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烏江自刎,壓垮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耕讀小棧


打敗項羽的恰恰是項羽自己。壓垮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是自己的那顆玻璃般脆弱的自尊心。

楚漢相爭的初期,項羽是握有絕對優勢的。那時四處流竄,幾次陷入絕境的是漢王劉邦。握有一手好牌的西楚霸王如何一敗塗地,以至於引劍自刎,命喪烏江的呢?

第一階段:項羽春風得意,雄視天下。劉邦韜光養晦,偏居漢中。

鉅鹿之戰以後,項羽勢如破竹,很快破關入咸陽,麾下兵多將廣,糧草充足。表面上楚懷王是天下公主,實際上各路豪傑皆聽命於項羽。然而項羽卻連續犯錯,使自己的威信和優勢逐漸喪失。

1、血洗咸陽,誅殺子嬰使故秦父老對其大失所望,盡失民心與威望。

2、戲下分封諸侯沒有按功勞大小進行公平分配,使不少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豪傑諸侯離心離德,終釀齊國叛亂,給了劉邦攻擊彭城的機會。

3、富貴歸鄉,沒有把戰略要地作為自己的根據地,偏要駐紮彭城。這是巨大的戰略失誤。為以後的慘敗埋下伏筆。

第二階段:戰略相持階段

經過幾輪較量,楚漢相持於栄陽。項羽繼續犯錯。

1、劉邦此時已經處於劣勢退守成皋,項羽沒有乘勝追擊,反而以鴻溝為界議和罷兵,給了劉邦喘息之機。他只想做個西楚霸王,而劉邦卻心懷天下。這也許是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

2、輕信漢王的反間計,致使英布轉投漢王,側翼暴露,痛失臂膀。

第三階段:戰爭後期,英雄末日,消極龜縮,被動挨打,自視滅亡。

韓信加入劉邦陣營平定齊國,使楚的北方門戶大開,楚國敗局已定。1、這時的項羽完全放棄了軍事指揮,整日與虞姬飲酒和唱,完全是一副懦夫行為。

2、被圍垓下,四面楚歌便驚慌失措,使軍心迅速渙散。

3、項羽突圍至烏江卻為了自尊心而不願過江以圖重新起兵,翻轉局面。引劍自刎雖有英雄氣概卻於事無補。心有天下者是不會輕易承認失敗的。如若勾踐當時也自戧,哪有後來的稱霸諸侯。

結尾以我寫的一首悼項羽的詩來結束今天的話題吧。

讀史悼項羽

世為楚將隱於野,

棄學書劍習兵法。

嘗觀始皇遊會稽,

口出狂言見雄志。

拔劍斬守起吳中,

破釜沉舟救鉅鹿。

南略新安坑秦卒,

西入咸陽焚宮室。

鴻門宴飲沛公走,

富貴歸鄉沐猴冠。

遣散諸侯去民心,

誅殺懷王失恩義。

楚漢相爭兵戈急,

四面楚歌淚雨下。

垓下突圍騅馬馳,

烏江罷渡引劍刎。

心懷天下學勾踐,

奈何自戕千古嘆。




埋首故紙堆


項羽即西楚霸王,秦末下相人,名籍,字羽。戰國末年楚將相燕之後。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陳勝起事,羽與叔父相梁起兵吳中響應。梁敗死,項羽繼續率其起義軍戰鬥。

  •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項羽烏江自刎,壓垮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鉅鹿之戰

公元前207年項羽趁趙國吸引秦帝國主力部隊的機會,與之決戰。項羽分析了戰場態勢,面對三十萬強大的秦軍,項羽明白必須集中力量攻擊其中一支才能有獲勝的希望。項羽隨即率領大部隊渡過漳水展開全面進攻,渡河以後項羽下令著沉了渡船,砸掉了鍋灶,燒掉了帳篷,全軍只帶了三天的口糧,義無反顧的投入了戰鬥,破釜沉舟一詞也由此而來。這樣大膽的決策也是避免了他當時帶領的軍隊中有些不怎麼聽他安排的人以及鬥志弱的人能全力以赴戰鬥。

