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愛,誰是誰的延伸?

我們都記得第一次墜入愛河的感覺。在外人看來,你如痴如醉、喪失理智;不管你自以為有多強大、自由、獨立,都會成為這種感覺的俘虜。


當你在情網之中,任何事情都能讓你想到自己所愛的人。他(她)會變成你世界的中心。朋友說你提起他時兩眼放光。你寢食難安。一想到可能要與他分別,你就心如刀絞。


墜入愛河的體驗如此勢不可擋,這背後是有生物學原因的。這些情緒服務於演化目的。具體來說,它們允許兩個人以特定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從而提高生育後代併為後代維持有利環境的可能性。


神經生物學家們知道愛情通常分三個階段:慾望、吸引和依戀。在第一階段(慾望)中,性激素創造生理上的性興奮;在第二階段(吸引)中,多巴胺使人對慾望的對象產生強烈的感情,這往往與真正的成癮多有類似 ;第三階段則發生在確立關係的情侶/夫妻之間,在依戀狀態中,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 (所謂“擁抱激素”)促進長期的結合,因為養育後代所需的時間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愛情往往是性慾的延伸。(性學中的“慾望”指的是想要與某人建立短期性關係,而不是像戀愛那樣長期的情感交往。)但這並不意味著愛與性是同一的——即使上述研究表明愛情和慾望是有重疊部分的。


即使對彼此沒有深刻感情(甚至不喜歡對方),兩個人也可以進行狂野、激情的性事。同樣,縱使伉儷情深,性方面也可能不合拍。不過確實可以說,有感情融入的性事更好(當然,除非你害怕親密關係)。在從事性學研究時,我看到過無數的案例:任何一個成分缺失,都容易引發問題。比如,依然愛著彼此的老夫老妻,因為性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突然結束婚姻。


大謬不然的想法比比皆是。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心裡會把性和愛混淆,以至於相信對伴侶之外的人有慾望,就意味著他們和伴侶並不合適。也有人認為,與某人發生性關係就會使得那個人愛上自己。


現有的證據表明,人類可能生來不適合單配偶制(monogamy)。先別生氣,讓我說明白些:作為只有一個伴侶的人,我不是在說單配偶制是不可能的或錯誤的,也沒有在為出軌開脫。但我們的本性確實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即便處在充滿愛意和幸福的關係中,我們也可能以某種方式渴望著“第三者”,而且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如果我們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話。


讓我驚訝的是,有些夫妻/情侶極少交流這些問題。每每聽說一對情侶在婚前對性偏好閉口不談時,我總是感到很錯愕。相愛並不能預防人們有朝一日開始不滿自己的性生活,也不能保證當他們的性衝動明顯不契合時,一切問題都能神奇地自己解決。缺乏性親密的情侶關係是種相對普遍的現象,人們卻少有談論


2019年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項研究調查了11500名成年英國人,

15%的男性和34%的女性報告稱自己對性缺乏興趣。特別是對女性而言,處於一段關係中超過一年或與伴侶同居,與性興趣的下降有統計相關性。這一結果也在其他研究中得到證實。總體而言,數據顯示,關係持續的時間越久,女性的慾望減少得越多,而男性的慾望傾向於保持相對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