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否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職業技能的發展?對此,你怎麼看?

錦衣乞丐


要用辯證法去理解,古人的意思是鼓勵人們去讀書,並沒有貶義之嫌!


藝寶齋主人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這句話說的一點沒錯,它的意思是所有的行業都是都是一樣的普通低賤,只有讀過書的來做就能把普通低賤的事物做到形象高尚。

如果說只是讀書那不是叫書呆子了?書呆子大家都知道,只知道讀書。作為我們現代人應該能做出符合時代社會的詮釋,如果只記得這句話那不是書呆子就是傻子。

作為一個有上進心有思想的人是不會抱著一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過去式論調來禁錮自己的。有道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從書本上獲得了理論知識還得在行動中去實踐,驗證它的真偽對錯。去拓展思路不但創新。

在封建社會,能讀書的人相對較少,沒讀書的無疑都是些愚民,愚人。那相比之下讀書了的人就是比他們高。讀了書可以有官紳仕途可走,如果走在其它行業也是領頭羊,不論是務農還是經商,無論是道士還是和尚讀過書的就是領導,領頭羊。

早年,我有一個表哥自幼喪父,兄弟三個,母親身體弱後來改嫁給鎮上一算命瞎子做老婆,瞎子姨丈對待那麼多孩子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老二就想到出去廟裡當和尚。那一年十七歲的他隻身去河南白馬寺求當和尚被擋在門外,他就在白馬寺門外跪了三天三夜,這還真的被白馬寺收留了下來,雖然他書讀的不多但鋼筆字寫的賊溜,被白馬寺方丈留在身邊專門伺候老方丈起居生活相當於保姆兼秘書,除了不能結婚,吃葷外其它的待遇已超過公務員了。我大姨去過白馬寺兩次求兒子還俗回家成家過普通人的生活表哥都沒有回來,不過中途回來過一次我見到已是操起起了河南口音的標準和尚,或是都是命。這也算是叫唯有讀書高吧。

現在的職業技能對文化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要說那些職業技術受到了多讀書的阻礙那簡直就是笑話。從前廚師菜式只講口味,現在是美味營養健康都有科學配比。一些過去的職業技能現在已經在試驗室,科研所,學校裡已經成型為自動化設備了。象開挖掘機炒菜的事還是留給大家當談資吧😄

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你的人生將會有更多感悟,讀書使人明智。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評論區歡迎你的高論🙌


GEN


你好,我是裴曉鋒,我來回答一下您的這個問題,僅供您和各位喜歡的朋友交流。

一、“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出處和含義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出自北宋年間著名學者汪洙的《神童詩》,這是一篇影響廣泛的啟蒙讀物,深深地影響了人們對讀書的看法。它的本義是:“所有的行業都是低賤的,只有讀書如士才是正途”。

二、我過古代職業技能教育的發展簡況

1、原始社會時期:這個時期的職業技能教育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主要集中在農牧業、手工業等方面,如,“教民以獵”、“教民以耕”、“嫘祖繅絲”。而“蚩尤作兵”和“以銅為兵”的記載,則是職業技能教育在原始社會的高峰。

2、奴隸社會時期:從開始出現“百工”的記載開始,就意味著職業技能教育有了一定的強制性,而且,隨著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出現了設官分職的現象,“官守學業”、“子習父學”邊是奴隸社會職業技能教育的萌芽,最早的“六藝”中的樂、射、御、書、數都與職業教育密切相關,職業教育的途徑逐漸擴大。

3、封建社會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手工業內部分工細密化,職業技能教育進入了第一個興盛期,大批職業教育教材的編寫(如朝廷編的《考工記》、私人編的《墨經》等)、私人辦學的興盛(如,墨子創辦的私學、魯班廣收門徒等)、家業父傳式的職業技能教育新形式等。秦王朝到唐宋時期,官府大力推廣、設官教民機構的設立、藝徒制的出現豐富了職業技能教育的形式;東漢末年設立了專科學校、唐朝的職業學校更是包括尚書省國子監管轄的律學,算學,書學等專科學校,地方官學中還設有醫藥學校等;宋代又增設了武學和畫學。這些實科學校筆歐洲早了近千年,這是我國古代職業技能教育的鼎峰興盛時期。宋代以後直到元明清,由於封建社會進入衰敗期,職業教育的內容雖然也在進一步發展,但發展的步伐很慢。

