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兄弟姐妹那麼親,成家後你們有什麼方法保持親密無間呢?

幸福的寶爸


大家多聯繫,多吃飯,還是會覺得一樣親。

覺得不親了,其實就是聯繫少了。

我爸爸這邊,大家庭,基本一個月會有個大聚餐。每次做東的那個發個時間,地址,大家有空的就都會去,實在不行才會在群裡請假。

我媽媽這邊,因為家裡醫生比較多,所以聚餐沒有那麼頻繁。但是大家有事兒都會想到一大家。我喜歡吃,比如我家有了一箱車釐子,我肯定給我哥哥,姐姐每家都送去。有時候一箱蟹,一共才20來只,一分家裡就剩4只了,還是很開心,不會覺得自己少了。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我都30多了,我舅舅的兒子,每當天氣冷的時候還會打電話告訴我明天降溫,衣服多穿點。我姐姐家的公公的蔬菜,我爸爸的蔬菜,養活了我們所有的親戚。哈哈,當然我們都住的挺近的,以我家為中心,2公里為半徑,基本姐姐,哥哥都在了。

所以一家人生分了,就是聯繫的少了。


澆花小神童


我是一個七零後,上面有一個姐姐,我姐典型的就是一個“人來瘋”,野丫頭,頑皮搗蛋,而我卻是一個比較“內秀”的人,話不多,比較安靜。曾經有個叔長輩評論我姐弟倆的性格,一語中的!“兩個人反過來就好了。”小時候經常出現這樣一個畫面,每次她在外闖完禍回家,總是把責任推給我,害的我總挨父親的揍,揍多了,就記恨上了她,稍長之後,她工作了,開始懂事了,每每結完工資,總不會忘記給我帶些我愛吃的水果乾鮮,暗地裡還塞零用錢給我,可謂一副“長姐風範”!我們各自成家之後,她就更是對我愛護有加,關懷備至。下面我就簡單地談談我們姐弟倆的相處之道。

第一,互幫互助。我記得曾經有位哲人說過,是誰就不記得了。“一堆沙子是鬆散的,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後,比花崗岩還堅韌”。誠如他所說,

兄弟姐妹當中,不存在誰更優秀的競爭,有的是相互扶持,互幫互助,經濟寬裕點的,就應該扶持一下,物質上不要斤斤計較,不怕吃虧,別一副高高在上,看不起任何人的模樣,要知道,雖然是兄弟姐妹,但人也是有自尊的。

第二,以誠相待。兄弟姐妹之間的相處,就好比處理其他的社會關係一般,誰家有困難,出事情的時候,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和努力去給予幫助,解決,人心都是肉長的,你付出真誠友愛,就會得到愛心善報。

第三,換位思考。即使是兄弟姐妹,也不該談論各自小家庭之間的生活瑣事,更不參與各個家庭的夫妻矛盾,真心實意去幫助,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而不是到處煽陰風,點鬼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總之,親情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這樣感情就自然而然的不會淡化,濃郁醇香。


此生無悔6010


很多人總感覺各自成家後的兄弟姐妹,慢慢就從親人變成了親戚。

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大家儘量多的聚集在父母這裡,常回我們共同的家看看爸爸媽媽,也能時時刻刻提醒彼此,我們是血脈相連一母同胞手足。

結婚後,各自成家,彼此家裡有什麼好事難事,一定要儘量幫助捧場,同喜同憂,同氣連枝,共同贍養父母。

我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姊妹四人,目前都已經結婚成家。

我們在節假日週末經常聚在父母那裡,一起吃飯逗孩子,其樂融融。

平常的時候,家族微信群也經常大家一起視頻電話,聊聊家常,看看彼此的孩子,儘量多的參與到彼此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不至於有一天坐在一起,大家尷尬的沒有話說。


講真,生活裡一旦遇到什麼困難,就會發現,血脈關係是最靠譜的,隔山隔水也隔不斷源源流淌的血脈親情。


雲外傳錦


我家三姐妹,我是老麼。在我17歲的時候,爸爸生病去逝。媽媽沒有讓我輟學,是媽媽和大姐,姐夫供我和二姐讀書,我考上了大學,二姐上了中專。這在當時的農村來說,非常的不容易。在那時候,我暗暗發誓,等我有出息了,好好報答她們。到今天,三十年過去了,我變成了自己當初想要的樣子,生活簡單而美好。盡我所能關心和贍養媽媽,和姐姐以及姨侄們的關係相當融洽。我始終抱有的信念就是懂的感恩,不僅是想想而已,而且要付諸於行動。還有一點就是我有能力對別人付出時,是心甘情願,不計較,不求回報。所以現在我們一大家人,關係很好。


