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千古詞帝的李煜,他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該如何理解?

防彈玻璃貓


李煜是一個文學家,卻錯生在一個帝王家,他用文學思維去處理國家大事,玩起了政治,最終自然是碰得頭破血流,落得悲傷下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與知己相逢,給自已帶來很大快樂,猶如一片樹林,是春天帶來生機勃勃,鮮花盛開。


丁迎勝


我是鈺姐,我來回答。

一、李煜其人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南唐後主李煜,一直是個有爭議的人物。於南唐而言,他是一個亡國之君;但於文學藝術而言,他是“千古詞帝”。很多人認為,李煜生於深宮之中,擅長婦人之手。

有的認為,他是純情若賈寶玉一樣的人物。亡國之前,完全地沉迷歡樂,亡國後,卻又如此哀愁。從李煜詞裡,我們能完全感受到他的內心。所以他的詞,都是他的真情實感,故能觸動人心絃。

二、解析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1、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這句很好理解:林花凋謝了,奼紫嫣紅的花兒不見了,時光飛逝如電,太過匆匆了。詞的開篇,李煜便點明時光飛逝,感嘆人生易老。李煜開惜春傷春,奠定詞的情感基調。

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李後主的詞情景交融,讓人身臨其境,這樣的詞豈是一個簡單的“情”字就能概括的?他表面是寫林花的調謝的自然之景,實則是在感嘆人生短暫、人生易老。然而這不是此句的深意。

推景及人,李煜想到自已:昔日帝王繁華已匆匆而逝,帝王身份也不復存在,只落得個他朝囚臣的境地,這是何等的悲涼悽慘啊。而由此,我們也可以推及世間,世間萬物生生滅滅,何不如此?詞的意境頓時又開闊了。

詞的開篇氣象萬千,不囿於一般寫景。“太匆匆”,極為口語化,卻體現了對時光飛逝的感嘆,語短意長、極為傳神。李煜的詞之所以能打動我們,完全是因為他的親身體驗,情感真摯。

古代詩詞人,總愛傷春悲秋,以自然之景來抒發情懷。李煜如此,李清照也如此,譬如她的《如夢令》:“昨夜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一生鍾愛花,尤其海棠花,然而傍晚卻開始雨疏風驟,令她傷春徒生愁緒而借酒澆愁。一夜醉夢後,聰明如她,深知海棠花已寥落,卻不願正視,讓侍女去看,粗心的侍女卻說“海棠依舊”,李清照嗔她:“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2、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經得起悽風苦雨的晝夜摧殘呢。李煜筆鋒一轉,點明“林花謝了春紅”的原因。不難看出,李煜表面傷春和傷花,實則是傷他自己。“寒風”和“晚來風”是指外在惡劣之境。

作為他朝囚臣,故國不在,家園凋零,受盡凌辱,只得“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其中的傷與痛,唯有李煜自己才能體會。據說,李煜被囚後,整日以淚洗面,每天起床就開始寫詩,寫累了就傷心,如此反覆。

此句也是李煜喻已,難以承受外在惡劣。原來的繁華美好,偏到了如今的悲慘,這也說明了世事無常,人生充滿了無數變數。李煜詞句句含有深意。

3、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這句也較好理解,意境很美:落滿了露珠的林花兒嬌豔欲滴,好象如花的美人臉沾滿了淚水。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

李煜的悲苦愁情緊接而來,情感昇華了。曾經的美好,人面桃花、互相留醉的日子何時再回來呢?“幾時重”的設問句,點明往事不復返。李煜深知人生無常,他在憶往昔裡,雖然沉醉,但也深知:花落難再開、往事再難返。

4、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這一句是石破天驚的神來之筆:人生令人遺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一樣,不休不止,永無盡頭。這句話是誇張,也是比喻,說明人生遺憾的多,和人生遺憾的動態,給人順暢勃發、沆瀣千里之感。

他的遺憾同他的愁緒一樣多,比如他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洽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他的愁緒如江水一樣滾滾東逝,氣勢磅礴。我認為這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誠然,往日繁華與美好讓人沉迷又沉醉,然而這樣的遺憾和愁情,又難以排解,卻又無可奈何,人生中到底有多少的時光如此呢?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了。他的詞總會讓人悟出人生哲理。

三、結語

我們讀李煜的詩詞,感覺總被滿滿的意境包圍著。他的詞總會給人展開一幅意遠悠長的畫卷,讓人如臨其中,去探尋人生哲學的境界。

王國維評價李煜: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這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這下,可以顛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金荃》、《浣花》能有些氣象乎?

意為:

詞到了李煜這裡才意境開闊和靈動起來。李煜將具有娛樂性工具的詞變成了士大夫文人抒情達意的文體。而周介存認為李煜的詞在溫庭筠、韋莊之下,真是顛倒黑白了。溫庭筠《金荃》和韋莊《浣花》遠不及李煜詞的氣象。

可見,王國維對李煜作品的盛讚。大家喜歡這首詞嗎?歡迎討論。

歡迎關注鈺姐,鈺姐帶你領略中國最美古詩詞。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9350174970521515"} --}

鈺姐的書齋


題主好,有感於千古詞帝嗚呼哀哉的一生,在此發表下個人的觀點。

自古以來,大多數的文人大家的人生都是不完美的,不管是李白杜甫或是東坡和稼軒,都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而作為“詞家三李”之一的南唐後主李煜,他的命運在我個人看來完全就是投錯了胎,這也造就了他的詩詞裡,自然透出的一股淒涼美。

題主問的是《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該如何理解?個人認為,這首詞的前面幾句都是為最後一句做鋪墊,只要理解了最後一句,就能理解這首詞所表達的深意,就能理解李煜當時的內心之複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這首詞的意思並不隱晦,所以譯文就不多做廢話了,想必看官們都能理解。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人生長恨

這裡的人生長恨,譯文註釋是:人生中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其實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然而李煜作為一國之主,想必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他的不如意之事實在太多了:普通百姓該有的不如意之事他有;百姓不該有的他也有;不想做皇帝而不得不做的煩惱他還有;兵敗後淪為階下囚的痛苦更是無人能懂。

這些悲劇即使在一個普通人身上,也足以說明此人的不幸。而李煜身為一國之主,可想而知,他所過的生活,完全不是他想要的,可是最令他痛苦和無奈的是,這個他不想要的人生,他必須走下去,這個他不想過的生活,必須過下去。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水長東

這個水長東,譯文註釋是: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在中國,自古以來的大多數文學作品裡,大江東去是自然也是必然的,而江水也是永不停歇地在流動。

李煜把它放在人生長恨的後面,只是為了說明他的長恨,就像江水東逝一樣,是必然會發生的,也像江水的流動是不休不止永無盡頭似的,他的長恨是沒有盡頭的,將會無休止的發生。

李煜

我們說上輩子造了什麼孽,換來今生的如此。那麼李煜今生做了一國之主,難道也是上輩子造孽?然而對李煜來說,不管是書法家、文學家還是音樂家,都改變不了他悲催的一生。其實他繼位的時候,尊宋為正統已經是註定了他的命運,因為宋太祖擺明了是要大一統的梟雄,結果不言而喻。

其他的帝王,或多或少地都享受過帝王該有的待遇,而李煜,繼位後,不僅沒有高興過,反而還受到束縛和捆綁,他的帝王之位,給他帶來的只有屈辱和無奈。而他寫這首詞的時候,已經是被囚於汴京,他連作為帝王時的生活都那麼不如意,可想而知,成為階下囚的他,唯有以淚洗面。

縱觀李煜的一生(李煜在繼位前,也很不如意,看官們可以去查資料),基本沒有一件事值得他拍手稱快,然而,也是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才造就了千古詞帝。所以他的詩詞雖然繼承了花間派,但是大多都是表現淒涼、無奈的特點,而這首《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正是他在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文中圖片轉至網絡,如有侵權請告之,立刪)


悟不悟


“濡染大筆”

公元975年,南唐後主李煜被俘之後,身為階下囚的他含淚寫下這首即情抒景佳作。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原文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譯文

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實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麼能經得起晨起的寒雨,暮晚悽風。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痴,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情感流露

李煜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況且明白如話,不待講析,自然易曉。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飾裝做,扭捏以為態,雕琢以為工,這些在他都無意為之;所憑的只是一片強烈直爽的情性。其筆亦天然流麗,如不用力,只是隨手抒寫。它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表面上是傷春詠別,實質上是抒寫“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深切悲慨。這種悲慨不僅是抒寫一己的失意情懷,而且是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竹一一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賞析

  南唐後主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況且明白如話,不待講析,自然易曉。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飾裝做,扭捏以為態,雕琢以為工,這些在他都無意為之;所憑的只是一片強烈直爽的情性。其筆亦天然流麗,如不用力,只是隨手抒寫。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起筆“林花”,但不是重點,重點卻是“謝了春紅,太匆匆”:林花凋謝,遍地落紅。花開花落幾時許?春去太匆匆。無奈啊,嬌豔的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朝來的寒雨晚來悽風?春季是最美好的季節,“春紅”是最美好的物品,“紅”最美麗的顏色。這樣美好的事物突然間竟自“謝了”,而且是“太匆匆”,多麼令人惋惜感嘆!以“春紅”二字代花,乃至極美好可愛之花,既是修飾,更是藝術;隨手拈來,直寫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筆。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當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這就具有更豐富的內容。“謝了”二字中所表現的惋惜感嘆之情本已十分強烈,然猶嫌言不盡意,復又於其後加上“太匆匆”三字著力形容,使惋惜感嘆之情更加突出。一個“太”字,責怨甚也。在後主看來,好端端的一個“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的南唐之匆匆衰敗,頃刻滅亡,不正象林花之突然凋謝嗎?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託著失家亡國的悲傷。短短的六個字中,包容著極深廣的內容。這便是所謂取一於萬而涵蓋萬有。杜甫《曲江》“風飄萬點正愁人”,晏殊《破陣子》“荷花落盡紅英”,表現的都是對有情之生命面臨衰敗之際的哀惋感嘆之情,但都沒有後主這句的感情深厚。此處的“春紅”二字己遠為下片的“胭脂”作根,相互照應。時序推遷,林花凋謝,這本是有情之生命的必然,“春紅”自然衰謝,雖是可惜,尚可開解,如今卻“太匆匆”地遭到“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風刀霜劍”的不斷摧殘,於是寄予了憤慨的責怨。《紅樓夢》裡林黛玉的《葬花詞》中寫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和後主的這句詞描寫的情景十分相似。“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這個九字長句道出了林花匆匆凋謝的原因;“朝”與“晚”、“雨”與“風”的對舉,極盡朝風暮雨摧殘施虐的無可抗爭之悲緒;也抒發出了(對“物”、“我”一體的)哀嘆!“無奈”二字進一步表顯出人們無力迴天任風雨,只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無能為力的怨恨憤慨了。

  下片寫惜春、戀春、戀春紅,嘆不能再復重。人生長恨有如水長東。“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風雨後滿地的落紅,像是美人臉上和著胭脂流淌的眼淚;見花淚,人心碎,悲傷悽惜心迷醉;相問何時能重會?嘆,人生從來怨恨多,恰似長江東逝水!面對美好事物之殞落,而又愛莫能助,其情該是何等痛苦難堪。所以接著便由寫花的零落,轉到寫人思想感情之痛苦。“胭脂淚”是說飄落遍地的紅花,被夾著晚風吹來的寒雨打溼,猶如美人傷心之極而合著胭脂滴下的血淚。“胭脂淚”三字是用擬人手法由花轉入寫人的交接點。胭脂,是林花著雨的鮮豔顏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象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淚,就花而言,是“梨花一枝春帶雨”的“雨”;就人而言,是“感時花濺淚”的“淚”。花之雨滴猶人之淚點,人之淚點猶花之雨滴。雨淚交流,物我同一,不知何者為物,何者為我,何者為雨,何者為淚,其狀物抒情真是傳神入妙。詞人賦予“謝了春紅”的“林花”以“淚”,就使其人格化了,這“淚”既是“林花”哀傷自己匆匆凋謝的眼淚,也是詞人自己的惜紅傷春之淚,當然,這一切都是以詞人自己的生活經歷為基礎的。——是詞人有感於昔日的帝王生活,在那“朝來寒雨晚來風”的襲擊下,——在宋兵的刀槍威逼下,過早的被斷送,因而流下傷心之淚。這“胭脂淚”就是“以血書著”!“胭脂淚”三字,異樣哀豔,尤宜著眼。這是援於杜甫《曲江對雨》中“林花著雨胭脂溼”的名句。以“淚”代“溼”,於是便青出於藍,而大勝於藍,便使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無限。“相留醉”三字,含蓄蘊藉,情意婉轉。不僅是寫人與花互相留戀到了如痴如醉的情境;更是寫見林花遭風雨的無情摧殘、匆匆掉落慘景後的悲傷悽惜之甚,心如迷醉的情狀。“無可奈何花落去”,春歸去,人將亡;正如後主的自嘆:“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淚”字神奇,“醉”亦神奇。此醉,非陶醉之俗義,蓋悲傷悽惜之甚,心如迷醉也。“幾時重?”落花有意,然而風雨無情,美景難再。“破鏡不重照,落花難上枝。”“此恨綿綿無絕期!”過片三字的三疊句,前二句換仄韻,後一句歸原韻,緊接一個九字的長句,有韻律,節奏感強,別有風致。“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也是運用疊字銜聯法。前六字寫“恨”,後三字寫“水”。啊,“人生長恨”之綿綿無期,猶如那滔滔滾滾東流的江水,無窮無盡、無止無休。“東”字與前面的紅、匆、風、重等字諧韻,字韻響亮,節奏感強,在句式結構上,它與上片末句同為連貫的二四三式的九字長句,它的感情凝重而又一以貫之,猶如突然決堤的洶湧奔流的江水,這是詞人肺腑中傾瀉而出的感情激流,這是詞人深深的哀嘆!上片的“朝來”、“晚來”與下片的“長恨”、“長東”,前後呼應更增其異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

  “淚”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韻諧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義,蓋悲傷悽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長句,也是運用疊字銜聯法:“朝來”“晚來”,“長恨”,“長東”,前後呼應更增其異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顧隨先生論後主,以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蓋明喻不如暗喻,一語道破“如”“似”,意味便淺。按這種說法,則“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盡泯“比喻”之跡,而筆致轉高一層矣。學文者於此,宜自尋味,美意不留,芳華難駐,此恨無窮,而無情東逝之水,不捨晝夜,“淘盡”之悲,蘇軾亦云,只是表現之風格手法不同,非真有異也。


中學教師李長虹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原文 五代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按我的理解翻譯如下:

樹林裡飄落了滿地紅色的花瓣,春天啊,這就要匆匆離去了,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早晨剛下了一場寒冷的春雨,晚上又吹來一陣陣寒風,這些嬌豔的花兒怎麼經得起如此風吹雨打。

又想起當年的她塗著胭脂的紅唇,掛著淚珠楚楚可憐的樣子,那時候她留下我陪她一起喝醉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和她重逢,像以前一樣再醉一次。可是,人生就是這樣,只留下了難以訴說的遺憾,過去的事情就像這江水一樣,不停的向東奔流,再也不會回來了。


非想


林花謝了春紅整首詩“春天裡樹林裡的紅花落了一地,染紅了整個春天,可是也落得太過匆忙了一點,這也難怪,白天到晚的寒雨和疾風一直不斷。

票落滿地的紅花,經雨水的沖刷,好像美人臉上眼淚劃過胭脂一樣,留著讓人看了如痴如醉,什麼時候才能再相逢呢,人生自古往往是心中長流遺恨就像江河中的水一樣往往自西向東流去一樣”

本首詩整首寫作於公元975年,此時南唐後主李煜,被宋太祖俘獲,淪為階下囚,遭受白班虐待

整首詩,上部描寫春天林間的紅花,雖然美好卻也是短暫的,由於遭受寒風驟雨的打擊,暗暗描繪出詞人的遭遇,曾經的自己也像這春天裡的紅花,怎奈世事變遷,國破山河,王親貴胄,遭遇厄運,遭受璀殘,就像這紅花一樣,匆匆落去。

下半部分描述,吹落得紅花就像塗了胭脂的美人臉上流過的眼淚,讓人看了如痴如醉,藉由紅花的優美姿態,想起故國的親人(此處是指小周後)雖然就像這掉落的花一樣,但仍然讓人無比掛念,看起來仍然讓人沉醉。想想倆人何時才能再相見啊。

可是鋒筆一轉,感悟,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常常只能空留遺恨,就好比那源源不斷,向東流去的江水一樣。

表達了,作者心中對於故國山河人間的思念,心中徒留遺恨,但是又想到人如江水,得不到的往往是常態。

全詩之中“太匆匆”、“無奈”、“幾時重”、“自是”此這幾詞描繪出詞人心中的無限感慨,和失落悔恨卻無內之意,逆臣亂子誤國,採用借春天紅花為表,實在暗語自己滿腔餘恨。

只此之時,自己身處階下囚,而且時日不多,雖心有悔恨和不甘,卻無計可施,終歸只是想想,也罷,人一生不就是如東逝的江水嗎。


柏楊同學


其實,李煜是個被帝位耽誤了的文學家、書法家、音樂家。

他尤其以詞作見長,共留下30多首詞,幾乎首首是精品。

這首詞寫於公元975年。經過了一年的頑強堅守,終不敵宋朝攻勢,城破國亡。這一年他38歲。兵敗國亡後,他被虜到北宋都城汴梁,封違命侯。國破家亡宗廟隳滅的同時,又受奇恥大辱。史料有載,說他自述: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

這首詞的原文是: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風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作者從惜花寫起,“太匆匆”極盡驚歎之意,“無奈”一句,又寫盡怨憤之情:早晨是雨,晚上是風,不斷摧殘,怎能不謝?‘無奈’二字,更顯無力護花,無計迴天之意。花猶如此,人何以堪!下一片,“胭脂淚”一句,化用杜甫詩“林花著雨胭脂溼”,以花落之易,觸及人生之艱辛。花不得重上故枝,人生亦不可重來,以水之必然長東,喻人之必然長恨,沉痛至極。


祐寧最清聽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烏夜啼》(一名《相見歡》)

這首詞當作於公元975年(北宋太祖開寶八年)李煜被俘之後。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開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他給金陵(今江蘇南京)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王銍《默記》卷下)。此詞即寫於作者身為階下囚時期。

這首詞裡,李煜寫出了他的痛苦、無奈、思念和怨恨。

林花,不是一朵兩朵花,而是許許多多的花,大片大片成林的花,而且這花是鮮豔的紅色,這就更加讓人想象到它們盛開時是多麼的美麗、熱鬧,而“謝了春紅”之後是怎樣的淒涼,怎樣的慘不忍睹.於是,作者不禁感嘆埋怨說,太匆匆!

“林花謝了春紅”象徵著李煜過去美好生活的迅速消失,以春紅二字代花,即是修飾,即是藝術,天巧人工,總須“兩賦而不來”方可。此春紅者,無待更言,乃是極美好可愛之名花無疑,可惜竟已凋謝。調零倘是時序推遷,自然衰謝,雖是可惜,畢竟理所當然,尚可開解;如今卻是朝雨暮風,不斷摧殘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為可憐可痛,不止倍蓰。

而“朝來寒雨晚來風”則象徵著現實對他的迫。


匹諾曹jun


這首詞做詞背景作於北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後。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他給金陵(今江蘇南京)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此詞即寫於作者身為階下囚時期。所以我們能看出這首詞是心情比較低落的,講人生遺憾的事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