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小區防“疫”有道,無疑似病例助復產復工

道路四通八達、小區住宅獨門分散,這是黃埔區夏港街青年社區的地理特徵。然而面對疫情的爆發,社區開放式建設,內外無任何“隘口”,根本無法對出入社區的人員做到一一監測核查,病情隨時都可能會流入或擴散。

如何拉開疫情防控戰鬥陣型?這個社區因地制宜,出了系列辦法舉措,截至目前,社區內未發生任何疑似及確診病例,轄內企業商鋪順利復產復工。

开放式小区防“疫”有道,无疑似病例助复产复工

入戶摸查一天就篩出62名需隔離人員

主動出擊、走訪摸查、建立市民健康管理臺賬,廣州首創“三人小組”模式,由村居幹部、基層民警和醫務人員組隊,全面入戶排查重點人員。

如今,青年社區發揮轄內8個網格聯合黨支部的戰鬥堡壘功能,聯合夏港街社區衛生服中心和社區警務室的力量,迅速組成一格多員“三人小組”,因地制宜創新“以格管樓、以樓管屋、以屋管人、以場管工”排查管控戰略。

开放式小区防“疫”有道,无疑似病例助复产复工

社區在社區8個網格內進行拉網式巡迴掃樓大排查,逐門逐戶做好轄內2417戶居民的行蹤動態及疫區接觸史調查登記工作,對轄內湖北籍貫居民住戶全面落實網格化管理、地毯式追蹤。

在這個強力拉網排查的舉措之下,青年社區曾在一天內排查出新增疫區返穗及疫區人員接觸史14戶共62人,現場立馬落實居家隔離健康服務管理措施。

目前,轄內登記在冊的68戶共216名從湖北返穗及疫區接觸史的重點人員,需要居家隔離。社區網格員與各居家隔離戶主互加微信好友,有哪些所需物品,就其採辦送貨上門,採辦物品價格清晰透明,網格員在提前代付後由戶主微信轉賬。網格員還預約上門為隔離戶清運生活垃圾,定期聯繫街道環衛站為其做好門前屋後及電梯樓道等公共場所清潔消毒。

开放式小区防“疫”有道,无疑似病例助复产复工

數百名逆行“紅馬甲”當上志願者

雖然社區是開放式地形,無法全封閉管理,但青年社區把每個樓道門作為了最後的防線。

社區黨員幹部穿著青年“紅馬甲”每天不分晝夜分別穿梭在大街小巷,上門入戶為居家隔離戶做好服務,站在冷風呼嘯的公交站點,與各過路的公交車做好緊密對接,為上下車乘客測量體溫,隨時做好聯繫轉送疫情疑似病人的準備。

他們被稱為逆行“紅馬甲”。社區300多名在職黨員、50名居民代表、80多名樓組長等還響應號召,自覺當起了公交站點的“志願者”、小區的“瞭望哨”、樓道的“守護神”、疫情的“信息員”。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一些熱心居民雪中送炭,主動向社區一線工作者捐贈口罩、酒精、84消毒液等緊缺物資,進一步堅定社區戰“疫”信心,群防群控陣地更加牢不可破。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瑞琪 通訊員 高哲強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