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50分的夜晚,特雷楊模式切換更像誰?

深度:50分的夜晚,特雷楊模式切換更像誰?

對上熱隊,楊拿了50分,全明星迴來就拿高分,給人的感覺是郭靖看完全真七子對黃藥師,莫名就領悟了《九陰真經》。說起來,像熱隊這樣擁有克勞德、巴特勒、伊戈以及阿德巴約等一眾防守好手的球隊,讓鷹全場拿了129分,有點罕見。鷹隊眾將:是嗎?也沒覺得吧,我沒看清人臉就出手,結果就進了啊!嗯,你可以說這是年輕人的衝勁,也可以說是年輕人的衝動。比較典型的一組攻防對比:

——第二節中段,巴特勒外線持球,奧利尼克提高位接球,分四十五度,再轉底角納恩,納恩突破分球再到四十五度德拉季奇,雖然三分不中,但進攻基本壓完了24秒;

——楊拿下籃板,一傳給前場赫爾特,頂著回防的巴特勒扔了個三分,扔完看都不看直接往回走,前場熱和鷹的人數比4:1,鷹唯一的一個在扔三分……整個進攻不到4秒,嗯,把自己當紅隊了;

深度:50分的夜晚,特雷楊模式切換更像誰?

這一點很反應鷹現在的狀況,隊員們都更願意在進攻上釋放能量,好聽點叫鍛鍊,實際上是養壞習慣的過程。這一點楊也跑不了,說起楊的防守,第一節對位納恩,一個高位持球人給無球人作掩護順下、一個反跑溜後門,楊直接就看不見影了;第二節對上德拉季奇,效果就好一點,即:防守差歸差,但在持球人的防守上還是蠻認真,到了打無球的隊員面前就徹底完蛋。可以說這是年輕人的明星們都會犯的錯,但年輕不是藉口,想要更進一步必須做改變,否則真到了被一直拿來做標杆的庫裡面前,恐怕……少兒不宜。

深度:50分的夜晚,特雷楊模式切換更像誰?

說回楊的進攻,上半場拿了19分,其中第一節11分,但不太像楊自己有進攻的態度,首節的三個三分更像是:我過半場了,面前一米沒人我就扔了,有什麼問題嗎?沒什麼問題,他一直都這樣。熱隊今天針對楊的防守:正常情況一對一,讓納恩和瓊斯們用硬粗身體加壓,遇掩護上包夾,用高度防出球路線,不給輕易投籃。直白點,就是拿身體欺負你。楊拿的19分裡,除了幾個常規的超遠三分,剩下的基本都是罰球。進三分線減速靠住人,起來就是犯規,這也算是他的小絕活之一。

深度:50分的夜晚,特雷楊模式切換更像誰?

以前說過,楊的風格其實更偏納什,更喜歡用進攻帶動隊友,超遠三分更像是組織進攻的附帶選項。所以在首節看起來攻的很兇時鷹隊一直被壓制,反而是第二節楊的進攻零敲碎打,全隊卻反超了,很簡單,把球交出去,用自己的投射牽扯防守,隊友空間有了就好打。這一點當初杜蘭特在時勇士也用過,關鍵時刻庫裡就算不持球也能吸引兩個防守人的眼睛,給杜蘭特單挑拉開空間,沒辦法,進攻牽扯力放在這。

深度:50分的夜晚,特雷楊模式切換更像誰?

楊真正起殺心是第三節中前段,柯林斯因為犯規被換下去後,他和戴德蒙給楊的雙擋拆完不成,少了個空切小王子,鷹隊的進攻套路就受限了。那段時間楊明顯加強了自己的持球進攻,希望能打出點機會,但效率不高,扯著勁往邁阿密的人縫裡鑽,沒高度沒速度,很受限。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第四節上來,楊連著扔了倆三分才開始往裡面走。另一方面,從第四節中段開始,邁阿密突然改變防守策略,針對楊的擋拆直接一對一換防,這就給了楊極大的操作空間,“啪啪啪”又是一串。

深度:50分的夜晚,特雷楊模式切換更像誰?

第四節還剩兩分半很有意思的一個球,楊借掩護把阿德巴約換到身前,叫隊友走開,用一步,直接右手走籃下,阿德巴約沒有反應過來,擱往常不應該加個體前變向嗎?結果被楊一路貼著到籃下,上籃二加一。罰中後119平,場下的卡特有點坐不住了,這孩子,像誰呢?如果光看這個球,有沒有點15年季後賽保羅G7殺馬刺的意思。說起來楊最後時刻也沒像往常一樣把球交出去,就是一對一,從組織者到得分手的切換,確實有點保羅的意思。

深度:50分的夜晚,特雷楊模式切換更像誰?


這樣算下來,50分的夜晚,用納什的意識和庫裡的打法,在最後時刻切換保羅的模式,加上邁阿密最後時段兩個很不應該的失誤,嗯,這麼看,熱火輸得好像不冤枉。這麼捧是不是有點把這個二年級生說的太高了?不過在這個創生涯記錄的夜晚,好像真的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