項羽一擊即潰了秦軍。“一日九戰”司馬遷用最簡陋的語言描述了戰鬥的激烈殘酷。自此秦帝國的精銳之師再無戰勝反叛的能力。而項羽也確立了自己軍事家的顯赫地位。“戰神”這個稱呼由此而來。反秦各路英豪一致推薦項羽為聯軍總司令。

網絡圖片鉅鹿之戰

自封西楚霸王

公元前205年,聯軍盟主項羽會聚各路諸侯進行了分封天下。他尊楚懷王為義弟,自封“西楚霸王”,統治梁、楚地共九個郡。以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徐州)為自己的都城。

網絡圖片項羽

彭城之戰

公元前206年,項羽密令下屬殺了楚懷王,了卻了他們之間的恩怨。楚懷王被殺招致了各地諸侯王的反對,沒有被分封的田氏家族田榮率先發難,劉邦也隨即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進攻本該屬於他的關中。已經收取關中的劉邦趁機揮師出關,進擊項羽的大本營彭城。

劉邦率領的五十六萬諸侯聯軍潮水般湧進彭城簡直有些飄飄然,而遠在齊地平亂前線的項羽,已經召集了三萬精銳部隊的人馬迅速南下,怒不可遏的項羽發誓要奪回彭城。

項羽面對的是極端不利的局勢,劉邦五十六萬大軍據守彭城,以逸待勞。項羽卻是長途奔襲,以弱對強。最重要的是雙方的兵力是五十六萬對三萬,項羽簡直瘋了。肆意享樂的劉邦軍隊尚在夢中。項羽的三萬軍隊從意想不到的方向,在意想不到的時間突然發動了雷霆般進攻。睡夢初醒的諸侯聯軍毫無戒備,頓時陷入混亂,戰鬥進行到中午劉邦的五十六萬聯軍就全線奔潰了。在中國戰爭史上還沒有哪一場勝利能像項羽在彭城那樣酣暢淋漓。也沒有哪一次失敗能像劉邦及其盟軍那樣潰不成軍,只遭到區區三萬騎兵的襲擊,就土崩瓦解了。

網絡圖片彭城之戰

虞姬

“有美人名虞 常幸從”司馬遷這惜字如金的八個字在項羽身陷絕境的時候才告訴人們,項羽身邊有一位姓虞的美麗女子,使後人產生延綿不絕的想象力,詩詞歌賦極盡絢麗。坐在垓下軍帳中的項羽和他心愛的虞姬吟唱了一首他自己做詞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網絡圖片項羽與虞姬

奇蹟

儘管六十萬大軍把垓下圍成鐵通一般,但項羽仍然帶八百騎兵突出重圍,而且未被漢軍發現簡直是一個奇蹟。天亮時分劉邦發出最後攻擊令時項羽已經不在垓下了。

網絡圖片垓下

項羽認為不是他不能打仗,而是天要亡他

由於被人欺騙誤入沼澤,項羽再次被漢軍包圍在一個小山上,此時項羽對身邊僅剩的28位隨從說了這樣一段話,我項羽起兵八年,身經七十餘戰,從未打過敗仗於是稱霸於天下,今天我要痛痛快快的打上一仗,讓你們知道這是天要亡我,不是我不能打仗。

關鍵時刻,項羽認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

項羽率領僅有的28名騎兵奇蹟般的再次衝破漢軍的重重包圍,來到波濤洶湧的烏江渡口,追兵也尾隨而至。此時烏江上唯一一條可以救命的小船被烏江亭長劃了過來,他請項羽渡河,項羽突然笑了,他拒絕亭長的好意,長嘆“無顏再見江東父老”。

網絡圖片項羽

  • 綜上所述:

項羽一生能征善戰,從未打過敗仗,簡直就是戰神,軍事天才。如項羽自己所言“身經七十餘戰,從未打過敗仗於是稱霸於天下”!

