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了多久,人類可能就要“變涼”了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測量體溫幾乎成了大家的日常。

用不了多久,人类可能就要“变凉”了

工作人員對進站乘客進行體溫測量 | 海南日報 李英挺攝

而提及人體的平均溫度,大部分人腦海裡都會閃現出“37”這個數字。

多年來,這個數字在醫院病房和生理學教科書中佔有重要地位,被廣泛認為是“正常的”人體平均體溫。

但新的研究表明,這個數字可能要過時了

用不了多久,人类可能就要“变凉”了

37℃被廣泛認為是“正常的”人體平均體溫 | 圖蟲創意

37℃從何而來?

一百多年前,大家還不太清楚人體的平均體溫具體是多少。直到1851年,一位名叫卡爾 · 萊因霍爾德 · 奧古斯特 · 溫德利希(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的德國醫生首次做了一個大規模的統計。

他在萊比錫的醫院中收集了大約2500名病人的數百萬個溫度數據,測量了他能找到的所有人的體溫:其中包括體溫正常和體溫不正常的群體,也考慮到了不同性別、年齡、體重和身高的人之間的體溫差異。經過分析,溫德利希將37℃定為人體的平均溫度。

用不了多久,人类可能就要“变凉”了

溫德利希編撰的Human Tempreature一書的封面 | collections.nlm.nih.gov

由於他的開創性努力,今天的醫生仍然使用體溫作為關鍵的生命體徵(vital sign),以幫助確定人們的健康狀況。

為什麼人的體溫會在37℃徘徊?

後來,人們對於人體體溫又有了更深的瞭解,比如[3]:

人一天的體溫波動為0.2℃ ;

年輕人通常比老年人體溫高;

女性一般比男性體溫高(這與月經週期有關)。

同時,我們的體溫也隨著天氣、身體活動水平以及是否進食而變化。

用不了多久,人类可能就要“变凉”了

人體體溫隨很多因素變化 | 圖蟲創意

那麼,為什麼人體的溫度會在37度左右徘徊呢?

有研究表明,人體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溫度,能保持其許多器官和化學反應順利進行,並有可能防止真菌感染

溫度升高不利於真菌的增殖,溫度每上升1℃,能感染動物的真菌物種數量就會減少6% 。這就是為什麼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其他冷血動物容易受到成千上萬種真菌的影響,而能夠傷害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真菌只有幾百種。

37℃或將成為歷史

來自美國的研究者朱莉 · 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在eLife 期刊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人的理想體溫可能不再是37℃[1]。

用不了多久,人类可能就要“变凉”了

朱莉 · 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 | stanfordhealthcare.org

研究人員發現,自19世紀初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每十年下降約0.02℃。21世紀初出生的美國男性平均體溫比19世紀初出生的男性低0.58℃。2000年代出生的女性體溫比19世紀90年代出生的女性低0.32℃[2]。

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帕森奈特花了近30年研究幽門螺桿菌,這種病菌會引起食道、胃和小腸的潰瘍,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她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幽門螺桿菌感染在美國已經不那麼常見了,正從美國的人群中消失。這種變化反映了一個趨勢: 與19世紀的先輩們相比,現代人類的傳染病要少得多。19世紀的人們曾被反覆發作的瘧疾、慢性傷口、肺結核、痢疾所困擾。如今,這些病原大多已從人體內消失,因此人體的免疫系統也不用再經常過度運轉。

用不了多久,人类可能就要“变凉”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幽門螺桿菌感染在美國已經不那麼常見了 | 圖蟲創意

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微生物的逐漸消失是如何改變人體生理學的呢?為了搞清這一問題,帕森納特和同行收集了美國內戰、20世紀70年代和21世紀初的數據集,共獲得了超過677,000個溫度測量數據並開展研究。

他們的研究小組發現,多年來人體平均體溫一直在穩步下降。為了排除溫度計技術改進導致數據偏移,研究人員還在單獨的數據集中尋找趨勢。果不其然,不管每個歷史群體使用的溫度計有何不同,每個群體都出現了降溫趨勢。

這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體生理也發生了變化。較之從前,我們變得更“冷”了。

無獨有偶,本次的研究結果和2017年英國進行的研究結果類似,研究者分析了超過35,000名患者的250,000個體溫測量數據。,發現英國患者的平均體溫約為36.6℃,比“正常”的平均37℃低了很多。

體溫變冷的影響

似乎,數十年間我們變得越來越“冷”,對我們的生理機能有何影響呢?

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分析,人類體溫的降低可能反映了傳染病比率的歷史性下降,這一趨勢大大減少了人體內過度炎症的發生。當炎症發生時,會產生一些叫做細胞因子(cytokines)的蛋白質,它們會加快身體的代謝速度,從而產生熱量。

與我們的祖先不同,現代人基本都生活在溫度恆定的環境中,有暖氣空調等控溫設備,房間溫度也一般維持在21度左右。我們不必再花很大的精力去保持體溫

用不了多久,人类可能就要“变凉”了

有了暖氣空調等控溫設備,房間溫度基本能保持恆定 | 圖蟲創意

體溫下降可能會影響微生物的功能,但具體如何影響依然值得進一步探究。

在個人層面上,只有極端的溫度變化才是令人擔憂的健康問題的信號,比如發燒或體溫過低

從宏觀角度來看,隨著醫學的進步和預期壽命的延長,人體平均體溫可能會繼續下降

體溫是炎症狀態的一個重要標誌,未來人類的預期壽命和體溫可能都將趨於穩定並保持一致,如果能夠測量整個人群的體溫,我們也許就能夠藉此預測人們的壽命。

用不了多久,人类可能就要“变凉”了

作者名片

用不了多久,人类可能就要“变凉”了

排版:凝音

參考文獻:

[1] Protsiv, Myroslava, et al. "Decreasing human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Life 9 (2020): e49555.

[2] Obermeyer, Ziad, Jasmeet K. Samra, and Sendhil Mullainatha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normal body temperature: longitudinal big data analysis of patient records.” Bmj 359 (2017).

[3] Geneva, Ivayla I., et al. "Normal Body Temperature: A Systematic Review." 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 Vol. 6. No. [4] U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用不了多久,人类可能就要“变凉”了
用不了多久,人类可能就要“变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