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老一辈农民出路在哪里?

黄金牛1



农民李寻欢


老一 辈农民是活着等死。我是五四年的人今年六十六岁,离异,带着一个三十九岁的二级精神残疾儿子,感谢党的扶贫政策好,做到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病了有医保。可我以经患了几种难以治俞的疾病,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风湿病,耳鸣五十多年了。眼睛成了飞影壮。身体一年比一年弱。快要失去劳动能了。如果全靠国家政策的残补和低保金,无法生活下去。只能听天由命了!


孟庆五


一个做装修的朋友之前给我发来一张他工作的照片,穿着的衣服满身的泥沙,旁边还有吃剩下的盒饭,周围到处都堆满了建材。他告诉我累成狗了,一上午都吊在屋顶上,举着很重的手电钻打孔。虽然我没办法体会那种工作的感觉,可单单是看照片,就知道有多辛苦。我从没见过他这样的一面,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一副阳光少年的形象,会绘画,懂设计,也完全可以找一个体面的设计工作。

我问说,你干这个还不如你的设计工作那

因为看到过他的设计,比不上大师级的,但还不错,慢慢的的沉淀和积累之后,会有很大突破,他总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他说,这个是行业的基本,自己都不亲身去体验下,怎么能更好的了解这个行业,这只是一个学习

当时依然不太明白,只是觉得只要设计出来按着施工就可以了,能有多大讲究,认识的设计师也大都是这样的,也没见有什么不妥的。

我又问,你准备这样学习多久?

他说,不会很久,等都熟悉了,我和朋友准备自己单做。

原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自己也没在意,年底给我打电话问我知不知道贷款的事,我问他要干嘛,他告诉我已经找好店面,在装修,想贷款提货,但他之前有一笔助学贷款没有还清,所以没办法。最后问家人拿了点先提了少量的货,正式开始自己单干了,虽然不是特别多的业务,但已经算是可以生存了。

他总是时不时提起,自己自从干了这个,现在吃饭再看见穿着脏乱农民工,总有一种亲切感,以前总是避而远之,现在更多的是理解,你根本体会不到那种苦,真的是挣的每分钱都是血汗换回来的,因为自己现在就是一个农民工。

我们其实很多都是新时代农民工,农村户口,背景离乡,尽管是专科、大学毕业,尽管比没一点学历的工作环境好一点,但仍是奔走在各个城市,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有朝一日能在喜欢的城市买一套属于自己房,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和我合租的是一对80后夫妻,跟他们交谈中得知,他们已经来苏10多年了,夫妻两人在一个公司,女的是厂里工人,男的好像是个小领导,每周黑白班倒,回来后还要打理自己的淘宝店。无意间听男的说不在这边买,这边的那么贵,在家都买个挺大的,这边压力也比较大,再过几年小孩大点回去工作挺不错的。十年的在外奔跑,十年的农民工生活,如今在家乡城市也能拥有一个家,那是怎样的心情?

不说了, 开始奋斗吧


三农汉子东巴拉


可以学习养殖中蜂,养蜂的好处 养蜂不受城乡限制,不占用耕地,没有公害,可以有效改善生态,而且蜂产品价值稳定,是农民致富的有一条好门路。 一群蜂一年内可产蜜20~30千克,蜂王浆数千克,产蜂蜡0.25千克以上,收入胜过一头大肥猪。一个劳动力能养蜂50~100群,而且投资小,收入相当可观。








逍遥养蜂人


现在的老一辈农民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出路了,因为第一身体素质下降了很多,远不如年轻,第二,可能老一辈没有太高的学历知识,进城打工也不好找工作,就算找到工作了,工资也不会太理想,所以,新时代老一辈的农民只有依靠自己的孩子了,只有孩子出息了,自然农民自己也有出路了,现在是知识决定命运,多读书,多学习知识是最重要的!