項羽自己選擇的人生是“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項羽面對自己的失敗的時候,有一種羞恥。知恥近乎勇,也是一種最大的勇敢!壓垮項羽最後一根稻草的是這知恥近乎勇的勇敢。

項羽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敗與政治有關!


歷史愛好者LING公主


如果項羽因為失敗而死的話,那垓下之戰被十面埋伏,幾十萬大軍被人刀劈斧砍殺了個精光的時候他早就應該自殺。何必又要突圍,跑到烏江邊再自殺呢?總不會是為了找一個背山面水的千年吉壤吧?

項羽一生70餘戰,殺人無數,心智堅如鐵石,怎麼會為了一敗而自殺呢?所以項羽烏江自刎,肯定是最後發生了擊潰他心理防線的一件事。而這件事的主人公有2個:烏江亭長,呂馬童。

小人物改變了大歷史

我們細細的說

1.項羽在自殺之前將他的烏騅寶馬給了烏江亭長。這就拔掉了老虎嘴中最鋒利的一顆牙。

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在沙場百戰百勝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有一匹寶馬——烏騅。

此馬日行千里,所向無敵。當項羽跑到烏江邊上後,他那時身邊有26個人。烏江亭長對項羽說:

只有我有船,你趕快坐船逃跑,追兵到了之後他就沒法追了。

這句話從表面上來看是為項羽好,這是要救項羽的命。可是如果我們往深了去想的話,就會發現這是一個語言陷阱,因為亭長前面還有一句話“江東雖小,地方千里,十數萬人。也能稱王”

請大家一定不要忘了,項羽在鼎盛的時候,光手下的士兵就有幾十萬,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可現在亭長卻對項羽說,你跑吧,跑到到江東去,那也能當個小王。有幾十萬人供你使喚,你也能榮華富貴。

這無異於狠狠的閃了項羽一耳光。(因為他的潛臺詞是你這個敗家玩意兒,幾十萬兵被你敗光了,現在灰溜溜的準備跑回江東,你好意思嗎?)

所以才有了項羽後面的話:

“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既然不想跑了,又不忍心把馬殺了,那還不如做個人情,於是項羽將他的烏騅馬送給了這個烏江亭長,自己率領剩下的26人在江邊徒步,手持兵器等待追擊而來的漢軍。

馬上的項羽是天下無敵的,以傷亡兩人的代價殺了漢軍幾百騎兵。就這樣漢軍還抓不著他。

馬下的項羽是英勇蓋世的,就算他徒步力戰,也能殺幾百人。可是他跑不掉,最終會脫力而死。

2.呂馬童,這個項羽的故人,用項羽的身體獲得了他的家族七世的榮華富貴。

項羽是自殺的,自殺前殺了追擊而來的數百漢兵。當他看到老朋友呂馬童的時候,他決定自殺。

原因有兩個:

1.當時劉邦下重賞:能殺了項羽,賞千金封萬戶。

2.這個呂馬童是項羽的老相識。

史記記載:“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這裡面有一個不曾表述的細節:當時項羽步戰已經殺了幾百人,自己身上也被砍了好幾十刀,正是油盡燈枯的時候,而圍困他的漢軍依然有好幾千,項羽怎麼就能在幾千人中一下子發現這個熟人呢?那隻可能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個人真跟他真的很熟。


項羽本來已經精疲力竭(前一天晚上打了一夜,第二天白天打了一白天),殺死了幾百騎兵和幾百步兵。身上又受了十幾處傷,已經是離死不遠了。

這個時候看到自己的一個很熟的熟人,那還不如臨死之前做件好事,用自己的人頭給自己的朋友換一世榮華富貴。

前面說到,他已經將自己最真愛的烏騅馬送給了烏江亭長,現在他又決定將自己的人頭送給自己的老朋友。他心愛的女人——虞姬,也在頭天晚上自殺了。自己最後的26名騎兵也都戰死了。項羽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什麼可以留戀的。

與其說他是自問而死,不如說他是心碎而死。都說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壓死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一個字——情。

