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葡萄溝,火洲上的“桃花源”風景綺麗,這裡的葡萄甜蜜世界

阿娜爾古麗生出在吐魯蕃的葡萄架下,吸吮著母親的乳汁和吐魯番葡萄的瓊漿長大。如今她也做了母親,一對雙胞胎兒子同她一樣,也出生在溢淌著芳香的葡萄架下。

我是在2019年金秋吐魯蕃的葡萄熟了的時候,在綠色的葡萄溝遇到阿娜爾古麗的。當時,我正在葡萄架下拍攝維吾爾族人收穫葡萄時的歡樂景象,支三角架時,見到了正在用奶瓶兒為雙胞胎兒子喂牛奶的阿娜爾古麗。

吐魯番葡萄溝,火洲上的“桃花源”風景綺麗,這裡的葡萄甜蜜世界

一棵棵葡萄的藤枝伸展著,然後又交織在一起,再伸展,再交織。葡萄的藤葉構成了一個天然綠色帳房,帳房的下面就是阿娜爾古麗的家了,一串串晶瑩瑩,象翡翠一樣的葡萄就掛在葡萄滕上,阿娜爾古麗的雙胞兒子睜開明亮的眼睛,便能看到這豐收的葡萄。在葡萄的世界裡,阿娜爾古麗的兒子們一定會健康成長的,吐魯蕃的葡萄,將會被勤勞的維吾爾族人一代代種植下去的。

豐收的葡萄護佑著阿娜爾古麗和她的雙胞胎兒子,護佑著這條綠色的畫廊,護佑著維吾爾族人甜蜜幸福的生活。

吐魯番葡萄溝,火洲上的“桃花源”風景綺麗,這裡的葡萄甜蜜世界

在新疆學習和追尋遙遠的日子裡,我對新疆大地的興致與日俱增,我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和勤勞向上的人民,我盡我最大能力,仔細、認真地挖掘和記錄著新疆的歷史文化,詳細地瞭解著大漠邊關的博大廣闊。隨著我對新疆認識的不斷加深,我發現這塊浩瀚的疆土充滿了矛盾:大漠與綠洲、冰川與戈壁、溫潤與乾旱,等等,就拿我現在所在的吐魯蕃來說吧,剛才,我們還在同火焰山約會,被“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和“一片青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的景象燒烤的面紅耳赤,汗流浹背。接著,我們便轉身來到了清涼謐的葡萄溝,葡萄溝一片蔥蘢、清涼萬分,讓人神清氣爽。同是吐魯番,氣候兩相異,這種神奇的地理現象,我是無論如何也解讀不清的,造物主啊,你的神奇和變化多端讓人類自愧弗如。

說起吐魯蕃,人們情不自禁地會唱那首好聽的歌曲《吐魯蕃的葡萄熟了》,其實,葡萄不是葡萄溝的全部,只是這裡的一個部分而已。

吐魯番葡萄溝,火洲上的“桃花源”風景綺麗,這裡的葡萄甜蜜世界

我曾在自己寫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新疆的疆字十分特別,我在新疆的“疆”字研究上下了一番功夫。我發現,“疆”字的左邊旁是弓字帶土,這恰恰包蘊了新疆邊境線長達5000多公里,與八個國家接壤的內涵;再看“疆”字的右邊旁,是上下結構的一田加一田加一,新疆人用一句話幾個字就將家鄉的地貌特徵概括的準確而明白,這就是“三山夾兩盆”。其中的“夾”字十分形象,意思就是三條山脈夾著兩個盆地。三條山脈是指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脈、中部的天山山脈、南部的崑崙山脈。兩大盆地說的是阿爾泰山脈與天山山脈相夾的準噶爾盆地、天山山脈和崑崙山山脈之間的塔里木盆地。三條山脈蜿蜒起伏,峰巒疊嶂,儀態萬千,鬼斧神工地造化出無數壯觀的奇景,吸引著無數山外的人們前來朝拜。而兩大盆地被新疆人自豪地稱之為“兩大油盆”,這裡蘊藏著豐富的石油,是我國巨大油 資源的戰略儲備區。我深刻地感受到,新疆的三條山脈,蘊藏著無法估量的財富;新疆的兩個大盆地,埋藏著難以計數的寶藏。“三山夾兩盆”孕育了新疆燦爛的文明,塑造出了新疆人積極向上的性格。