烏魚骨頭


小時候的兄弟姐妹親密無間,長大成家後的我們依舊還是親密無間。

我家姐弟4人同住一個小區,感情還是跟小時候一樣,誰有事就一起幫忙,不會說成家之後各顧各的。

1.每隔兩天都視頻連線聊天,互相調侃,關心彼此生活狀態;

2.按國家節假日定期聚餐,培養感情;

3.有孩子,可以約一起出遊玩耍;



點點駱


我是獨生子沒法體會有兄弟姐妹的感受,但我老公是兩兄弟,兄弟之間的關係一直不錯,各自成家以後各有各的生活,但是兩人任然很喜歡打電話,一般都會商量事情,有空難也會相互幫助,把親情看的挺重的,總結一下可以如此和睦的原因,第一兩兄弟在兩個不同城市,不過距離也不算太遠,兩個人家庭收入相差不多,所以沒有一富一窮,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二父母既沒有挨著他們生活也沒有挨著我們生活,沒有了上一代和這一代的矛盾,所以我覺得應該是距離產生美吧,最後就是家和萬事興,所以很多時間彼此都把心態放寬些,都是同根生,理當同和睦[呲牙]


茶香妹妹


小時候,兄弟姐妹都是母親翅膀下的小雞,想法單純,吃在一起,睡在一起,玩在一起,彼此真可以說是親密無間。

都成家後,不可能還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如果能做到,你心疼我,我心疼你;你有困難,我幫你;我有好事,想著你,就相當不錯了。

為了這“不錯”,我覺得,我們應該在這幾個方面上來努力。

1、兄弟姐妹之間也要講究禮尚往來。

兄弟姐妹就如母親的手指,不可能一般齊,都成家後,生活質量上一定會有差距,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兄弟姐妹不和。

生活相對窘迫的,若總想著其他兄弟姐妹就應當幫襯,或是其他姐妹袖手旁觀,都是不可取的。正確的作法是,不管你有多少,你給我一袋米,我條件再不濟,但我能給你自家的兩把蔥。

禮尚往來,不是說,你給我一百元錢,我非得給你相當於一百元的東西,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來表示,也便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瓜籽不飽是‘仁’心”。

2、不滿兄弟姐妹的配偶時,不要有所表示。

即使兄弟姐妹只要一見面就叨咕自己的老公或是老婆,其他的兄弟姐妹也別跟著叨咕,而是儘量想法設法勸自己的兄弟姐妹,否則,便會引起對方的不滿。

這就是,老公(老婆)我可以叨咕,但他人若是也來叨咕,我會覺得其他兄弟姐妹看不起自己的老公(老婆),如果他人的叨咕傳到了被叨咕者耳中,關係更不好處。

3、在孝敬和撫養老人上,要各盡各心。

很多的兄弟姐妹,在父母不向子女伸手,或還能自理時,關係相對融洽,等不能自理或靠子女拿錢來養老時,矛盾便會自然而然地產生。

絕大多數子女都有盡孝之心,但依據自家的條件,或是配偶的態度,幾個子女在孝敬父母的付出上,不會等同。

這種情況,應該別攀也別比,既然父母生下了我們,就當盡孝,別為了你一月多出了一百,他少出了一百;你多服侍了兩天,他少了兩天,而耿耿於懷。

總之,本是同根生,就應相親相愛到白頭,做不到這點,怎麼著也應該,相安到白頭,切莫成為路人或仇人。


暖玉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感謝提出問題的作者。因為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您很重視手足親情。謝謝!

在當下,很多人把金錢看得比親情更重要的時候,還有人珍視兄弟姐妹手足之情嗎?有的兄弟姐妹感情已經很淡了,還有的已經老死不相往來了。這樣的狀況,讓人很傷感。

我認識的一個家庭,有兄弟五個,因為已故的父母的房產,鬧到法庭,經法庭調解之後,在他們看來財產分配的合理了,才肯罷休。可兄弟之間最寶貴的手足親情沒了,真不知道,為了並不能永恆的物質失去了永遠的血脈之情,值不值得。

面對這些現象,我常常想:小時候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們,如果各自成家後依舊相親相愛,該多好;如果各自成家後一直記得我們是“一奶同胞”、是“手足”,該多好;如果懂得除了父母和家庭之外,這個世界上最可以信任的人就是兄弟姐妹,該多好;如果明白一旦遇到災難的時候,除了父母家人就是兄弟姐妹可以不計代價拉你一把的人,該多好。