三、科舉制度的簡況

結合“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的含義,有必要在簡單說下科舉制度的發展。科舉制度是隋朝創立的一項選拔官員的制度;唐朝時進一步完善,擴充了國學的規模,首創了武舉和殿試,唐玄宗時又把詩賦增加為進士科的內容;明清時期進一步演變,實行“八股”取士,只准在四書五經範圍內根據指定的觀點答題,不準發揮自己的簡介,清朝末年科舉制度被廢除。

四、科舉制度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從以上職業技能教育的發展和官員選拔制度來看,我們不難看出,

1、宋代以前職業技能教育的發展趨勢是上升的,而且達到了古代的鼎峰,但宋代以後發展逐漸緩慢。

2、宋代實行文治,“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點正是在宋代文治和科舉選拔制度的背景下產生的,引導了教育方向的偏離,文治使得人人都以讀書取士作為當官進階的唯一途徑和最廉價的捷徑,職業教育沒有了用武之地,一定程度上大大阻礙了職業技能教育的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在宋代文治和科舉制度的大背景下,貶低職業教育,而過分誇大了讀書是當官的作用於意義,出現了導向性的錯誤,導致職業教育從宋代開始就一步步放緩了發展速度,到明清時期就更為嚴重,科舉制度把職業教育完全排除在考試之外,從而對職業教育的發展造成了較大影響和阻礙。

社會的繁榮需要讀書,同樣也需要職業技能教育,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任何時候,忽視一面,必將導致發展的不均衡。


裴曉鋒


你說的很對。

從原句子中我們可以看到,“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也就是說只有讀書,才會被人尊敬,其他一切都是不入流的,他自那就阻礙了職業技能的發展。因為你從事的所有職業技能都是“下品”。

其次,古代社會是農業社會,生產力又落後,所以人們能夠吃飽飯成了最大的願望。中國曆朝有作為的皇帝都會帶頭親自進行農耕。俗話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人們有了糧食收穫作基礎,才會進行精神活動。讀書好像最符合農業社會的特徵,讀書與農業社會是一幅和諧的畫面。農業社會人們重視穩定,搬家遷徙,是天大的事,而讀書也是需要穩定的環境的。

第三,中國曆朝皇帝都大張旗鼓的一直工商業而發展農業。所以也強化了人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意識。人們就把其他方面的技能當做了雕蟲小技,再有本事也登不了大雅之堂,唯有讀書,取得功名才能光宗耀祖。這也是近代以來中國落後的原因。在工業革命中,中國就沒有跟上歷史的步伐而落後了。可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確實有有害的一面,他小到阻礙個人的技能的發展,大到阻礙民族國家的進步。





馬火蟻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古人對讀書人的充分肯定和尊重。從古至今,重視讀書學習的故事美不勝數,不可計數。足以說明讀書學習的重要性。人類要進步,社會要發展,永遠離不開對知識的嚮往。書中自有顏如玉…古人已經詳實記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詩書繼世長,忠厚傳家久。腹有詩書氣自華…等等名言警句無不說明讀書的重要性。無論天文地理,物理、化學、植物、生物、機械、科學、技術、發明創造等等書籍都是人類文明的積澱。不讀書社會就會停滯不前。你看過去中國有四大發明,今天中國又有了新的四大發明,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這都與讀書學習密切相關的。讀書怎麼會阻礙職業技能的發展呢?相反,要提高職業技能必須多讀書,技能才會有更快、更大地發展。


liu聖潔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從這句話來看,可以想象的到在古代,知識是多麼的重要。

古代並不像現在一樣,可以隨時隨地去各種地方體驗民情,接觸更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所以讀書就成為了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



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一朝高中

古代考試分為:童試、鄉試、會試、殿試

功名分為:解元、會元、狀元

雖然古代的書本比現代的少,但是古代的知識面比現代的要多的多,《中庸》、《大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每一本書涵蓋的都是大智慧,而在每次的考試中,更多的都是從自己所學的知識中,發表自己的見解。

所以我覺得古人讀書,自己獨有的思想和想法更多,每個人的才能都被激發,才能出現那麼多流傳千古的詩人和名人。

反觀現代,很多時候都是老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思想被固有,反而是國外的教育更像是中國古代的教育,沒想到老祖宗好的東西被別人學習了,作為正宗的炎黃子孫,卻還是有點固步自封。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沒辦法行萬里路,那就讀萬卷書,在古代馬車和信息都不發達的時代,書就是一切,讀書才會有出息。

