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居家隔離期間,孩子在家呆不住怎麼辦?

陳不離鄒vlog


只要家長有耐心陪伴,學習、運動,適當地出去轉一圈,孩子自然會有耐性


海茉爾


我來說說我的做法,最近也是在家帶寶寶待了很多天,悟出了一些自己的感想。

我寶寶目前一歲半,之前是一天必須要出去兩趟,到點就自己推著推車往門口走,所以這次疫情我們還挺擔心寶寶會在家待不住,但沒想到寶寶很配合,完全沒有要出去。即使寶爸出去扔垃圾拿快遞,也沒跟之前一樣,不讓出去就大哭,而是主動跟爸爸揮手再見,還送飛吻。

我想孩子不要出去,我們做到了這幾點:

第一,高質量陪伴。

我寶寶之前還可以自己玩一會,現在開始有了分離焦慮,基本要一直陪在身邊,所以我跟老公有空就一起陪玩,沒空我們就輪流陪玩,所以寶寶很開心。

第二,跟寶寶一起玩他喜歡的。

我寶寶現在很喜歡玩貼紙,積木,還有畫畫等,而且他必須拉著我們一起玩,我們就很耐心地陪著。

第三,給寶寶讀繪本。

我經常在床上堆很多繪本,所以寶寶也養成了看繪本的習慣,他經常挑選自己喜歡的,拿到我們面前要我們給他讀,我寶寶刷牙等都是從繪本上學到的,親子閱讀的時光很溫馨很幸福。

第四,跟寶寶一起吃水果。

我寶寶挺喜歡吃水果的,所以每天我們上午下午都會安排時間一起吃水果。

第五,跟寶寶一起做家務。

寶寶現在的模仿能力很強,看我們拖地,他也會模仿一起拖地。所以,我們會讓寶寶加入掃地拖地,擇菜這些,他也很會興趣,玩得很享受。

第六,陪寶寶一起午睡。

帶一天寶寶還是挺累的,所以他們休息的時候,我們也要趕緊休息下,以便有精力在他醒了後更好的陪玩。而且我們睡在旁邊,寶寶也睡得更香,也能睡得更久一些。

第七,跟寶寶說話很溫柔,做理解寶寶的父母。

我跟寶爸都一致覺得寶寶三歲前,要給予足夠的安全感和愛,還有不對寶寶大吼不叫,充分理解和包容。即使有時候寶寶有沒做好的地方也是耐心引導,不去責罵。所以,寶寶能感受到我們滿滿的愛,寶寶經常都是笑嘻嘻的,很樂觀開朗。

之前可能是爺爺奶奶帶的原因,他們可能不會這麼有耐心地陪玩,讀繪本這些。而且爺爺奶奶出於安全考慮,這也不讓那也不讓,這也限制了寶寶探索的慾望,所以寶寶更多的是想出去玩,最近是爸爸媽媽一起,所以內心也更有安全感,所以也就能在家待得住。

其實,這麼整天陪玩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也要放下之前怎麼都放不下的手機,全身心地陪伴,確實也是一大考驗。

如果你只是敷衍陪伴,那寶寶也是可以感覺到的,我們有時候邊陪邊玩手機,寶寶完全不樂意,就會大喊大叫,因為他能感覺到我們的心思沒在他身上,所以我們後面就做到了陪的時候認真陪,所以寶寶也就不鬧著要出門了。

這次也很感謝寶爸全身心地參與到了育兒當中,換尿不溼,洗澡這些都是爸爸在做,這樣子一起分擔也沒那麼累,所以我們兩個人的情緒也很平靜,跟寶寶說話都是溫柔的。

有些家庭可能主要是媽媽在照顧,爸爸很少參與,媽媽待久了會累所以會有情緒,語言方面可能會有不耐心,甚至煩躁,寶寶也是可以感覺到的。

目前疫情這個關鍵時期,真的不能帶寶寶出去,所以只能我們自己多花心思去陪伴,相信我們如果做到了全身心陪伴,寶寶也就不會要出去了。

致敬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您們辛苦了!