為什麼兄弟姐妹各自成家以後很難親密無間了呢?分析起來主要是如下原因:

一、時間和空間的隔離,導致親密感縮減。我認識一對雙胞胎姐妹,兩人親如一人,從小在一起吃、一起睡、一起讀書、一起上大學、又一起參加工作,兩人形影不離,誰也離不開誰。可成家之後,就不得不分開了。一個跟隨老公去了外地,一個留在了本地。特別是各自都有了孩子之後,更忙了,就這樣時間和空間的把兩姐妹距離拉開了。好多兄弟姐妹成家之後又不是如此呢?整天忙事業、忙家務、忙孩子,大家都沒有太多的時間顧及兄弟姐妹的身心冷暖。

二、單純的兄弟姐妹關係變成各自的家庭關係,也導致兄弟姐妹之間關係難以親密無間。兒時的兄弟姐妹之間感情單一,沒有外在情感摻雜。而成家之後,姐姐有了姐夫,弟弟有了弟妹,與姐姐單一的關係變成了與姐姐姐夫雙重的關係,與弟弟的單一關係也變成了弟弟與弟妹的雙重關係。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兄弟姐妹之間單純關係完全變成了各自家庭之間的多重關係。關係複雜了,也增加了兄弟姐妹之間相親相愛的障礙。我的鄰居家有三兄弟,兒時感情親密無間。成家之後,開始還可以,後來因為妯娌之間鬧矛盾,導致三兄弟也不親了。

三、兄弟姐妹各自成家之後,有些人把親情淡化,把利益強化。如果兄弟姐妹之間都想的是向對方索取,都想著在對方那裡獲得什麼,或者把得到幫助視為理所應當。還有的人認為大的就要幫助小天經地義,富裕的就應該幫助貧窮的,如果不幫就是欠他的。而被幫助的還永遠是一副理所應當的姿態,這是一個成年人的思維嗎?真不知父母是怎樣教育的。如此的兄弟姐妹之間關係又如何處好呢?

久而久之,再親密的感情也會淡漠。在《魯豫有約》節目裡,我看見一位大牌明星無奈失望的表情。他敘述說,因為老家在農村,生活比較困難,自己成名之後,承擔了在農村的七個兄弟姐妹各個家庭的全部生活支出,給他們買房子、治病、供他們的子女上大學等等,所有生活花銷都是這個明星供著。十幾年過去了,七個兄弟姐妹不但沒有感恩,而是計較給誰多給誰少。面對這樣的兄弟姐妹,哪個人能不傷心失望呢?這樣的兄弟姐妹之情又怎麼能維繫下去呢?

所以,不能對兄弟姐妹貪婪索取,要求過高。如果想保持兄弟姐妹手足之情,首先要接受兄弟姐妹各自成家的現實,保持往來、互相珍重、互相關愛是成家後最好的情感交流方式。

為了手足親情長存,共同興旺發達。要做好以下三條:

一、自己強,才能親情濃。兄弟姐妹們都要自強自立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要奢望別人對自己無條件相助。誰都不容易,別人的一切都來之不易。要把追求親情和睦放在第一位。小家大家都是家。維護好這個大家雖然不容易,但維護好了,大家庭風景更美麗,力量更強大。我的同事,她父輩兄弟五個,因為他們的父親學識淵博,自幼就教育他們“打虎親兄弟,戰場父子兵”、一個手指力量小,五個指頭攥成拳、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經常讓他們聚會交流成長經驗、增進兄弟感情。兄弟五個都是大學畢業。如今,老大是副市長、老二是局長、老三是副局長、老四是校長,老五是教授。幾十年了,雖然各自成家立業,兒女成群,但哥五個依然經常聯絡、經常聚會,每逢過年,五個家庭所有成員都會熱熱鬧鬧其樂融融的聚餐,其言傳身教讓後輩們也發揚了親情和睦的好家風。

二、成家以後,經濟往來要“親兄弟明算賬”。成家以後,經濟不再屬於兄弟姐妹的個人所有,而是屬於他的家庭。對自己兄弟姐妹幫助,沒有必須的義務。不給幫助是本分,給予幫助是情分。同時,獲得幫助的兄弟姐妹有感恩的行為和表達也很重要。

我的一個親戚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弟弟家生活比較富裕,姐姐家不富裕。弟弟家經常幫助姐姐家。但姐夫不滿足,大事小事都向弟弟借錢,而且借了錢就不還。姐姐也認為,反正是親弟弟,他們又有錢,不還也沒關係。久而久之,終於一次弟弟不悅,弟妹就更加不高興了:我家有錢與你家有關係嗎?是你們幫我們賺的嗎!以後別想再借一分錢了。自此,姐弟掰了。

