降低28%,星級酒店客戶入住率同比降低4%,普通酒店入住率同比下滑43%。從國內遊和酒店入住情況可以看出,非典疫情嚴重衝擊了旅遊業。

再看今年房地產業,中房協建議地產商在疫情期間關停售樓部,建議中介關門歇業,目前多地都在響應協會號召,房地產業目前在運營的就剩線上渠道啦。

據CRIC數據顯示,全國88個重點城市春節假期,房產交易量環比下滑93%,而一線城市疊加春節假期人口外流二三四線,房產交易量環比下跌99%,完全是斷崖式下跌。

春節假期結束後的首周成交數據,同樣是斷崖式下跌,同比2019年下跌95%,對比2018年的話,也跌了96%,而往年春節收假後的首周交易量,已經明顯在回暖了。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幾家歡喜幾家愁”。疫情期間,醫藥、醫療設備、借貸行業是“吃香的”,因為多數人都需要,這可是上億人的市場。

比如,口罩。以前上街戴個口罩,別人會認為這人“有病”,現在上街不戴口罩,別人都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你,認為你“有病”。

年前小菜因為過敏性鼻炎犯了,買了些口罩擺著,每個0.35元,買了20個。誰知才過了幾天,疫情擴散,口罩漲到3元一個,差不過漲了10倍,關鍵是還要拿身份證去登記才能一人買兩個。

借貸行業也就不說了,火熱!大家都沒上班,收入降低,房貸、車貸、信用卡都要還,錢從哪裡來?有儲蓄的靠儲蓄,沒儲蓄的靠親友,都靠不住的,只有借貸。所以,今年債市也在受益。

第二、疫情對房地產而言只是個意外

2003年,非典疫情週期大概持續了半年,那是我們第一次經歷全國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經過10多年發展,不管是醫療技術、設施設備、專家隊伍,還是防控疫情的經驗,我們都有較大的進步。可以預見的是,這次疫情防控週期不會長於03年非典。

基於這個預判,從2019年12月8日武漢首例新冠病毒被確診,目前疫情防控還沒有出現拐點,那樂觀估計就是一季度末,正常估計就是二季度末,悲觀估計就是三季度末。

也就意味著新冠病毒疫情還是短期事件,對房地產長期發展而言就只是一個意外,負面影響肯定有,但不會對房地產分化發展趨勢帶來拐點性影響。

短期內影響房地產業發展的,還是政策和金融,而政策和金融面都顯示,房地產以穩為主。

01、政策

中央層面,“房住不炒”決心沒變,“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依然是2020年樓市調控目標,地方城市還是“一城一策”和“因城施策”,保持靈活性和城市發展活力。

最近,在“因城施策”範圍內,有天津、上海、浙江、無錫、南昌、西安等十數個省市不同程度地“鬆綁”了房地產,主要是在疫情持續,房產交易下滑,資金無法回籠的背景下,給予房地產商緩解資金壓力的紓困措施。

在限購、限價和限售方面,有部分城市房協呼籲放開限購,但目前看,只是“打雷”,沒有“下雨”,政策還未轉向。不排除疫情持續,房地產業吃緊,房價下行壓力過大,部分城市在“因城施策”範圍內,靈活“鬆綁”的可能。

從政策層面看,雙向調控,大漲和大跌都受到調控,也就意味著房地產業發展受到管制和保護。

02、金融

金融政策是今年最熱鬧的,尤其是央行,隔十來天就是一個大手筆!我們一起來看下。

1月6日,央行全面降準,釋放資金8000億,充實了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實力,有利於保持寬鬆的信貸政策,傳導LPR下行,降低房貸月供,刺激市場交易。

這是疫情全面擴散之前的正常操作,雖然沒有直接針對房地產,但以往的經驗判斷,房地產也能受益。再結合2019年同期類似操作,引導節後樓市“小陽春”,讓人同樣會聯想到今年央行這波操作也意在於此。

2月3日,央行為維護疫情防控期間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開展了1.2萬億的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下調10BP,期限分別為7天和14天。

