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19了還有人鼓吹“英語無用論”,如果高考不考英語,你會主動學英語嗎?

色影姐


英語無用論更多的原因來源於,整個國內並沒有普及化英文的重要性。

首先說,英語是否重要:按照我們的教材大綱,英語成為必考科目,原因一定是國家需要這樣的人才,對此進行某個技能認知能力的篩選,需要掌握英語。

從學習上,9年義務教育+3年的高中教育+4年的大學高等年的基礎教育(也就是16年的英語知識學習)都在規範的普及英語,部分城市的正式英語教學仍舊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直到大學都是一門重點的必考科目。甚至到了研究生以及博士,英語的難度是層級遞增的。為什麼,因為英語是國際語言,對高等教育知識的蒐藏和和國際交流都必須用英文原版教材編著,方便各國人才交流翻閱。那為什麼是英文。跟歷史有關係。世界都在互相交流,必然要選擇一門能夠通用的語言做交流工具,英語成就了當今一門注重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

 

所以英語的重要性是必然的,那些說不必須的人是跟我國現階段發展的程度相對應而言,沒有完全涉及到全部人都需要非用不可的地步,但隨著教育水平和知識階段的提高,不能否認不遠的將來會逐漸的普及化。

 

關於翻譯軟件是否能解決語言的所需問題。按照目前現階段的發展,絕對是不可能的。因為翻譯軟件做到的翻譯詞條僅僅是日常所用的常規編輯,那些常規性的語言出現次數,和使用頻率是能夠解決基本的常規性交流,比如購物,多少錢(how much is this /isit),什麼尺寸的what size is it?等簡單的交流。

 

其次現在出現最厲害的翻譯軟件也是少量的幾家專業的詞典研發出來的付費詞典筆,我們所看到廣告介紹的內容,就是能夠在多個國家之間的會議談判進行不同的語言翻譯交互。這些實現的原因:

1. 成本很高,能夠解決基本的會議長難句(同樣是根據某些行業的專業術語,交流理解,貿易談判規則等進行提前的編碼),需要大量的專業英語翻譯的人士在整合和蒐集詞條跟編程員合作進行編譯,而我們所看到的那些廣告都是經過了特定場景的設計,呈現的效果。需要這樣的專業軟椅軟件還要額外的購買專業付費服務。比如行業此條包,更新軟件,設備等。

2. 社會,環境,文化的場景是多變的,而任何人之間的交流,不能限制於機器單項的翻譯,這無形中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鴻溝。例如,大家在談論的時候說到一個模型設計是根據量子原理實現的。(the model of design was made by us is the quantum theory),當然這句話絕對不會是唯一的翻譯,每個人絕對有自己的思維和邏輯理論把同一個意思用不用的詞彙秒速出來。這是限制之一。

 

如果這時候有人說笑話,緩和一下輕鬆的會場氣氛,可能會涉及到當下的網紅詞彙的流行語。例如,我們都希望可以”奧利給“在任何產品上,這是由於一些新文化的產生,在一些動漫中衍生出的詞,被大部分人使用,成為了網紅語,這怎麼能在當下的環境去翻譯呢。

 

所以面對那些抱著靠翻譯去解決語言的根本交流問題的人,只不過習慣性的逃避成功的努力這個規則。

 

最後說,機器是人編譯出來的,目前沒有機器能夠有自己的感情,會思考,會根據環境周圍的變化狀態而學習,本身語言的本質就是與任何動物在特徵上的高級區別。也就是會思考,那些抱著幻想狀態的人,終究是活在科幻世界裡沒有走出來。有那一天的存在,沒有任何一種行業是不能被機器代替的。

非常簡單的道理,如果機器能替代,我們為什麼還需要辛苦的考雅思託福,不直接帶個翻譯器上課就好了?

