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戰“疫”基層黨員幹部群像: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中原戰“疫”基層黨員幹部群像

中原战“疫”基层党员干部群像: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延輝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一場全民響應的阻擊戰,眾志成城鬥頑敵。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河南20餘萬個基層黨組織、500多萬名黨員亮身份、為前驅、作表率,一個個戰鬥力“滿格”的身影前赴後繼,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與時間競速,與病毒抗爭,構築起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中原堡壘”。

中原大地,黃河奔流。中原戰“疫”,黨旗獵獵。

挺身請戰——“我是黨員,我先上”

沒有生而為勇,只是選擇無畏。他們是“逆行”的英雄,挺身而出、衝鋒在前,他們有著共同的身份——共產黨員。

“我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黨員,已入職6年,目前單身;家有一弟一妹可侍奉雙親,且雙親安好。願請戰前往武漢抗擊肺炎……”1月23日,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中醫內科大夫杜鵑第一個遞上了“請戰書”。

一字一句發自肺腑、映照初心。從除夕開始,全省86萬名醫護人員取消春節假期,堅守崗位,沒有團圓的年夜飯,有的只是一顆與病毒決然搏鬥的心。

1月25日,大年初一。溫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醫生楊登峰接到醫院要迅速成立發熱門診醫護隊的消息,率先在“請戰書”上摁下“紅指印”,“我是黨員,有2003年抗擊非典經驗,必須讓我上。”

同一天,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黨員護士邢德盛得知醫院要組建馳援武漢的醫療隊,有著多年急救、防護經驗的他立馬報名,併成為河南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

“因為武漢需要我,我們原定的婚期要往後推了,所以,對不起我的寶貝,我只有推遲把你娶回家了,放心吧,等疫情結束後我們就結婚。”1月28日零點39分,結束抵達武漢首日的緊張培訓後,邢德盛才有時間在微信朋友圈“隔空告白”未婚妻王茜雅。

疫情之下,全省各條戰線的共產黨員紛紛請戰,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除夕夜,萬家團圓時,沈丘縣白集鎮田營村黨支部書記王國輝毅然選擇“逆行”,駕駛一輛滿載5噸“愛心蔬菜”的汽車趕赴武漢,馳援火神山醫院建設。返回田營村後,他主動報備,把自己關進蔬菜大棚進行自我隔離。

“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1月27日,河南版“小湯山”醫院火速開建,中建七局的多支黨員突擊隊、黨員先鋒隊開進了施工現場。接到任務後,中建七局廣大黨員幹部自發報名、主動請戰,當晚就有數百名管理人員快速回鄭,參與搶修搶建。

從決定建設到驗收交付,僅用了10天時間。2月13日,首批229名醫護人員進駐這家被正式命名為“鄭州岐伯山醫院”的醫院,並於16日開始收治病患。

隔離的是疫情,隔不斷的是愛。“我是黨員,我先上,我願意主動請纓入戶消毒。”在鄭州市經開區,錦程社區服務中心主任趙亞濤自告奮勇進入患者密切接觸者家進行病毒消殺。

“我是黨員,我先上。”——這是抗擊疫情的黨員宣誓,這是初心使命的莊嚴承諾。無論是抗擊疫情的第一線,還是物資供應的大後方;無論是城市社區,還是廣袤鄉村……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黨員身影,哪裡就有黨員奉獻。

一份份充滿豪情壯志的“請戰書”,一個個義無反顧的“逆行”背影,組成最令百姓心安的屏障。

盡銳出戰——“為了人民生命安全”

人民高於一切,生命重於泰山。

為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原戰“疫”始終在有方、有序、有力中穩紮穩打、周密推進,黨旗處處飄揚,黨徽處處閃亮。

豫北濮陽的李信村儼然成為一個微型“戰場”:這裡有指揮部,有黨旗,有黨員先鋒崗,有黨員志願服務隊,有黨員值班表。全村只保留一個出入卡口,該村黨支部書記靳克志和村“兩委”班子及村黨員志願者60多人,分成5個組在卡口24小時輪流值守,宣傳引導、核實信息、測量體溫、車輛消殺,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構築起護佑群眾健康、阻擊疫情的堅固防線。

一個鄉村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正是以黨建引領中原戰“疫”的縮影。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來襲之時,省委第一時間印發《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加強黨的領導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通知》;省委組織部及時印發《關於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決打贏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攻堅戰的通知》,要求各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

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省委組織部出臺23項有針對性的具體舉措,推動各級組織部門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分別出臺4項舉措和7項舉措,激勵黨員幹部人才和專家人才在抗“疫”一線擔當作為,充分發揮領導幹部骨幹帶頭作用、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人才智力支撐作用,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

盡銳出戰,戰“疫”到底。各地果斷行動,強化黨建引領,市縣鄉村全線動員,建立疫情防控領導機構和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成立臨時黨支部,全力構建群防群治的嚴密網絡,確保不留死角、不留隱患,切實阻斷病毒傳播的可能。

