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一統了天下,會不會像劉邦、朱元璋一樣殺功臣?

飛龍在天9783


不會,假皇叔此人擅於借刀殺人,借曹操之殺呂布就是例子假皇叔會利用身邊每一個人替他幹黑活,諸葛亮就是典型的專門替假皇叔幹黑活的。

假皇叔手中的參謀本部與諸葛亮當時職位軍師祭酒,這個職位的人不下三十幾位,當時的參謀就是當各地有名學子就可以,第二呢像假皇叔更看中這些名人背後的士族豪門勢力結交下來好借糧借錢。當然諸葛亮也不例外,屬於當地仕家大族盤根錯節很有勢力。這些名人喜好互相介紹兩頭買好。

26歲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諸葛亮談的是治國理想,追求的是人生報負,而在當時48歲的假皇叔看來只是風芒畢露,原則上以我看來假皇叔主政時期,諸葛亮更像一個軍法處長,專門扮黑臉幹黑活因為其風芒畢露個性銳力無力不怕得罪人。

假皇叔想借地盤,借了風芒畢露濤葛亮的隆中對,想耍帳賴不還,讓諸葛亮到江東去舌戰群儒耍賴皮。

想敲打忘記君臣之禮的關羽張飛,也是借諸葛亮之手,

總之,諸葛亮是名門仕族的人,講究事事體面,而假皇叔可不管三七二十一,能老虎就老虎,不行就跑,能帶出幾個殘兵遊勇也能在找個菜市場橫行霸道起碼不用再編草鞋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便宜不佔王xx,

理想在每個時代卻被現實玩的團團轉,願假皇叔每次傾盆如雨的淚水沖刷到他每次險惡的用心



破譯門人


劉備如果統一天下會不會弒殺功臣,這是一個讓人想起比較傷感的話題。如果真的按照劉備當時的情況進行分析,很大可能會對功臣進行屠殺。

自古以來,跟隨開國皇帝打下江山的文臣武將大多數都會落得悽慘的下場,為何帝王在打天下的時候可以以兄弟相稱,一旦取得天下便開始進行屠戮行動呢?具體原因我們分析如下:

一、“狡兔死,走狗烹”,眾文武已無太多使用價值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史記·越世家》

范蠡和文種幫助勾踐滅吳,最終復國成功後,范蠡告別文種時,曾給文種送來一封信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意思是說,我們已經幫助勾踐完成復國大業,在眼下這種時候,他已經不需要再依賴我們了。如果留下我們,只是會讓他不放心,早晚會殺掉我們。

最終,范蠡遠去,逃過一劫。文種留下,結果被勾踐賜死。曾經的患難兄弟,最終落得如此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二、開國功臣威脅皇權統治,所以必須提前剷除威脅

能夠從亂世之中走出來的人,一有膽略二有能力,這麼多的能人聚集在一起,萬一有人有反叛的想法,又如何應付呢?

所以歷代開國皇帝會採取兩種做法,其一是直接殺掉,其二是廢除權力。

被譽為“兵仙”的韓信,在劉邦建國後,先從楚王降為韓王,又從韓王貶為淮陰侯,最後直接被呂后誅殺於長樂宮中。

韓信之死源於能力強,有威信,有反叛成功的前提條件,對於這樣有威脅的人,劉邦不會讓他繼續活在這個世上,增加自己的危機。

三、維護後代統治,繼而屠殺功臣

往往開國功臣都依靠著跟皇帝一起打江山的交情,恃寵而驕,居功自傲。常常不服從律法管理,依靠著軍功目中無人,欺凌百姓和普通官員。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皇帝本人才能制服住對方,可一旦自己哪一天離去,後繼位的兒孫又有什麼本事去管得住這些驕兵悍將呢?

朱元璋在統治後期,大肆屠戮功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讓自己的兒子順利繼位,殺掉大量將領後,就留下耿炳文這位擅長防守但不會進攻的名將,用來守衛大明王朝。

家天下的理念在君王的心中無比重要,希望自己的後代可以生生世世掌握著最高權力,而一切有影響後代威脅的因素,都必須要即刻剷除。所以,屠戮那些開國功臣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通過以上三點進行分析,讓我們來看一下,劉備是否符合以上幾點要素?

