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用一生把南宋朝的苟且活成自己熱血,帶你瞭解不一樣的他


辛棄疾用一生把南宋朝的苟且活成自己熱血,帶你瞭解不一樣的他

引言

<strong>他,生得八塊腹肌,苦練單挑,不滿足,又學萬人敵的本領。長輩時常帶他登高望遠,指畫山河,有次夾在人群中看著皇帝的隊伍經過,威嚴肅穆,他卻道;總有一天,他會把王端掉,長輩驚慌,直扯他的衣袖。

<strong>你是不是想起來那個誰?誰?誰?你錯了,他不是楚霸王項羽,他是辛棄疾。

<strong>當時的宋王朝,躲進了江南,北方人民在金朝的壓迫下,怨聲載道。身邊的長者是他的祖父辛贊,在金朝當個小縣令,卻一直盼著南宋王朝北閥,年紀輕輕的辛棄疾,要重拾舊山河。

大寫的牛叉,生命的前二十三年

年輕人,一生才不過剛剛開始,當立初心。這初心有驚心動魄的宏大,也有簡簡單單的平凡。平凡誠可貴,宏大則註定要顛沛流離一生。有的人帶著宏願出發。面對殘酷的現實,漸漸消磨了初心,這也無可厚非。有的人帶著宏願一腳就踏進的雲端,然後又深陷谷底,浮浮沉沉,初心當如何呢?辛棄疾的起點就是太高了。

黃帝要揮兵南下,北方空虛,革命軍揭竿而起。辛棄疾組織起一支2000多人的軍隊,時隔千年,我們讀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仍能感受到一股金戈振聲: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據記載,辛棄疾與另一支革命軍首領合併,準備南下歸順。正當辛棄疾完成南下聯絡,準備回營時,合夥人被叛將所殺,辛棄疾大怒。橫刀立馬,率領50人的騎兵隊殺入了5萬的敵人,將叛將生擒,而且突出了重圍奔襲千里,將叛將押至臨,辛棄疾一戰成名。舉國震驚。

誰也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年僅23歲的熱血青年。23歲?本應該是大學畢業找工作的年紀。

辛棄疾用一生把南宋朝的苟且活成自己熱血,帶你瞭解不一樣的他

壓不死的小強,生命中途的40年

起點越高,受挫時越痛。

南下歸宋的辛棄疾,很快就被解除了全副軍裝。沒關係,辛棄疾沒有得到,還有一支筆,他不停的給皇帝發送郵件,呼籲皇帝厲兵秣馬,準備北伐,重拾舊山河。可是,臨安也挺漂亮的,不輸汴梁,時間呆久了,大家覺得也挺不錯,放著太平的小日子不過,幹嘛非要動刀動槍呢?這些郵件一直在雲端,卻從沒有回覆。倒是自己寫的推文《美芹十論》、《九議》等流傳各大社交網站。不過這些虛頭巴腦的名聲,對於辛棄疾來說,沒個鳥用。

皇帝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聽煩了,於是就對辛棄疾說小夥子有才幹地方百姓需要你。辛棄疾就先後被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地方官,治理荒政,整頓治安。總之,江山的事就不用他操心了。

帶著失落的心,在某個秋日午後辛棄疾登上建康賞心亭,遙對秦淮河,痛拍欄杆,想起當年的沙場、號角與馬鳴,一抹臉頰,全是一個硬漢的淚水: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奴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於是就有了這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頻繁的調動,成了辛棄疾的日常生活。他曾一度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可直到看見平凡也不認為這是唯一的答案。從湖北調至湖南時,辛棄疾起初的心情,就像北京的霧霾天。不過,他很快又重新發現了霧霾中的激情。

湖南人性格熱烈。彪悍勇猛,天生有著優良的軍人血統。辛棄疾來了靈感,覺得湖南人可完全可以組建一支具備變態能力的軍隊。於是他這個地方行政長官,開心的丟開了案牘之勞。親自組建了一支2500人的飛虎軍,鐵甲烈馬,威風凜凜。美軍曾在二戰時組建了人民的飛虎隊,其實人家辛棄疾早就玩過了。

