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东风

“东风浩荡雷霆万钧,我们是光荣的火箭军!”

当雄浑激昂震撼人心的《火箭军进行曲》响彻耳畔时,大家可曾知道,歌词第一句里的“东风”,就是指我们战略导弹部队驾驭的“大国重器”和“杀手锏”——东风系列导弹。

这个导弹家族为什么要以“东风”冠名呢?

砺剑春秋 | 我的名字叫东风

2018年6月,一则微博曾引发军迷争论狂潮,起因是一个外国网友很喜欢中国“东风”系列战略导弹,觉得名字很酷,还说知道这名字出自辛弃疾诗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感叹“太美了,中国人竟然能如此形象地描述分裂式弹头突入大气层的场面”。

网友纷纷点赞,军迷们也迅速开启了段子手“狂欢”模式。“东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原来唐代就已经完成导弹靶场选址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古人连遭受东风打击后的场景都想好了……还有微博网友不辞辛劳,总结了详细版的“东风新解”。

网友们的奇思妙想颇似天马行空,那么“东风”导弹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追根溯源,我国1960年11月成功仿制苏联的首枚“1059”导弹,出自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该院因此被誉为“导弹摇篮”。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委直接组织领导东风导弹研制生产。军队作为“娘家人”,当然最有发言权。

砺剑春秋 | 我的名字叫东风

据老前辈回忆,当时国防部五院仿制“1059”导弹列装部队不久,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委一些颇有远见的同志就提出,我们的地地导弹要不断发展,应当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毛主席在1957年11月第二次访问苏联时,出席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位历史伟人高瞻远瞩指出:“我认为现在国际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世界上现在有两股风:东风,西风。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

取毛主席“东风压倒西风”之意,1964年3月,总参谋部、国防科委颁发《各种导弹、火箭命名和代号编排方法》的通知,规定地地导弹命名为“东风”,其代号为“DF”。

砺剑春秋 | 我的名字叫东风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当时东西方冷战对抗的国际环境。

大名鼎鼎的“东风”导弹,最关键最权威的出处是毛主席讲过“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这一点大概很多人都想不到,或者不知道,更不用说外国的网友了。

东风家族经过60多年发展,已逐渐形成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中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齐备的武器系列,成为实施战略核反击和纵深常规打击的中坚力量。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相信大家在数次大阅兵中,早已领略过东风系列导弹威武雄壮的英姿。


砺剑春秋 | 我的名字叫东风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大国长剑、威震四方。请记住,我们是光荣的火箭军!我的名字叫东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