真希望這場疫情趕緊過去!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SS手帳畫畫時光






幸福使者5342


交代下背景:愛人去做抗疫志願者了,平時就在買的小區裡住自我隔離,沒有回鄉下。家裡老人恰好封村後又感染了蛇口瘡,平時連飯都不能做。孩子4歲半,她的玩具都在城裡的家裡,不在村裡,從早到晚都在跟著我玩。

為了讓她不那麼無聊,也不天天拿著平板玩。我把抖音上的小手工,不需要複雜工具的挨個下載了,然後下午基本天天在家裡摺紙,剪紙,畫畫,塗色(每天不重樣),還給她留了下午看1個小時電視的時間,接著晚上再完成老師佈置的視頻作業(一般為一些遊戲,鍛鍊肢體協調)然後把舞蹈班的基本功練習一下就到了洗漱時間。偶爾在門口菜地摘片菜葉,玩過家家也可以。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家長應該放下手機,多多陪伴孩子,寓教於樂,做個孩子心目中溫暖的爸爸媽媽!



有錢有閒的可愛精


疫情期間 我們在家可以和小孩互動,做律動遊戲,益智遊戲 畫畫,手工製作等等

如果場地可以的話可以打羽毛球,跳繩 跳簡單的律動舞

也適當的陪孩子看一會益智的動畫片 這樣能跟孩子互動遊戲 又能讓我們跟孩子的感情又進一步 還能讓孩子在玩中學 學中樂。



小鑫141992049


你好,我是貴州黑哥,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手先我不知道你小孩有多大了,在這防疫期間天天呆在家小孩肯定是呆不住,那我們大人應該多想想辦法了。

1 比如讓他看電視讓他看他自己喜歡看的電影電視

2 大人陪小孩玩一些遊戲等等

3 每天兩點後哄小孩睡兩三個午覺

五點做晚飯給小孩吃這樣一天又過去了


貴州黑哥


是個難題,我家兩個小怪獸,一個八歲,一個四歲。

老大還好,聽聽網課,做做作業,自己會想辦法玩,老二就不一樣了,唸經似的“沒有玩具,沒有好吃的,還不能出去玩”昨天給她讀了N本故事書,當了半天的人肉滑滑梯,累癱了快。

今天靈機一動,把所有的貼紙書找出來,讓她自己剪,然後用剪好的東西做購物遊戲。

利用這樣特殊的日子,多陪伴孩子,陪孩子一起玩吧[微笑]


丫媽的皮猴子


這個問題也是家長最頭疼的問題。因為現在的孩子待在家裡。不是玩手機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我作為一個媽媽來說,我也很頭疼。剛開始他就是看電視玩手機。到最後我會給他安排一一些學習上的東西。還有帶著他在家門口走動走動玩一玩。儘量讓他少看一點電視和玩手機。


小劉8311


您好,能夠回答您的問題榮幸之至。

孩子在家呆不住很正常,因為在家太過無聊,即使一整天看電視孩子的眼睛也承受不了,自然想出去呼吸新鮮空氣,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想要自由。

可此時出門確實不太合適,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的留在家中呢?赫媽認為陪孩子玩很重要,讓孩子的一天都充實起來。下面赫媽先總結幾類親子游戲供您參考。

居家期間,適合孩子玩耍的親子游戲

1)1歲以上寶寶—手指類遊戲、包糖果

▶手指類遊戲

一歲以上的寶寶對整個世界都充滿了好奇心。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手指類的遊戲,例如摺紙飛機、捏橡皮泥或者跳網絡上比較流行的手指舞。

如果孩子不會跳,家長可以主動跳,讓孩子來學。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寶寶有了互動,寶寶也在這類遊戲中提高了自己的精細動作。

▶包糖果

包糖果這個遊戲鍛鍊的是寶寶的手部力量以及手指的靈活性。

準備兩種顏色的紙張各五個。父母可以先拿出一個紙張,用力捏成團,然後邊捏的時候可以邊說話:“紅色捏成團,使勁捏。這就是糖心,做好了,然後我們需要再用一個綠色的糖紙,將糖包裹起來。”
然後再拿出一張綠色的紙,將紅色的糖心塞在裡面。讓寶寶跟著一起做。