據記載,建軍之初,要造營房,恰逢連日陰雨,沒辦法燒製屋瓦。辛棄疾就貼出了《致長沙市民書》,每戶人家如果送瓦20片,可立得現銀,嚴謹的付現流程,再加上辛棄疾如雷貫耳的名聲,長沙市民參與踴躍,營房的屋瓦,只用了兩天就全部搞定。此後,長沙市民每天清晨,都看見辛棄疾吹著口哨,帶領著飛虎軍在湘江邊晨跑拉練、立正稍息。不少市民踴躍參與,湘江邊的晨跑隊伍也壯大起來,成為市容一景。不少市民自然要問,這飛虎軍要幹嘛?維護治安也太大才小用了吧?再說,自從您上任之後,犯罪率直線下滑。辛棄疾答,枕戈待旦,準備北伐。

這話如一陣風,順著長江刮到了臨安,又經口耳相傳,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朝臣都說辛棄疾組建了辛家軍,大有先祖時楊家將的感覺。皇帝哪受得了這個,讓人給辛棄疾帶去口信說,辛棄疾同志這些年實在辛苦,經國家特批,可提前養,老薪水照發。辛棄疾於是開始了他中年以後的閒居生活。這下是徹底沒指望了。此後的20年,他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福建地方官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鄉下閒居。


辛棄疾用一生把南宋朝的苟且活成自己熱血,帶你瞭解不一樣的他

比煙花徇爛,生命的最後5年

南歸一晃已經整整40年。辛棄疾也從當年那個血氣方剛的青年,成了一個兩壁蒼白的老者。這裡耗盡了他生命中最好的歲月,卻無法把初心實現,挫折、失敗是無法在轟轟烈烈中打敗一個意志堅定的人,反而會使他越挫越勇。倒是無盡的等待,容易在無聲無息中消磨掉所有的鋒芒。

機會卻在這個時候來臨呢。

大草原的蒙古人崛起了,比金人更猛,攆得金人向南逃竄,南邊?南邊有個弱弱的南宋,於是金人就這樣打過來了。皇帝召見辛棄疾。說江山社稷以前你不用管,這回你的管管了。

這算什麼?揮之即去召之既去來,狗也不情願幹了,可辛棄疾幹了,辛棄疾一到鎮江上任就開始著手準備工作屯糧、屯兵、趕製軍服外套,還派了間諜去金國收集情報。已經日薄西山的金國,早已外強中乾。辛棄疾說,只要咱們好好準備,北伐有戲

終於見到光明呢。可是同僚們覺得不舒服,哪來的“咱們”?搞得有聲有色的辛棄疾,在任期不滿15個月時,就以貪財好色之名被彈劾。抱著鋪蓋捲回去,接著種地。失望的辛棄疾登上鎮江北固山,在66歲時寫下這篇千古名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皇帝一看,趕緊問,身邊的辛棄疾還能吃幾碗飯,接著又一紙詔令,可是這時辛棄疾已經躺到床上了,據記載他閉眼前的最後一句話依然是“滅那鳥國”。

最終是蒙古人,替辛棄疾滅了金國,也順帶滅了南宋。不過由始至終,辛棄疾初心未改,一生都在為之拼搏,這就值得我們敬稱一聲“辛爺”。

辛棄疾用一生把南宋朝的苟且活成自己熱血,帶你瞭解不一樣的他

何況“辛爺”的一生,從不曾為了將就他人而委屈了自己,也許他人覺得“辛爺”的一生活得不像個樣子。在人生落幕那刻“辛爺”也許有失落,但沒有後悔,只要想起自己吹的口哨帶兵拉練,騎著駿馬縱橫馳騁的時光,滿滿的都是幸福的淚花。

於是乎腦海裡閃過一句臺詞——————不擇手段非豪傑,不改初衷,真英雄。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