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老一輩農民出路在哪裡?

黃金牛1



農民李尋歡


老一 輩農民是活著等死。我是五四年的人今年六十六歲,離異,帶著一個三十九歲的二級精神殘疾兒子,感謝黨的扶貧政策好,做到了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病了有醫保。可我以經患了幾種難以治俞的疾病,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風溼病,耳鳴五十多年了。眼睛成了飛影壯。身體一年比一年弱。快要失去勞動能了。如果全靠國家政策的殘補和低保金,無法生活下去。只能聽天由命了!


孟慶五


一個做裝修的朋友之前給我發來一張他工作的照片,穿著的衣服滿身的泥沙,旁邊還有吃剩下的盒飯,周圍到處都堆滿了建材。他告訴我累成狗了,一上午都吊在屋頂上,舉著很重的手電鑽打孔。雖然我沒辦法體會那種工作的感覺,可單單是看照片,就知道有多辛苦。我從沒見過他這樣的一面,在我的印象中,他總是一副陽光少年的形象,會繪畫,懂設計,也完全可以找一個體面的設計工作。

我問說,你幹這個還不如你的設計工作那

因為看到過他的設計,比不上大師級的,但還不錯,慢慢的的沉澱和積累之後,會有很大突破,他總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意

他說,這個是行業的基本,自己都不親身去體驗下,怎麼能更好的瞭解這個行業,這只是一個學習

當時依然不太明白,只是覺得只要設計出來按著施工就可以了,能有多大講究,認識的設計師也大都是這樣的,也沒見有什麼不妥的。

我又問,你準備這樣學習多久?

他說,不會很久,等都熟悉了,我和朋友準備自己單做。

原以為他只是說說而已,自己也沒在意,年底給我打電話問我知不知道貸款的事,我問他要幹嘛,他告訴我已經找好店面,在裝修,想貸款提貨,但他之前有一筆助學貸款沒有還清,所以沒辦法。最後問家人拿了點先提了少量的貨,正式開始自己單幹了,雖然不是特別多的業務,但已經算是可以生存了。

他總是時不時提起,自己自從幹了這個,現在吃飯再看見穿著髒亂農民工,總有一種親切感,以前總是避而遠之,現在更多的是理解,你根本體會不到那種苦,真的是掙的每分錢都是血汗換回來的,因為自己現在就是一個農民工。

我們其實很多都是新時代農民工,農村戶口,背景離鄉,儘管是專科、大學畢業,儘管比沒一點學歷的工作環境好一點,但仍是奔走在各個城市,希望通過自己的奮鬥,有朝一日能在喜歡的城市買一套屬於自己房,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和我合租的是一對80後夫妻,跟他們交談中得知,他們已經來蘇10多年了,夫妻兩人在一個公司,女的是廠裡工人,男的好像是個小領導,每週黑白班倒,回來後還要打理自己的淘寶店。無意間聽男的說不在這邊買,這邊的那麼貴,在家都買個挺大的,這邊壓力也比較大,再過幾年小孩大點回去工作挺不錯的。十年的在外奔跑,十年的農民工生活,如今在家鄉城市也能擁有一個家,那是怎樣的心情?

不說了, 開始奮鬥吧


三農漢子東巴拉


可以學習養殖中蜂,養蜂的好處 養蜂不受城鄉限制,不佔用耕地,沒有公害,可以有效改善生態,而且蜂產品價值穩定,是農民致富的有一條好門路。 一群蜂一年內可產蜜20~30千克,蜂王漿數千克,產蜂蠟0.25千克以上,收入勝過一頭大肥豬。一個勞動力能養蜂50~100群,而且投資小,收入相當可觀。








逍遙養蜂人


現在的老一輩農民基本沒有什麼太大的出路了,因為第一身體素質下降了很多,遠不如年輕,第二,可能老一輩沒有太高的學歷知識,進城打工也不好找工作,就算找到工作了,工資也不會太理想,所以,新時代老一輩的農民只有依靠自己的孩子了,只有孩子出息了,自然農民自己也有出路了,現在是知識決定命運,多讀書,多學習知識是最重要的!



曾曾趣生活


我國進入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第三產業即服務業嚴重的衝擊著農業,農民種地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進城務工搞第三產業帶動了一大部分農民走上了致富路,很多農民成了市民。

但有一部分農民由於觀念等各方面原因,繼續呆在農村種地,但增產不增收的局面嚴重地衝擊著農民種地的積極性,那老一輩農民的出路在哪裡?