項羽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所以他選擇自殺。把遺體捐獻給朋友。


少校柳下惠


  • 影視劇中的項羽


項羽自刎烏江,原因有二個方面。

一是軍隊實力確實比較弱。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逃到烏江邊,只剩下八百多將士。項羽最強勢時期的兵力總數保守估計也有40多萬,面對劉邦數十萬大軍圍剿,項羽覺得根本沒有勝利的希望,如果被劉邦抓住,羞辱肯定少不了,最後也難逃一死,還不如自殺,反而更有尊嚴。

  • 逃到烏江邊的項羽

二是自尊心太強羞愧難當。經歷挫折是人之常情,沒有挫折的人生畢竟不完美。人生太過順利,一旦遭受挫折,許多人無法抗拒過大的壓力,部分人會自尋短見。項羽就是一個例子。項羽出生權貴家庭,爺爺是楚國貴族項燕,江東屬於數一數二的豪門。自小錦衣玉食,在人生道路的前半段沒有受過什麼挫折,幾乎很少戰敗,當上西楚霸王時才二十多歲,這絕對屬於少年得志,有為青年。誰知道最後竟然敗給一個出身市井無賴出身的劉邦,還是自己的結拜兄弟。本來項羽當上西楚霸王準備回江東去炫耀的,他曾經說過,出名瞭如果不回故鄉,好比穿著好看的衣服在黑夜中行走。對於一個很好面子的項羽來說,很難接受失敗,更難回江東被故鄉人看笑話。

  • 被漢軍圍困在烏江邊的項羽


歷史介紹者


我是千河,我來回答。

項羽烏江自刎。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項羽為什麼不肯過江東?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霸王,關於他的傳說汗牛充棟,這其中又以他自刎烏江最為慷慨悲壯,在民間流傳也最為廣泛。

關於他的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 一種是以南宋詞人李清照為代表,她在《烏江》中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對項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做出高度評價和讚揚;
  • 一種是以晚唐詩人杜牧為代表,他在《題烏江亭》中寫道:“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認為項羽缺乏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決心,對他自刎烏江的決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評價。幾千年來這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直在不停地延伸著,那麼當年項羽烏江自刎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項羽為什麼不肯過江東?

根據最早的記錄,項羽是因為無臉面見江東父老而自殺。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於是拔劍自刎而死。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後世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於此。

在這種說法中,虞姬之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據《史記》記載,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夜聞四面楚歌,非常吃驚,便起身飲酒,此時“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

  •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闕,美人和之。
  • 據漢初陸賈的《楚漢春秋》記載,虞姬當時愴然拔劍起舞,並和歌曰:
  •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 歌罷揮劍自刎。項羽是個爭強好勝、死要面子的人,自己最心愛的侍妾被逼自殺,心中既傷心絕望,又十分羞愧,自尊心受到強烈打擊,再加上當時楚軍傷亡慘重,“虞姬死而子弟散”,所以當項羽帶著殘兵敗將逃至烏江畔時,頓覺羞恥難當,沒有臉面去見江東父老,於是選擇一死了之。

我是千河,大家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區留言。


小主千河


感謝網友們的回答,個人認為壓垮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是劉邦,也不是虞姬的自殺,而是好心讓他過河的烏江亭長。

項羽烏江自刎,人們往往認為是楚漢相爭窮途末路所致,繼而一片讚歎之聲。頂天立地,榮恥分明,這正是英雄所為啊!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說的正是此意。但若細讀《史記·項羽本紀》似乎又會有新的發現: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

項羽自垓下突圍,過關斬將,屢破重圍,終於行至烏江,意欲何為呢?“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司馬遷寫得很明確,項羽本意是要東渡烏江的。想想也是,自垓下突圍至烏江,身邊跟從的衛士也從八百餘人損失到二十餘人,一路征戰顛沛,難道只是為了尋找個自刎的地點嗎?很明顯,項羽是準備東渡烏江,以期東山再起的。

那為什麼又不渡了呢?烏江亭長明明提供了一條船的。

呵呵,事情可能壞就壞在烏江亭長身上。

烏江亭長將船停在岸邊,對項王說道:“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江東不大,但也有千里之地,數十萬人口,足夠稱王嘛。這話本是一種善意的勸導,但項羽是何等人,“力拔山兮氣蓋世”,自號霸王,如今敗逃而歸,你卻要他在小小江東稱王,這話對項羽來說就是一種打臉,一種羞辱啊!