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首先我們可以看一下,劉備和他先祖劉邦性格非常類似,都是以仁義寬厚為名。知人善任,善於用人。劉邦有蕭何、張良、韓信,劉備有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

我們可以從馬超投奔劉備後,劉備對馬超的態度上進行分析。馬超人稱“天威將軍”,又是西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相當有實力和勢力。但是投奔劉備後,除了第一次收取益州後,後面的大小陣仗都沒有馬超的出現。

這對於年富力強的馬超來說,不得不說一種遺憾。這種異常的表現只能說是劉備故意而為之,利用馬超的威名取得益州後,便再也不用。這種舉動既透露出對馬超的不信任,也反應了馬超功已成便不再用的心思。

所以以此來分析,如果劉備奪取天下後。對於這些文臣武將,至少會棄之不用,像馬超一樣高高掛起,而不給實權。如果有不認同者,下場很可能是殺戮。

二、開國功臣威脅劉備皇權,必須殺之

說到威脅皇權,就不得不談關羽。關羽是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據三國志記載,關羽在劉備集團後期,是單獨負責劉備集團最精銳的荊州軍。

當劉備在漢中取得大捷之後,關羽在沒有劉備任何通知的情況下,直接北上進攻樊城。按理來說,像這麼大的軍事行動,歷史上沒有任何記錄,這是極其不正常的,唯一的解釋就是關羽自己發動的。

那麼為什麼關羽會自己發動這麼大的軍事行動呢?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關羽眼見劉備在漢中取得勝利,文臣武將都有封賞,但自己一直鎮守荊州無法獲得軍功。所以,關羽就擅自率領荊州軍北上,以求獲取更大功勞,最後呂蒙趁關羽和曹魏激戰,趁機奪取荊州,並殺死關羽。

如果一旦劉備統一天下,面對這麼一位可以不經過自己同意,擅自發動大的軍事行動的關羽,那麼對於劉備來說,肯定會把這位曾經的兄弟殺死。因為沒有一位帝王,可以忍受有這麼大權力的武將,尤其是這位武將在軍中極有威信,又是漢獻帝親封的漢壽亭侯,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會斷然殺之。

三、為了阿斗繼位,劉備會斷然除掉功臣

劉備為了阿斗,在統一天下後,會斷然除掉一切危害掉親兒子劉禪繼位的威脅因素。

我們從劉備白帝城託孤來進行分析,劉備在臨終前,分別召集李嚴和諸葛亮,讓他們兩個人分別負責軍事和內政,而不是單獨交給諸葛亮,劉備帝王心術在此可見一斑。

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後,火速提拔僅為輔漢將軍的李嚴升任尚書令,最後官至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這明顯是為自己的兒子交代後事,希望這位東洲集團的老大可以借用東州派的勢力來平衡諸葛亮。

劉備所做的這一切,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可以穩定坐上帝位,並安排人員平衡諸葛亮的權力。所以,當劉備奪取天下後,天下已經沒有對手,也不再會安排這樣託孤的情況出現,只會除掉劉禪身邊的這些能人。為了阿斗,劉備必然會露出自己兇殘果斷的一面。

結論

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三國志》
孫勝、賈詡:劉備雄才。——《三國志》

劉備被同時代的人稱為雄才,亂世雄才者,也必然是權謀家。所以,我們應該從一個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中去推測劉備的行為。

結合以上三點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果劉備統一天下,那麼很大可能會對這些功臣進行殺戮。


詫寂說史


如果劉備統一天下稱帝,會不會誅殺功臣!不如換個角度,劉備稱帝哪些功臣必死!

1,魏延

魏延投誠的時候,諸葛就說了有反骨,讓劉備拖出去斬首,此等後患賣主求榮之人,就算北伐有功,為了基業也會斬了此人!

2,馬超

此人雖五虎上將,但其成長曆程,一直在爾虞我詐中,心狠手辣,父親為質,仍然堅持與曹開戰,與韓遂離間,西涼也多嗜血彪悍。此人志向也遠大,忠誠也不夠。劉備殺之除患。

3,諸葛亮

蜀國軍權都在他一人,古代認虎符二不認主,國家根本在財在兵在民,尤其是兵,軍隊的控制權,並且諸葛有大才,若為基業,此人為大患,並且諸葛聲望太高,自己兒子又多孱弱,自己歸天以後,難道天下要姓諸葛嗎?劉必會殺諸葛!





