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戰“疫”首席談|聯儲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全:把握全年利率下行交易機會

本報記者 王力凝 北京報道

對於新冠病毒產生的影響,聯儲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全認為,本次疫情終歸是突發公共事件,一切終將過去,不會改變經濟長期發展趨勢。根據可借鑑的疫情發展規律,此次新冠病毒也將會經歷“緩慢傳播—爆發增長—邊際減緩—總量遞減”的發展趨勢。

李全提到,當前中央的政策基調已明確“不搞大水漫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因此,央行不會因為當前疫情這一突發情況而大幅放水,預計將採取提前降準(含定向)或定向信貸傾斜的手段,精準施策。

但同時,由於2020年是實現“兩個翻番”的決勝之年,若沒有此次疫情出現,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以及紓解中小微民營企業的經營困局,央行大概率會實施降準、降息相結合的策略,以支持穩健而靈活的貨幣政策。

在李全看來,現在疫情的突然出現,對利率下行的整體進程是個插曲,雖然會在短期打擊經濟發展的信心,但不改變經濟發展長期趨勢,所以央行有可能運用提前降準或其他公開市場操作,提前釋放流動性、引導利率下行。

後市景氣主線:科技股為主,家用電器、金融為輔

李全認為,此次疫情對休閒服務、傳媒、交通運輸板塊衝擊較大,而醫藥生物、直播平臺、遊戲、視頻等相關板塊或將受益。由於本輪疫情是在臨近春節和春節假期之間爆發,這個時間正是春運出行、節假日旅遊休閒以及消費的旺季,所以預計疫情對第三產業,特別是對以餐飲旅遊為主的休閒服務,以電影、廣告為主的傳媒板塊以及交通運輸等行業將產生較為明顯衝擊。但居家隔離或將使直播平臺、遊戲、視頻有所收益。

相對於第三產業,李全認為,由於農業、製造業等第一、二產業大部分處於企業經營活動的淡季,預計疫情對於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影響將小於對第三產業的影響,但具體還將取決於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後的復工情況。

回顧2003年“非典”的市場行情,李全認為有三點值得注意、借鑑,首先是“非典”疫情對市場的衝擊是階段性的,且並未改變市場風格,疫情過後仍將延續疫情前的市場邏輯;其次,當疫情升級時,抗跌行業為前期強勢行業及醫藥生物;最後,在疫情漸退時,反彈行業多為前期超跌行業。

李全認為,2020年第一季度醫藥生物以及前期強勢的科技股或將是市場主旋律,但隨著疫情逐步走弱,二者或將回調,前期超跌板塊將迎來配置機會。

總體來看,疫情對市場的衝擊可能是階段性的,但不改變市場的板塊風格。疫情結束後,市場大概率仍遵循原來的景氣主線,即科技股為主,家用電器、金融為輔的行情。

在固收市場,本次疫情作為突發公共事件對固收市場的本質影響更多的是信心層面。預計貨幣信貸層面會根據疫情向受困行業提供定向支持;央行可能會提前降准以恢復公眾信心,目前全面降息的掣肘因素仍然較多;預計財稅政策會向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定向傾斜,而進一步加劇的財政支出缺口預計會通過加大規模和加快發行來解決。

不“大水漫灌”,預計將邊際放鬆流動性

李全認為,預計在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貨幣政策對房地產的調控不會有大幅放鬆,故土地收入對政府財政的貢獻仍然有限,同時有可能對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行業實施的稅收優惠,進一步導致財政收入緊張。而在保增長的背景下,新基建和短期內防疫的剛性支出需求在加大,預計政府的財政赤字壓力可能通過擴大政府債務規模和加快發行地方債來解決。

在利率債方面,李全認為現階段疫情對利率債的影響,基於疫情短期內導致酒店、客運交通、旅遊、零售商貿、餐飲娛樂等實體行業業績下行的預期,投資者將資金轉向醫療、電商等少數利好行業的股票及高等級固收產品市場。這種避險需求的激增導致對利率債需求的增加,同時伴隨貨幣政策引導利率下行,均利好利率債收益率下行。

李全認為,現在正是利率債短期建倉的時間窗口,短期的賣出窗口應根據疫情防控所取得的信心回升而確定,如證實氣溫的回升不利於病毒傳播、有效治療藥物篩選取得確定性突破等確實能夠改變疫情發展的因素出現時,估計至遲待到疫苗的上市取得實質性進展時,短期的賣出窗口即打開。若投資者要博取短期收益,應密切關注權威疫情情況發佈。

從今年全年的機會來看,由於2020年是實現“兩個翻番”的決勝之年,若沒有此次疫情出現,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以及紓解中小微民營企業的經營困局,央行大概率也會在2020年上半年實施降準,待下半年食品CPI企穩回落後可能實施降息,全年在不“大水漫灌”的情況下,預計將邊際放鬆流動性,達到恢復經濟發展信心的目的。據此,建議投資者在收益率逢高時建倉,把握全年的利率下行交易機會。

城投債及可轉債有交易機會

2018年以來,城投公司標準化債務的技術性違約和非標債務如信託計劃、私募債的實質性違約已經逐步增多。李全認為,當前所有地方政府都調集了大量人力物力阻擊疫情,雖然2020年財政預算和中央的防疫補助已經下達,但從政府立即開通社會捐贈的情況可以看出,地方政府財政資金仍顯緊張。

李全預計,在地方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城投債風險會進一步分化,短期內非標債務違約風險加劇,但公開債會備受青睞;受疫情影響較重的行業的發行主體再融資難度加大,產業債的技術性違約和短期債務違約風險加大;有利於疫情防控的行業的可轉債有交易機會。

在治理地方隱性債務不放鬆、房地產市場強監管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已經過上了緊日子,嚴重考驗城投平臺的再融資和獲取財政資金的能力。在保穩定的工作重心下,保住城投公開債的及時兌付是各級政府的最後堡壘,而部分城投非標債務的兌付預計將難以得到保障。

所以,預計未來在公開市場,發達地區的弱資質城投主體債很可能首先打破金邊屬性。

在可轉債上,李全預計,短期內對防控疫情有利的行業主體的可轉債有交易機會。主要分為兩大領域:一是醫療衛生領域中涉及檢測試劑盒、抗病毒、抗生素、疫苗、防護用具、體溫檢測等上下游企業;二是信息網絡領域中涉及電信、無線辦公、電商、手遊等上下游企業。建議投資者可以篩選基本面良好的可轉債標的,把握此次交易機會。

(聯儲證券左景冉、沈夏宜、郭敏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