吐魯番葡萄溝,火洲上的“桃花源”風景綺麗,這裡的葡萄甜蜜世界

新疆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地理和氣候獨特,高山與湖泊相依相偎;大漠和戈壁不離不棄;更有綠洲和肥美的土地,貢獻著各類水果。新疆靠自己的土地生產出了佔全國總產量28%的葡萄。新疆葡萄產量最多的地方就是關牧村所唱的吐魯蕃,在吐魯蕃東北10公里外的火焰山中,有一條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1到2公里的峽谷,這就是享譽世界的葡萄溝。

吐魯番的夏天可是出了名的熱,8月基本上每天的氣溫都在42℃以上,火焰山的地面溫度可以達到80至90℃,故有“沙窩裡煮雞蛋之稱”。

吐魯番葡萄溝,火洲上的“桃花源”風景綺麗,這裡的葡萄甜蜜世界

葡萄溝的溝谷懸崖對峙,溝內溪流淙淙,60多萬平米的葡萄園,讓峽谷成了一個綠色的畫廊,這成片的葡萄園中間,影影綽綽地點綴著許多維吾爾族農家小院,阿娜爾古麗的家就在其間。這片迷人的田園風光,在神秘的西域是很難再找到同它類似的地方了。

風景秀麗的葡萄溝,以盛產優質葡萄而聞名中外。這裡主要種植無核白葡萄,還有馬奶子、紅葡萄、日加幹、瑣瑣等 13個品種。其果實呈球形、卵形、橢圓形等,有的葡萄晶瑩如珍珠,有的鮮豔似瑪瑙,而有的綠若翡翠。那五光十色、翠綠欲滴的鮮葡萄,令人垂涎不止。尤其是這裡生產的無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營養豐富,素有“珍珠”美稱,其含糖量高達20-24%,超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用無核白鮮葡萄晾制的葡萄乾,含糖量高達60%,被人們視為葡萄中的珍品。

吐魯番葡萄溝,火洲上的“桃花源”風景綺麗,這裡的葡萄甜蜜世界

守著這麼美麗的田園,阿娜爾古麗和她的維吾爾族同胞們創造著富庶甜蜜的生活。在天山飛流而來的一渠清水的歌唱聲裡,維吾爾族人加大了葡萄生產的科研力度,如今,吐魯番從事葡萄種植的維吾爾族果農,主要種植著名的無核葡萄,同時兼種紅葡萄、馬奶子、喀什喀爾、貝家幹、黑葡萄等品種,這裡年產葡萄600萬公斤,葡萄乾300多噸。

葡萄溝生產的無的葡萄酸甜可口,被國際市場譽為中國綠珍珠,國際市場十分喜愛這白核葡萄,歐洲,北美洲的商人,不遠萬里來此收購這種葡萄,吐魯番的葡萄已經走向了世界。

吐魯番葡萄溝,火洲上的“桃花源”風景綺麗,這裡的葡萄甜蜜世界

我在葡萄溝裡久久地尋覓著,我尋覓珍藏在這裡的古老故事,尋覓維吾爾族人幸福的含義。

就在我陶醉在葡萄溝的美麗中不能自拔的時候,此刻,在葡萄溝的外面的新疆軍區政治部創作室的朋友打來電話,讓我們抓緊去交河故城。朋友們告訴說,葡萄溝的外面烈日當頭,人站在大地上,時間稍長一點便會被溶化。儘管他們描繪的有些誇張,卻證明了葡萄溝外的炎熱是一種不爭的現實。而葡萄溝裡呢,卻是涼風習習,清爽宜人。

我輕輕地抱起了阿娜爾古麗的雙胞胎兒子,一手一個。望著兩個可愛的孩子,我真羨慕他們能夠出生在這如畫葡萄溝。我真想在葡萄架下抱著兩個孩子歡歌起舞,兩個孩子將來長大後,他們一定會到葡萄溝外面去讀書,然後回到家鄉建設美麗的家園。

