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小長輩嚴格苛刻,導致長大在外很怕犯錯並自卑,怎麼改掉?

LoArt


你好,這個屬於原生家庭給個人成長所帶來的一些影響。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改變。

1.建立和重塑自我價值體系。

首先明確一點,自己怕犯錯和自卑有原生家庭的影響,而不完全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內心要肯定自己,不要進行否定。給自己樹立自信心是前提條件。其次更加理性深入的瞭解自己,明確自己身上的優點和缺點,建立一個清晰的自我。看見自己的價值,挖掘自己的潛力,發現一個與眾不同的全新自我。

2.培養自己的內在安全感。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依賴於外界,而是靠自己獲得的。而安全感的獲得需要自身的強大。因此,需要努力的提升自己,把自己變得優秀,隨之內心也就會越來越強大,安全感也會提升。

綜上所述,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很多問題也就會隨之化解了。



暢享心理ENJOY


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不可能十全十美的,有犯錯就改正過來,不應該感到自卑,犯錯了也要對自己自信,你要明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錯了就改,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正確的認識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一、學會接納自己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不可能完美的,要學會讓自己忙的時候懂得要適當的讓自己放鬆,不用過於苛刻自己,人都有犯錯的時候,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以一顆平常的心面對。

有犯錯你才知道要怎麼去改正,每個人都是不可能什麼事情都是做得那麼完美的,多少都會犯錯,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犯錯不改正過來。要學會接納自己,平和的心態看待一切。

二、正確的認識自己

正確的認識自己,不要看不起自己,每個人都是道風景線,你也是道風景線,你要善於發現自己的亮點,既看到優點,又正視自己的缺點。人都有優缺點,發現自己的缺點,不要感到自卑,而是慢慢的改正過來,性情不要急躁。

學會欣賞自己的風景,不要老認為自己什麼都是不行的,你有你的優勢,別人有別人的優勢,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因此,不要為自己某方面不是而陷入自卑的心理,多看看自己的閃光點。

三、不要與他人比較

長大後在外做事情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不要害怕犯錯,更不要拿自己與別人比較,人都有犯錯的時候,犯錯的時候就汲取教訓,沒有人是沒有犯錯的。經一智,就長一智,沒有犯錯,就不會進步,用積極的心理看待。

不要和別人比較,當你有犯錯的時候,或者是和別人比能力比外在的條件等等,都不要去比較,人比人真氣人。重要的是要想著怎麼提升自己,修煉自己,讓思想不會保留在與別人比較的方面上,不要對自己感到自卑,要做好自己,努力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四、對自己一定要自信

對自己要自信,不要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你的努力會讓你改變,努力也不是做給別人看,努力也是為自己,不辜負自己的人生。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做個有自信心的人,自信就會讓你在人生路上綻放光芒。

消除自卑的心理,適度的嚴格要求自己,但是就不是放縱自我,為所欲為,在正常的情況下,如果犯錯了不要感到自卑,犯錯了也要對自己自信。積極的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允許自己犯錯,因為人都會有犯錯,並且相信自己下次定會做得更好。

五、接觸一些善良的人

接觸一些善良的人,讓自己變得自信,與他們多交流,多溝通,在和他們聊天的時候,多傾聽別人的話語,發現自己的缺點可以慢慢改正,借鑑別人的優點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取長補短。人人都是要學習,錯了就改。

不要自卑,你和善良且自信的人一起你的內心慢慢的就會平和下來,內心平和下來你就會看到你的亮點,多和優秀的人才交流。要更新自己的思想,用新的思想來代替舊的思想,改正過來,讓自己像優秀的人才一樣自信,心態積極樂觀。

總結: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正確的看待犯錯的事情,不應該感到自卑,犯錯你才能改正過來,相信自己,正確的認識自己,不受他人的影響,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樂享視頻大全


一切來自於少兒時期形成的不安全感,嚴格苛求對孩子的傷害主要體現在:沒有成功感,缺少生活的愉悅感,更談不上自豪感。

如果是孩子提出這個問題說明孩子已經到了能夠辨明是非的年齡,有一定的自悟,通過一定的引導,還是能夠解決的。

這個問題更像是家長提出來的,用什麼辦法,那就要從家長的認知說起。

一些成人無法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孩子,他們看待孩子的方式與其說是把孩子當成孩子,不如說當成寵物或者植物,或者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而不是一個“人”。這就是成人不能從內心感悟孩子那顆心的深層原因。

