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飄到多高的樓層?該如何預防?

狼不凡


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飄到多高的樓層?該如何防護?

只要一提起新型冠狀病毒,人們還是比較害怕的,時常心有餘悸,害怕被新型冠狀病毒選上。



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新型冠狀病毒很厲害,而且很聰明甚至非常狡猾,為了把自己的優良基因一代代的遺傳下去,併發揚光大,病毒很務實,通常選擇飛沫傳播、呼吸道傳播、近距離密切接觸傳播,這些傳播途徑非常簡單而有效,所以病毒也不會花費很多功夫和力氣在空氣懸浮漂移很久,更不會飄到很高的樓層和空氣中,因為病毒復需要寄生在易感的活體細胞才能顯示生命的活性,才能完成病毒的崇高使命。

新型冠狀病毒侵入人體主要是通過口和鼻子的黏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可以通過咳嗽咳痰、噴嚏、大聲說話產生氣飛沫,病毒通過飛沫這個載體傳染給臨近的人,飛沫一般懸浮漂移在空氣中的距離大部分是1米或者2米的距離,而且很快就會發生降落,所以病毒不會長久的懸浮漂移在空氣中或者漂移到更高或者更遠的地方,這顯然很不利於病毒傳播和存活下來,而距離患者2米或者1米以內的人,如果沒有正確而有效的佩戴口罩,就可以通過呼吸道吸入帶有病毒的飛沫而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飛沫發生降落之後,就完全有可能沉降到周圍物體的表面,如家居日常生活用品、電梯按鈕、門把手、患者的手上或者患者衣服表面,根據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比較光滑的物體表面存活幾個小時,而在非常適宜病毒溫度和溼度的環境中,病毒可以存活四五天,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人們通過咳嗽咳痰或者打噴嚏不注意遮掩,產生的帶有病毒的飛沫可以降落到門把手、日常生活用品、門把手、按鈕,再加上如果在適宜的環境中,病毒可以存活幾天,周圍的人觸摸到這些物體的表面而導致手沾染病毒,如果不注意手衛生,不經意間觸摸到口和鼻子,或者通過習慣性的摳鼻子和揉眼睛而招惹新型冠狀病毒上身。

如何預防?

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依然是減少外出,即便是外出正確的戴好防護口罩,人和人之間至少保持1米甚至2米或者以上的安全距離,不要到超市、醫院、地下商城等人多而且通風效果不好相對密閉的場所,不要隨便觸碰周圍的物體,觸摸之後記得不要揉眼睛、摳鼻子和摸嘴巴,隨時注意手衛生,注意洗手,居家定期消毒和通風。


佳園道


從建築上講究,高樓住房,7一10層是揚塵層,11.層及以上塵埃飄不到。

新型冠狀病毒,如果從患者的咳嗽噴出,只有在周圍通過空氣傳播或氣溶膠傳播,但存在的時間短,範圍小(1一3米左右,呈扇形散開→裸病毒分散在空氣中),避免與患者接觸並出門戴口罩就可以減少受感染機會。

但是,住高層的人只有依法抗疫才是上策!新冠狀病毒可以通過電梯到達高層,也可通過管道到達高層。

因此,在當前,我們遵守汕頭的政府及疾控中心指示:①無事不出門;②出門戴口罩;③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和便後沖廁所;④出入電梯要用紙包手指按壓指示標記,出電梯後把紙丟到垃圾桶;⑤上班者,回家處理好口罩,洗頭洗手,處理好外套;⑥家居注意通風,定期清潔;⑦無事不竄門;⑧不吃野生動物;⑨有發熱及時到發熱門診就診;以及不信謠不傳謠,多看中央電視臺發佈信息等。

目前,汕頭已經一週無新發生新冠肺炎病例。相信,只要群策群力,隔離並治療患者,切斷傳播途徑,全國一盤棋,我們一定會取得抗“疫”的勝利!