1.響應國家號召,建立專門的行業協會和合作社,從技術到種植到銷路都有訂單,降低種地的風險,提高種植效益,比如:甘肅省定西市的洋芋種植,就採取這種模式,出口多國,效益不錯。

2.由大而全,小而全的小農經濟向大農業過渡,實行種植養殖專業化,形成規模化,比如:某地適合養養,就應該減少種植業,增加養羊業,由於形成了規模化,銷路不愁,技術服務業不愁。

3.適當流轉土地,讓有錢老闆進行規模化生產經營,然後給老闆打工,獲得工資和土地租金雙份收益。

4.搞特種種植,養殖,比如:中藥材種植,養蜂,養鹿等。

不論幹啥,都要轉變觀念,到外面學習先進技術,經驗和理念,還要學會上網查資料,及時掌握信息,及時獲得先進技術,這樣才會降低養殖,種植的風險。


恬淡649356748


這幾年農村的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不少城郊的農村已經被列入徵遷的範圍,農民們大都已經搬遷。隨著城市經濟圈不斷外擴,城郊的農村已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類高樓大廈。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農村會加速消亡,大批的農民加速進城。之前在農村的時候,農民還有承包地和宅基地能夠安身立命,但到了城市之後,農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都已經被佔用,雖然當時能分得一筆不菲的賠償款,但補償資金有限,農民今後的日子還長著呢。

農村還有一大批外出打工的農民工,他們在達到一定年齡之後也會考慮返鄉,過著安居樂業的日子。“半工半耕”是當前農民的一個普遍現象,即農村家庭一部分人員外出打工,還有一部分人員留守農村,耕種家裡的土地,保證基本的口糧,依靠打工和種地兩者的收入,一般的農村家庭生活的都還不錯。

但如果進城了農民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沒有了種地的收入,他們需要找尋一份穩定的工作,否則在城市將很難落腳,因為城市生活不像農村,出門處處都得花錢,如果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在城市生活會舉步維艱。

現在農村土地改革大調整,國家鼓勵進城定居的農民自願退出農村宅基地,但很多農民表示即便進城了還是會繼續保留農村的宅基地和耕地,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農民過著半城裡人半農村人的生活,平時他們上班工作在城市,休息日就會回到農村享受難得的清淨生活。特別是一些沒有穩定工作的農民工,把農村看作是自己今後養老的場所,斷然不會輕易放棄農村的土地的。一些高齡農民工進城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少,因為文化水平的限制,他們只能從事最基本的體力勞動,而隨著他們年齡的增大,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少,一旦在城市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了,他們還能回到農村。

農民們回到農村後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是:返鄉後靠什麼來生存?現在農村土地改革的核心思路是實行“三權分置”,農民可以將土地的經營權流轉給農業大戶,自己享受土地租金的收入,同時還保留對土地的各項權益,不用擔心土地被收回。現在農村的土地開始了確權工作,農民需要在這個過程中為自己的土地辦理確權證書,有了這個證書以後,不管今後政策如何變化,這個證書就是農民對土地所有權的法律依據。

未來農業的發展必定以集中化、規模化經營為目標,普通的農戶在農業生產中很難獲得比較大的發展,農民可以通過入股的形式參與到大型農業合作經營項目中,以獲得股份分紅,只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農民才不至於被淘汰出局。





古雅戈藍


很榮幸刷到您的這個問答。關於這個問題,新時代的老一輩農民,有的耕農,有的外出打工,兒女有出息的,做點事情就當打發時間,若兒女還需要支持,那也不用太傷感,兒女孝順日後肯定有出息。既然是老一輩農民,也不用再去想做點什麼,個人觀點,辛苦大半輩子,兒女都長大成人,也該享享清福,養花弄草。至於您說的出路,其實都是從年輕的時候慢慢積累過來的財富,目前要做的,我覺得是順其自然,而且這也不是老一輩該想的事情了,兒女長大了,他們會承擔起他們的擔子,放寬心,知足常樂是不是!





倚蘭園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價不斷上漲,農民的日常花銷不斷提高,建房建樓需要多年的積攢,孩子上學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如果家裡有了病人花銷更是一個無底洞,雖然說農民通過打工等渠道收入不斷增加,但很多農民仍然感到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特別是與農民生產生活相關的化肥、農藥、地膜等農資漲價更快,農民種地成本不斷提高,但糧食價格卻一直在低位徘徊,很多年都沒有上漲,有時候還有所回落。我們常說土地是農民生活的依靠,這樣一來,光靠種地是根本無法滿足生活需要的,地是靠不住了。


小超L


新時代的老一輩農民全已進入老齡行列,作為老年人,繼續謀生者甚少,絕大多數面對的是如何安度晚年?老年人安度晚年的辦法,一是由子女養老送終。老人有子女而且孝順,居住丶經濟條件均許可,是養老送終的最佳出路。二是僱保姆。如子女因工作丶生活拖累或居住不便,只有僱保姆照顧了。三是進養老院。孤寡老人送養老院由政府養老送終。四是獨自生活。孤寡老人不願進養老院者,只有按五保戶對待,由民政部門供給,去世後由村委會送葬。當然,老年人的生活來源只靠政府微薄的養老金是遠遠不能滿足的,主要還是由子女供養,困難者政府或村社加以補助。隨著國家經濟實為的增強,老年人的養老金會逐步提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