作為河南的“南大門”,信陽與湖北山水相連、人員來往頻繁。信陽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迅速行動,戰鬥在第一線、工作在最前沿,堅持科學應對、群防群控,實行網格化管理,嚴防死守,築起了一堵堵遍佈城鄉的“銅牆鐵壁”。

疫情監測、排查、預警等基礎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洛陽市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上下聯動、密切配合,全面掃除疫情防控盲點。

而在省會鄭州,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56.5萬名黨員下沉到戰“疫”一線,依託網格化管理,採取鄉鎮(街道)、村(社區)黨員幹部帶頭分片包乾、全覆蓋登記排查、全方位服務引領等方式,構建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居民小組五級防護網絡,形成了“以村保鄉、以鄉保縣,以小區保社區、以社區保城區”的防控體系。

“國家有難,不能光看,病毒來侵,防治要緊;短信拜年,視頻聊天,待在家裡,不要亂轉;親戚不走,來年還有,朋友不聚,過後再敘……”中原村落裡的“大喇叭”響起來了,“硬隔離”管控措施跟上了,基層黨員幹部接地氣的話“鑽”進了群眾心裡。

疫情防控的戰場上,基層黨員幹部不光是“宣傳員”“戰鬥員”“督查員”,也成了“服務員”“代購員”“專遞員”,用初心溫暖民心。

在安陽市北關區,盤庚中社區黨總支書記郝豔宏和副書記索然幫助被隔離群眾賣起了水果。而在全省,更多的基層黨員幹部為群眾生活、企業復產跑腿代辦、服務上門。

疫情是試金石,檢驗著黨員幹部的初心使命;疫情也是磨刀石,檢驗著黨員幹部的意志品質。

中原大地,每一個鄉鎮、每一個村莊、每一個社區、每一個網格,都成為一方“戰場”,黨員幹部身先士卒,像釘釘子一樣,釘在各自崗位上,織密覆蓋城鄉的疫情防控網。

高高飄揚的黨旗、閃亮的黨員徽章、奔忙的“紅馬甲”、行動的“紅袖箍”,在戰“疫”一線匯聚成一股紅色力量,溫暖人心、鼓舞鬥志。

不懈奮戰——“疫情不退,我不退”

疫情面前勇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關鍵時刻,最顯共產黨員先鋒本色。

延津縣委統戰部派駐榆林鄉王村第一書記蘇棟被村民們親熱地稱為“帳篷書記”。

春節前,有村民從武漢返鄉,一頂十幾平方米的帳篷就悄然出現在村口。20多天來,蘇棟帶著5名村“兩委”幹部吃在帳篷、工作在帳篷,晚上蘇棟還睡在帳篷裡——這頂小小的帳篷,成了全縣抗擊疫情的“最前哨”。

“疫情不退,我不退,只要能擋住疫情,再累也值!”這是日夜奮戰在戰“疫”一線黨員幹部的內心獨白。

“大戰當前,黨員必須衝鋒在前,我雖然退下來了,但還是個黨員。守勝守勝,就要始終堅守一線,為群眾守望勝利。”新縣八里畈鎮聶潭村65歲的“老支書”徐守勝,每天對著廣播不停地喊,開著車挨家挨戶地轉,排查外來人口、宣傳防疫知識,參與卡點執勤、垃圾清運、環境消毒等,一直都衝在最前面。

滄海橫流顯本色,最是危難見初心。廣大黨員幹部不懼危險、衝鋒在前、勇挑重擔,舍小家顧大家,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精神之歌。

周口扶溝縣人民醫院感染科留觀隔離病區外,一線護士劉海燕與9歲女兒程詩雯“隔空擁抱”。“乖,媽媽是個共產黨員,媽媽什麼都不能怕,戰勝病毒小怪獸,就回家和你們團聚,你要聽話!”

“我們錯過‘20200202’,沒有如願領證,婚禮也未能舉行,但我們並不後悔。婚禮雖延期,但幸福不會延期。”今年30歲的李和鍵是駐馬店寒凍派出所戶籍警,女友在平輿縣工作,兩人原本商量在2020年2月2日領證後舉行婚禮。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兩人推遲婚禮,共同奮戰在抗“疫”一線。

疾風知勁草,危難寫忠誠。用生命護衛生命,鄭凱、程建陽、姚留記、王瑞峰、吳光現、艾根立、楊俊志、金虎、李德周、趙楠、王德恩、樊樹鋒等10餘名同志倒下了,但他們燃起的希望之光長明,鼓舞更多英勇的中原兒女奮勇向前、戰勝疫情。

危難面前,黨員幹部就是群眾的主心骨。中原戰“疫”黨旗紅,全省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兩場“硬仗”。

孤峰浮水面,一柱釘波心。廣大基層黨員幹部就是屹立在群眾身邊的“中流砥柱”,他們迎著風雨上、頂著浪頭衝,攻堅克難、擔當作為,只為人民謀幸福。致敬!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黨群同心,沒有翻不過的山;眾志成城,沒有跨不過的坎。

中原戰“疫”,必定勝;中原大地,春正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