烏江亭長接著又說:現在只有我有船,你趕緊“急渡”,否則漢軍追到了,想渡可能都沒有辦法了。呵呵,項羽是何等要顏面之人,當年鴻門宴上,為著劉邦的幾句奉承之詞而滿心受用,就放過了這個最終致自己於死地的一生之敵;如今窮途末路,仍然高喊“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至死都不願承認失敗是由自己導致的。言者無意,聽者有心,亭長的這幾句話對自尊心極強顏面極薄的項羽來說又是無情的鞭撻,甚至是嘲諷。

果不其然,亭長一段話,本來“乃欲東渡烏江”的項羽聽後立馬“剛”了起來。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當年我率八千子弟殺出江東,今日竟敗逃而歸,還有什麼臉面呢?即使他們不言,江東父老仍然憐愛我而讓我稱王,我也有愧於心、無顏於面啊!看到沒,亭長一段善意的言論真的是傷到了心、刺到了心。當然,項羽也明白亭長的善意,他接著說道:“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這就是在立遺囑了,作為無言的反抗,項羽決定拒渡烏江,以死維護最後的尊嚴和臉面。

亭長的話反而成了壓垮項羽尊嚴的最後一根稻草。歷史,如果沒有烏江亭長……

與項羽相反,劉邦就臉皮厚多了。

鴻門宴上,劉邦卑躬屈膝,極盡奉承之能事,“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父親被項羽所擄,面對脅迫,劉邦竟言:“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天下紛攘,面對項羽的私人決鬥建議,劉邦則嘲笑道:“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楚漢相爭,劉邦屢戰屢敗,項羽則屢戰屢勝,最終結局卻讓人大跌眼鏡。

後來,杜牧寫了首《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包羞忍恥,只可惜,項羽臉皮似乎還不夠“厚”!

大家認為呢?望方家指教!


耕讀小棧


壓垮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是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宿州靈璧縣境內)後自尊心崩塌,無顏見江東父老,因而在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浦)自刎。

秦朝末年,項羽起兵是很有優勢的。首先他是楚國名將之後,有一定的影響力。起兵後聽從范增的建議,立楚懷王之孫、一個叫熊心的放羊小孩為王,豎起了反秦的大旗。其次,項羽有本事,在鉅鹿(今河北安平縣),破釜沉舟北渡漳河一舉擊敗秦軍大將章邯,為自己贏得了西楚霸王的名聲,從此眾路諸侯奉他為上將軍。

項羽北上的同時,劉邦西進,用懷柔的政策沒有打多少硬仗就到了咸陽,秦王子嬰自縛投降,同時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還軍霸上,顯示出天下之志。《資治通鑑》上說“亡得滷掠,秦民皆喜”,同殘暴的秦政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自己贏得了民心。

劉邦不殺子嬰。反觀項羽,在新安活埋了二十萬投降的秦軍,後來進兵咸陽,處死了子嬰,掠走無數金銀財寶和美女,並且把阿房宮付之一炬。“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誰知之者!”這是項羽說的,可見其志向就是做一個富家翁而已;有韓姓讀書人罵他“沐猴而冠”,項羽竟然把這個人給煮了,可見項羽格局之低。在優勢明顯的情況下,項羽聽信自己伯父項伯的話不去討伐劉邦;在鴻門宴上不聽范增的話放走了劉邦,失去了去掉競爭對手的機會。項羽又放逐義帝,在政治徹底失分,分封的時候任人唯親,加上他在咸陽的所作所為,所以項羽的失敗是必然的。韓信說他只有匹夫之勇,行的是婦人之仁,真是一語中的,所以毛主席有詩云“不可沽名學霸王”。

