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滅吳後,遂稱霸於中原各國,可越國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通過臥薪嚐膽與"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終滅掉了吳國。勾踐平定了吳國後,就出兵向北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向周王室進獻貢品。周元王派人賞賜祭祀肉給勾踐,稱他為"伯",越王勾踐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

勾踐滅吳後,遂稱霸於中原各國,可越國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

勾踐為了穩固越國的霸主地位,採取了一系列的仁厚安撫政策。首先就是歸還土地,勾踐把淮河流域送給了楚國;把吳國侵佔宋國的土地歸還給宋國;把泗水以東方圓百里的土地給了魯國。這樣一來,勾踐在諸侯中的名聲愈發的高尚,諸侯各國都非常尊重越國。當時,越軍在長江、淮河以東暢行無阻,諸侯們都來慶賀,越王號稱霸王。

其次,勾踐為了讓越國更好地吸收中原文化,於是遷都於琅琊,宋、鄭、魯、衛、陳、蔡等君主皆入朝,可見當時越國影響力。作為春秋最後的霸主,越國自然是當時天下最強大的諸侯之一。但奇怪的是,在勾踐死後不久的戰國時代,春秋時代最後一個霸主越國卻沒有進入“戰國七雄”的行列。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勾踐滅吳後,遂稱霸於中原各國,可越國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

如今大部分人對越王勾踐的瞭解基本都截止於滅吳稱霸,而勾踐之後的歷史卻鮮為人知。根據史書記載,勾踐在滅吳稱霸後變得驕傲自大和殘忍昏庸,犯了不少錯誤,導致越國開始由盛轉衰。

文種和范蠡是越國滅掉吳國的大功臣,可是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勾踐自私自利,過河拆橋,殺了功臣文種,寒了天下士人之心。勾踐之後,越國三代發生了弒君的內亂,所謂"越人三弒其君"。國家陷入內亂,政權不穩,越國因此對中原各國的控制力大為減少。

弒君事件的勝利者朱勾獲得了越國的王位。朱勾是越王勾踐之後國勢最強、武功最為顯赫的君王,墨子曰:"今天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今以並國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當時中原諸侯以齊、晉、楚、越等四國為強者。越王朱勾在位期間兩次出兵併吞了滕國(今山東滕州)、郯國(今山東郯城)兩小國。

勾踐滅吳後,遂稱霸於中原各國,可越國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

朱勾死後,他的太子翳即位。越王翳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多次征討齊國。而齊國聯合了楚國,對越都琅琊虎視眈眈。越國面對齊、楚的壓力,在中原難以維持霸權,而琅琊遠離江南,軍隊和物資運輸都很困難,所以越國放棄了琅琊,遷都吳(今江蘇蘇州)。越國放棄琅琊是大錯特錯,這實質上是放棄了爭奪中原霸主的地位,從此之後,越國雖然開始經營江南,但是對諸侯的影響力逐漸消失。

越國經營江南後,發生了"諸咎之亂",宮廷中不斷髮生弒君弒父的悲劇。越國貴族間的互相殘殺,造成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盪、經濟倒退,越王勾踐開創的霸業也走向衰落。為了擺脫頹勢,越國重新將國都遷回故都會稽,依然不能阻擋越國衰落的命運。

勾踐滅吳後,遂稱霸於中原各國,可越國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

而這時候,歷史進入了戰國時代。越國國力已經非常弱小了,但是越王卻自視甚高,還欲效法列國征伐中原,於是發兵向北攻打齊國。齊威王派遣使者勸說越王西征楚國。齊使以楚國分兵在列國爭勝,國內空虛為藉口誘引越國伐楚。越王無疆聽從齊使計策,轉頭討伐楚國。

然而,楚威王早有滅越之心,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國去調查多年,準備充分。於是楚威王領軍進攻越國,大敗越軍,殺死無疆,越國至此滅亡。後來,還有一些越王的後裔自立為王,但他們對於歷史已經無足輕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