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陰人。

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 。

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梁、項羽,未得到任用。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經蕭何保為大將,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

劉邦兵敗於彭城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平定魏國。請命北伐拿下代國 ,劉邦收其精兵後背水一戰擊敗趙國 。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 劉邦成皋兵敗奪其精兵後,奉命攻打齊國 ,並於濰水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

漢五年,帶兵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項羽死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 因人誣告貶為淮陰侯。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呂后與蕭何合謀, 誘殺於長樂宮鍾室,夷滅三族。

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

作為軍事理論家,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韓信為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餬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韓信曾經多次前往下鄉南昌亭亭長處吃閒飯,亭長的妻子嫌惡他,一早把飯煮好。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於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 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 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

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殺掉壯士?”

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劉邦。劉邦只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也十分賞識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劉邦不用,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向劉邦報告“丞相蕭何逃跑了。”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隔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見劉邦,劉邦又是生氣又是喜歡,罵道:“你逃跑,是為什麼?”


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劉邦問道:”你去追回來的是誰?” 蕭何說:“韓信啊。”


劉邦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


蕭何說:“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


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方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麼,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


劉邦說:“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個將軍吧。” 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

劉邦說:“那麼,讓他做大將。”蕭何說:“太好了。”


當下劉邦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說:“大王一向傲慢無禮,如果任命一位大將,就像是呼喚一個小孩子一樣,這就是韓信離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就該揀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起一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


劉邦答應了。那些軍官們聽說了,個個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等到舉行儀式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

韓信拜將後,劉邦問韓信有何定國安邦的良策。 韓信問:“同您東向而爭天下的不是項羽嗎?那大王自己估計一下,論兵力的英勇、強悍、精良,同項羽比誰高誰下? ”劉邦沉默良久,認為不如項羽。韓信再拜,贊同地說:“不僅大王,就連我也覺得您不如項王。可是我曾經侍奉過項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項王一聲怒喝,千人會嚇得膽戰腿軟,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這隻算匹夫之勇。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

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稜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家,這是婦人之仁。


項王雖然獨霸天下而使諸侯稱臣,可是卻不居關中而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把自己的親信和偏愛的人封為王,諸侯對此忿忿不平。諸侯見項王驅逐義帝於江南,也都回去驅逐他們原來的君王而自立為王了。


凡是項羽軍隊經過的地方,無不遭蹂躪殘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強屈服。名義上雖為天下的領袖,實質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強大會很快變成衰弱的!在這種情況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敵人不被誅滅!


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給功臣,何愁他們不臣服!率領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敵人不被打散!況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馬欣本為秦將,率領秦國弟子已有數年,戰死和逃亡的人不計其數,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和將領投降了項羽,至新安,項羽用欺詐的手段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章邯、董翳、司馬欣得脫,秦人對這三人恨之入骨。


正在這時項羽以武力強封這三人為王,秦國百姓都不擁戴他們。您入武關時,秋毫不犯,廢除秦苛酷刑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國百姓無不想擁戴你在關中為王 。


根據當初諸侯的約定,大王理當在關中稱王,關中的百姓都知曉。可大王失掉應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漢中做王,秦地百姓無不怨恨項王。如今大王起兵向東,攻三秦的屬地,只要號令一聲即可收服。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劉邦聽後大喜,自以為得信晚。對韓信言聽計從,部署諸將準備出擊。韓信的這番議論,實際上為劉邦制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方略。

前206年十一月,劉邦乘項羽進攻齊地田榮之機,決計東向與項羽爭天下,楚漢戰爭爆發。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利用秦嶺棧道。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派樊噲、周勃率軍萬餘大張聲勢地搶修棧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則親率軍隊潛出故道,翻越秦嶺,襲擊陳倉。連續作戰,分兵略地,迅速佔領關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對楚的初戰勝利。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前205年,劉邦率漢軍出關,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昂降漢。聯合齊王田榮、趙王歇共同擊楚。 四月至彭城,漢軍大敗而還。

