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庚子國難”(一)被掃進歷史灰燼的清王朝

2020年的開春,一場突入起來的“新冠病毒”衝擊了中國,但是在瘟疫面前,中國黨和政府,人民傾全國之力抗擊病毒,到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全國的情況有了明顯的好轉,這場阻擊戰我們必勝。

看著今天我們強大的國家和偉大的人民,回首120年前同樣的“庚子年”,那時山河破碎,民生凋敝,內憂外患的大清王朝從那一刻起被真正的掃進歷史的灰燼中。

庚子國難的前因: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並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後來雖然三國干涉還遼,但號稱東亞第一艦隊的“北洋艦隊”的覆滅,代表清王朝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洋務運動”的失敗,大清國國際的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真正開始對中國這塊土地,資源肆無忌憚的掠奪。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1896年,有意瓜分中國的歐洲強國,對清政府提出無理要求,並要求准許修建鐵路和採礦。1897年11月,山東發生"曹州教案",兩名德國傳教士能方濟及理加略被衝入教堂的村民打死。德國立即作出了反應,乘機出兵佔據了膠州灣和膠澳(今青島)。德皇更對其艦隊訓言,謂:"如中國阻撓我事,以老拳揮之"。接下來的一個月,俄軍進駐了遼陽南方的旅順,英國和法國分別派兵佔領威海和廣州灣(今廣東湛江)。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的有識之士開始尋找中國的出路

而義和團運動除了人民不堪重負的反抗外,也是清慈禧和光緒權利鬥爭的延續,也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和“保守派”的較量。1898年以戊戌六君子被殺為標誌的“百日維新”落下帷幕,慈禧鎮壓維新運動,軟禁光緒帝於中南海瀛臺。此時西方各國出於各自利益的考慮對維新派人員如康有為、梁啟超協助他們逃離中國,而慈禧欲廢黜光緒帝,遭西方各國反對而不敢付諸行動,這些都令她懷恨在心。再加上由於列強出於利益要求,企圖瓜分中國,紛紛租借港灣和劃分勢力範圍也增長了慈禧的仇外情緒。

導火索:“義和團運動”:義和團從一開始就是有清官方扶持利用的宗教團體,不過由於後來有大批的貧苦的人民的加入,才有了人民抗爭的歷史意義。

1900“庚子國難”(一)被掃進歷史灰燼的清王朝

義和團


義和團,原名"義和拳",為山東省學習武術的團民組織,為山東巡撫毓賢利用來抗衡教會,威嚇教民脫離教會之用。後由外國所迫,派袁世凱到山東取締,團民逃到北京城外涿州各地。

當時,慈禧信任閉塞愚昧的守舊大臣,竟聽信毓賢之言,相信團民能"刀槍不入"、"槍炮不傷",慫恿慈禧藉助義和團排外。慈禧太后派軍機大臣剛毅往涿州視察,但剛毅竟向慈禧奏稱"天降義和團,以滅洋人"。因此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進入北京城內勤皇。

在義和團運動的整個期間經歷了被清政府利用,鎮壓,再利用,再鎮壓的過程。義和團運動是“庚子國難”的導火索,也貫穿了整個事件的始末。義和團最後被清政府和以八國聯軍為代表的帝國主義聯合絞殺,最終的結果也說明清政府徹底的淪為西方帝國主義的幫兇。

過程:1900年1月27日,英、法、美、德、意、日等國聯合照會清政府,再次要求取締義和團。2月1日,山東高密群眾圍攻德國鐵路公司,相持數日,並破毀鐵路,至14日,德軍揚言要以武力鎮壓。3月13日,帝國主義列強在渤海舉行海軍示威,顯示要用武力干涉中國。4月6日,英、美、德、法公使照會清政府,限兩月剿除義和團,否則將派水陸各軍馳入直、魯兩省,代為剿平。

1900“庚子國難”(一)被掃進歷史灰燼的清王朝

八國聯軍進北京

1900年4月,義和團剛在北京近郊發展起來,俄羅斯帝國公使就提出鎮壓。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各國公使也奉本國政府密令,聯合照會清朝政府"剿除義和團",並將艦隊聚集大沽口進行威脅。5月間,義和團在京津一帶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清軍士兵參加義和團,以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為首的排外勢力在清政府內佔據上風。各國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無法控制形勢,總理衙門也"無力說服朝廷採取嚴厲的鎮壓措施",便策劃直接出兵平亂。