曾曾趣生活


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严重的冲击着农业,农民种地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进城务工搞第三产业带动了一大部分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很多农民成了市民。

但有一部分农民由于观念等各方面原因,继续呆在农村种地,但增产不增收的局面严重地冲击着农民种地的积极性,那老一辈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1.响应国家号召,建立专门的行业协会和合作社,从技术到种植到销路都有订单,降低种地的风险,提高种植效益,比如:甘肃省定西市的洋芋种植,就采取这种模式,出口多国,效益不错。

2.由大而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向大农业过渡,实行种植养殖专业化,形成规模化,比如:某地适合养养,就应该减少种植业,增加养羊业,由于形成了规模化,销路不愁,技术服务业不愁。

3.适当流转土地,让有钱老板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然后给老板打工,获得工资和土地租金双份收益。

4.搞特种种植,养殖,比如:中药材种植,养蜂,养鹿等。

不论干啥,都要转变观念,到外面学习先进技术,经验和理念,还要学会上网查资料,及时掌握信息,及时获得先进技术,这样才会降低养殖,种植的风险。


恬淡649356748


这几年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少城郊的农村已经被列入征迁的范围,农民们大都已经搬迁。随着城市经济圈不断外扩,城郊的农村已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类高楼大厦。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农村会加速消亡,大批的农民加速进城。之前在农村的时候,农民还有承包地和宅基地能够安身立命,但到了城市之后,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都已经被占用,虽然当时能分得一笔不菲的赔偿款,但补偿资金有限,农民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农村还有一大批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也会考虑返乡,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半工半耕”是当前农民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农村家庭一部分人员外出打工,还有一部分人员留守农村,耕种家里的土地,保证基本的口粮,依靠打工和种地两者的收入,一般的农村家庭生活的都还不错。

但如果进城了农民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没有了种地的收入,他们需要找寻一份稳定的工作,否则在城市将很难落脚,因为城市生活不像农村,出门处处都得花钱,如果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在城市生活会举步维艰。

现在农村土地改革大调整,国家鼓励进城定居的农民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但很多农民表示即便进城了还是会继续保留农村的宅基地和耕地,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农民过着半城里人半农村人的生活,平时他们上班工作在城市,休息日就会回到农村享受难得的清净生活。特别是一些没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把农村看作是自己今后养老的场所,断然不会轻易放弃农村的土地的。一些高龄农民工进城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少,因为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只能从事最基本的体力劳动,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在城市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了,他们还能回到农村。

农民们回到农村后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返乡后靠什么来生存?现在农村土地改革的核心思路是实行“三权分置”,农民可以将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农业大户,自己享受土地租金的收入,同时还保留对土地的各项权益,不用担心土地被收回。现在农村的土地开始了确权工作,农民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的土地办理确权证书,有了这个证书以后,不管今后政策如何变化,这个证书就是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法律依据。

未来农业的发展必定以集中化、规模化经营为目标,普通的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很难获得比较大的发展,农民可以通过入股的形式参与到大型农业合作经营项目中,以获得股份分红,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农民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古雅戈蓝


很荣幸刷到您的这个问答。关于这个问题,新时代的老一辈农民,有的耕农,有的外出打工,儿女有出息的,做点事情就当打发时间,若儿女还需要支持,那也不用太伤感,儿女孝顺日后肯定有出息。既然是老一辈农民,也不用再去想做点什么,个人观点,辛苦大半辈子,儿女都长大成人,也该享享清福,养花弄草。至于您说的出路,其实都是从年轻的时候慢慢积累过来的财富,目前要做的,我觉得是顺其自然,而且这也不是老一辈该想的事情了,儿女长大了,他们会承担起他们的担子,放宽心,知足常乐是不是!





倚兰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不断上涨,农民的日常花销不断提高,建房建楼需要多年的积攒,孩子上学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家里有了病人花销更是一个无底洞,虽然说农民通过打工等渠道收入不断增加,但很多农民仍然感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特别是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涨价更快,农民种地成本不断提高,但粮食价格却一直在低位徘徊,很多年都没有上涨,有时候还有所回落。我们常说土地是农民生活的依靠,这样一来,光靠种地是根本无法满足生活需要的,地是靠不住了。


小超L


新时代的老一辈农民全已进入老龄行列,作为老年人,继续谋生者甚少,绝大多数面对的是如何安度晚年?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办法,一是由子女养老送终。老人有子女而且孝顺,居住丶经济条件均许可,是养老送终的最佳出路。二是雇保姆。如子女因工作丶生活拖累或居住不便,只有雇保姆照顾了。三是进养老院。孤寡老人送养老院由政府养老送终。四是独自生活。孤寡老人不愿进养老院者,只有按五保户对待,由民政部门供给,去世后由村委会送葬。当然,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只靠政府微薄的养老金是远远不能满足的,主要还是由子女供养,困难者政府或村社加以补助。随着国家经济实为的增强,老年人的养老金会逐步提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