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折射中國人性的鏡子

中國古代小說能稱得上名著的有那麼多,為什麼就是西遊紅樓三國水滸成為“四大名著”?

其實,這四部著作各有令人稱奇之處,它們像四面鏡子,映照出中國人的文化和心理特質。

三國之天下——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國演義》的入選,是因為它映照了中國人特有的“天下觀”。

與同樣有著歷史背景的《水滸傳》相比,梁山好漢充滿英雄氣概,而三國人物更多地體現出“國事情懷”。

《三國演義》不太關注日常生活、家庭關係,關心的是天下大事、社稷蒼生。這個關心與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與民眾的愛憎褒貶血肉相連。

四大名著:折射中國人性的鏡子

《三國演義》體現中華民族追求國家統一、嚮往安定太平的天下觀。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不止一次被分開,但是每一次分裂,中國人總是以堅忍的毅力、巨大的犧牲去實現新的統一。

四大名著:折射中國人性的鏡子

《三國演義》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曹、劉、孫脫穎而出。儘管小說對這三家的態度有區別,但小說充分肯定三家的一個共同點,就是眼觀天下、志在統一。鼎立以後,誰都沒有滿足,大家都要繼續追求國家的全部統一。統一是中國人的共識,早就印烙在骨子裡、流淌在血液中,千載而下,永無改變。

紅樓之雅趣——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紅樓夢》的入選,在於它映照出了中國人特有的“雅趣”:

它把中國人最文雅的表達方式——詩、詞、曲、賦全吸納進來,把中國古典文化的方方面面——建築、美食、園林、繪畫全利用起來,達到一般小說達不到的高度。

四大名著:折射中國人性的鏡子

《紅樓夢》中的愛情雅到無塵無土,像它的文字一樣美到極致。中國可以沒有萬里長城,卻不能沒有《紅樓夢》。

西遊之信仰—— 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西遊記》的入選,是因為它映照出了中國人特有的“信仰觀”。

雖然這是一部神魔小說,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作者把神性覆蓋上人性。

師徒幾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了大雷音寺,兩位尊者卻索要見面禮,而佛祖也認為這樣的做法沒有問題,這裡雖然有一個“法不可輕傳”的佛家理念,但從字面上來看還是暗含貶義。

四大名著:折射中國人性的鏡子

從唐僧徒弟的人設,可以看出我們期望的理想狀態——沙和尚什麼重活都幹,什麼好處最後才能撈上,但這個老實人在唐僧眼裡基本沒有地位。

四大名著:折射中國人性的鏡子

孫悟空有能力,但是不馴服,西行求法,要靠他消災,不好管怎麼辦?緊箍咒!豬八戒最舒服,擔子主要是沙和尚挑,打架主要是孫悟空去。但唐僧永遠非常體諒豬八戒,他說什麼,一般都信。也許每個讀完《西遊記》的人,心裡都住著一個豬八戒。

水滸之俠義—— 替天行道,除暴安良

《水滸傳》的入選,在於它映照了中國人的特有的“俠情”。

義者,宜也。在中國人眼裡,行義,就是做應該做的事。這在《水滸傳》的前半部中可以深刻感受到,尤其是魯智深那部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扶貧濟危救人救徹。

四大名著:折射中國人性的鏡子

中國人對義舉的讚美不遺餘力,對義士的期盼古今同一。

四大名著:折射中國人性的鏡子

義的一大敵人是錢。

宋江、柴進、晁蓋,都是不拿錢當回事,仗義疏財。人有求,我幫;人無求,應幫,我也幫。

你最喜歡的古典小說是哪一本?

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