一別成久違


會,大概率會。

開國皇帝之中,沒有殺功臣的就兩個。一是光武帝劉秀;二是宋太祖趙匡胤。

劉秀首先是因為自身是能征善戰的大將,在所有功臣之中擁有巨大的威望;其次劉秀是皇室的後代,出身高貴;再次劉秀提前做出了防範,避免了君臣矛盾的激化;使用金錢購買了權利。

趙匡胤也是出名的大將軍,威望極高。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利用爵位、金錢讓功臣們交出了兵權。

反觀劉備,他則不具備以上各種條件。

一、劉備雖然是漢室的後代,但是血緣關係早就已經非常稀釋了。

雖然劉備依舊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但是奪取天下基本上是作為平民白手起家了,他身上漢室的血緣關係已經十分稀了。

二、奪取天下靠武將,但是治理天下卻要靠文臣。

在戰爭時期,武將的破壞力極強;但在和平時期,武將的建設作用則極弱,甚至還有極強的破壞力。所以一旦發生什麼時期,甚至是謠言,武將都免不了被誅殺的命運。

三、武將的篡位野心大。

中國歷史上平民出身的皇帝比較只有兩位。但是武將出身的皇帝比比皆是。晉武帝如是、唐高祖李淵如是、宋太祖趙匡胤亦如是。所以奪取武將手裡的兵權就是保護自己手裡的皇權。

四、越是仁厚的人,殺伐的時候越果斷。

當君王的人,如果感受到自己的君權不穩定,都會選擇殺伐果斷。仁厚的朱允炆登基後還不是火速削番。劉備以仁厚自居,但是如果天下一統,殺死身邊的開國大臣一定會擺上日程。

死的首當其中就會是張飛、關羽和趙雲。如果劉備一統了天下,他一定會像劉邦、朱元璋一樣殺功臣的。


不務齋


開國帝王,誅殺功臣,在中國歷史上實在太正常不過了。開國皇帝多能文善武,大智大勇,大謀大略,不可能幹過河拆橋、恩將仇報的事,偏偏就把功臣殺了,把橋拆了,還濫殺無辜。皇帝是不講情義的,講情義就不是皇帝了。

韓信、蕭何此等人物絕非泛泛之輩,創業時忠心耿耿於劉邦,說明劉邦本性不殘暴。自從他當上皇帝,就不再是以前同生共死的劉邦了,他心裡不能只裝著功臣,還有天下的百姓,江山是功臣們打下的,但問題也出在這裡,能打下江山,也能推翻江山,以他們對皇帝的瞭解,更是易如反掌。劉邦是一個造反者,更懂得被造反的威脅,皇帝要當安穩,潛在的威脅不排除,何能安睡。皇帝殺功臣,問題不是出在人身上,是“皇帝”這個位,會使人變殘忍。

朱元璋與劉邦都是由草莽英雄登上皇位,在創業初期,能夠一呼百應,得到天下眾多賢士的忠心相助,足以說明他們是得人心的,是有信服力的。皇位縱然扭曲人性,但是幾乎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殺功臣,這就不能簡單地認為殺功臣是出於疑心,是害怕別人反他了。一個沒紀律的部隊打了勝仗,總有幾個士兵強姦擄掠,一個開國隊伍打下了江山,總有幾個功臣倚權自重。天下是皇帝的,經歷過改朝換代的開國帝王,更懂得江山社稷安危來自老百姓,老百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功臣轉變到國臣,有些人角色還沒有調整到位,居功自傲者仍在談論江山是他們打下的,享受榮華富貴是理所當然。單單是這些安樂思想,還不足使皇帝大開殺戒,關鍵是在推動新政變革上,功臣成為了最大障礙,他們的既得利益觸動不得,他們分封的地盤碰不得,他們佔據要位不作為,信不得丟不得,功臣對於皇帝完全是雞肋,心裡總是裝著功,而不是裝著百姓,何以安天下?

皇帝翻臉殺功臣是由“皇帝”的特殊地位決定的,疑心對於至高無上的皇權來說就是殺心,功臣由創業團隊而來,能迅速團結起來連成一片,或對皇權產生威脅,或對改革進行阻撓,皇帝要麼不殺,要殺必大殺、統殺。這點上,誰做皇帝都不會例外。


天香引


我是蜀中梁哥哥,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劉備統一了天下,會不會像劉邦、朱元璋一樣殺功臣?我的回答是:會!肯定會!!一定會!!!

理由如下:


劉備仁慈,人所共知


劉備仁慈,人所共知。正因為劉備仁慈,劉備才得以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同時,也因為仁慈,他也只能三分天下,而不能統一天下。能統一天下的,都是像劉邦、朱元璋這種非常之人,使用非常手段。

劉備如果能統一天下,他也會像劉邦、朱元璋一樣,該殺殺。“無毒不丈夫”,他如果不毒,他如果不殺,他就無法坐穩江山。打江山的時候,需要君臣同心,坐江山需要統一思想,凡有二心的,留著是禍害。


劉邦、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不是也不殺戮嗎


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對待百姓,對待他的將士,很仁慈的。特別是,對待他的將士,像對待哥們一樣。與項羽共侍懷王那段時間,劉邦沒有去救項梁,為了演戲給項羽看,鞭打樊噲,叮囑“打輕點”。


公元前202年,劉邦統一天下,建立西漢政權。第一要做的事,就是剪除異姓王。當初為了爭奪天下,籠絡人心,劉邦大肆冊封異姓王。天下初定,人心還不穩定,為剷除異己,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了。

最搞笑的是,當初對樊噲,叮囑“打輕點”。坐定皇位後,挨個挨個殺,直到閉眼睛前,還安排謀殺一路追隨的樊噲。劉邦還是當初的劉邦,哥們還是那個時候的哥們,但地位變了,思維也就隨之改變。


同樣,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不也不殺戮嗎?和劉邦一個樣,禮遇他的屬下,生怕哪兒沒有做恰當,傷了弟兄們的心。但當他江山坐穩,“慶功樓”上一把火,昔日戰場上的兄弟,瞬間被大火吞滅。


總結


下不得狠心,坐不穩江山,如果劉備統一了天下,肯定會殺功臣!除非,劉備統一天下後,他的大臣們仍然對他忠心耿耿,同時劉備仍然“用人不疑”。兩個條件,缺少一個,都不成立。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我的答案能對你有所幫助。



蜀中梁哥哥


如果通過劉邦、朱元璋看劉備,確實很有可能誅殺功臣。劉備與兩人確實有很多的相似點。


比如,他們三人的出身相似,都是出身最底層。劉邦是一個亭長,朱元璋是個和尚,劉備是個織蓆販履之徒。低位卑微,表明他們起兵之初,沒有很深的背景,依靠的文臣武將既是上下級關係,也是合夥人。像西漢之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時,對於未稱帝的劉邦,是平級的關係。三國時關羽守荊州也是超然與蜀漢眾臣之外,再加蜀地道路崎嶇,交通不變,很容易成為獨霸一方的勢力,這些人都是跟隨君主們一塊摸排滾打出來的,在他們眼中皇帝之位並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及,造反的慾望在他們心裡,不再是難以逾越的鴻溝,而只是一念之間,再加上手中有實力,個人有才能,即使本人沒有造反想法,還有手下人鼓動,就像蒯通曾勸說韓信自立,這些人自然容易引起猜疑,讓君主們殺之而後快。


比如,三個人的兒子孱弱或昏庸。在劉邦、朱元璋這樣強勢父親的陰影下,漢惠帝也好,朱標、朱允文也好性格懦弱,為了確保皇權鞏固,劉邦和朱元璋不得不把那些難以駕馭的大臣除去,好讓兒子或孫子順利繼位。劉邦只是把幾位異姓王剷除殆盡 朱元璋就更徹底,把功臣勳貴大肆屠殺,把一個沒有牙的大明交給了朱允文,直接導致靖難之役無人可用。而劉備的兒子劉禪論才能,比漢惠帝朱標還有很大差距,如果劉備統一天下後,面對扶不起的阿斗,面臨的形勢比劉邦、朱元璋更緊迫。



比如,雖然劉備未對功臣宿將大加殺戮,但是在劉備去世時像關羽、張飛等都已去世,剩下的資歷尚淺。即使這樣,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還是把對劉禪最有威脅的養子劉封給殺死。雖然歷史上劉備以仁義著稱,其實他的先祖劉邦也被人們稱為仁厚長者。但面對皇位的威脅,絲毫不會顧忌自己仁義的形象。


劉備沒有對功臣們大加殺戮,既有功臣勳貴先他而死,更有當時蜀國新立,夷陵戰敗,外部虎視眈眈,內部叛亂頻發,內憂外患,使得他沒有時間,與不能對內部統治集團進行大清洗。劉備以國勢為重,最終託孤諸葛亮,成就千古君臣佳話,這也是非常難得的


