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寒假,除了網課,孩子還可以這樣學習


這個寒假,除了網課,孩子還可以這樣學習

受疫情影響,我們都過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寒假。對許多普通家庭來說,現在最熱鬧的要數上網課了。

我的孩子剛上一年級,這方面壓力不大,老師也只是在群裡發了幾個聽網課的鏈接,說自願聽,不強求。本著“給娃找點事做”的原則,我也陪著女兒上了幾天的網課,這幾天不了了之了,因為“沒感覺”。

我女兒平時不怎麼玩手機,網課對她來說還挺新鮮的。尤其上課的老師漂亮又可愛,把氣氛帶得很好,一開始她興致很高,積極回應老師。可很快她就發現網課是“假的”。一次英語課,老師來了句“give me five”,正在興頭上的女兒興高采烈地伸出手要跟老師擊掌,發現碰不到,瞬間就蔫了,那失望就像發現聖誕老人是假的一樣。

很快她明白,網課只是個看得見摸不著的東西,漸漸沒了興趣。看她這樣失落,我也不好硬拉著她聽課了。缺少真實互動,課堂效果不好,不如多陪她讀讀書。我們班的群裡不少爸媽也發現了這問題,不再強求孩子聽課。

看來,直接把課堂搬到網絡上並不像想象中那樣簡單。

這個寒假,除了網課,孩子還可以這樣學習

1,魔幻網課,我們太難了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還好,暫時不聽新課並不礙事,但對於中學生,尤其是畢業班,網課就不得不上了。我姐的女兒現在初三,每天就穿梭於各科網課、各種網上打卡中,非常辛苦。

網課不止對學生,對老師也是一場考驗。準備、製作和直播網課,對很多老師是陌生的,是份新工作。網上飛揚各種網課翻車的段子。比如有的老師不太會操作軟件,鬧了笑話:

這個寒假,除了網課,孩子還可以這樣學習

這個寒假,除了網課,孩子還可以這樣學習

這個寒假,除了網課,孩子還可以這樣學習

此外,老師課後還要與家長、學生溝通,佈置作業,雲批改作業等,工作量非常繁重。

而家長呢,繼“陪作業”後,又來了個“陪網課”,傳說快被網課“逼瘋了”。聽課要全程陪護寸步不離,課後要完成老師要求的各種打卡。

這個寒假,除了網課,孩子還可以這樣學習

最近有位深陷網課幾近崩潰的爸爸刷了屏。他一會兒拿起手機、一會兒看pad,應接不暇,終於爆發:

我連晚上做夢的時候,都夢到你們老師站在我床頭,一圈都來問我要作業!

家長這邊急得跳腳,孩子那邊卻很散漫。要麼不喜歡、不願聽;要麼聽幾分鐘就不知幹什麼去了。

“全民網課”的畫面就是,老師忙,家長急,孩子卻很佛系,上網課真是太難了!

這個寒假,除了網課,孩子還可以這樣學習

2,網課的正確使用方式

在線教育本是件好事,也是大趨勢,為什麼現在變得這樣不方便了呢?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前段時間刷屏的文章《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說的是這樣一條新聞:

中國貧困地區的248所高中,全天候跟隨頂尖名校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課、作業、考試。


結果,16年來,這些貧困地區的7.2萬名“遠端”學生在跟隨成都七中走完高中三年後,有88人考上了清華北大,大多數成功考取了本科。

為什麼這些學校的網課可以有這麼好的效果呢?

很大一個原因是這種模式做到了“雙管齊下”。就像市場上的一些教育機構,既有學習管理師,也有專門上課的老師。這些貧困地區教室裡的老師就是學習管理師,負責維護課堂紀律,督促學生完成作業,課後確保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等,而屏幕裡的名師就只管上課。這樣分工明確,教學效率自然很高。

依葫蘆畫瓢,現在我們在家聽網課,直播的老師只管上課,充當學習管理師的就只能是家長了。但因為老師直播不嫻熟,家長又不是專業人士,家裡也沒有學校課堂的氣氛,孩子進不了狀態,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也許大家磨合一段時間,會漸入佳境。

不過疫情只是暫時的,開學不會等太久,不需要我們熬到那個時候了,所以不必太焦慮。

有變化就有計劃,計劃總是根據變化不斷調整。從最初“停課不停學”,教育部之後又提出“不得強行上網打卡”,開學後用調整週末和暑假的方式補課等。

這個寒假,除了網課,孩子還可以這樣學習

這個寒假,除了網課,孩子還可以這樣學習

相信各地方、各學校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計劃,也相信老師的專業能力能勝任這個特殊學期的教學任務,當然,同樣相信我們的孩子能適應,並圓滿完成新學期的學習任務。

這個寒假,除了網課,孩子還可以這樣學習

3,除了網課,在家學習還有多種方式

那麼,現在除了網課,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我想,現在正是幫助孩子養精蓄銳,積累基本功的好時候。比如更多的閱讀。我和女兒現在親子共讀的時間更多了,她也會自主閱讀,每天至少半小時。

光輸入還不夠,還要有輸出。親子共讀時加入一些討論,可以幫助孩子有效輸出。比如讀到關鍵處停頓下,問孩子:“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看到有意思的圖,可以問:“你覺得這張圖要告訴我們什麼?”讀完後還可以勻出時間討論,讓孩子多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但別把討論變成了隨堂測驗)。

這個寒假,除了網課,孩子還可以這樣學習

說到輸出,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有計劃的遊戲,遊戲之前讓孩子說說自己的計劃,或者寫下來。

我女兒特別愛玩假裝遊戲,總讓我陪她過家家。於是我鼓勵她當“編劇”,先編好故事,畫出來(寫字還不熟練),再給我講劇本,然後我們跟她的一堆玩具開始“玩具總動員”。這個遊戲每天玩2集,每次40-50分鐘。她每天樂此不疲地編故事,寫故事,演故事,忙得不亦樂乎。

其實,這個遊戲就是平時聽故事的一種輸出,還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另外,還鍛鍊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遊戲按照事先的計劃來,要考慮好方方面面,比如,我們演過一場荒島求生的遊戲。一群人漂流到一座荒島,首先要怎樣安撫大家的情緒?接下來怎麼生存?每個人有什麼長處適合做什麼?有什麼辦法走出荒島?這些都由她來安排,她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合作,規劃管理好整體,這些都要運用到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除了遊戲,還有許多學習方式。下棋、桌遊可以鍛鍊邏輯思維,手工、家務可以鍛鍊動手能力,都是很好的項目。

實在沒法子了,讓孩子發發呆,無所事事一會兒也不錯,成長也需要留白,時間並不是填得越滿越好。平時孩子們就挺累的,這個特殊的寒假多些閒暇也挺好。

現在,關於疫情的好消息越來越多,我們不必太多恐慌和焦慮,網課聽一聽,親子時光也要享受。平安地度過這個寒假就是珍惜時間,珍惜生命,是對家人最好的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