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四大名著是我們從小學開始就必須要了解的,同時也是成為我們升學考試當中的內容,可以見得它的重要性以及它的文化價值。而且,現在很多的影視劇以及遊戲作品,都是以四大名著為背景創作的。基本上全國上下從幼到老,所有人都對其中的故事耳熟能詳。

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但是,實際上在歷史當中,一開始並不是四大名著,其實是六大名著,在建國之後才變成了四大名著的,即《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以及《西遊記》。在建國初期的時候,出版社一開始決定的文學作品還有《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那麼,為什麼這兩本名著被移除掉了呢?況且這兩本被移除的文學名著,在我國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

一、《聊齋志異》,對黑暗社會的不滿

《聊齋志異》是清代的時候蒲松齡所創作的小說。這一部文學著作它的特點就是,用書中的各種妖魔鬼怪來代反映實當生活中的黑暗。因此這本小說充滿了許多的魔幻色彩,使得這個文學的著作也被翻拍了各種影視作品。但是現在的影視作品基本上和原著當中的故事,都是有所出入的。

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蒲松齡所寫的這本文學著作的主題主要是有三大方面。

第一大方面就是要表達對當時貪官和邪惡勢力的批判;

第二大方面是表達出對當時腐朽科舉制度的一種抨擊的態度;

第三大方面則是為了倡導自由式的婚姻,諷刺和藐視當時的封建禮教;

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這書的另一特色就是在於書中的故事,基本上都是以妖怪和人相愛的故事為基礎。這其實就是作者想要表達他的那種對自由愛情的嚮往,以及急切地想擺脫當時封建禮教的束縛。可能其中很多故事在別人看來是比較荒謬的,但是實際上這都是作者想借用誇張的手法,來揭露當時統治時期的黑暗以及制度的腐朽。不得不說這本文學著作用的手法和方式是極為鮮明的,這也使得當代很多文學作家對其讚歎不已​。

二、《儒林外史》諷刺學而優則仕

本該成為我國文學名著之一的還有一本《儒林外史》。這部著作是在乾隆年間由吳敬梓完成的小說,它看似是一個長篇小說,但實際上它是由不同的主人公,構成的不同短篇小說交叉而形成的長篇小說。

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在著作當中,可以說作者將其中人物的神情以及精神特徵,表現得十分鮮明。尤其在整個曲折的故事情節當中,每一個人物都生動形象地表現在了讀者的眼前。因此在讀者讀完整本書的時候,會感覺自己經歷很多個人物情節,在翻閱時也沉浸在了這種不同人物相互交錯的故事情節當中。

總體來說,這個文學著作的主題是要闡述,一群被認為十分優秀的學子們,為了能夠獲得大量的錢財,而踏上了讀書的道路。這就是作者為了諷刺當時學而優則仕的制度。

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三、在當時的建國背景下,這兩部不適合作為名著

那麼,為什麼這兩本得到世人認可的文學著作,最終沒有被列為我們國家的名著當中呢?這其實是和當時的建國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為了能夠很大程度地將我們民族文化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弘揚,從而提高我們百姓的文化素養,一開始確實是選定了將這兩本包括在內的六大名著。

但考慮到那個時候,全國上下的百姓對自己國家的文化,並沒有一個很好的認識基礎。而且《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這兩本著作,全都蘊含了批判的精神以及對封建鬼神學說的描述。因此經過多次討論之後,專家們還是覺得這兩本著作,不適合在當時的情況下,作為啟發和發展中華民族文化的內容。

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還有重要一點就是,《聊齋志異》基本上都是關於妖怪和人類相愛的故事,《儒林外史》則是充滿了對現實社會制度的批判,因此對於那些三觀還沒有完全形成的青少年來說,這兩本文學著會對他們的三觀發展造成一定的扭曲。所以當時為了青少年的身心發展以及文化的弘揚,最終還是將這兩本文化著作移除掉了,只留下了後來的四大名著。

四、結語

先人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文學作品,無一不是經過歷史的沉澱,幫助我們瞭解古人為人處世,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雖然《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兩本文學著作被移除名著之外,但是其中蘊含的文學價值卻是極為豐富的,值得一看。

你認為《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傳》,該被移除掉六大名著之列嗎? (單選)
0人
0%
0人
0%
不該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