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我,靜聽心靈的召喚,生命才會散發出個性的光芒

認識自我,靜聽心靈的召喚,生命才會散發出個性的光芒

我喜歡紀伯倫的詩,清新、睿智,如同莊子的文章,總給人一種意想不到的啟示。他的《先知》是我最喜歡的詩集之一,可一晃十幾年過去,紀伯倫彷彿成了回憶,他的詩也成了遙遠的記憶。不是沒時間讀他的詩,而是這些年心變的浮躁了,再也不能象多年前那樣靜下來,盡情品味書的芳香了。

認識自我,靜聽心靈的召喚,生命才會散發出個性的光芒

這天,忽有雅性,又找來紀伯倫的《先知》享受一番,當看到《論自知》時,心中一片茫然,自知,很久沒有想過這個詞了,也忘了年輕時曾經的夢想。忙碌,彷彿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各種慾望充塞著脆弱的心,在人生路上狂奔飛翔,一路追逐、一路拼搏,好象過的很充實很快樂。一晃青春年華匆匆而過,人到中年靜下心,仔細思量,才發現這些原來並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曾經的夢想在浮華的世界裡被自己給遺忘了。人們總說認識自己,活出自我,可又有幾人能在物慾橫流的世界真正活出自我,恐怕有時連自我都忘掉了。在寫這篇文章的閒暇時,我看到一篇《人到中年唯心獨醉》的文章寫道:“當用心觸摸真實生活的平淡之時,你就會真實的感覺到只有腳踏實地平平淡淡才是真啊,學會輕輕細細地觸摸生之意義,閒閒地寫下幾段文字給自己或朋友,生活的閱歷與歷練已打磨出成熟的姿態,在下午茶的氤氳裡,風定落花香,享受人生成熟的一種美。­”人只有靜下心來,才可能真正認識自己,平淡之時,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所需所求。但在這浮華的世界裡真正能靜下心來談何容易?!

認識自我,靜聽心靈的召喚,生命才會散發出個性的光芒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 一個“貴”字說明“自知之明”是多麼不容易!有了自知之明才有可能活出自我,否則糊糊塗塗一輩子,到頭來為什麼而活都不知道,自己連自己都不認識,是不是有點可悲可嘆!陶淵明自知,選擇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生活;李白自知,高唱“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行走在追逐的路上;王維自知,讓靈魂憩棲在“行至流水處,坐看雲起時”;蘇東坡自知,感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知道了自己本性,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身心才會愉悅,生活才會更加完美。

認識自我,靜聽心靈的召喚,生命才會散發出個性的光芒

自知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能力。認識自我,靜聽心靈的召喚,生命才會散發出個性的光芒。如果在人生的路上累了或倦了,那就休息一下用心去聽紀伯倫的呤唱吧:“在寧靜中,你的心知道了白日和黑夜的奧秘。﹨ 但你的耳朵渴求聽取你心的知識的聲音。﹨ 你常在意念中所瞭解的,你願能從語言中知道。﹨你願能用手指去撫觸你的赤裸的靈魂……”

\u0002#\u0001� �


分享到:


相關文章: