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夜鏖戰 不眠不休 武漢地鐵再次完成三處“方艙醫院”建設任務

按照武漢市委市政府“繼續新建‘方艙醫院’,打好提前量,力爭‘床等人’”的防控疫情部署要求,武漢地鐵建設者不分晝夜持續奮戰在抗疫一線。前期連續援建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武漢客廳、塔子湖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和盤龍城省委黨校收治點,改造交付了3100個床位和114間隔離點。

2月14日以來,武漢地鐵集團接連接到建設長江新城、首義路、黃鶴三處“方艙醫院”的建設任務。一週來,地鐵建設團隊上千人精心組織、多點開工、連夜鏖戰,按期高質量完建設任務,再次交付5600餘個床位,截止目前,已累計向戰“疫”前方交付8700餘個床位。

連夜鏖戰 高質量完成長江新城“方艙醫院”建設任務

2月14日下午,武漢地鐵集團接到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通知,迅速投入長江新城“方艙醫院”建設中。集團公司高度重視,董事長張軍、總經理姚春橋到現場指揮調度,協調部署應急工作,確保建設任務有序推進。至20日,圓滿完成各項建設任務,向戰“疫”前方交付了3500餘個床位。

連夜鏖戰 不眠不休 武漢地鐵再次完成三處“方艙醫院”建設任務

強化現場指揮,增援建設力量。長江新城“方艙醫院”由21個空置倉庫改造,佔地27500平方米,共可安置3500張床位,是武漢地鐵集團參建的體量最大的“方艙醫院”,也是目前武漢市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由於多次參與“方艙醫院”的援建任務,武漢地鐵人積累了豐富的人員組織和施工統籌經驗。14日下午4時接到任務後,武漢地鐵僅用1小時就集結了700餘名建設者;下午5時,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王金峰,車輛首席專家、建設黨總支書記向清河已帶領建設管理團隊及施工人員抵達現場準備開工。

為了與時間賽跑,現場需要更多建設力量的增援,武漢地鐵30多名建設管理人員火速對接多家參建單位,繼續調集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15日起數百名建設者又陸續趕赴紅橋集團工業園,現場近2000人次分成早晚兩班持續施工24小時不間斷。

連夜鏖戰 不眠不休 武漢地鐵再次完成三處“方艙醫院”建設任務

巧妙優化方案,節約作業耗時。根據改造方案,21個倉庫將分別改造為“汙染區”“緩衝區”“潔淨區”三個各自獨立的區域,其中緊挨著“汙染區”的15、16號倉庫是醫護人員集中辦公的“潔淨區”。這個區域的特點在於要吊裝更加完備的消殺系統,但是倉庫空高達6米,不符合消殺系統空高3米的安裝要求。如果給面積2300多平方米的兩處倉庫重新吊頂,至少需要10天時間。可是疫情危急,這樣的作業耗時非常不利於當前形勢。為了高效完成任務挽救更多生命,現場管理人員商討後決定採用集裝箱改造的方式優化方案,集裝箱空高為2.85米,正好符合要求!現場迅速調集了60只集裝箱,每個倉庫安置30只。2天后,潔淨區的消殺系統全部安裝到位,比原方案節省了8天時間!在全體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至20日,圓滿完成各項建設任務。

連夜鏖戰 不眠不休 武漢地鐵再次完成三處“方艙醫院”建設任務

科學組織、多點施工,首義廣場“方艙醫院”高效建設成

在長江新城“方艙醫院”奮戰正酣之時,2月17日,公司接到首義廣場“方艙醫院”建設任務。當天下午,董事長張軍、總經理姚春橋第一時間帶隊到現場確認場地,研究方案,連夜組織100餘名施工人員進場進行清理場地,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在公司統一部署下,18日,再次組織十一局等參建單位700餘名施工人員趕赴現場。

因長江新城、首義廣場兩處“方艙醫院”施工,集團合理調配管理及施工人員,調派一名副總現場指揮調度,同時想方設法調集施工人員,分早晚兩班倒,經過兩天連續作戰,2月19日下午,高效完成首義路“方艙醫院”1032個床位建設任務。

連夜鏖戰 不眠不休 武漢地鐵再次完成三處“方艙醫院”建設任務

堅定向前、連續作戰,完成黃鶴“方艙醫院”建設任務

2月19日,在首義廣場“方艙醫院”建設接近尾聲時,地鐵集團又接到立刻開展建設黃鶴“方艙醫院”的緊急任務。下午13時開始清理場地,轉運材料。此次要黃鶴改造面積約12000平米,提供1066個床位。

這一次又是兩個不眠之夜,19日進場,清理場地,轉運材料,開始改建;20日上午,基本完成隔斷安裝,同步進行電線鋪設、插座安裝;20日晚上,進行醫院醫護區建設,清理收尾;至21日,他們再一次用地鐵速度向戰“疫”前方交付1066個床位。

抗擊疫情全體地鐵建設者無怨無悔,他們也會疲憊,但他們不曾有半分退讓,他們是枕戈待旦隨時出征的戰士;他們堅定的往前衝,直到勝利的終點線。

連夜鏖戰 不眠不休 武漢地鐵再次完成三處“方艙醫院”建設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