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有些人只從一個角度評價歷史人物?

我叫你看劍


從一個角度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個人認為這樣做的後果是會造成對人物片面認知,不能全面考量這個歷史人物。要從全方位、多角度,更要看歷史年代、歷史背景,這樣才能更貼近現實,還人物以真實,才能做到不誤評、錯評。


獨在遠方


只從一個角度評價一個人是對自己說的話不負責任的行為,所謂人無完人,凡事不能只看人好的或者壞的一面,要全面瞭解歷史人物的一生事蹟。應根據他們對歷史發展,社會進步客觀上所起的作用或阻礙作用,對人民有力還是有害全方面深入瞭解。 這是對歷史人物評價的基本標準。

人具有可變性,因此對歷史人物評價也要實事求是的加以變化,舉個例子,北洋軍閥時期有一個人叫楊度,他辛亥革命前主張君主立憲, 辛亥革命之後依附袁世凱,鼓吹君主制。晚年時他的思想又發生了變化,擁護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還曾經想方設法營救李大釗,1929年又加入中國共產黨。 對這樣思想不斷變化的歷史人物,我們就不能說是好是壞 不能否定或肯定,就應該分期評價。

有些人只從個人情感出發,從道義角度來考慮,這樣往往不能做出正確評價。 必須要將歷史人物放到特定背景中,看他們的行為是否符合歷史潮流,符合人民的願望,是否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凡是符合這一標準的基本肯定,反之,否定。

任何一個歷史人物都生活在特定的時空中,每一個時代也都有其不同於其他時代的特徵,在評價歷史人物時,必須將他們置於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中,不能以今天的觀點苛求古人,也不能脫離當時的時代背景,將古人完美化。 歷史人物的活動往往是多面性的,在不同階段,不同領域的行為表現可能存在差異甚至完全相反,這樣就牽扯到如何正確看待歷史人物的功和過問題。 這需要做辯證,具體的分析,避免簡單化,絕對化。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要全面瞭解其一生, 在特定背景下,每個時期做的事,是對社會進步,歷史發展起到好處還是壞處加以評價。切記不能草率直接決定其一生是好是壞






帶你走進中國歷史長河


從一個角度評價歷史人物,大多是站在個人的階級立場,個人好惡來實現的,個人行為,無可厚非,畢竟不是寫史。寫史就要公允。站在一個角度評價人物,也尊重事實,不能黑白顛倒言過其實,要就事論事,更不能蓄意抹黑,為譁眾取寵,而標新立異。比如那些為汪精衛、秦檜、李鴻章翻案的別有用心的人,做的就是這些功課。我們要在正面的歷史人物身上,獲得民族自信,推動社會正常發展。從反面人物身上,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總之,發洩一下情緒可以,絕不能錯誤引導,混淆視聽,遺禍子孫。


史上任我行


只從一個角度去看待事物,容易出現“一葉障目,不見森林的”結果,當然是不可取的。


比如歷史上的孔子,他在文化上貢獻上很大,但他的政治作為和感情生活明顯不足,單按他的政治作為來評判他,明顯是不全面的。


那為什麼還有一些人只從一方面去評價歷史人物呢?有兩點:


①歷史上的名人,我們對他是有比較固定的認知的,比如:成功的,忠臣,奸臣,戰神之類,一般人在社交上,特別網絡上喜歡顛覆原來的認知,來博得大家的眼球和關注,他並非不知道這不全面。


②有些人是單線的思維,受限於他的生活經歷和學識,單向思維的人,建議多學習,多討論,這樣能拓寬思維。


中醫姚曉文


只從一個角度評價一個人,一般來說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自己的學術有限,對人物的瞭解不夠全面;二是自己的能力有限,做不出全面的判定;三是自己比較偏執,不願意接受自己主觀臆斷以外的信息;四是自私自利,只從對自己有利的方面出發,故意隱瞞一些信息;五是借古喻今,去褒貶一個人!


