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組織最新簡報指出 年輕人正在轉向數字性教育


教科文組織最新簡報指出 年輕人正在轉向數字性教育

教科文組織今天發佈了一份題為《開啟》的最新技術簡報,指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轉向數字空間尋求性教育和信息,並揭示了這一現象背後蘊含的潛力和挑戰。

這份技術簡報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教科文組織“數字空間的性教育”專題研討會上發佈,探討了教育工作者和內容開發者面臨的困境,即如何做到既充分利用網絡世界開展性教育,又確保年輕人對他們接觸到的內容有辨別能力。

教科文組織和平與可持續發展教育主任詹森(Vibeke Jensen)說: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利用數字空間獲取關於身體、關係和性的信息,他們被網絡世界帶來的隱私和匿名性所吸引。教科文組織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過去的12個月中,15至24歲的年輕人有71%在網上尋找過性教育和性信息。這提供了一個向包括邊緣化群體在內的年輕人提供性教育的獨特機會。但它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即我們如何確保內容易獲取、準確且安全? ”

這份技術文件披露了2019年教科文組織委託有關機構開展的兩項評估的結果,評估發現,15至24歲的年輕人在網上訪問最多的話題是性傳播疾病(STIs)或艾滋病毒(HIV);文化、社會和性;性騷擾、虐待和暴力; 以及個人關係。比起性別和關係,年齡在10至14歲之間的早期青少年對了解自己身體的變化更感興趣。與其他人群相比,不認同二元性別分類的人群在網上尋找與身體、性別和關係有關的內容更為頻繁,這證實了對於LGBTQI+(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性別奇異者、雙性者及其他)人群來說,數字空間是一個有價值的信息源。

儘管數字信息和教育正在迅速擴展,但是我們對於年輕人如何在網上接受數字性教育以及數字性教育如何影響他們的知識或行為仍知之甚少。另外,我們對網上性信息和性教育的質量也缺乏關注,年輕人接觸到的內容良莠不齊,其中一些可能不完整、不準確甚至有害。

正如線下世界一樣,兒童和青少年的線上活動也存在諸多風險,這些風險包括接觸暴力畫面和歧視性言論等不當內容,以及性別化、種族化、仇視同性戀和其他形式的暴力和欺凌等。

本週的“開啟”專題研討會由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國際計劃生育聯合會(IPPF)和德國聯邦健康教育中心(BZgA)合作舉辦,與會的各利益相關方將討論有關提供高質量數字性教育的問題。他們還將研究現有的證據,審議最佳實踐平臺,聽取年輕人的意見,併為今後的工作制定行動計劃。

詹森補充說: “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投資,以瞭解數字性教育的有效性和影響,以及它如何能夠為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提出的基於課程的倡議提供補充。解決方案包括讓年輕人自己在這項工作中發揮領導作用,因為他們已經不再是被動的消費者,而是正以複雜的方式思考著數字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