因為只有書中才會有看不到的萬千世界,只有書中才會有各色美女,只有多讀書才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近兩年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說董卿的,因為她從小接受的教育和教養好,讀書更是每天都不可少的功課,所以她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有氣質,很有自信,就像一本讓人想要一看再看的好書。



想要品潔高,就要好讀書,讀好書。

所以我不覺得這句話阻礙了職業技能的發展,反而是讓人不斷從讀書學習,深造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才能拓寬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


王家老二Hao


培根有句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人人皆可讀書,皆可成材,而與其所做的行業無關。即使是使從事職業教育的技能工人也可以從書中汲取知識,培養人格。古人所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正是如此。讀書不是狹隘的理解為在學校上學,那只是學海無涯的一部分。讀書會讓你在實踐中更加遊刃有餘,培養思維,培養氣質,而不是與工作衝突。


四季春城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並不阻礙職業技能的發展,反而能側面引導人們重視讀書,加深技能的理解與掌握。

瞭解岀處,知其內涵

出自宋代著名學者汪洙的《神童詩》,原文節選部分: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釋義:皇帝重視英雄豪傑,文章教導你知道各種行業,唯有讀書才為高。小時候要勤奮學習,文章寫會了可解決你的生活。看整個朝庭裡的達官貴人,哪一個不是讀過書的人。

誤解:從通篇語句來看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真是人們對其理解有所誤導,認為存在著等級觀點,過分誇大了讀書的作用。

其實不然,事實情況要客觀對待並理解。在古代,讀書是唯一不錯,也是一條捷徑。人要想有所作為不得不通過讀書而成長,童試、鄉試、會試、殿試、直至科舉。雖說是一個過程,但也是高尚而體面的人生追求,所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裡的“皆下品”是指低級的職業,並非就是賤業,“讀書高”相對於低級而言的,說明讀書是很重要的,也是最高尚的,更是說明通過讀書,有文化了好謀生,有了文化可能當官為人民找到出路。

由古及今,提升職業技能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古人古語雖然說摻和了一些歷史烙印,但它不無道理。一方面呈現出古代人的聰明智慧,能透過現象看到實質,另一個方面,它富含哲學理由,是激勵後生重視讀書的至上名言。

由古到今,只要社會存在,整個人類就是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職業高低只是人們的認知習慣,沒必要探討,所要接受的理念,應是分工不同,大家同出力幹好事就成。職業教育就是從業者提高技能的過程,就是讀書的過程。讀好書,就能學到新技術,找到自身的欠缺點,更新並優化技能,從而邁向高端製造業。

什麼叫技能?並不是你本事大就能觸類旁通的,有些事做起來也由不得你瞎蒙糊弄一下就行的。哪解決的辦法又是什麼呢?“世上無難事,只怕肯登攀”想必當今的個個都知道,但那又能怎樣?登山你可以,攻技能難關並非力氣活,而是要通過讀書,瞭解和掌握規律,然後按規律去操作才行。所以,敬重“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既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豐富文化知識,直接提升職業技能的動力所在!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重在讀書,不思下品。唯有讀好書,善於利用好工具書,方能得到職業技術的提高,從而為社會創造效益,改進自身的生活品味。

擴展資料:

《神童詩》原文


杜象應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從字意解釋是,不管什麼行業都是低下的,只有讀書才是正途,此句出自:《神童詩》(作者汪洙,字德溫,寧波人。是北宋年間著名學者)。此句一般是教育者或家長為鼓勵孩子好好學習,經常說的一句話。這句話表現出對知識的渴望,而在古代想要學習知識就得去讀書,在古代知識只有讀書一途才能獲得,再沒有別的途徑,再一個,古代的人對做官是比較熱衷的,做個小官都覺得是光宗耀祖,而一個老百姓想要做官,那就必須去讀書,然後通過科舉考試,只要能考出好成績,那就能分配到官職,所以古代的老百姓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讀書,好考取功名,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所以才會有貶低其他職業,高抬讀書的勸學語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茶胖子


這兩句詩是一首五言絕句的後半段。全詩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顯然,該詩引導人們走仕途。本身是有侷限的。因為作為一個國家,能走上仕途的只是極少數人。為仕途而讀書,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中,是不可取的。即使成為黨政官員的人,也要密切聯繫實際,做好本職工作,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做官。不能把讀書作為升官的階梯。現在社會發展進步了,有文化的人多了。不論做什麼工作,讀書都是必須的。就提高人的素質而言,讀書是最有效的途徑。所以,應該大力提倡讀書。至於說讀書阻礙了職業技能的發展,不能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