只要教育者能夠真真切切的感悟童心。他就能被教育者建立一條心靈的通道。與他們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從而形成一種氛圍、一種氣息。

我認為,愛不僅僅是教育的一個部分,更應該是教育的前提。教育要在愛的基礎上建立,少了愛就無法實施教育。讓孩子感受到愛,找到適合孩子的內容和方法。這樣孩子才能接受你。

也許這位家長是恨鐵不成鋼,他想刺激他,但他的出發點錯了,不是由愛出發,是由恨出發……

家長應該把自己當成天使而不是居高臨下的上帝,要與孩子平等的相處。你是農民,我就以農民的方式與你交往;你是大師,我就用大師的心態與你交往;你是孩子,我就用童心跟你交往。家長要放下架子,與孩子形成一種朋友式的平等關係,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家長能夠這樣的話,孩子就被愛包裹起來,每看孩子提著書包跟著媽媽往回走的時候,渾身都會充滿幸福。

一些成人總是有意或者無意在扮演伊甸園中的上帝的角色。上帝創造了亞當和夏娃就可以任意處罰;父母創造了孩子,就得惟我是從,這就是現今大多數父母的觀點。他們對孩子擁有無上的權利,孩子的一切都被設計好了。這樣的設計是否正確?或者自己也無法斷定是否正確。孩子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只能被迫接受。在這樣的情況下,哪能奢望家長能夠理解並感悟那顆幼小脆弱的心呢?

成人的感悟是孩子心靈力量的源泉,得不到成人的感悟,孩子的心靈就會失去力量、就會乾涸,直至變成沙漠,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培養出來的孩子普遍缺乏人格力量以及精神支柱的緣由所在。

比如孩子在學校裡,因為考試成績剛剛捱了一頓斥責,心裡非常難受,回到家父母又是一場冰雹,把那個傷口刺得更大了。其實孩子現在更需要的是安慰。面對再一次的指責孩子是沒有辦法抗爭的,只能默默忍受,忍受的後果就是創傷與扭曲。

世界上很難找到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為什麼許許多多的孩子心中滿目瘡痍?我想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會找出一大堆理由,最終證明他之所以那樣全是為了孩子……

我們應該認可柔情如鋼這句話,只有懂孩子才是真正的愛。孩子幼小的心靈是純淨的,家長一定要問清原因,創造一個快樂幸福的環境,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當然家長現在認識到這一點還不晚,這是家長應該轉變思路,更多的表現出認可孩子,平等的對待。別小看這一點變化,對孩子來講可是一個巨大的鼓舞,是孩子擺脫自卑,建立自信的第一步,走下去一定會有收穫的。


上善苦水


長輩的嚴格教育會讓小孩養成過分追求完美的品質。

你說的自卑並不是源於不自信,而是源於過分追求完美,不允許犯一點小錯誤。

這些標準要求反而會限制你的手腳,事前會深思熟慮,思前想後,甚至會有點猶豫,不能很快做出決定。

當然這也不是不好的思維習慣,但要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

如果要在重要且著急的事情上也表現怕後悔而不敢決定,那樣後果一定很嚴重。

因此要認識到人人都會犯錯,你也是一個普通人。放鬆心情,不要處處時時高要求自己。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謝謝


大象先森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櫻櫻歐娜


你要意識到,你現在已經長大了,強大了,不是小時候那個任人欺負的弱者了。感受自己的強大和力量,能讓你活在現在,減少恐懼。

對於自卑,是在關係中形成的,或許是你的父母對你的批評和指責大於鼓勵和誇獎。因此你很自卑。這種在關係中形成的自卑,很難通過自己努力改變,你需要在一段新的溫暖的,多愛的環境去體驗被認可,被誇讚的感覺。

當然如果你有財富基礎,建議找諮詢師諮詢。這是最快最好的方式。


人本流派心理諮詢師


我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