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業如何維持住現金流來“自救”?

記得去年,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調侃說:"2019年可能是會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沒想到,果真應驗了他的這句戲言。來勢洶洶的新冠狀病毒肺炎,讓各中小企業剛剛踏入2020年的大門就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

疫情下,人們居家隔離、限制出行,對那些完全依靠線下才能獲得客戶、開展業務的企業來說,無疑是掐住了企業的命脈。企業保本的銷售額、保命的是現金流。如何開源節流,維持住企業的現金流撐過這個"冬天",成了各企業紛紛都在思考的問題。

恆大集團在恆房通實施全面線上售房,並開展線上一系列優惠活動,短短三天業績就達到了580億;服裝品牌太平鳥成立了線上營銷團隊,通過讓一線店員使用微信與熟客溝通,將客戶引導到線上。並開展了多場優惠活動,實現了業務線上遷移。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維持住現金流來“自救”?

顯然,在這危機中,線下業務無法開展,往線上轉型成了各企業的救命稻草。

大災往往孕育著大改變,同時也將帶來大機遇。2003年的非典,讓線下消費轉移到線上,中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成就了像阿里巴巴這樣偉大的企業。這一次的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會進一步加強消費往線上轉移,讓很多企業業務轉型線上,未來十年裡,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那面對現在的當務之急,傳統中小企業該如何往線上轉移,快速、低成本的精準獲客。給企業帶來現金流,度過此次危機呢?

這裡,給您分享一些由網絡營銷實戰專家薛正浩老師給企業老闆支的三招:

第一招:問答營銷

試想一下,當你想了解一款產品、想找方法解決一個需求的時候,第一時間會想到什麼?沒錯,大部分人會去像百度這樣的搜索引擎上去尋找答案。用戶的這種迫切、精準的需求表達,其實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和轉化空間,這時就是我們企業精準營銷獲客的好時機。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維持住現金流來“自救”?

這類獲客一般的特徵就是用戶通過在搜索引擎提供的問答平臺上搜索答案,當需求匹配,用戶會進入頁面詳細瞭解比較,有意向後在瀏覽頁面留下聯繫方式或主動聯繫,從而成功實現營銷。

通過在問答平臺留下答案、評論或發起問題等內容,企業就可以來佈局企業品牌正面信息、宣傳推廣企業品牌,同時用幾乎沒有什麼成本就能帶來精準的目標客戶。

第二招:自媒體營銷

現在這個被互聯網包微著的大時代,一個人的生活每一天都離不開網絡。想看下文字,瞭解諮詢、查閱信息有今日頭條、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想看一下視頻有抖音、快手等;想聽一下音頻,有喜馬拉雅、蜻蜓FM等。網絡媒體無處不在,已融在了我們生活中。將企業的文章、視頻、音頻等內容通過各媒體平臺就能輕鬆到達用戶群體,從而就可以實現產品信息、品牌的傳播並帶來客戶。

這類獲客是由需求並不明顯的用戶主動在平臺上瀏覽、當看到優質的與興趣需求匹配的文章、視頻或音頻時,與用戶需求匹配後,用戶產生直接諮詢或購買行為。

常見的自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信息流(今日頭條、百家號、大魚號、簡書等)、短視頻(抖音、快手、西瓜視頻)、音頻(喜馬拉雅、荔枝)、微博等。

企業在瞭解平臺屬性、運營規則及分析企業自身特點後,進行有選擇的垂直內容運營,就可以實現低成本獲得大量精準的客戶。

第三招: 社交人脈營銷

社交人脈營銷,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你的人脈、社交場景來進行營銷。比如:微信群、QQ群、朋友圈、微博等。大家所熟知的微商就是通過社交人脈的營銷來達到銷售的目的。

當需求不明顯的用戶,在通過刷朋友圈、聊社群等社交平臺獲取資訊時,看到優質內容與自己需求匹配,判斷與對方的信任程度後,再決定諮詢或購買。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維持住現金流來“自救”?

所以經營自己人脈圈,維護好信任度、好感、對於人脈營銷就尤為重要。

一個企業,假設員工有100人,每個人的微信好友如果平均是500人,那麼組織群員的人脈營銷就能觸達到5萬人。可見,社交營銷對企業來說是非常低成本,同時高傳播度的營銷方式。

這場疫情、給高週轉企業都踩了急剎車,在新環境下,企業無疑要尋求新的模式、新的工具或新的方法,而不是還以原有熟悉的環境下的模式經營,模式與環境不匹配,企業勢必會陷入困境。

希望以上分享的幾點能對您的企業在疫情下如何在線上低成本的快速獲得精準客戶帶來啟發,維持住企業現金流,度過此次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