吐魯番葡萄溝,火洲上的“桃花源”風景綺麗,這裡的葡萄甜蜜世界

葡萄溝裡了伸手可及的葡萄,醉人的歌舞,維吾爾族果農的美滿幸福,這樣的生活才算的上舒心和宜人。

據說,吐魯蕃種植葡萄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對於這個問題,要搞準確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其實,搞不搞清楚這個問題已經無所謂,吐魯蕃種葡萄的歷史一定是古老而漫長的,否則,這裡的土地不會這樣的神奇,這裡的葡萄不會這樣的甜蜜。為了挖掘深藏在葡萄溝裡的故事,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我在捧讀《魏書·高昌傳》時,發現書中提到:高昌自古“多葡萄酒”的事實,這葡萄酒的原料就是吐魯蕃提供的。在吐魯蕃出土的大量晉唐時期的文書中,也給我們保留了許多關於葡萄的文字記錄,由此可見,吐魯蕃種植葡萄的歷史是很久遠的。

吐魯番葡萄溝,火洲上的“桃花源”風景綺麗,這裡的葡萄甜蜜世界

吐魯番為何產葡萄?為何這裡產的葡萄享譽世界?我通過分析比較,覺得這與吐魯蕃地區十分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吐魯蕃號稱火洲,氣候乾燥,無霜期長達200-300多天,陽光十分充足,光合作用強烈,每年高於30℃的氣溫持續三個月以上,熱量資源豐富。另外,這裡的晝夜溫差大,極利於葡萄糖分的積累。特別是在葡萄成熟的時節,正是高溫乾燥的季節,葡萄的糖分日夜積累。除此而外,葡萄溝的水系發達,葡萄在水的滋潤下成長,命脈得到了保證。正是這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使吐魯蕃的葡萄產量佔了新疆葡萄總產量的一半。

吐魯番葡萄溝,火洲上的“桃花源”風景綺麗,這裡的葡萄甜蜜世界

吐魯番的葡萄生產之所以歷久不衰,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得益於這裡蘊含的農耕文明和文化底蘊。眾所周知,吐魯番位於“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這對於吐魯番葡萄種植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沿“絲綢之路”西行,我們可以找尋到地中海、西亞、中亞的廣大地區,而這些地區,葡萄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新品種層出不窮。在“絲綢之路”上往返的商賈們,為吐魯番的果農們帶回了許多葡萄種植方面的信息,據瞭解,吐魯番地區現有葡萄品種100多種,葡萄溝的葡萄品種也達50多種。

當我從這動人的故事中,找到了葡萄溝葡萄種植發展的軌跡後,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喜悅。

吐魯番葡萄溝,火洲上的“桃花源”風景綺麗,這裡的葡萄甜蜜世界

在葡萄溝,我在阿娜爾古麗一家的引導下,參觀了維吾爾族人存放葡萄的地窖,這些地窖是維吾爾族人保存鮮葡萄的一種措施。地窖很深,裡面溫度低,極其溼潤,儼然是一個不用電的保溫箱。阿娜爾古麗還帶著我參觀了她們家的葡萄乾涼房。為了將那些賣不出去的綠葡萄晾成葡萄乾出售,維吾爾果農世世代代花了大功夫,他們利用當地氣候乾燥,夏秋季多風而氣溫偏高的優越條件,採用一種陽幹晾制的辦法來加工葡萄乾,他們就地取材,在靠近葡萄園的向陽山坡、高地或沙域地上用土砌成一座座兩層高的陽房,在四壁上 開設了許多四方的通風孔。在葡萄收穫的季節,人們採下葡萄穗,一穗一穗地掛在陽房裡的木齒上,讓四周的熱風對流吹烘,這樣做的結果是,避免了陽光直接烤炙。葡萄穗在陽房裡晾上三四十天,就成了色澤鮮亮,顆粒豐滿的葡萄乾了。

吐魯番葡萄溝,火洲上的“桃花源”風景綺麗,這裡的葡萄甜蜜世界

我在葡萄溝徜徉著,那動人的《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圍著我,纏著我。此時此刻,不僅阿那爾罕的心兒醉了,我的心兒也醉了……

吐魯番葡萄溝,火洲上的“桃花源”風景綺麗,這裡的葡萄甜蜜世界


葡萄溝深藏著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