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好好学习》后的思考

不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分析就不知道自己的底层思维逻辑是怎样的,不写出来就不知道自己学到了多少。在刚接触《得到》时就读过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但是前两天再读时,只是有印象这本书可能自己读过,直到读书时才发现自己在印象笔记里面有读书笔记,这个笔记可能就是摘抄式的,所以时隔两月多月后,一点印象也没有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阅读完成后的快感和所谓的阅读量,就像看玄幻和都市小说一样,追求新颖和刺激,没有真正静下来反思和构建联系,使自己读书成了无效的消遣。

看完《好好学习》后的思考

我是如何开始阅读这本书的。

刚开始我也是从做笔记开始,说实话,个人字写的太差,所以更喜欢用MindManager做思维导图笔记,因为可以随时进行更改,自己的打字速度也很快,也可以随时进行标注和联系。就是坐的时间长腰疼,看电脑时间长眼镜疼,需要隔一段时间休息走一走。

看完《好好学习》后的思考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都有差别,学习方法可能不尽相同。

但是就像成甲老师说的,什么是知识?对自己有用,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提高自己思维模式和改变自己的才叫知识,否则只能叫信息。所谓的知识储备,更可能是信息储备,因为它放在你有脑海里只是一道信息,要用的时候才去重新查询进行学习,那才转化为知识。而知识又有不同,基础知识更像是常识,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基本都叫。专业知识不限于某一门、某一科,是你从事这个行业可能用到的所有知识,这是我们的“饭碗”,必须要花大力气吃透,遗憾的是自己年过三十,职业一直在变,用到的和掌握的专业知识令自己心痛。还有就是通识,就是临界知识,底层思维,更像是我们的潜意识,像成甲老师提出一个例子,远离比自己优秀的人、领导和名人,自己就是这样的,以前从没想过自己为什么下意识不想接近这些人,现在反思可能更多的是缘于儿时的自卑和被孤立,既变自己再努力,离开优秀的群体,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进步的,将自己置处于无聊的行为和打游戏之中,在生活上和个人能力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看完《好好学习》后的思考

学到要用,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学懂了,自以为知道了反而不知道,这就是自己以前的学习状态。

没有输出,学习停留在是什么上,时间长了连是什么也忘记了,不会联系以前的知识,只会摘记,偶尔写写感悟,但是没有长时间有效的积累,以前自己为什么那么想都不知道了,就会想自己以前是多么奇葩的人。

看完《好好学习》后的思考

下意识地去反驳别人,脾气暴燥,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时候,总感觉别人是故意找事。

很多人应该像我一样比较“独立”,或者说是“独裁”,即使可以接受别人的意见,但是如果自己认为是对的,还是会一意孤行,即便大部分人都说自己错了。不能改变自己,设法隐藏自己,就看不到自己的思维的缺陷。我没办法立即这样做,但是我尽量少自己在做决定以前,多听听他人的意见,多思考自己言行的后果,以免自己做出决定后不去更改的尴尬;不能在熟悉面前表露自己,那么我就在网上去表露,让他人来批评指正,反正谁也不认识谁。

看完《好好学习》后的思考

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的我们,什么都要靠自己的努力,然后现实却比我们想的更糟糕些,唯一感觉好的就是相较90后和00后儿时一起玩耍无拘无束自由的快乐。

怎么还能进步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很多人可能就慢慢放弃了,这辈子就这样了,但是我们心里是多么的不愿意。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上升闭路循环,我也是在逐步模索中。看书,做思维导图笔记,列出新概念观点,尝试讲出来,联系自身那些有用和怎么做出改变,然后进行写作,继续看书。工作之余要寻找与主职工作密切相关且能相互促进提高的副业,我认真思考后,得出的是写作,写作是我们这些贫民在体制内上唯一快速进步的阶梯,然后我直到前两天以前从来没有去想自己去写作,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写作能力差,一方面不愿意写些大空的话。直到尝试去改变自己,写作能力差是自己不会去积累素材,更是没有积累过素材,不愿意写空话,是写伪心的话,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思想。然后写作很多人认为是一件苦差事,因为要积累要思考,学好专业知识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何必舍近求远,不务正业。然后成甲老师说了,知识的第三个层次,底层思维,没有知识的输出形成的循环,怎么去找到和训练这种思维,这是我们提高自身能力最快的方法。不一定去写什么感悟,自认为专业知识能力强的,也可以写技术类文章。

看完《好好学习》后的思考


此刻我现在所思所想的分享出来,几个月后再来看自己的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