為了保有這份親情,一定要杜絕貪心和理所當然。如果有經濟往來,也要遵循"親兄弟明算賬”原則,這樣才能保證親情長久、互助永遠。

三、有矛盾要及時溝通及早化解。兄弟姐妹成家以後,因為成員複雜,發生分歧和矛盾也在所難免。我的表弟是某局的局長,幫他妹辦了一件事,可妹夫認為哥哥從中撈了好處,於是我表弟很生氣。由於沒有人調解,其妹夫也沒及時解釋道歉,疙瘩越系越大,最後兄妹倆成為陌路。

世界上任何的關係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矛盾也會時刻發生。兄弟姐妹及其家庭之間一旦發生矛盾、一定要及時化解,不要讓其蔓延和持久。矛盾化解了,親情才能保存。

有人總結說,白頭到老是夫妻,血濃於水是兄弟姐妹。但成家以後很難再有兩小無猜的親密,能做到家庭和睦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因此,已經成家的兄弟姐妹們,不要追求沒有能力達到的“時時刻刻”和“親密無間”,那是不客觀的。接受當下各自成家的現實。求大同、存小異,讓兄弟姐妹的親情細水長流、長長久久就是最好的狀態。隨著父母的老去,出了配偶子女,同胞兄弟姐妹是你一生的信賴和支撐。我的一個親戚40歲離婚了,突然腦出血,昏迷不醒。是他的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出錢出力把他的生命搶救回來,目前恢復得如正常人一樣。

兄弟姐妹們,珍惜珍惜再珍惜。不要因為一點利益而淡漠了兄弟姐妹這份手足之情,更不要因為一點錯誤和矛盾而割斷這份血脈之親。


樺明2378


這種感受我也深有體會,小時候我和舅舅家女兒關係一直很好,每到過年我就會去她家拜年,和她一起玩,因為我們每年才見一次,每次剛見面的時候都特別害羞,一個不和一個說話,然後過了一會兒就自己就好了就開始在一起玩了,每年都是我去她家玩幾天,她來我家玩幾天。

現在我們都成家了,但是關係還是很好的,像朋友一樣相處,有時間經常聚聚。其實人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是孤獨的,然後有了兄弟姐妹就多了一個陪伴的人,人活著要有成就才有存在感,像我這樣平庸的人就和兄弟姐妹朋友相處融洽,關係很好,開心過好每一天,不愧當下,就是成功的。

和兄弟姐妹怎麼保持親密無間呢?就是要坦誠相待,不要怕吃虧,多交流,多溝通,不然也會變成陌生人。


南風知我意22


小時候相親相愛的是兄弟姐妹,大了各自成家後相親相愛的還是兄弟姐妹。只是不會是兩小無猜的親密,能做到家庭和睦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

不過成家後都有了自己家庭,還有了嫂子弟妹妹夫姐夫,這些人組成了新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裡,每個人的性格心性都不同,家庭矛盾難以必免。

個人認為只要兄弟姐妹之間存在信任,相互團結,不要被挑唆,不要被家常裡短的瑣事左右判斷,還可以想象一下那種兒時的親密無間。

無論是電視劇中,還是現實中我真沒見過各自擁有家庭之後還有親密無間的兄妹。能做到和睦幸福已經很不容易了!

我父母那個年代的人還是蠻好,淳樸善良,沒有多大的分歧,兄弟姐妹都很團結。說白了就是窮,沒有家產,人自然就起不了貪念。 不過後來就不行了,好日子都過上了,四五個兄弟姐妹都有不同的境遇,有的發達了,看不上貧窮,拉幫結夥,挑唆妒忌,心都慢慢的都漸行漸遠,只能表面維持和平。

你只能左右自己得想法,卻左右不了其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想保持兄弟姐妹之間的情意,你就堅持自己的初心。

我其實也是和的想法一樣,我只想一家人都和和睦睦,我倆哥就不怎麼和,結婚後都變了,變得自私,說自私也不太準確,有了自己家庭,都想自己的小家。但表面還是過得去,有其他事情都會幫忙,有什麼好事也都會想著對方。他們對我挺好,他們有的也會分一份給我。

從來不管他們之間的事情,他們之間的矛盾也不會插手。但每次回家每次過節,我都會給我嫂子買東西或者給孩子買東西。我只希望在我付出這麼多的時候,能換來她們對我父母好就行了。

都說媽在家就在,慢慢品都是有道理的。堅持自己得本心,自己做好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