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小古文(九):《雖有佳餚》大學者也做過“非禮”之事

禮記節選:雖有佳餚

戴聖(西漢 漢宣帝)


八下小古文(九):《雖有佳餚》大學者也做過“非禮”之事

我們打小是不是就被身邊長輩親人教育,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可我們想過嗎,“禮”是什麼?“貌”怎麼講?有禮和無禮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的,這篇節選的小短文,就出自於專門“講禮”的書《禮記》。《禮記》裡面大約有50篇文章,這些文章的作者不同,但大多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和他們的學生所寫所記,寫作時間也有先有後,而西漢戴聖把這些文章進行了選編,就是現傳的《禮記》版本。

“禮”,用最簡單的話來說,最初就是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這個制度定好了,全社會都應該遵從,什麼仁義道德,什麼尊卑有別。

雖然,現在說起來多有時代違和感,但其中的文章有的短小生動、闡明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闢深刻。

有意思的是《禮記》的編者,小戴。小戴是西漢極度著名的禮學家,專門深入研究“禮”,成就卓著,威望很高。但因為研究而成名之後,戴聖有點居功自傲,時不時幹出一些逾越法紀的事,這時候,他已經忽略了自己研究的“禮”了。

違法違紀、行為不檢、說壞話潑髒水等等,都幹過,相當不“禮貌”。但反轉的是,被潑髒水的政敵,在小戴兒子牽連入獄的案子上,秉公辦理,無罪釋放,而且人家也根本不是“禮”學大家。這讓小戴非常慚愧,無地自容。

所以,很多時候,學問和品性,實在是兩樣東西,也還是那句話“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

儘管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儘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因此學習瞭然後就知道不足,教導人以後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知道不足,這樣以後才能自我檢查,對自己提出要求。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知道困惑,這樣以後才能鞭策自己努力進修。

故曰:教學相長也。”

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

《兌(yue)命》曰:“學(xiào)學半”其此之謂乎!

《兌命》上說:“教是學的一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

重難點註釋:

雖:即使。

嘉餚:美味的菜。嘉,好、美。餚,用魚、肉做的菜。

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強:自我勉勵。

強:勉勵。

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兌命》:《尚書》中的一篇。兌,通“說(yuè)”,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yuè)。命, 《尚書》中的一種文章體裁,內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賞賜諸侯時發佈的政令。《尚書》,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的著作的彙編。

學(xiào)學半:教人是學習的一半。第一個“學”(xiào)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謂乎: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其,大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