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的三種斷句方式,道家七祖註解《道德經》

“道可道”的三種斷句方式,道家七祖註解《道德經》

道可道

這一章,歷來有多種斷句。

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又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再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不過,無論怎樣斷句,並不影響意思的傳達。

所謂“道”字,即真理。有人引申為“道路”,因為道路上人們都要行走其上的,以此比喻真理,亦可。

道可道——真理可以言說。

非常道——說出來的,已經不是原本的真理了。

所謂“名”字,即萬物。

名可名——萬物可以被命名和書寫。

非常名——被命名和書寫下來的萬物,已經不同於原本之萬物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真理是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而人們想認識真理,想描述真理,就不得不用語言文字去言說真理。但是真理是無限和無窮的,被語言文字描述出來,就被限制在言辭之中,不是原本完整的真理了。

而萬事萬物,作為真理派生出來的實實在在的東西,它們儘管不是真理本身,但是真理的顯現。而我們為了認識萬事萬物,就不得不用概念和文字乃至圖像聲音去表述它。但是,我們用概念,用文字,用圖像和聲音去描述的那個事物,已經不是它本身了,只是它的影子和碎片。

《道德經》開篇第一句,就說出了真理的奧義。讓我們從世俗生活,從感官的經驗中,暫時退出來,提醒自己,這些都不是真理。要認識真理,就要撥雲見霧,從實實在在的現實中,去尋找那個無形無象卻又真實的存在於萬事萬物中的真理。否則,如果我們侷限於現實生活中具體的某事某物,某個概念某種描述,我們則永遠無法接近真理,因為真理是超越這些支離碎片的整體。

就像我們從未見過蘋果,儘管讀了很多關於蘋果的書,還看了蘋果的照片,聞過蘋果味的香水。這但是隻有某一天,我們真正咬了一口蘋果,才算真正知道了蘋果是什麼。這就是大白菜的方式理解道德經開篇第一句。

有名無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無名——概念未生

有名——概念已生

這段可以理解為:

在宇宙還未生成的時期,是一片沒有邊界,沒有形象的混沌。此時,連概念都還沒有被創造。直到鴻蒙初開,天地初分之時,萬物因為概念的生成而生出來。

所以,時常放下思維之心,融入無意識的混沌中,就可以用心體會宇宙未生之前的混沌,那個混沌就是真理。又時常有意識的體會生活中真理如何在具體事物上顯化和運行,這就是真理的作用。

這兩者,一個抽象看不見,一個能觀察蹤跡,一個是真理的本體,一個是真理之作用。這體和用兩者,根本上都是真理,只是概念上有區分。都是無窮無盡又充滿智能的,智能中又更具智能,一切大自然的偉大創造,無不出自於這種奇妙的智能。

延伸理解

自古以來,道德經以深奧玄妙著稱。尤其這開篇第一句。無名的道,一般被理解為“無極”,而有名的道,是“太極”。無極和太極有啥區別?

從文字上可以看出來,無極是無,所以它是混沌沒有邊界的,充滿了一切可能性,沒有被固化,因而也沒有實體。而太極則是無極因為“靜極生動”,而在無邊界的真理之內分裂出“陰陽”這這一對概念來。而陰陽相交,又產生了“半陰半陽”這個概念。加起來就是三個概念。而“陰、陽、半陰半陽”三個概念又相互重疊,就有了“陰陰、陰陽、陽陽、陽陰、陰半陰半陽、陰半陽半陰、陽半陰半陽、陽半陽半陰……以至於八卦,又至於六十四卦,以至於無窮無盡的萬事萬物”。

以上即道德經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無極生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生八卦,八卦生萬物)之過程。

《易經》的“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前者就是說的混沌寓無極,後者是無極一動生太極。

《詩經》的“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也是在說“道”,即可真理。

《道德經》一書,是一本多維度的書。一般的書,說什麼就是什麼,說的是一個。而道德經這種書,能夠“言有盡而意無窮”,一言多意。所以後世不論儒家、道家、佛家,不論治國、修煉還是用兵,都能從中找到內在規律。

“道可道”的三種斷句方式,道家七祖註解《道德經》

道家七位祖師註解《道德經》

從道家修行的角度理解,這第一章告訴我們,道是先天無極,而道之無極生出太極後,才有天地日月,才有人與鳥獸萬物。如果人想要認識大道,就要常常放下思維之心,迴歸無極混沌中去體悟大道之本體。又要在生活中有意識的觀察體悟萬事萬物中的道理是如何運行的,才能道理通達,最終完整的認識體悟大道。實際上,儒家的“格物致知”與這後半句意思相通。而佛家之入定又與前半句相合。因此,可知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要讀懂道德經,需要兼宗各家之長,會參其意,諦悟妙旨。

推薦幾個靠譜的《道德經》注本給大家。儘管中國歷史上註解道德經的不下百家,但是質量參次不齊。為何?因為不實踐,無法弄明白這本書。所以老子說“修之以身,其德乃真”。而史上多是儒生與學者註解研究道德經,僅從其文字上訓詁其義,以字解文,以文揣義,去聖遠矣。所以六祖慧能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概指這些人。

五戈為大家甄選了下註解者,都是證悟真師所注,可稱之為“道家七祖注《道德》”與市面上流行之學者們的註解雲泥之別,有心人細細讀之,定有所悟。後面我會持續更新關於幾位祖師的解讀。

黃元吉《道德經註釋》

陸西星《道德經玄覽》

劉一明《道德經會義》《道德經要義》

李涵虛《道德經註釋》

李道純《道德會元》

白玉蟾《道德寶章》

呂洞賓《太上玄元道徳經解》

“道可道”的三種斷句方式,道家七祖註解《道德經》

敬請關注頭條號(儒釋道小火鍋),精彩獨家內容不斷更新中

《火鍋歌》

一鍋雖小煮天地

破迷顯正立真宗

諸子真言做寶鏡

離幻返真赴丹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