一路向前鄔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多從感情出發,相對片面,然而那些傳奇人物都十分複雜在人物性格及為人處世方面。

杜月笙,近代中國傳奇黑幫大佬,經營產業涉及黃、賭、毒,殺人越貨,無惡不作,稱霸上海灘,囂張跋扈。可謂罪大惡極。

然而在抗日戰爭時期,籌集錢糧,送情報,救死扶傷,保護地下工作人員,拒絕日本人拉攏、不做漢奸,儘自己最大的力量為保衛國家做貢獻。不可謂不忠不愛國。

胡雪巖,清王朝時期世界首富,巔峰時期私產達三千萬兩白銀之巨,富可敵國。開錢莊、設當鋪,做絲茶生意,大發利市。大興土木,興建胡家豪宅,佈局規整、精美絕倫,有“江南第一豪宅”的美譽。娶十三房妻妾,日常起居用度奢靡,堪比皇宮,自言道:“有南面王不易之樂”。

清王朝後期,太平軍起,全國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清軍軍紀廢弛、軍心渙散,有良士諫購置西洋火槍械。再往後,俄羅斯人侵入新疆,西北兵起,朝廷派左宗棠收復新疆。槍械糧餉尤為關鍵。彼時,左宗棠倚重胡雪巖籌集軍餉,在向匯豐銀行借錢時,吃清政府“回扣”。發國難財,可謂罪不可赦。

太平軍起,生靈塗炭。胡雪巖開辦“胡慶餘堂”,謹守“戒欺、價不二真”經營原則。修合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胡慶餘堂救死扶傷,施發諸葛行軍散、龍虎人丹,在兵荒馬亂年代,積了不少陰德。不可謂不仁。


醺萬江酒香醉月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情愫在裡面。如果人云亦云,則失去了特色,只能夠從一個面走異同尋常的路去分析,博得別人關注。這樣的情況當下很多人愛幹。而且千人千面,有些話是帶著利益說的。前段時間和別人聊動物油和植物油的事情也有類似的情況。最近二三十年很多專家在講吃植物油健康,吃動物油不健康的腔調,那背後包含著什麼呢?動物油的提取很簡單,從動物的脂肪上提煉就好了,每家每戶都可以操作。但是植物油就不一樣了,古代有專門的油坊,現代有加工廠,可以形成產業化,形成一個行業,讓經營這個行業的人完成原始積累,於是有資金請代言人,所謂的專家替他們引導大眾消費。但是核心問題來了?動物油吃了就不健康嗎?植物油吃了就一定健康嗎?終究還不是圍繞利益群體在說話罷了。

說這個例子有點跑題,不過是想通過這個例子說明,某些人對一些歷史人物的一個角度評價,要不為了名,要不為了利,皆名利也!


俞一樂


有的人從一開始思維不可能從多方面去看待問題,首先他得先從一個方面去分析問題,慢慢看著別人的觀點,接受別人的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與人交流相處的過程中,與他生活的環境,還有生活方式方法等等一系列情況。會自然而然,耳濡目染的影響下,他才會有多方面的角度和觀點來看待問題。這是得拿一個發展的眼光去看待。

對那些只拿一個方面來評價別人的,與他的成長曆程和接觸的人有關係,要麼對這個人崇拜到了極點,要麼討厭到了極點,就是說有點極端思想了(希特勒就有這種傾向),還有就是思想上很少或者完全不和別人進行交流,到了一定的年紀的話,思想固化,這種情況就尤為嚴重。(我一開始看待問題就是很極端,比如認為曹操就是壞人,劉備就是好人,但是從接觸的人,電視劇以及網上的一些理論等等,慢慢的就開始理性的多方面的看待一件事或一個人,從原來的只從一個方面看問題,現在開始多方面的看待,中間經歷的就是我以上所述。)


逆生長的向日葵


評價歷史人物切忌先入為主,憑藉個人的感受或好惡,或抓住片言隻語,專抓其一,不及其餘。這樣評價肯定是片面甚至錯誤的。評價歷史人物,要看他們在位時推行的政策或主張,對歷史的發展是否起推動作用,產生了什麼效果,社會生產力有無發展,人們群眾的獲得感如何,以及對以後及世界的影響如何等等,給予客觀的應有的評價才有說服力,也就是正確的。


用戶8816608353370


  世間萬物都是矛盾的,一個再優秀的人他的所做所為也不能讓所有人滿意。而每個人看待人或事都有自己的觀念,根據自己的判斷或來源於各個方面的信息。

  小的時候,總覺得曹操是個大壞蛋、大奸臣,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漢朝的奸相。而隨著年齡的增加,讀的書也多才知道少時的無知,曹操統治下的黃河流域,政治開放,經濟恢復,社會風氣好轉。任人為賢、治軍嚴整,其文學造詣也是極高。

  所以說從一個角度評價歷史人物,只能說是自己腦子裡只認知了片面的知識,從而發出了片面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