2月4日,7天期逆回購3800億,14天期逆回購1200億。

2月10日,7天期逆回購7000億,14天期逆回購2000億。

2月11日,7天期逆回購1000億。

2月17日,在14天1萬億逆回購到期日,為對沖逆回購到期等因素帶來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再度開展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2000億和7天期逆回購1000億。

選在20日LPR報價前進行MLF和逆回購操作,並“帶頭”下調10BP,有利於傳導LPR下行,進而降低房貸月供,刺激市場交易,緩減交易量下行壓力,幫助開發商回籠資金。

可以預見的是,LPR下行將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從央行頻繁“大手筆”操作看,今年信貸政策和銀行資金流動性會很充裕,這都有利於在短期內維穩房價。

因此,短期內,在政策和金融雙重利好下,房價維穩樂觀。尤其是經歷去年房價調整後,一二線房價穩中小漲概率很大。而錯失春節“返鄉置業”的三四線城市,雖有政策利好,但缺乏消費群體,三四線房價穩中小跌的概率很大。

第三、房地產將在中長期內保持分化趨勢,房地產大趨勢難以阻擋

疫情結束,房地產會在經歷短暫恢復調整後,進入到正常的發展軌道。


基於國家城市發展規劃、城鎮化道路選擇、人口結構和趨勢三大核心要素,將在中長期內帶動和決定未來房地產發展趨勢。

01、拋開疫情對成交量的衝擊,現在的房地產是什麼趨勢?

年無疑問,2019年的房地產發展,不論是土地市場,還是房價,都呈現分化趨勢,都開始拋棄粗放型發展模式,轉向高質量發展模式。

①土地市場分化

中指院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300城土地交易明顯分化,一二線供需兩旺,房企重新迴歸佈局,市場信心十足,成交面積同比減少10%,成交金額同比上漲10%;三四線供需兩弱,市場轉冷,資本撤離,市場信心減弱。

②房價趨勢分化

2018年,全國城市,不論一二線,還是三四線,房價都在上漲。

2019年,一二線房價進入調整期,整體微跌;三四線延續上漲趨勢,但漲幅同比明顯收窄。

“春江水暖鴨先知”!

毫無疑問,處在房地產開發一線的房企是最能感知房地產變化趨勢的,對市場的把握也是最準確的。

從2019年房企撤離三四線,重回一二線佈局可以看出,未來房地產發展將延續分化趨勢,將以一二線為核心進行發展。

02、國家的城市發展規劃

根據國務院“十三五”期間確立的新型城鎮化規劃綱要,未來我國城市規劃將集中力量發展城市群、都市圈和灣區,通過城市群、都市群的發展帶動全國城市發展、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

這些重點發展區域就是“2+17+2”,即2個灣區,17個城市群和2個都市圈。而一二線城市基本都在這些重點發展區域內,並作為裡面的核心城市或副中心,未來前景美好。

03、城鎮化趨勢

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60.6%,突破60%大關!

按照國際標準,我國已成功實現從鄉村社會向城市社會的轉型,已進入城市社會。結合發達國家的城市發展規律,我國城鎮化已走完快速發展時期,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目前,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普遍在75%左右,而經濟發達的G7國家多數都在80%以上,根據未來的城鎮化發展目標,我國將達到75%以上。

按照過去的發展速度(年均增量1.4%),要實現這個發展目標,還需至少10年時間,也就意味著房地產還有較長的發展紅利。

借鑑發達國家城鎮化規律,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全國整體城市發展會全面放緩,出現分化,通過城市群和都市圈帶動的話,進度會快很多。

因此,未來城鎮化發展受益的將更多集中在城市群、都市圈和灣區。

04、人口結構與趨勢

據社科院的人口研究數據顯示,2030年,我國大陸總人口將達到峰值14.44億,老齡人口持續增加,在2050年達到峰值。

也就意味著,總人口還有10年增量紅利,人口穩定期還有30年。

05、部分三四線特色城市仍將獲得發展

我國未來的人口趨勢是老齡化,這從社科院的研究數據可以得到預判。

2019年,我國人口突破14億,新增467萬。老齡人口(60週歲以上人口)2.5億,佔比18.1%,同比2018年上升0.2%,而勞動人口9億,佔比64%,同比2018年下滑0.3%。