一壺清茗品春秋


如果統一天下,劉備肯定不會像劉邦和朱元璋一樣殺功臣。

越是出身貧賤的人,自尊心和不安全感就越強,劉邦和朱元璋正是這樣的。

劉邦還好一點,起兵前做過亭長,是個小官。他殺的功臣相對來說也比朱元璋少很多,主要是殺了韓信、彭越和英布。本來他還想殺樊噲,結果自己先掛了。

朱元璋最貧賤時做過乞丐,他殺的功臣就數不勝數了。之前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將都難逃一死,文臣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馮勝等等全殺,武將徐達、藍玉、傅友德等也被殺,而且朱元璋不是按個來的,而是成批成批來的。例如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受到牽連被殺的足足有幾萬人,這真是血流成河。

上面兩個皇帝都出身草根,登基後都殺功臣,但像李淵、趙匡胤等開國皇帝出身相對來說好很多,就不殺功臣。

大耳賊劉備雖然常常被人叫做織蓆販履之徒,早年間以販賣草蓆、草鞋為生,但他一直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是皇親國戚,行為舉止也跟上層名流無異。都是謊言說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理,何況劉備這半真半假的。

所以劉備有足夠信心和能力駕馭所有的功臣,不會殺他們。

再者來說,如果劉備統一天下,最大的功臣是誰呢?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人,恐怕不超過十個。

關羽、張飛是他的結拜兄弟,不會殺吧?諸葛亮是他三顧茅廬請來的,他說過有了孔明之後,就有如魚得水的感覺,不會殺吧?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救了他兒子阿斗,不會殺吧?黃忠、魏延也是忠心耿耿的將領,同樣不會殺吧?

很多人都說劉備是假仁假義,他的仁義是裝出來的,是大偽似真。但能裝一輩子,那就是個真正的仁人君子。以仁作為安身立命根本的劉備,絕不會殺功臣。



追逐孔方兄


我是北派說書人,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歷史,歷史上殺功臣的皇帝殺的最出名的,就有兩個,那就是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此二人有共同特點,那就是從基層幹起來的,身邊的勳貴人員皆是和自己一路摸爬滾打出來的,所以這些人哪怕是見劉邦和朱元璋當了皇帝,心中的哪些敬畏卻很少,可以說絲毫沒有,這些可是很受帝王所忌諱的,而且往往這些勳貴集團手中都有兵權或者勢力,又或者黨羽,不殺不行,我們再看看諸如唐朝、宋朝、這些國家,皇帝皆為前朝的權貴,手下有自己的黨羽,這些黨羽從一開始都是他們的屬下,沒有不服一說的,所以好管理,那麼這個問題就好回答了。

劉備雖自稱是皇族之人,還被尊稱為劉皇叔,但是他不是皇族人還是兩碼事,縱然是,但是也不過是落魄的賣草鞋的。

這樣說很明白,劉備的一統天下後,定然和自己的祖上劉邦一樣,會殺功臣,細數當時劉備圈子裡的那些人,各個勢力的太過雜亂,若不是諸葛亮管理的好,估計麻煩早已凸顯了。

和曹操孫權不同,劉備天生弱勢

曹操從一開始,就跟董卓學會了,挾天子以令諸侯,接著接自己曹家之勢,包括夏侯氏,皆為自己人,掌握著軍政大權。

再看曹操,當初孫堅孫策已經將江東經營的很不錯了,到處是自己的勢力,比一比就可以看出,劉備的弱勢,所以劉備殺功臣,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

我是北派說書人,正史、野史、神話、時期文明盡在我的掌握之中,歡迎大家收藏點贊和關注


北派說書人


應該會,起碼關張兩位蠻危險。

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三國志·魏延傳》

這是不信任張飛的表現。

《隆中對》定的戰略是: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三國志·諸葛亮傳》

但在襄樊之戰時,關羽部始終孤軍奮戰,劉備沒有進行任何配合。如果說當時劉備初得漢中,大部分民眾都被曹操遷走,劉備只得空城無力進取,那他就該制止關羽冒險。實際情況卻之聽之任之,可見劉關也有心結。

劉備得子很晚,他死時六十三歲,後主劉禪才十七歲,不曾隨父征戰,在軍中缺少威信。劉備必然要考慮,自己身後劉禪鎮不鎮得住一票驕兵悍將。

能征善戰功勳卓著的老兄弟們很可能構成不安定因素。這才是歷代皇帝誅殺功臣的根本原因。

而且劉備也不是沒殺過功臣:

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三國志·劉封傳》

劉封罪不至死,主要是因為“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史書將主要責任推給諸葛亮,但這也是劉備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