 

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想著解決問題,而是逃避那些學習不成功的痛苦,終究是那些認知不足的人為自己找到的一個藉口。

 



CherryEnglish


英語只是語言交流的一種,之所以反對是因為目前教育部將英語地位拔的太高,基本和漢語等同。而事實上將英語學以致用的又不多,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除了造成學生學業沉重之外,還讓不少學生漢語都沒能學好。英語和拼音搞混,一字多音,一字多義也沒搞明白。尤其這幾年的畢業生,語文書寫時錯別字,同音字尤其多。本國語言本國文化都沒能學好,就學外語是否拔苗助長?是否讓學生從小就覺得自己國家文化和語言以及生活和文明程度不如英語國家?不然的話為什麼學英語?別人好你才會學阿。不利於從小培養祖國文化認同感、祖國強大自信感。完全否定一刀切也沒意思,讓有需要的人選修英語作為一門生活技能就好。與其它語系平等看待,完全沒必要全民都學,還列為升學必考課。我還記得讀書時老師為了讓我們有興趣學英語說道:“外國產品比國內的好,但是你英語不好看不懂英文說明,那你買來的外國貨就等於白買了。”雖然現在明白那是謬論,但是外國貨比國貨好的觀點就此形成。衍生出來就是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由此帶來的出國留學鍍金潮一浪高過一浪。鍍金回來的看人都高人一等。有個外國女婿不管白的黑的都陪有面子。長此下去,大國自信從哪來?絕大部份學生學到的英語一生都無用武之地。難道只為了看懂產品英語說明或者英語電影?又或者是為了方便外國人問路時能回答?坦白講我不能,亦不願。香港大學以英語作為主要教育語言,其後果已經看到,是時候改一改了。


會功夫地熊貓


其實我們可以很客觀的來看待這個問題:首先,英語有沒有用?廢話,大便都能施肥,英語當然也是有用的!第二,哪些人需要使用?統計下,你會發現,在中國經常能用到英語的人也就佔不到5%(偶爾出國玩用一下不算,那種情況你手機下個翻譯同聲軟件可能都比你自己表達的清楚!)。第三,需要用到的人,都有必須學的理由,比如科研,比如翻譯,比如外交等等,這些常常使用的行業佔總行業人口也不足5%。那麼問題來了,基礎教育是普及型的,也就是說所有人都要學的,而學了以後有95%的人都用不上的東西有什麼必要放在基礎教育裡面佔用孩子們寶貴的學習時間?覺得需要使用的那些人完全可以自行學習,就像學習踢足球一樣,當作課外興趣就好,需要精通的人在大學部分確定需要使用的專業裡開設這門課就好,有什麼必要將其作為高考的內容?我想大多數人都差不多和我一樣,大學畢業後由於長時間沒有練習,也沒有語言環境,差不多都還給英語老師了吧,哈哈!


吾悟霧


英語學習在我國顯然是過於拔高了。想想當年大學時光一多半時間全用在學習英語上了,就算是考過了級也都是半吊子水平,因為針對考試的學習根本不實用,也沒地方實用。畢業幾年後基本都還給老師了,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大部分人走上工作崗位,都是用不到英文的。個人以為英語交給相關專業去學習就行了,到處都是外國語學院,根本不會缺失這門工具。

可現實卻是英語學習越來越小齡化,小學甚至幼兒園都開始培訓了,在意識形態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國外動不動就以關閉孔子學院相威脅,而我們的做法正好相反。師夷長技以制夷是不錯,但說的是技而不是別人的習慣、語言,如果過於投入,等待我們的更有可能是邯鄲學步。

當下風氣普遍浮躁,文明素質還有欠缺,高鐵霸座、火車扒門、壞人變老等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正是需要我們加強傳統文化學習,提高整體道德素質的關鍵時刻。越來越普及的英語學習勢必會擠壓語文道德等傳統文化學習,在個人看來,這是捨本逐末的做法。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見月


如果高考不考英語,當然不學了,我可以學日語或者法語等需要,語言終究只是工具,就好像我現在編程,我想做java開發,我就學java,想做python開發,就學python,不想做這些,就不學,那我不是經常需要接觸英語環境,我還學英語幹什麼?為了跟周邊人秀我會英語,那我還學了日語呢,有用嗎?沒用,周邊沒有環境給你用這些語言,所以我說語言只是工具,需要的人自然拼命學,不需要的學了無用,現在很多要求學英語只是高考需要,你放開高考,沒幾個願意學的


