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國家衛健委關於核酸檢測結果陰性不能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說法?

WangYao祖國君


關於:核酸結果陰性不能排除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的說法,若在新型冠狀病毒防治早期聽起來會有點不可置信。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特殊患者的出現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在明面上進行一番探討。

核酸陰性並不同以往那麼重要

疑似待排除或者疑似確診,都需要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那就是核酸檢測結果的“+”“-”。

按照《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方案第5版》樣本採集時選取的標本範圍廣上呼吸道採樣,下呼吸道採樣,而在大部分發熱門診醫生採取樣本的樣本大多為在疾病早期,對上呼吸道的咽試子,與下呼吸道的深咳痰液,還有抗凝血進行採樣送檢。即便如此的大範圍進行採集但仍然會有漏網之魚。山東,浙江,四川等地相繼出現多次檢測陰性,但是最終還是發展成陽性。(儘管是特例)

可能原因為:上呼吸道採樣不標準,下呼吸道深咳嗽痰液量少,自己篩查過程中因為人力物力限制並沒有採用肺泡灌洗這種特異性最高的方法。總會有漏網之魚。

最重要的是:

我們更應該通過結合肺部影像學改變、流行病學史來綜合性判斷。

流行病學史與肺部影像學

這幾例特例中他們的共同點就是

有明確的流行病學史,以及可疑的肺部變化。資深的臨床醫師通常會對這種患者格外“照顧”而結果不言而喻,特例中的陽性就是如此。

在一線工作中我們遇到過最多做過7次核酸檢測,結果還是陽性的患者。

這就是結合流行病學史以及肺部影像學的判斷的優勢。

其次重要的是安全隔離

特例引發的社會恐慌通常都是反響巨大,鍾南山院士的潛伏期最長24天,江西患者最長潛伏期31天等等。公佈後都引起巨大的恐慌,造謠,特務,猜疑與指責都是對我們突然在頭條發聲的批評。

這種特例我們也不用太過擔憂,最重要的是我們在明確自己有流行病學史後依然能夠遵循《診療方案》與《防控方案》

康復患者出院滿足以下幾點

回到家居家隔離必須做好防護措施,隔離2周仔細觀察。

疑似病例待排除後也要遵從居家隔離14天標準。最大限度減少特例發生帶來的二次影響。

綜合性判斷最重要

流行病學史、肺部影像學變化、核酸檢測結果,的綜合評價,嚴格按照《防控方案》與《診療方案》執行,日常工作休息身體變化,做好防護與消毒工作,在特殊時期,我們能99.9%的杜絕特例的發生。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看法,所有不合理之處還望各位批評指教。🤪🤪🤪



大家好,我是波波醫生,我來談談我的看法。請不吝點贊和轉發!

國家衛健委2月21日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其中在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中明確提出,“核酸檢測結果陰性不能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需要排除可能產生假陰性的因素,包括:樣本質量差,比如口咽等部位的呼吸道樣本;樣本收集的過早或過晚;沒有正確的保存、運輸和處理樣本;技術本身存在的原因,如病毒變異、PCR抑制等。”

隨著越來越多相關案例的報道,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修訂了一些結論。比如可能很多網友經常關注,某某地方某個患者前面好幾次核酸陰性,後面一次陽性的案例。當然,我在一線,也遇到了好幾例這樣的例子,所以核酸檢測陰性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咽拭子核酸檢測不可控因素較多,比如採樣人員的技術,患者當時的身體狀態,實驗室檢測的試劑靈敏度、檢測方式等等都有影響,相關的研究文章也指出,咽拭子的假陰性率約為30-50%,很高!

《第五版》也修訂了一些傳播途徑:

隨著對新冠病毒研究的深入,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也越來越多,其傳染源還是為新冠肺炎患者。無症狀感染者只是可能成為傳染源!我相信很多朋友對網上報道的一些無症狀感染者的案例都為之一驚,其實大可不必!《第五版》中也說了,無症狀感染者也只是可能,程度要輕得多。

目前正對於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無症狀感染者屬於體內帶毒,但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和不適,也談不上治療,但是針對於無症狀感染者都會採取醫學隔離14天的措施!

回到問題,可能這幾天很多朋友對【成都一確診感染者治癒出院後 10天覆查咽拭子陽性】的案例給震驚了,我在這篇文章中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95839840307904781/

大概分析了一下原因,各位朋友可以簡單看看。

因此,咽拭子陰性不能判斷為未感染者。

對新冠病毒感染者採集鼻咽拭子、咽拭子、大便、深部痰液、肺泡灌洗液等,如果對感染者治療後,那麼轉陰的快慢順序為鼻咽拭子、大便、咽拭子、深部痰液和肺泡灌洗液。網上也有相關的報道,新冠肺炎感染者鼻咽拭子都為陰性,但是肺泡灌洗液為陽性。

不過針對這些消息,也不必要太多擔心,隨著對該病毒的認識的加深,人類有越來越多的辦法去對付它。

目前已經可以看到勝利的曙光,我希望大家勤洗手,出門戴口罩,測體溫,少去人員密集的場所,我們一起早日戰勝這個病毒,讓人們恢復正常的生活、讓社會恢復應有的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