桂花芳香77105282


前幾天內蒙古通報的一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無外出,無接觸住患者樓上被感染”。是不是病毒飄上去感染了樓上的住戶呢?下面小僧就來聊聊病毒可以飄幾層樓高這個話題。

根據事後的報道,樓上住戶並非完全沒有和樓下接觸

根據事後樓上住戶的回憶,他曾經從樓下家門前經過,門前堆有大量垃圾。他的外甥也有從樓下家門前經過,並且樓下門是開著的,樓下患者在門口和屋內人聊天。當時患者沒有戴口罩。他和它的外甥都被傳染了。

新型冠狀病毒除了飛沫傳播還有接觸傳播和氣溶膠傳播

雖然他和他的外甥都只是經過患者家門口,但是由於樓道內空氣流通比較差,而且患者家門口有垃圾,還開著門未戴口罩聊天,空氣中會留下大量攜帶病毒的氣溶膠,存在很大的感染風險。

攜帶有病毒的氣溶膠可以飄多少層樓高

氣溶膠是直徑小於5微米的顆粒,可以在空氣中懸浮,如果是在空曠的環境下氣溶膠很快就會飄散了,具體能飄多高,這個真不好說,要根據當時的風向來決定。這樣的話單位體積內空氣中的病毒量就會很少,被感染的風險就會很低。但是如果在密閉的空間的話,就會長時間停留,感染風險會比較大。

如何預防樓上樓下住戶之間感染

昨天新聞報道了廣州一處住宅內有住戶隱瞞接觸史,最後導致整棟樓被隔離。所以有接觸史的人千萬要誠實,到規定的隔離點隔離,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所有鄰居負責,還有就是小區居民儘量少出門,出門記得戴口罩,回家記得洗手,少在電梯、樓梯逗留。

注: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醫學掃地僧


要說病毒飄多高,那就看病毒的載體能到那了?1,病毒能飄多高。

參照2月19日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防範(試行第六版)》內容: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在相對密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接觸傳播就不說了,就從飛沫和氣溶膠來說說。

2,飛沫能飄多遠

首先不管咳嗽,打噴嚏。出來的飛沫按照大小,直徑大於100微米是大飛沫,小於100微米是小飛沫。大的會很快降落,小飛沫會在空氣中漂浮,但也不會飄太高。除非是坐著電梯。

飛沫飛不了太高,太遠。所以預防最有效的就是戴口罩。但是問題來了,就是因為降落,會落到物體上。在物體上就可能通過觸摸傳播,所以出門回來後,一定要好好洗手。

3,氣溶膠飄多遠

病毒怎麼變氣溶膠的,這個和前面飛沫有關。小的飛沫到空氣中會幹燥,變成特別小的飛沫核,飛沫核由病原體和蛋白質組成。

飛沫核就可能形成氣溶膠,氣溶膠能飛多高呢。大家想想霧霾,霧霾就屬於氣溶膠的。

但是這個也不用害怕,最新版說了密閉環境,長期暴露,高濃度,才有可能傳染。加上現在公共區域到處消毒,氣溶膠傳播幾乎沒可能性。

總的來說,新型冠狀病毒飛多遠,主要是飛沫和氣溶膠說了算。最後預防無非就是戴口罩,好好洗手,少出門。


90後聊基因


新型冠狀病毒能飄多高不好說,但是它可以隨著電梯、隨著人、隨著物到達任何一層樓。

攜病毒的飛沫從傳染源口中噴出後,大飛沫傳播距離較短,一般在1米左右,而且會迅速下沉,但是小飛沫就不一樣了,它會在空氣中、迅速乾燥、收縮為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飛沫核,而這飛沫核以滿足氣溶膠的傳播條件,可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突破一米限制而開啟氣溶膠傳播。



雖然攜帶病毒的氣溶膠會比飛沫傳播的遠和高,但氣溶膠不僅容易沉降,也會被流動的空氣不斷稀釋。隨著氣溶膠在空氣中的濃度越來越低,人被感染的概率也會越來越低。

因為,病毒致病也要達到一定的量,在空曠、人少的環境裡,氣溶膠被稀釋了、吹散了,微量的含有病毒的氣溶膠不太可能讓人“中招”。它只有在密閉、通風不好的情況下,才容易感染。