陽光24005896


看了一些評論,你鼓吹學英文應該說道理,不要為了顯示你的正確而刻意貶低別人,我最討厭的就是這種人,我想你們說的鼓吹“英語無用論”的只是說普通人用不上英語,所以不應該作為主考項目,不可能說中國不需要英語外交,不需要英文翻譯了,不管他們說的對不對你也要客觀評價,不要刻意貶低別人,實際情況絕大多數人畢業後連十個英文單詞都記不住,對於他們來說記住英文字母就行了,難道說他們學英語無用不對嗎?就算有用,但是這個項目本來就是他們的短板,根本就學不好,但是不代表他們其它方面也不行,把英語作為必修科目,主考三大科目之一,對他們是否不公平?這就是你們說的英語無用論的出處,我覺得很有道理,還有的人為了抬高英語的地位竟然說不學英語就是自我封閉,閉關鎖國的清政府什麼的,具體怎麼說的我也記不住,反正差不多是這個意思,不學英語是因為語言能力是他們的短板,不代表他們觀點理念陳舊,不代表他們就否定英語的地位,不代表他們自高自大認為我們不需要學術交流了,我覺得建議取消英語主考地位的比你們這些盲目崇拜英語的高明太多了,根本不是一個檔次,我們跟外國學習,學習的是理念是道理,單單一個語言有那麼大的作用嗎?英語翻譯是做什麼用的?鼓吹英語必學的才是捨本逐末,根本沒有讀懂英語。


等待22925124


英語當然有用了,法語、德語、俄語、日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都有用。

可不見得進入高等教育必須以此為門檻,前期應該鼓勵學習各種語言,向相關語言國家學習和交流,隨著國家日益強大,掌握各種語言機構人員有了一定儲備,真沒必要把母語外的另一種語言做為進入高等學府、專業人員再教育考試、評定專業職稱的依據,有些專業和外國語真沒有多少關聯性。

國家強大了,外國語地位就應該下降。

弱小貧窮時,只有適應強大者的習慣。

許多國產家電產品操作按鈕都標誌英文,開關按鈕大部分人都重複操作才能確定標識功能,而國外中國人去的地方都為你準備漢字標識。


閒散人


英語就是個語言。沒必要大家都學,尤其是智能時代,老人出國都可以用智能手機溝通,買國外的東西也可以通過手機翻譯軟件完成。(日語,德語,阿拉伯語等主要語言都可以)現在是變態的,英語高考150分,研究生也要基本及格線。英語根本不屬於教育部門的事,變成一個大產業,一動就會動了很多人的蛋糕了。。


鄉間野趣


我有很中肯的意見,我們都是從中考高考走過來的,然後又參加工作的,英語對我們所有這群大學生都有用嗎?還真沒有,只有一部分人用,也許有人會說國民學英語跟國際接軌,那麼我想問,物理,歷史,化學重要嗎,為什麼高中可以選擇文理科?如果選文科就可以不學物理化學,同理,英語也可以劃到分科裡,不想學的可以不學


水冰寒雪


語言不僅是溝通工具,還是國際關係的一種體現,改革開放之初學英語是一種必然,中國要發展要融入國際經貿領域,所以學習英語是勢在必行。經過幾十年的打拼中國的實力另世界震驚,現在出現了這個聲音也屬於正常,我對問題提出人用的鼓吹這個詞特tm反感,時間空間的變化必然引起變的常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裡,所有華夏子孫應該有堂堂中華要讓四方來賀的氣概,人民幣,漢語,中國規矩都應該讓牛逼了幾個世紀的西方洋人頂禮膜拜!我看如果全世界都學漢語也是時候了!不是嗎?順便說一句,有些祖上就跪拜洋人的後代還沒有站起來,對國人稱你頤指氣使,對洋大人稱您媚態百出。五星紅旗萬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