在用人方面,劉邦是歷史典範,他重用張良、重用蕭何、重用從對手項羽那邊過來的韓信陳平,重用一起起事的老幹部周勃、樊噲、曹參等一幫悍將。而項羽卻是孤家寡人,自始至終都是他一個人在戰鬥,范增徒為亞父,說到底他的領導力比劉邦差的太多。

本來勝敗是兵家常事,兵敗垓下後項羽認為是“此天亡我,非戰之罪”,言外之意就是再努力也沒用,所以就不再努力了就自刎烏江。項羽至死都沒能正確認識自己,真是一個悲劇。

呂良偉版項羽

陳道明版劉邦

鴻門宴



豫史臺


周殷在史記中沒有任何作戰記載,除了是陳平眼中項羽的“骨鯁之臣”外,就只在最後叛楚的時候出現。關於陳平點名的四位項羽重臣,我們都知道的,除了周殷,其餘三人都是對項羽忠心耿耿誓死效忠的。然而為何周殷最後會反楚,而且還“舉九江兵與漢擊楚”對項羽反戈一擊,這是一個謎,我至今也沒找到任何相關證據。只根據這幾處記載來看,周殷叛楚並非一朝一夕之念,而像是早已有預謀的。一個“召”字,一個“誘”字,都顯示出劉邦似乎與周殷早有約定。因此項羽兵敗時大司馬周殷握九江重兵卻不北上救援並非偶然。

周殷身為項羽最為信任的心腹之一,卻為何在最關鍵的時刻背楚投漢對項羽落井下石?難道他是劉邦安插在項羽軍中的無間道?好像不太可能,畢竟陳平特地點了他的名。於是我們可以往兩方面猜測:一是劉邦許下高官厚祿誘他反楚,二是他和項羽有私仇。

第一個猜測比較合理一些,但劉邦的漢功臣表中並沒有周殷的名字。項伯的功勞都足以封侯,以大司馬之身在關鍵時刻反水的周殷不可能一點功績都沒有。更何況,韓信彭越英布等效命於劉邦之人,劉邦尚要以大片封地來換取他們的出兵,更何況是要策反敵對陣營中的大將?而且周殷反的很乾脆,一點都沒有像韓信他們那樣趁機敲詐勒索的意思,這就更匪夷所思了,讓人不得不往第二個猜測上想。項羽確實幹過不少諸如屠城啊殺降之類的事情,說不定就是哪天一不小心誤傷了周殷什麼重要的人,然後就在周殷心裡埋下的仇恨的種子?

其實還有第三種可能性,就是周殷有可能和英布私交很好,因此英布前去誘他反楚,他很爽快地就答應了。英布在九江是頗得人心的。他隻身歸漢之後,又先後策反了不少兵馬反楚。當時收了九江兵的明明是項伯,卻交給周殷掌管,很可能是由於周殷對九江兵比較熟悉。這樣一來,周殷先前很可能與英布共事過,他們私交很好的可能性不好。因此英布前去策反周殷,周殷二話沒說就很爽快地答應了。

總而言之,不管周殷反水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他的背叛,都是對項羽的致命打擊,甚至可以說是壓垮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正是由於他的九江兵的加入,使得漢軍對項羽的包圍圈最終成型,致使一代霸王自刎烏江。


梅姑姑318


我還是覺得回答問題以簡潔為最好,不要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因為不是誰的字多誰就正確。下面回答問題: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當時的形式,項羽當時到烏江旁邊其實是準備過江的,但是到江邊發現只有一條船,而項羽身邊還跟著20多個士兵,堂堂西楚霸王,斷不會拋下兄弟獨自逃生。所以就只剩下一條路,烏騅馬送給亭長,帶領兄弟再殺回去,返回頭又殺掉上百個追兵,身上也受傷十幾處,這時他看到了原來給他餵馬的馬童,叫呂伯之,這個人已經投靠劉邦了,項羽就和他打招呼說,這不是老朋友嗎,這個呂馬童不敢看項羽,把臉轉過去,告訴旁邊的漢軍中郎騎王翳說,這個就是項羽。看到原來跟著自己的人背叛自己,到此項羽才真的心灰意冷,他說,我聽說劉邦千金買我的頭,還封萬戶侯,今天我就送給你們了,說完就自刎了。所以啊,壓垮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呂馬童呂伯之,如果不是看到這個人,霸王會最後會戰死而不是自刎。