可見,不管是研究數據,還是統計數據,都顯示我國社會老齡化趨勢在加深。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疊加老齡人口不斷增加,未來具備旅居康養條件的三四線城市,將逐步培育出康養產業。而產業依託城市,人跟產業走,那康養城市的人口持續增加就是大概率事件。

康養城市有康養產業支撐,不僅能吸引人流,帶來常住人口,還能增加消費,推動經濟發展,這就是未來康養旅居三四線城市的經濟發展動能,也就是房地產能繼續發展的動能。

06、城市群和都市圈中的三四線衛星城市也將保持發展

受益於城市群、都市圈和灣區發展,群內的三四線衛星城市將會分擔核心城市外溢的人口、產業和部分城市功能,獲得進一步發展就是大概率事件。

07、單體三四線城市大概率會走向衰落

單體三四線城市,缺乏經濟特色,缺乏城市群、都市圈外溢的人口、產業和城市功能,疊加人口外流,走向衰落就是大概率事件。

綜上分析,疫情只是短期事件,左右不了國家城市發展規劃、城鎮化規律、人口結構和趨勢,也無法帶來城市人口增減的明顯變化,也就無法從根本上影響房地產未來發展趨勢!


房壇法菜


長期來看,疫情對房地產並無影響,但是短期影響很大,一些沒有實力的開發商可能抗不過短期影響。

本人是在江西的地級城市售樓部做置業顧問,售樓部1月24日(除夕)下午開始放假以來到今天還沒有開放,對於4線城市的地產而言,正月是銷售旺季,有一些優質地段的優質樓盤還會出現搶房現象,這時也是開發商回籠資金的最好時機,由於疫情的原因,開發商的資金得不到回籠,就會出現一些抗風險不強的開發商資金鍊斷裂,但這種狀況不會大面積出現,因為政府也會出臺一些扶持政策(例如:2月3日央行釋放1.2萬億資金),畢竟政府也不願意看到有開發商倒閉。






地產阿標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就像一隻從天而降的“黑天鵝”,打亂了各方面的安排與部署,不僅餐飲、旅遊、零售、影院、交通等行業遭受損失,使得商家的安排都變了樣,遭受損失。2020年春節期間的房地產交易,也被全面鎖住。

雖然說近兩年來房地產市場整體比較低迷,就算去年一度出現了部分城市房價再度上漲現象,但是,並沒有能夠改變房地產市場低迷的現狀。因此,很多人對房地產市場的“春節行情”並不看好。縱然如此,也絕不會出現春節期間開發商集體打烊的現象。至少,在外出人員紛紛回鄉的情況下,還是能夠帶來一些返鄉置業的行情的,會比平時的交易量增加。

現實是,今年的春節,開發商只能在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的翅膀下,承受著無交易可談的煎熬。因為,本就資金鍊已經很緊,期待著春節期間能夠通過促銷有所緩解,沒想到出現無交易現象,一部分開發企業有可能面臨資金鍊斷裂風險。如果沒有新增資金的支持,難免會出現少部分企業資金鍊斷裂問題。因為,疫情仍會維持一段時間。即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廣大居民也不會立刻轉向購房,而會待疫情完全過後,風險徹底消除了,才會聚集到售樓處。所以,開發商要想等待售房來回籠資金、緩解資金鍊緊繃矛盾,恐怕等不起、也等不了。

這也意味著,疫情已經對開發企業形成了極大的挑戰,樓市在上半年全面啟動的概率不會太大。疫情會得到全面控制,樓市則需要等待疫情帶來的心理影響逐步消除以後。那麼,能夠給開發商帶來希望的,可能只有兩個方面:一是下半年,一是選擇降價。