寶寶在包糖果的時候可能並沒有那麼順利,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忙。在做完之後,可以放在小盤子裡,讓寶寶數一數,一共有幾個。

包糖果的紙可以就地取材,並不侷限於哪一類。但是一定要保證柔軟不要刺傷到寶寶。

2)1.5歲至3歲之間—物品歸類遊戲、猜一猜箱子裡有什麼

▶物品歸類遊戲

相信看過大耳朵圖圖的寶寶們都知道物品需要歸類。現在很多的小寶寶自身都有很多的玩具,比如有球類的玩具,有積木類的玩具,還有很多小車。

每次小寶寶玩完玩具都會攤在地上,每天都是一團糟,由媽媽去收拾。那麼不如趁著這個時間,家長有空,孩子又很無聊,不妨來教教孩子物品歸類。

其雖是個遊戲,同樣也是一種教育。

媽媽可以對寶寶說:“寶寶我們今天來玩一個遊戲,物品歸類。”

首先媽媽可以告訴寶寶哪個區域放球,哪一個區域放寶寶的小車,哪個區域來放寶寶的積木。

然後引導寶寶自己去歸類,當寶寶學會之後,也可以進一步拓展這類遊戲。

例如讓寶寶整理自己的小衣物,衣服放在一堆,褲子放在一堆,襪子放在一堆,以此來提高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

▶猜一猜箱子裡有什麼

家中有寶寶的一定缺少不了尿不溼,或者一些紙盒子。

準備一個空箱子,在空箱子的一端剪開一個口子,方便寶寶用手進去摸,在箱子裡可以準備一些水果,比如香蕉、蘋果、橘子等。

讓寶寶在箱子的另外一端用手伸進去摸一摸是什麼?這個遊戲有利於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也能夠幫寶寶打發無聊的時間。

3)3歲以上的寶寶—尋寶遊戲

三歲以上的寶寶已經是一個大寶寶了,像物品歸類的遊戲或者是手指類的遊戲,可能他們並不感興趣,那麼遊戲就可以升級了。

比如可以設置尋寶遊戲,所謂的尋寶遊戲首先需要考驗家長的畫圖能力。準備一張紙,在地圖上畫出家中藏有寶物的一些具體地方。

在這些地方,父母要留下一些小小的寶物,以便寶寶可以根據地圖來尋找寶物。在找寶物的過程中,可以逐步提高寶寶的空間思維能力。

以上就是赫媽總結的幾個打發無聊時間的幾種遊戲,希望可以對您和寶寶起到幫助。


赫赫媽媽育兒日記


當疫情突發而來,首先是未知性,其次是不可控因素,會給我們家長及家人帶來極大的不安全感,一下子讓我們呆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自己還要與外界隔離,不由得讓我們產生一種無力感,還有通過手機,電視等工具聽到或看到的爆炸式的信息也給我們帶來的心理恐慌,心理焦慮情緒等,這些都是正常的。它有助於我們對疫情的警惕,對危險的警覺與覺察能力的提升。家長是家裡的定海神針,首先要理性的面對情緒,識別情緒,分辨情緒和學會調整情緒是非常重要的。要學會換位思考,要在有限的空間內,把無事可做,變為有事可做,在特定的時間裡,增進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利用遊戲的方式學會與孩子互動。比如:我們前幾天在家裡做的壘雞蛋這個遊戲,彼此相互鼓勵,比賽,看誰先壘上雞蛋,時間由40秒到8分鐘不等,這個過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手眼協調,精細的動手能力與堅持,增強自信的品質,家長心平氣和,有智慧的帶動,孩子才能跟隨願意參與,讓閒暇的時間更有意義。還有增加互動的趣味性:打氣球,說繞口令,手指操,以及地上做墊上的體能訓練,發揮孩子的特長興趣:彈琴,唱歌,舞蹈,智力拼插玩具等,最大可能的發揮孩子的潛能與創造力,使孩子不孤單,不寂寞,不煩躁,不無事可做,家長做個有心人,引領人,有事可做,我相信:孩子會腦洞大開,遠離疫情,平安有趣的平穩過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