韓信復收潰敗之軍與劉邦在滎陽會師,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於京、索之間,使漢軍得以重振旗鼓。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魏王豹以探母病為由回到封國後,就封鎖了河關,切斷漢軍退路,叛漢與楚約和。 劉邦派酈食其說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擊魏。 魏豹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鎖河關。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韓信故意多設疑兵,陳列船隻假意要渡河關,而伏兵卻從夏陽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襲擊魏都安邑。韓信大勝,虜魏豹,平定了魏國。

劉邦採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的同時,給韓信增兵3萬,命其率軍東進,開闢北方戰場。劉邦派張耳與韓信一起引兵東擊趙王歇,北擊代王陳餘,活捉代相夏說、破代。即以俘獲之精兵,補充在滎陽對楚作戰的劉邦軍,支援正面戰場作戰。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齊國平定之後,他派人向劉邦上書,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

劉邦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 劉邦經張良、陳平提醒也明白過來,於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前202年,劉邦趁項羽無備,楚軍飢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 約韓信從齊地,彭越從梁地南下合圍楚軍。韓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楚軍反擊,劉邦大敗而歸。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為調動韓信、彭越,劉邦聽從張良之謀,劃陳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封彭越為梁王,劃睢陽以北至谷城,為其封地。韓、彭遂率兵攻楚;韓信從齊地南下,佔領楚都彭城和今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彭越亦從梁地西進。漢將劉賈會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固陵東進、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向垓下退兵。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與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後。

韓信揮軍進攻失利,引兵後退,命左、右翼軍繼續攻擊。楚軍迎戰不利,韓信再揮軍反擊。楚軍大敗,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

楚軍屢戰不勝,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歌雲:“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韓信乘勢進攻,楚軍大敗,十萬軍隊被全殲,項羽逃至東城自刎而死。

劉邦於是還至定陶,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後改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韓信到楚國後,召見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輪到下鄉南昌亭長時,只賞他一百錢,並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 又召見曾經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封他為中尉,並且告訴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了他也不會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項羽兵敗後,他的將領鍾離眛因素來與韓信關係很好,就投奔了韓信。劉邦記恨鍾離眛,聽說他在楚國,就下令楚王逮捕他。

前201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的計策,說天子要出外巡視會見諸侯,通知諸侯到陳地相會,說:“我要遊覽雲夢澤。”其實是想要襲擊韓信,韓信卻不知道。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劉邦將到楚國時,韓信打算起兵謀反,但又認為自己無罪;想去謁見劉邦,又怕被擒。這時有人向韓信建議:“殺 了鍾離眛去謁見漢高祖,高祖必定高興,也就不用擔心禍患了。”

於是韓信把此事與鍾離眛商議,鍾離眛說:“劉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你這裡,如果想逮捕我去討好劉邦,我今天死,隨後亡的定是你韓信。看來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結果鍾離眛自殺而亡。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韓信持鍾離眛首級去陳謁見劉邦。劉邦令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放在隨從皇帝后面的副車上。韓信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劉邦說:“有人告你謀反。”就給韓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陽,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他為淮陰侯。

韓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悶悶不樂。對於和絳侯周勃、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

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韓信出門後,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陳豨被任命為鉅鹿郡守,向淮陰侯辭行。韓信拉著他的手避開左右侍從在庭院裡漫步,仰望蒼天嘆息說:“您可以聽聽我的知心話嗎?有些心裡話想跟您談談。”陳豨說:“一切聽任將軍吩咐!” 淮陰侯說:“您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我為您在京城做內應,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陳豨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說:“我一定聽從您的指教!”


前197年,陳豨果然反叛。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從。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管起兵,我在這裡協助您。”韓信就和家臣商量,夜裡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髮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

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上書告變,向呂后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

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和蕭何謀劃,令人假說劉邦平叛歸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 蕭何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韓信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蘇先生讀史|韓信:漢三傑之一,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功高無二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