下半年樓市會慢慢啟動、慢慢復甦,是肯定的,也是必然的,更是必須的。否則,開發商真的會出現資金鍊斷裂問題。畢竟,幾個月的無交易,或交易寥寥,對主要依賴資金堆積起來的開發商來說,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不僅開發商,為開發商墊支建造房屋的施工隊,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開發商自身還是管理層,都需要認真思考這個問題,需要想辦法解決。調控並不是將市場調死,而是把房價穩定下來,讓市場能夠更加健康的發展。所以,下半年可能是房地產市場的一個小小的轉折點,也是一個新的利益博弈機會。

那麼,對有的開發商來說,是沒有條件等到下半年售房回籠資金的,可能會通過提前降價來回籠資金。如果降價的幅度較大,預計部分居民會選擇出手。那麼,市場的啟動就會提前。

如此一來,疫情過後的房地產市場,很有可能是一次房價全面下降的過程。

從管理層角度看,也會通過調控政策,適時對市場進行調整,對市場的變化進行管控。基本的思路就是,“房住不炒”的定位不會變,因城施策、分類調控的要求也不會變,落實政府的責任同樣不會變。可能變化的就是不會在房價已經下跌的情況下,繼續收緊調控政策,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開發商資金鍊斷裂,會對出現風險的開發企業給予少量資金支持。也就是說,上半年可能會對少數開發商補充有限的流動性,以緩解這些企業的資金鍊斷裂風險。前提是,企業必須鉚足了勁,用盡自己的所能之後,且必須加快資金回籠。否則,就算能夠補充一些流動性,也很難維持長久。


我叫大佬王


個人認為是這樣的。短期的浮動不代表行業的改變。

這次疫情,其實改變的是地產的營銷工作,尤其是恆大近期的營銷組合拳,賺足了眼球。所以大家覺得百業俱廢,唯獨地產興的感覺。

另外,疫情的影響,所表現的就是資金問題。停工、停售、最終都是導致財務成本增加,會引發很多中小房企,降價保命,但是此類企業就算降價都不見得能讓銷售有所起色,表現出來的就是很多中小房企開始更加難以生存,會逐漸的被大公司吞併,賣身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了。而大公司應該不會有是問題。本身,這幾年就是大魚吃小魚。這一波疫情,可以是壓垮中小房企的最後一根稻草吧。


sz炒年糕


第一點,“說說眾業皆停,地產獨行興”。受疫情影響,各實體行業受到衝擊,餐飲、旅遊此類受衝擊最大。依靠網絡平臺發展行業並未受到多大影響,像網絡培訓教育之類,較之以前還有火熱趨勢。最近新聞,恆大出了新的銷售模式,也有新的銷售政策。這新聞一出,人們都在討論。但出了政策,不代表“地產獨行興”。地產行業只是在自救。

第二點說說,疫情不會在根本上影響地產業。房地產開發交易是經濟行為。因為有需求,有市場,行業才會存在。就如這次受到衝擊的餐飲業來說,疫情過後,餐飲業就沒了?不太現實吧。

所以說,疫情只是一時,總有會被控制的一條。一時產生的影響,不足以影響大局。


工程人在線


短期有所影響,期接疫情過後後會是小陽春,房地產行業作為我國經濟支柱性產業之一,在經濟社會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房地產業會拉動建材,建造設備,機械化及冶金,化工,金融,社會各界人員就業等等的大小細分領域的各行各業。如果地產行業遭遇問題!相關行業也受到不同程度衝一出。不但影響經濟發展,也會造成大量人員失業。造成社會不穩它。所以疫情短期影響是不會改高房地產業的長期發展趨勢的。房地產是通過微調政策,從而經濟平穩運行的。


健說房產


買那麼多房子幹嘛?就為了拉動房地產嗎?越來越不值錢的房地產最後加上稅你更噁心


宜and禾


這次疫情對房地產影響挺大的,現在各城市相繼出臺救市政策,並非說獨興地產,而是地產在各地方經濟比重略大,需要政策扶持,實現房地產經濟軟著陸。

房地產是一個地方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房地產業的特性是對現金流的高流通率。如果房地產出現問題,其他各行各業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這次疫情過後,各行業也會有各種扶持政策相繼出臺。經濟是一個大盤,不是說單看一個行業就可以做好的,只有各行業協同發展,我們的生活才能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