5月28日,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大日本帝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王國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

5月30日至6月2日,八國的海軍陸戰隊400多人,陸續由天津乘火車開到北京,進駐東交民巷。

5月31日,北京東交民巷外國使館要求加強保護。英、俄、法、美、意、日六國從天津派水兵及陸戰隊349人登岸,乘火車於當晚抵北京。隨後,各國繼續向中國增兵,各國軍艦24艘集結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聯軍達2000餘人。6月6日前後,八國聯合徵華政策相繼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進攻中國的戰爭爆發。

1900“庚子國難”(一)被掃進歷史灰燼的清王朝

八國聯軍攻擊北京

從6月11日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八國聯軍2000多人強佔火車由天津駛往北京開始到8月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西太后和光緒皇帝倉惶出逃。聯軍入城後,解除了義和團對東交民巷和西什庫教堂的圍攻,義和團被迫退出北京,轉往外地。慈禧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鴻章為與列強議和全權代表,發佈徹底剷除義和團的命令。這場戰爭清政府和義和團都是失敗者,西方列強以此為藉口除了索要鉅額戰爭

賠款,並又繼續大肆的搶佔利益和擴充勢力範圍。其中俄國強佔土地最多,特別是在東北地區,1900年9月,俄軍在攻佔秦皇島、山海關同時,集中龐大兵力,分五路對東北地區實行軍事佔領。1900年11月,俄國脅迫奉天將軍增祺簽訂《奉天交地暫且章程》,企圖把軍事佔領合法化,企圖把俄國獨佔東三省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因遭中外反對而作廢。俄軍利用軍事佔領的機會,大肆掠奪中國東北的金礦、煤礦和森林資源,這也為三年後的日俄戰爭埋下了伏筆。

1901年9月7日,總理外務部事務和碩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和文華殿大學士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代表清廷與帝國主義簽訂了《辛丑條約》十二款及其十九個附件。。條約規定:中國賠銀4億5千萬兩;北京使館區及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交由外國駐軍;禁止中國人民組織反帝組織等。《辛丑條約》保住了清政府權位,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統治,清政府由此徹底的成為帝國主義的傀儡。

“庚子國難”是近代中國最悲慘的事件之一,在這場事件中人民一直都是最大的犧牲者,無論義和團的戰士還是無辜的民眾在整個事件的過程中,過程後都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對清政府來說清中央政府權威掃地,在此之後再也無力掌控地方勢力,隨著付出龐大的賠款,並喪失多項國家主權。華北大亂,東南各省督撫自行宣佈中立,從此清中央政府權威低落,漢族權臣抬頭,清中央政府實際上已近崩潰。

1900“庚子國難”(一)被掃進歷史灰燼的清王朝

《辛丑條約》簽訂現場

由於大量的賠款,以清政府與總共十一個國家簽訂《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分三十九年付清(這樣鉅額的賠款是緊接著《馬關條約》向日本賠款白銀兩億兩之後,可謂雪上加霜。中國這時戰爭不斷,內憂外患,早已國庫空虛,國民總產值低落,要付清4.5億的戰爭賠款只有分期償還,並且還向有關各國銀行借債還貸用以支付賠款),被稱為庚子賠款。為了從經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條約》規定,以海關稅及鹽稅作為償還賠款之用,但這兩項稅收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一項財政收入。控制海關就基本上能夠左右中國財政。賠款共分39年才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白銀,翻一倍多,也使得中國在後來的幾十年中的經濟跌入低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翻不了身,經濟實力極度落後。這也就是在以後日本敢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

1900“庚子國難”(一)被掃進歷史灰燼的清王朝

1900年,一場西方主要勢力的侵華戰爭,再一次把清政府向來都不關心國家和人民,只顧自己享樂,卻不關心人民的死活,清朝的軍隊大都軟弱無能,貪生怕死的形象表露無疑。從1900到1911清王朝退出中國歷史的舞臺,在清最後的十年不過是一個垂暮的帝國的最後一口氣罷了。

120年後昔日的“八國聯軍”並沒有退場,新的“八國聯軍”已經成軍,不過世界早已不是120年前的世界,中國也早已不是那個“晚清”。

1900“庚子國難”(一)被掃進歷史灰燼的清王朝

中國海軍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