東山客


如果項羽因為失敗而死的話,那垓下之戰被十面埋伏,幾十萬大軍被人刀劈斧砍殺了個精光的時候他早就應該自殺。何必又要突圍,跑到烏江邊再自殺呢?總不會是為了找一個背山面水的千年吉壤吧?

項羽一生70餘戰,殺人無數,心智堅如鐵石,怎麼會為了一敗而自殺呢?所以項羽烏江自刎,肯定是最後發生了擊潰他心理防線的一件事。而這件事的主人公有二個:烏江亭長,呂馬童。

小人物改變了大歷史

我們細細地說:

1.項羽在自殺之前將他的烏騅寶馬給了烏江亭長。這就拔掉了老虎嘴中最鋒利的一顆牙。

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在沙場百戰百勝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有一匹寶馬——烏騅。

此馬日行千里,所向無敵。當項羽跑到烏江邊上後,他那時身邊有26個人。烏江亭長對項羽說:“只有我有船,你趕快坐船逃跑,追兵到了之後他就沒法追了。”

這句話從表面上來看是為項羽好,這是要救項羽的命。可是如果我們往深了去想的話,就會發現這是一個語言陷阱,因為亭長前面還有一句話:“江東雖小,地方千里,十數萬人。亦足王也。”

請大家一定不要忘了,項羽在鼎盛的時候,光手下的士兵就有幾十萬,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可現在亭長卻對項羽說,你跑吧,跑到到江東去,那也能當個小王。有幾十萬人供你使喚,你也能榮華富貴。

這無異於狠狠地閃了項羽一耳光。(因為他的潛臺詞是你這個敗家玩意兒,幾十萬兵被你敗光了,現在灰溜溜地準備跑回江東,你好意思嗎?)

所以才有了項羽後面的話:

“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既然不想跑了,又不忍心把馬殺了,那還不如做個人情,於是項羽將他的烏騅馬送給了這個烏江亭長,自己率領剩下的26人在江邊徒步,手持兵器等待追擊而來的漢軍。

馬上的項羽是天下無敵的,以傷亡兩人的代價殺了漢軍幾百騎兵。就這樣漢軍還抓不著他。

馬下的項羽是英勇蓋世的,就算他徒步力戰,也能殺幾百人。可是他跑不掉,最終會脫力而死。

2.呂馬童,這個項羽的故人,用項羽的身體獲得了他的家族七世的榮華富貴。

項羽是自殺的,自殺前殺了追擊而來的數百漢兵。當他看到老朋友呂馬童的時候,他決定自殺。

原因有兩個:

1.當時劉邦下重賞:能殺了項羽,賞千金封萬戶。

2.這個呂馬童是項羽的老相識。

史記記載:“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這裡面有一個不曾表述的細節:當時項羽步戰已經殺了幾百人,自己身上也被砍了好幾十刀,正是油盡燈枯的時候,而圍困他的漢軍依然有好幾千,項羽怎麼就能在幾千人中一下子發現這個熟人呢?那隻可能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個人真跟他真的很熟。

項羽本來已經精疲力竭(前一天晚上打了一夜,第二天白天打了一白天),殺死了幾百騎兵和幾百步兵。身上又受了十幾處傷,已經是離死不遠了。

這個時候看到自己的一個很熟的熟人,那還不如臨死之前做件好事,用自己的人頭給自己的朋友換一世榮華富貴。

前面說到,他已經將自己最珍愛的烏騅馬送給了烏江亭長,現在他又決定將自己的人頭送給自己的老朋友。他心愛的女人——虞姬,也在頭天晚上自殺了。自己最後的26名騎兵也都戰死了。項羽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什麼可以留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