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才好點,那些天天鬧著讓社區開放的,都是些啥心態?

大唐景哥


天天喊著開放社區的人,無論他是否有不良動機,自私是一定的。這些人不是宅男宅女,也沒有足夠大的決心跟疫情抗爭到底,喜歡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其實喜歡交際,愛串門本不是什麼不良嗜好,但是在這個特殊時期這麼鬧就過分了。目前疫情的形勢,特別是湖北以外的形勢總體向好,但是聚集性疫情仍然時有發生,特別是山東、浙江等地區的監獄都能爆發大規模的疫情,防控還遠沒到完全解除的時候,這會兒吵著開放社區,出了問題,這些人承擔主要責任嗎?

一般來說,這時候的社區全封閉的也不是很多,只要講清楚來訪意圖,不搞沒必要的聚會、集會並且通過了體溫測試,一般都是放行的。據此可以進一步推斷,這時候要求開放社區的人當中有一部分是想搞大型聚會的,而且許多還是沒必要的大型聚會,他們認為疫情的高峰過去了,問題不會太大,這種僥倖心理是很危險的,也是要不得的。

目前全國的疫情形勢總體向好,但是警報並未完全解除,已經復工的企業也是邊防控邊復工,所以這時候完全開放社區的想法是錯誤的,不利於疫情防控。


清秋綺夢


我倒不指望社區開放,能像以前那樣隔兩天自己去門口超市採購點必需品就好。實在是人家送貨的人手不夠,難得送之外,買多了要被吐槽,買少了也要被吐槽。買了其他不是生存必需之外的東西要被吐槽之外,自己也確實有點不好意思,好像犯了大錯似得。

關鍵送來的東西,那質量實在是唉!我自己買,不好的我不要可以撒,問題是價格還很優秀!

雖然如此,還是理解目前的做法吧,也是無奈!那些想開放社區的估計也就是我這樣的吧發發牢騷而已,畢竟關了一個月了,有點情緒,隨口說說其實也是正常的。


翩翩紅葉飛


哈哈哈,不是說啥心態。為什麼急著解除疫情,早日開放,確實帶來不便,小區弄的像集中營似的,出行很不方便,買個菜都要繞行很遠,原來5分鐘的路程,這一圈得走20分鐘,沒辦法也知是對居民好,希望疫情早日驅散還百姓天日,解除那天焰花禮炮侍候。


你㗑吱聲


今年的疫情讓大家在家裡憋的特別難受了吧~所以才會出現題主說的有人開始鬧著讓社區開放了。

其實這種行為,我個人覺得也不能一概而論,還是要區別對待,畢竟每個人,每個社區,每個城市,疫情都有不同,一概而論,容易有失公平。不是嗎?

有這麼一種情況,家裡有老人有各種慢性疾病的,在某些管控嚴格的城市或者小區,如果家裡有年輕人同住的,還可以讓青年人去買藥。那自己單獨居住的呢?是不是很不方便?有些老人對社區志願者的幫助又不是很願意,或者性格孤僻的,對於這種情況,開放社區也許能讓老人的親人來幫助他們。他們有這種呼聲,應該給予理解吧?

另外普遍的情況是疫情相對較輕的城市,社區封閉力度卻很嚴厲的。這類小區裡面,呼聲應該也很高,大家會認為我們這個城市既然不是那麼危險,又為什麼採取那麼嚴厲的管制措施呢?對於這種聲音,我個人也能理解,我們小區就是這樣…尤其當你碰到體溫槍都不太會用的物管人員堵你幾分鐘,一直搞不定的情況,想想應該誰也控制不住心中壓抑已久的小情緒的吧?不過,理解歸理解,該遵照的政策還是得遵守不是嗎?疫情到了這個階段,其實人們對這個病毒也還沒到一定的程度,至少目前還沒有辦法有效殺滅,所以也還不能說疫情已經可以控制或者已經好轉。倘若這個時候放鬆警惕,要是傳播開來,功虧一簣,豈不太悲催了…這些人的心態,只要做法不越線,有各種聲音發出,無所謂,言論自由嘛。