我們平時只要勤開窗、多通風,可以降低可能存在於空氣中的攜病毒氣溶膠濃度,從而也能降低通過空氣吸入而造成感染的風險。


中西醫林醫生


你家在幾層還有灰塵、有霧霾,就能飄到幾層。

在城市裡,晴夜裡我們也不能像在山村一樣看清夜空裡的星星,而在燈光的照射下,甚至可以在幾百米的高空中看到一層反光的塵埃,可見不是樓高一點就飄飛不上去的。

當然,這與所在地區的風力、溫溼度、空氣潔淨度、季節、城市大小、樓房密集狀況等有關。機動車停下來以後,相對好很多。

社會上普遍認為10樓上下幾層的樓層汙染較高,這可能對於較大的可見塵埃而言是對的。但有學者進行了120米高的33層樓房中懸浮顆粒物汙染檢測試驗(檢測了包括PM 2.5-10),其結果是56米左右的樓層(16樓左右)的空氣潔淨度是最好的。

至於預防,還是隻能用傳統的老辦法,就是在家開開窗子通通風,出門戴口罩,回家洗手。


WILLSON39


目前,基本上可以確定的是新型冠狀病毒除接觸外,還可以通過飛沫和氣溶膠傳播。但可以飄到多高樓層我不太清楚,也沒見有相關報道,但根據專家的說法,對於高樓層來說,病毒的濃度要稍微低一些,所以住高樓層的人大可不必過分擔心。

飛沫我們知道,打噴嚏,咳嗽,說話都可產生飛沫。而氣溶膠是指固體或液體微粒穩定地懸浮於氣體介質中形成的分散體系,其大小多在0.01-10微米之間。我們常見的氣溶膠有霧、灰、塵、蒸汽,還有煙、霾、液體噴霧等。

飛沫一般在空氣中飛不了多遠,就會自動下降,不會停留在空氣當中。打噴嚏等散發的飛沫大約會飛到1一2米遠。因此,只要和感染者有沒有特別近距離的接觸,被感染的機會就很小。

而氣溶膠就不一樣了,它可以在氣流中停留很長時間,傳播的距離也比飛沫長。因此,只要和感染者同時在一個地方呆過的人就有被傳染的可能。

暴露在空氣中的病毒在沒有載體的情況下,一般在24小時到48小時內就會失去活性,無法對人們進行感染。環境溫度也有影響,溫度越高,病毒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越短。

據專家說,雖然空氣中一般不會有病毒,仍然建議公眾每天二次開窗通風,減少外出,勤洗手,勤消毒。和人接觸保持一定距離,不隨意觸摸外邊的物品,出門一定帶口罩等就可有效阻擋病毒的侵入。


D東哥


首先必須肯定,新冠病毒傳播途徑的氣溶膠傳染能力,只在短時間短距離中存在。病毒的傳播能力隨既就開始無害化稀釋降解。其無害化的速度受環境條件制約會有不同。有三種典型的表現。在空氣流通迅暢的場所,病毒被快速流動的空氣迅速稀釋,以至在一定空間裡存留的病毒量

簡直簡直


其實關心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飄到多高的樓層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因為病毒傳播到高層樓房中的途徑一定不是通過窗戶和陽臺,而是通過接觸傳播。

新型冠狀病毒在空氣中可以存活一定時間,但是時間有限,一般也就幾個小時,而且在開放環境始終,新型冠狀病毒的濃度會很快被流動的空氣稀釋和降解,單位體積內的活病毒數量極少,這種情況下即使是病毒通過空氣中的微粒或者氣溶膠上升到樓房的高層,也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是較為安全的事情。所以,大家真的沒必要這麼畏懼和糾結,這種方式感染的可能性太小了。

其實,發生在高層樓房中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事件主要是通過“人傳人”或者接觸傳播實現的。患者直接坐電梯上來接觸了健康人而造成傳染一定是最常見和最危險的事件。電梯按鈕也可能是病毒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而且非常隱匿,不容易被人發現,在不經意中就實現了傳播。

我們能做的預防措施就是減少與陌生人、不明來歷的人接觸,減少乘坐電梯的幾率,按電梯按鈕後及時洗手消毒。儘可能在家居家隔離,開窗通風是必要的,不用擔心病毒“破窗而入”。


韓一聲醫學博士


能飄到二,三層吧,飄不到更高[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