至於疫情嚴重的城市和社區,要是出現這種聲音,就著實讓人不理解了。這是對自己,對他人不負責任的表現,好在疫情期間,國家也會針對這類不負責任的人有所懲戒。

總之,有各種想法,可以理解,只要做法不出格,都沒問題。特殊時期,做法出格,只能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透明4609


本人作為一個現在還被封閉的來說說,吵著要出去的,也許少數人是湊熱鬧,想透氣的心理,但我相信大多數人出去是真的想工作掙錢了,因為我也是的,封閉這麼久了,那種暴躁的脾氣早就磨完了,現在只剩無奈。網上很流行一句話,你沒窮過,你體會不了沒錢的日子。所以我能理解他們,他們想出去不是因為在家關久了想看看外面透透氣,也不是想去哪玩,去哪吃,而是想出去掙錢了,現在生活壓力大,車貸房貸一大堆開銷,普通百姓幾個經得住關家裡這麼久。往年也許有人早的初二就出門了,晚的也是初七初八,現在我們已經一個月了,再關下去心裡一定是恐慌


世紀廣播站


疫情才好點,那些天天鬧著讓社區開放的人,他們可能:

一,平日喜歡戶外活動。有事沒事愛在外面閒逛。這些天關在家裡,真是憋壞了。

二,對疫情的傳播途徑及其嚴重性認識不夠,覺得大家小題大做了。

三,抱著一種僥倖心理。總以為感染病毒是別人的事。自己不會那麼倒黴[祈禱]


一葉草73


僥倖心理、自私心理、寂寞空虛難耐的心理在作祟,僥倖的認為病毒距離他們太遠,自私的認為就他自己出去,別人不出去,沒有人,所以接觸不到人。這種僥倖,自私的心理,最終會害了自己。

2020年的新年原本應該是萬家燈火,一片祥和,因為一場疫情,人心惶惶。

疫情的拐點剛剛出現,小區裡已經有很多人耐不住寂寞了,他們感覺自己捂的太久,心態崩了。希望那些天天鬧著要開放小區的人。有點覺醒意識,全民抗疫。

我相信陰霾終將散去,明媚終將到來,暖冬已去,春日已來,疫情很快就能戰勝。


醫心為民


心態是一個人待人處世的心理狀態,它和人的性格、價值觀和生活經驗等因素緊密關聯。每個人的性格、經驗等不同,處世的心態也就不同。具體到“疫情好轉一點,就鬧著讓社區開放”這件事,大致可以歸為兩種心態。

一種是盲目樂觀、不拘小節的心態。前幾天看到全國確診和疑似病例連續下降,就認為拐點已經來臨,疫情進入尾聲,可以撤去社區的防控措施了。沒想到前天又爆出好幾個監獄出現大面積感染事件,人們的心又被吊了起來。

持這種心態者看問題容易偏面,往往只看事情好的一面,而忽略了潛在風險。同時,他們不拘小節,做事粗獷,認為繼續設置小區管控沒必要。

另一種是自私自利、僥倖冒進的心態。這類人雖然也知道還有風險存在,但僥倖心理較強,認為剩餘的風險較小,落不到自己頭上。同時,他們平日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從自己的便利性出發,社區疫情防控對他們的出行辦事帶來不便。他們早就受夠了,現在疫情有好轉了,他們巴不得早點兒解除防控。

但疫情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大事,關係每個人的健康安全。採取怎樣的防控措施由政府根據疫情發展決定,少數人的心態左右不了啦。


社工視野


我認為大多數人讓社區開放還是為了生計,肺炎期間很多個體戶、打工者、老闆都如坐針氈,沒有開張,就沒有顧客、沒收入,而自己上有老下有小,還有車貸和房貸,都是為了生計。公務員受的影響小一點,但是也得衝鋒陷陣在一線,都不容易。還有一小部分人是為了吃喝玩樂,這部分人經濟上沒有壓力,還是好好在家好好待著吧,你在有錢,疫情面前也是渺小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正能量小臭臭


目前疫情還未完全過去,不建議大家一股腦地湧出去,因為有些人還是不自覺。出門不戴口罩,三五成群聚集,在開放公園門口不按秩序離隔1米5左右排隊,而是都擠到門口,這也是不安定因素,為了自身和家人的安全,就算放開了,也應有自我保護措施,儘量遠離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